艺术设计网络学习资源研究

时间:2022-09-29 11:05:35

导语:艺术设计网络学习资源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艺术设计网络学习资源研究

一、问题的缘起

当前各艺术设计类院校与专业院校都在轰轰烈烈的开展着以网络为载体的各类学习资源建设,如:慕课、微课、公开课等,构建网络共享型学习资源俨然已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但在海量的课程资源凶猛涌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现实中网络课程学习资源一哄而上的乱象,出现了课程与学习资源知识陈旧更新缓慢、课程形式呆板与设计实践脱节缺乏联系,课程与课程之间联系弱、课程系统交互性差,各知识单元间相互疏离等一系列问题[2]。大量的问题课程、僵尸课程、呆课、死课的出现,使得当前有相当一部分课程资源处于一种废弃、静止、毫无生机的状态,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艺术设计网络学习资源生态性基础

当今知识更新的快速性让学习和教学也呈现出空前开放、高效发展的态势,即要求课程知识必须以开放的形式与社会科技发展同步,对新知识、新技术能够及时补充更新,快速应对技术与环境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一本教材用十几年的陈旧观念。后现代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呈现出生命系统的特征,课程资源的构建更是如此,如何让相对静止处于休眠状态的学习资源和课程教学动起来?对外,使它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对内,使他们可以自我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路径。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HeinrichHaeckel)于1866年提出的: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有机环境和无机环境即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归纳为物质流动即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能量交换。生态学的研究从最初生物链的揭示到生物群落发现,然后再到生态系统平衡的提出,体现了整体性、相互依赖的基本特征。运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我们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视阈下,是否可以为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提供一种新颖的发展观和建设思路?学习资源是生态型资源吗?其支持观点有:(一)同生态资源一样,学习资源同样经历着从资源的产生(设计、生成)、资源的发展(进化)、资源的消亡(再生)的生态发展衍进过程,不是一经生成后就绝对静止一成不变的,它们有完整的生命周期。学习资源通过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参与,使学习资源完成物质循环(物质流)、能量流动(能量流)以及信息交互(信息流)过程,呈现出生态化资源的生机与活力,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实现资源生命历程的演变,最终全面地服务于教学活动。(二)学习资源是有生命力的活的存在,能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习资源在网络课程中是有生命的活的存在,它们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呈现出多维性、再生性和演化性的特征,是一种过程的、发展的和自组织的整体。(三)同生态资源一样,学习资源是具有自我适应与发展能力的,能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存在形式。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学习资源一经诞生便置于网络中不是静止不动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呈现出多维性、再生性和演化性的生态特征,是开放形态的。

三、艺术设计网络学习资源生态性特征

教学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认识过程,而是生命力量的呈现与发展的体验过程[3]。教师所要做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情境,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传统的课程教学观认为学习资源作为网络课程实施的基础,是专业教学得以开展的前提保障,从整个学习与施教过程来看,网络学习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自主性、交互性和协作性等特征,因此其课程实质应是一个动态开放的发展体系。立足于生态系统论的观点,结合生态学理论全面审视,除了上述开放性、共享性、自主性、交互性和协作性等特征外,其多维性、再生性与演化性是网络学习资源的生态性特征。(一)学习资源的多维性。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决定了学习资源的多维性,多维的学习资源最大程度地调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完成统一教学目的,向学习者提供多种实现路径,给予学习者多种选择的可能,即网络共享型学习资源应该拥有科学、系统的层次化的知识与组织结构,多样化的学习呈现方式与资源种类。为学习者提供科学匹配的课程知识,能有效促进他们的自主性学习和自我成长与发展[4]。(二)学习资源的再生性。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等进行互动的一种过程,学习资源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互与信息交互时,进行知识与信息的双向互动,将同时获得的外界知识吸收归纳,而不断分化和衍生出新的知识内容,以此实现学习资源的延续性发展,期间也包括来自学习者的知识、经验、体验等不断地被补充到课程中。(三)学习资源的演化性。是指学习资源受其自身的发展变化所决定,在资源教学使用过程中在受到相关技术、软件的有力支持以及内部课程与知识结构单元间的联系转化、竞争共生等管理运行机制的控制的综合内力作用下,能动地适应外部环境,以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方式获得自身组织单元结构的分化裂变式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加,最终实现信息价值增量、增值的结果。

四、构建艺术设计网络生态化学习资源策略

从现实情况看,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学习资源建设,难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不能适应快速发展更迭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变化。在知识爆炸讯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在“互联网+”技术浪潮对产业和行业的全面冲击下,课程体系中的网络学习资源作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活性元素,在教与学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与课程学习者、授课教师、学习活动等要素发生相互作用。生态主义认为任何生物物种个体的生存都不是静止孤立的,生态环境中每个个体,包括同种与异种、植物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5]。由此发展而来的生态主义课程观尊重施教对象的个体差异,强调教学内容的完整、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和人与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就与当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强调构建开放性的课程体系,关注学习方法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获得的主流理念相契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个体发展和学习资源的科学适用性。当今艺术设计学科发展呈现出与其他学科交叉整合的总体趋势,为此网络课程中的学习资源也必然是多维多样的,以知识内容的学科交叉为基础,课程资源以多样化形式承载,才能为艺术设计专业师生提供所需的专业知识;同时网络课程中的学习资源必须是符合共享、开放的生态化课程标准,具备知识内容的可更新拓展机能,才能不断补充教学所必需的新技术、新知识,实现优化发展,使网络课程在与其他施教形式的竞争中,在课程与课程的竞争中不断完善、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使用环境。(一)多样的网络学习资源来源。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多元、开放性特征决定了网络学习资源应有多种来源获得途径,并以此体现不同学习资源形式间的特点与优势,保证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诸多学习资源中灵活、自由的选择,构建自身所需的课程与知识。艺术设计网络共享型学习资源的来源包括课程自制资源、加工后的非自制资源以及直接引用的外部资源等,资源来源途径的多样化保证了学习内容的丰富,保证了网络学习资源学习者的可选择权利。(二)丰富的学习资源呈现方式。艺术设计网络共享型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应以艺术设计学科特点、专业知识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研究为实现依据,恰当地选择与之匹配的知识传授方式。通过学习平台科学清晰的资源构架、科学直观的导航导视界面、亲切友好的使用交互体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师的知识传递与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行为习惯,不同的学习资源呈现形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之别,因此不能武断的判断不同学习资源形式的好与坏,针对学习者而言,最合适的学习资源才能最有效地促进学习。(三)微课形式的知识载体。课程是知识点的集合,微课是将整块课程进行颗粒化分解,将知识点相关度高的对象,以相互独立又具备一定关联度的方式,即将知识分解成学习者易于消化接受的微小型知识单元的学习资源呈现方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自由选择组合,将颗粒化的知识单元通过重新组合将这些对象组织不同的课程。微课的介入,摆脱了大型学习资源结构粘连,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这种学习者自主构建课程,自主设计、控制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资源生态化生长和发展的源动力。(四)可拓展的弹性化课程资源。以发展的眼光构建艺术设计网络共享型学习资源,就要求在当前的使用环境中学习资源不仅要满足学习者当前的知识与技术需求,又要兼顾考虑到学习者未来的职业长远发展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知识需求,要平衡好学习者当前需求与未来需求的关系。所以资源应向学习者开放,鼓励他们参与共同构建,同时为学习资源日后常态化的扩充升级留出空间。学习资源科学合理地留下一定的知识空白,自然地引导学习者对已有资源的关注以及对课程的深度参与。学习资源在设计与规划时并不要求都是完整的、确定性的材料,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人发展适当地在资源中留下一些问题供学习者探究补充,引导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活学活用,将知识固化为实践能力,迅速将不确定的内容转化为确定性的理解。课程资源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能为学习资源的动态生成预留下合理充裕的生长空间。

五、结语

在艺术设计专业网络共享型学习资源建设中引入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建设途径与思路。生态主义所主张的多样、联系、整体的观点为当前艺术设计网络共享型学习资源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诸如:资源同质化严重、可拓展性差、各自孤立缺乏联系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维度的观念和方法。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而言,学习资源建设处于教学改革的基础环节,它的成败关系到专业与学科的长远发展。可以预见,用生态主义的观点为指导进行的艺术设计专业网络共享型学习资源构建工作,将更尊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征与创意创新人才培养对智慧、创造力的体现与关怀,必将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作者:周大鹏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2014.

[2]武汉美,黄道华.试论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27).

[3]王聪,李敏,初建杰.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网络教学平台搭建模式的应用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1).

[4]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褚冠鹏.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成效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