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运用

时间:2022-05-03 10:30:59

导语: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合能够更好地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培养出拥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设计师、艺术家。本文将结合当下国情,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发展进行剖析,以便使中国传统文化良好地融入于艺术设计教育,从而促进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改革

艺术设计作为人类的一种审美创造活动,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紧密相连。但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化倾向显著,普遍存在重设计实践,轻设计理论,传统文化缺乏等问题。长此以往,艺术设计教育也将成为一潭死水,毫无新意与活力。因此,艺术设计教育的观念变革迫在眉睫。艺术设计教育应扎根于传统文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标,灵活创新,而不是生搬硬套所谓的“国际化”办学模式。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还需结合当下国情,认清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发展历程与重要性,方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境遇

当前,我国在文化交流层面,西方的价值理念、教育模式广受众多国民的追捧、模仿,尤其在艺术设计领域。同时,又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的缺失,使得设计师难以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适宜于当下社会的理念进行创新。因此,设计师应当正确认识、尊重、挖掘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独特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变传统文化所处的劣势境遇,实现西方的现代性与中国的传统性之间互补共生的良性关系,为传统文化的发展迎来新生机,新挑战。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艺术设计教育的价值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开源的世界,设计师的作品要想独特且卓越,就必将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而中国的古典文学、哲学、美学,“匠人”精神等文化资源,其中所包含的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都可以为艺术设计人员打下坚实的创造基础[1],提供永续的创作源泉,进而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生活理念等渗透到艺术设计教育中,使其更具有传统风貌。纵观中国当下的设计大师,如韩美林、靳埭强、吕敬人、陈幼坚等,其作品之所以能够享誉天下,无一不是凭借着自身扎实的传统文化底蕴。但反观现今,传统文化教育则出现了严重的断层,难以延续,阻碍了艺术设计教育思想的发展。传统文化,乃是当下艺术设计教育的“魂”之所在。

三、设计教学体系中构筑传统文化的优势

一位国外设计师曾说:“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其实在中国,自古中国就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教育体系,自古中国就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教育体系,只要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容与形式。”因此,我们要细心剖析我们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语言,将其纳入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2]。目前,我国诸多的艺术设计类院校已经逐步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已在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形式语言方面进行研究。从近年来的毕业设计、竞赛作品中已有体现齐鲁文化、藏文化等地域特色的设计语言。学院的课程体系中也已经出现夯实传统文化基础的的理论课程,对传统习俗、生活环境、民间装饰等课题进行田野研究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去认识并理解传统文化,学会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意点。从近年来的一些国内设计师所获得的“重量级”奖项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创作与教育中的运用优势已经凸显。例如,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所获得的2012年的普利兹克奖,还有张永和,刘家琨等人,都已经凭借着其设计作品中深厚的传统文化韵味,在国际上广受好评。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教育中的运用误区

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中的重要性,从业者们都有所意识。但这并不等于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度理解。在我国的艺术设计圈内,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还存在下列几大误区。一,单纯的将传统文化元素简单拼接。这将导致文化异化现象,歪曲误解传统文化的本质思想。从而造成文化糟粕沉渣泛起,创意文化品位低下,影响全民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二,单向的传统思维方式,对现代的优秀设计理念进行隔离封闭。这将导致艺术设计的创意受到禁锢,阻碍艺术设计与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无法顺应当今全球文化多元化互融的趋势。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改革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既能够满足当下社会的诸多教育需求,又能够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追求。然而,在目前单一的艺术教育模式中,如需充分展现出上述价值,还需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改革:

1、宏观理念

在教育理念上,提倡“教以养学,学以为己”。在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个人兴趣,让其沉浸在学习,考察,创作,再学习的道路上,反复揣摩,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教育体制才能“多元灵活、富有弹性”,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

2、微观过程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应在根植于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有选择地进行“创造性转化”。在教育方式上,追求“教学相长,和谐共赢”。例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新的知识以几何积数的形式增长,当教师与学生共同挖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的同时,难免会出现教师向学生学习的现象。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教学并行的过程。同样,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也加深了自己独到的理解。似乎可以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时代已经来临了[3],这些新理念与新现象,艺术设计教育者们都需由衷的接受并消化。

六、结语

诚然,对于如何良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于艺术设计教育中,还需要做太多的努力。不仅需要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当下所处的境遇,还要把握新兴文化现象与其深度融合,更需要全民的支持与传播,创造出一个适合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良性发展的社会氛围,让这条道路走得更加顺畅。

作者:孔帅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宇谈设计艺术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美术大观2010

[2]王晴传统文化视野中的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基础教育2010

[3]朱关法中国古代劝学名篇选注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