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22-12-30 08:57:11

导语: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注重引导创新与技法训练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协调创意与技法训练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技法练习与创新意识并不矛盾,二者不可顾此失彼。在技法训练中要多临摹多绘制;在创新能力训练中要勇于打破常规。将二者对立起来是不可取的,也对设计的发展不利,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设计市场中的运用越多越广泛,有很多设计师担心手绘要被电脑取代,后继无人。事实上,随着中国设计市场逐步健全,设计手绘再次得到设计行业的重视。单纯的创意表达可以通过手绘快速展现出来,面对客户或者现场指导施工都具有很好的作用。电脑图像的制作则需要更多的时间。这样看来手绘在设计中有着快速沟通的作用,并且只需要纸、笔就够了。设计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手绘设计与电脑设计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整体提高。案例1:在《室内外效果图技法表现》课堂授课中,引导学生手绘技法与创新思维的辩证关系。本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高考前都是美术科班出身,在他们的认识里,往往觉得手绘作品的绘画技巧大过于设计的创新。手绘设计中表现技法固然重要,但设计上的创新也同样重要,不可顾此失彼。在训练手绘技法的同时,把创新设计作为评比标准之一。换言之,在学生设计作业中,作品形式一味地照搬照抄,即使技法运用再熟练,也不能成为最好的作品。另外,某些作品手绘表现技法中规中矩,设计语言却非常有创意,并且有很好的设计理念做支撑,也不失为一件好的设计作品。

二、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艺术设计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基础课到专业选修课再到专业方向课,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在课程环节设计的时候融入些许创新的能力培养环节。同时引导学生把专业知识分解充足,形成新的知识。将体块或图形进行分解、叠加或者重组,从而得到新的体块或图形,再或者将物体、形体抽象、变形,衍生出新的物体。从已知的设计转化成全新的成果。反复的创新训练对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有了新的提升。案例2:《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这两门课的课堂教学中,开设了一些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环节,以模型制作及画图的形式提交作业,从纸面上的图形设计转换出立体的模型,并且阐述转换依据,由此更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在课程设计的内容上丰富多彩,给学生带来设计创新的兴奋点,让学生的学习行动从被动转为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从点、线、面到三维立体空间的认识全部提到了新的高度。案例3:《人体工程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启发学生采用多方位的思考模式,特别加强发散思维、立体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从多角度分析设计元素和设计理念,并在课堂上以手稿绘制形式把某一种设计元素无限展开、扩大,甚至把它抽象、变形,从而得到新的视觉元素。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创新力得到不断提升。以往学生思维比较懒散,在做设计作业时经常“以不变应万变”去应付了事,但是在加强创新能力和思维培养之后,学生在方案设计中经常采用特别新颖的设计语言与新奇的设计手段,设计创新效果显著。

三、非结构化学习与自主学习

非结构化学习与自主学习是艺术设计学习的特色,反映在实践教学中,学校与教师适当减少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结构化学习的安排,并且适当增加了一些课外时间,倡导学生采用自主性、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以兴趣为导师,规避掉一些繁文缛节,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案例4:《环境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课余时间把学生分成4~5组,每组5人,分别考察长春市内不同景观景点,例如雕塑公园、锦程公园、净月潭公园、南湖公园等。要求每组成员在游览观看的同时,总结当前景观设计中的优点与不足,包括景观整体功能区规划是否合理、行人道路规划如何、植被之间的体量关系与色彩穿插、水体设计手法以及公共设施设计是否安全合理等等,并拍照,最终以PPT报告形式分别进行台上演讲。同时多观看并分析优秀环境景观的作品,对大师的作品进行分析,加深对环境景观设计的认知与了解。结课作品分别以展板形式上台讲解。从现场勘测到资料搜集,从开始方案构思再到具体方案设计,每个步骤都要求展示出学生对待此次景观设计的投入态度。教师与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感受各抒己见,予以作品纠错与修正,从而也可以考验团队协作设计能力。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有效刺激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他们在做设计时完全由被动变为主动。

四、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加强实践环节

艺术设计人才最终进入市场,以实际方案项目检测设计人员合格与否。据日本《设计艺术新闻》的调查,当今市场需要设计师的素质能力中设计开发的策划能力占30%,设计的造型能力占25%,综合的思考能力占20%,组织与协调能力占12%,国际感觉占8%,CDA操作能力及其他占5%。设计类人才知识结构的转变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即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贯彻实际项目方案的制作能力。案例5:《建筑装饰施工》课程中,把《长春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研究》课题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我们以校区旁边的铁轧厂为案例加以分析,这其中包括地形地貌分析、气候条件分析、周边经济状况分析以及可行性改造项目分析等等。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场地尺寸测量、周边环境测量,确保尺度尺寸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设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跟随并完成整个课题项目。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课题中得到了发展与锻炼,让学生在实践演习中不断获得专业知识。

五、结束语

艺术设计作为艺术类学科,不可能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需要很多相关学科做基础和养料来丰富设计师的修养。目前国内理工科院校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培养重视程度稍有欠缺,课程安排不尽合理,导致学生知识框架松散,不够结实。从宏观上看,大多数学生知识结构都属于纵向“I”字型,只闷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较少触碰其他专业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造成了学习被动性较强、知识面又窄的后果。直接导致与人社交时只会聊本专业,其他专业都不懂。这种知识结构不利于理工科学生发展,更不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最合理的知识结构是“T”字型结构,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具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综合方面的知识。不仅精通和很好地运用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能较好地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知识储备上达到有备而无患,结构合理。

作者:刘绍洋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