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艺术设计论文

时间:2022-05-16 10:12:10

导语:壁画艺术设计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壁画艺术设计论文

一、开化寺壁画艺术设计的美学内涵

1.宋代壁画的审美思想。宋代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使得社会政治局面趋于稳定,文化建设也得到政策的支持,如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都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同时,手工业及商业的兴盛也促进了工艺艺术的发展,当时的政治及经济形势对美术事业有着重要影响。宗教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要统治工具,其带来了宋代宗教艺术的发展与繁盛,从南北朝时期佛教壁画便已经产生并大量涌现。例如,吴道子、曹霸等都是当时绘制壁画的能手。唐朝时期,佛教人物画开始在中原盛行,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及地区的艺术精髓,逐渐形成新的工艺美术形式。唐代人物画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突出表现了当时的生活及追求雅士生活的审美情操。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为宋代壁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山水画、人物画的写实艺术已经超越了唐代。宋代的宗教人物画继承了唐代的传统,佛教人物画的绘画风格延续了吴家样式。宋人郭旭若曾提到“:若论佛道人物,侍女牛马不及古者,若论山水树木,则古不及今。”由于宋代统治者对宗教采取了保护措施,南塘、吴越等地的画家汇集于开封,与中原画家合成一支强大的壁画创作团队。宋代壁画虽然没有唐代那种宏伟的气势,但其在规模上可与其相媲美。据史料记载,宋徽宗时期创建的五岳观,征集天下绘画名士数百人,可见宋代有着数量众多的绘画人才。

2.开化寺壁画对传统美学的继承。宋代高平开化寺壁画由于东壁、北壁的壁画损毁较为严重,只能以其他壁面的壁画作为研究对象,其绘画包括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社会实践内容。中国绘画历史注重继承,开化寺的壁画也直接继承了唐代中原壁画的风格。西壁中心的主题以毗卢遮那佛为中心,向两边呈对称式展开,表现了佛说法的情景。这种说法壁画周围都绘有佛本生的故事,每组说法壁画又可单独成为一种有着丰富表现的画面。毗卢遮那佛说法图给人一种肃穆、祥和的印象,其背光的圆形使得画面更为饱满,有深度。佛光内环的辐射线被描绘成曲线状,与内环外围的火焰相对照,使得原本静止的佛像有着动态美。两侧菩萨的背光与佛头的光圈组成一“品”字形,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佛的表情很少流露在外,外部的祥云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大圆,这便符合佛教中圆满诸德的内涵要求。画家又将莲花台下面僧弥座通过方正的线条刻画出来,寓意佛教方正广大之意。这种通过圆与方的对比,给人以和谐的艺术效果。在线条运用上,开化寺壁画继承了唐代吴道子的以中锋为主,有着圆润线条的艺术特色,每根线条都富有弹性及韵律美。壁画以绿色为主调,象征生命与活力,同时还可以展现心境的自然平和。左边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与右边的卢舍那佛说法图在色彩处理上有着明显的差别,为了突出中间的毗卢遮那佛,画家在用色上将佛的披衣改成红色。为了让壁画有着富丽的效果,画家又在人物的衣饰及建筑物装饰上使用沥粉贴金工艺,让壁画更具有辉煌的效果。高平开化寺壁画艺术并不是取巧之作,而是对历史及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二、高平开化寺壁画的艺术设计特色

1.宋代生活特征对壁画的影响。宋代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商业活动突出,绘画不再是富贵子弟用来装饰祠堂的饰品,更是普通百姓商业活动的必需。所以,宋代壁画有着商品性质,其绘画题材逐渐增多,很受市民的欢迎。同时,随着人们审美思想的转变,宗教题材的壁画逐渐减少,出现了以自然风光及市井生活为特色的壁画作品。宋代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内的壁画便在题材及构图上体现了这些特色。开化寺内的壁画以说法图为中心,四周辅以经变故事,有山水、人物、楼阁等多种题材。这样,在寺院内对那些识字不多的信徒进行说法,更易于被信徒接受,便于佛教的传播。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传统文化及政治影响下,开始具有民族特色。到了隋唐后期,佛教真正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最终演变成为中国的佛教,其兼容儒家、道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神化其统治的工具。开化寺壁画也深受道家的影响,宋代的人物画主要都是佛道画。在绘画上,宋代高平开化寺壁画深受道教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道德的实践总结。唐太宗时期,实行佛教、儒教、道教的统一,使佛教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佛道融合的壁画艺术特色。中国现存的宋代壁画很少,而高平开化寺壁画展现的内容之丰富、笔法之流畅、面积之大等更是少见。高平开化寺壁画虽然有署名创作者,但这种巨制作品并非一个人所能完成。例如,郭发英便是当时创作团队的首领,在壁画重要结构及环节等,都是其亲自着画、勾勒。如果没有熟练掌握绘画技法的他人帮助,很难实现创作者的艺术追求。由于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所在,其在壁画上表现为和谐统一,特别是其笔法、线条及色彩等都非常讲究中和。从开化寺壁画上看,《鹿女本生图》便融入了很多道教的成分,如草庐旁边的火炉及上面的“三乾”字样。从衣饰上看,还可以发现身着道袍的道人,同时一组手执笏板面对面交流的人物。无论是从其衣冠及胡须上都能发现道教的影子。在《萨垂那王子舍身饲虎》中更有典型的道教人物出现,手拿佛尘的道长在道童的陪伴下出现在王子面前。佛教在没有中国化之前是有胡须的,这也是与道教的重要区别。佛教的宗旨是教化“,知为心体”是禅宗的根本,其倡导通过智慧来修禅,最终达到与宇宙相通。然而,道教的教义则是长生,通过道术的修炼实现返本还源。西壁站立在两侧手执玉板的人物形象,中间毗卢遮那佛及右端卢舍那佛旁边的人物形象,其将神的形象与佛的形象融为一体。这说明了开化寺壁画图像的再现功能,而佛道融合不但是创作者思想的流露,而且还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三、高平开化寺壁画的艺术设计构思

1.在建筑、人物等方面的艺术设计。宋代高平开化寺壁画艺术便是以佛像为主的壁画,其主要绘制在大雄宝殿内的三面墙上,面积近一百平方米,是当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大的壁画艺术。庚寅五年《开化寺修功德碑记》中提到:“且愚修佛殿功德,其东旭曰华岩,西旭曰报恩。”根据碑文的记载可知,各壁上所画内容,成为后人研究的主要对象。西壁的壁画内容相似,中间为说法图,在整面墙上有三尊较大的佛像,其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根据碑文记载,西壁讲述的是《大方便佛报恩经》中的故事,整个殿面共有一百多处榜题。开化寺壁画描绘的建筑有近三十处,主要体现为宋代木结构的三种类型。例如,在柱框上面加装有普拍枋,这种样式使得建筑在遇到大风及地震时能增强框架强度。大雄宝殿经变故事中的人物画众多,其主要通过衣着来表现各自的身份。由于宋代商业经济繁荣,使得水上交通及贸易迅速发展,如当时的造船业非常兴盛。宋徽宗时,所造船只达三千多艘,当时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堪称一流。开化寺壁画中有一艘载满货物的帆船正准备起航,坐在船头上有个身着红色官服的官吏正督促船工劳作。开化寺壁画将这一情形刻画得淋漓尽致,将一位傲慢的官吏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北壁的壁画展现的是西方极乐世界,而实际上描述的是宫廷歌舞升平、奢侈生活的场景。宫廷的嫔妃吃喝玩乐,与边疆战乱及民间疾苦形成鲜明的对比。

2.开化寺壁画的艺术构思及创新。开化寺壁画是宋代壁画中的典范,其继承了中原地区及前代壁画的艺术特点,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特点。开化寺壁画画面布满整个墙面,其内容众多,且景物、人物、建筑等相互协调。画面布局主次清晰,重要篇幅大且多,有着重要的地位;次要部分相对较小,虚实结合,进而凸显主题。壁画中的元素巧妙设立,其间的人物、山水、树石等不但是经变故事的场景,同时也是众多画面相连的桥梁,使得整个内容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整个画面浑然一体。使得整个壁画主次突出,有序相连,有着统一、变化并富有节奏感的艺术效果。在人物造型方面,其中的国王、文人、绅士,甚至后妃、宫女等都衣着冠带,形态举止都偏向于世俗化。画面中的人物形态端庄,特别是眼神勾画更具有神意,根据故事中描述的人物性格,创作者勾勒出善良、凶恶、喜悦、惊恐等人物形态,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此外,壁画中的山石、鸟木、流水等都汲取前代绘画特色,灵活再现了整个故事发生的场景。虽然整个壁画的画面幅度很大,而在细处方面做工精细,甚至在某些细节方面不逊于唐宋卷轴画的精细。由于开化寺壁画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其间遭受自然侵蚀及人为损坏,其色彩、画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就色彩而言,东壁、北壁主要以绿色、铅色为主,辅以朱砂、褐石等,整个画面偏冷;西壁以铅粉、石绿为主,辅以地板黄,整个色调偏暖。整个壁画上的妃子、宫女、飘带等都施以贴金工艺,进而增强了整个画面华丽的效果。

作者:纪春明单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