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绘画角度看植物造景的艺术

时间:2022-07-12 10:59:10

导语:从绘画角度看植物造景的艺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从绘画角度看植物造景的艺术

植物造景的构成艺术

绘画构成分为点、线、面,绘画者通过组织这些元素使画面具有美感。植物造景就是利用植物形成的点、线、面这些构成元素进行空间的组织过程,使植物景观空间富于变化,形成一帧帧连续变化并充满美感的画面。“点”植物造景中的“点”即为孤植,孤植要求植物个体或群体具有一定体量才能成为视觉的焦点,并保证视觉焦点的孤立,背景和前景有大比例的对比关系,才能突出孤植植物的美感。可以作为孤植材料的植物如:景观场地中原有的古树名木或者雪松、广玉兰等。“线”植物造景中的“线”即为列植,列植要求植物相似、具有强烈的序列性才能引导视线,塑造线形的空间或围合线形的空间,引导视线和人流的同时,体现了列植植物的序列美感。列植用做行道树,随着道路的转折而变化,加强道路的通道作用;列植用在场地周边,强调场地的线形,加强场地围合感。常用作列植的植物材料可以是乔木如:国槐、银杏、千头椿、钻天杨、白蜡、悬铃木等,也可以是修剪成绿篱的灌木如:大叶黄杨、珊瑚树、侧柏、木槿等。“面”植物造景中的“面”即为群植,群植要求植物的量和密度,只有植物具有一定量和密度时,才能成为面。植物形成的“面”可以是密闭、紧凑的空间之后设置的开敞、宽阔的平面空间效果;也可以是建筑、雕塑或者植物等主景的背景,起到烘托突出前景的立面空间效果。因此,群植可选择植物的种类较为宽泛,可以选择乔木、灌木、草本、以及藤本植物,可以是一种单一的植物,也可以是一个植物种群,需要设计师根据不同的视距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

植物造景的色彩关系

植物造景要遵循绘画艺术中色彩配比的原则:既变化又统一、既对比又协调、既均衡又具有韵律。植物虽然大部分是绿色的,但根据叶色的深浅不同,不同的季节植物开花、结果等可以划分出很多质感和颜色。植物造景要求植物色彩既变化又统一,在种植设计树种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用量大,可以作为前文提到的“面”进行使用,起统一的作用;一般树种种类多、用量少,可以作为前文提到的“点”或“线”使用,起变化的作用。植物造景要求植物色彩既对比又协调,植物色彩的变化和差异可以产生对比的效果,对视觉有强烈的刺激,形成产生兴奋、热烈、奔放的感受,例如:乌桕与枫香秋色叶的红、黄对比;银杏与圆柏秋色叶的黄、绿的对比;紫叶小檗与金叶女贞常色叶的紫、黄对比等。相反,如果对比过多,变化繁杂,强烈的刺激过多视觉就会疲劳,产生烦躁、厌烦、不安的感受,这时就需要色彩的协调,柔和平静的色彩使人获得舒适愉悦的美感享受。因此,色彩的对比与协调要均衡并且有韵律地相间出现,会带给游人时而兴奋时而平静的感受,同时让人产生愉悦舒适的美感。

植物造景的设计过程

清代画家郑板桥提出“胸有成竹”的绘画创作过程: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笔下之竹。就是指绘画要师法自然。植物造景同样也要师法自然,如果单纯追求艺术效果,而不顾植物习性的要求,生硬拼凑成地违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群落,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植物造景首选要学习自然,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了解植物种间的共生和寄生的关系,了解植物群落的生理、生物化学关系等。其次要模仿自然植物的群落种类和比例,遵守自然群落发展的规律,进行满足艺术的美学要求的植物配置设计。最终才能获得生长良好的植物群落,同时也给人带来愉悦的美感享受。

植物造景的完善与维护

植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不断地生长,因此,植物造景是需要进行不断地完善与维护。小到一个盆景,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修剪、捆绑、造型才能慢慢生长成一幅三维的图画,大到一个公园,更需要不断地养护,修剪、梳理等,才能保持步移景异、帧帧如画的景观效果。

植物造景是和绘画一样的艺术,而且它是比绘画要求还要高的三维艺术,植物造景艺术已和绘画艺术一样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出色的艺术之一。植物造景艺术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景观也是园林景观中的最引人注目的景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绿色,因此对设计人员具有更高的艺术水平,要按照“大地绘画”的思路实现植物造景的美好理想。

本文作者:季义力工作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矿区园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