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分析
时间:2022-03-09 08:39:14
导语: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是当前转型期的地方民办型院校的人才培养之道。针对该类院校原有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总体框架、培养方向、课程门类、课程体系等方面重塑课程结构,并尝试将PBL(Problem-BasedLearning)问题导向法运用于规划设计的样本课程中,更新以问题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促进课程内容实用化、教学过程实战化,培养“易上手、后劲足”的专业人才,从而使学生的就业率得到提升,就业质量得到改善。
【关键词】就业导向;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PBL教学法
1就业导向下的新型人才培养
我国高等教育已接近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经济转型与调整,地方型民办院校的就业形势逐渐严峻,“实用、好用、能用”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1]。同时,在当前独立学院“转设”背景下,该类民办院校(以下以湛江科技学院为例)既面临脱离主校,完全依靠自身办学发展的压力;同时还须面对本科教育职业化转型对培养模式、教学条件、师资建设等问题的冲击。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充分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应用型人才是该类型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2]。园林设计类课程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版块,其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备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能力,能独立完成城市居住区、城市公园、风景旅游区等各类城市绿地的景观方案设计,从而参与解决城市问题,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但该类课程在Z校旧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不够,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基于此问题,利用新版培养方案的编制契机,重塑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并尝试运用PBL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模式更新。
2原有课程体系的局限
2.1课程门数与学时不足
湛江科技学院园林专业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其旧版人才培养方案未分方向培养学生,故设计类专业课程门数较少,且学时较短,仅有的核心课程是大三上学期与大三下学期的“园林设计(一)”与“园林设计(二)”,各64学时,应该大幅度增加设计类课程的种类以及时长。
2.2课程设置的广度与深度不够
设计课门数与学时的限制直接导致课程设置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尤其是社会热点、学科前沿知识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等未能与课程较好地融合。例如,乡村振兴、新中式景观、田园综合体等专题式教学的设置太少,不同城市绿地类型的指标、规范及具体设计方法都各不相同,使得学生在应对实际设计问题时存在较多的困惑与阻碍。
2.3教学模式单一
园林设计类课程多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与条文规范较容易理解,但内容繁杂,数据易混淆,学生常常“一听就懂,一做就忘”,设计缺少规范性与科学性。同时,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被动式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尽理想,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受到较大影响[3]。
2.4课程未成体系
园林设计类课程多以单门课程为独立个体,课程之间衔接不足,授课内容常有重复交叉。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的局限,教师资源的整合与实际授课存在一定的矛盾。
3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重塑
3.1总体框架职业化
新版培养方案建立“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职业教育模块”的多元培养课程体系,其中,以“学科基础+专业核心+专业限选+专业任选”构成“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以“职业限选+职业任选+实习、实践类课程”构成“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在本科教育职业化与民办院校“转设”背景下,重视就业导向与职业发展符合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职业模块下,加大软件类及规划设计类实习实训课程,打破传统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尝试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训实战环节,让学生代入职业角色,组建职业团队,通过项目的实际操作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把握不同类型的设计流程与设计要点[4]。
3.2培养方向明晰化
构建以“风景园林设计方向”和“园林植物应用方向”为主的专业课程体系,重点突出双方向技能人才的培养。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进行选择,使其通过学习相对完整而又成系列的课程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体现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思想。该方向模块于第四学期开始区分,但此目标方向的分流仅在专业与职业类限选课程中有所区别,其余模块的选择均不受方向限制。
3.3课程门类多样化
把握时下海绵城市、花园城市、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数字景观等热点,力求解决当地环境问题,突出和强调生态修复与生态规划,增设“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景观应用”“景观生态规划”“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数字景观”“GIS应用基础”等课程供学生选择[5](表1)。
3.4课程体系一体化
在制订最新人才培养方案时,经过前期广东省园林行业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专业课程设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明确整体框架,细化与分解课程版块,规划每门课程的版块属性,做好先导课程、平行课程以及后续课程的衔接与完善。例如,核心课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一)”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二)”,保留了原版本设计(一)的64学时,但将设计(二)部分减少成48学时,同时搭配了40学时为期2周的“设计竞赛实训”课程,以竞赛激励式教学模式贯穿其中,以赛促学,提升综合技能。
4教学模式实战化更新——以PBL问题导向式教学为主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即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充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依托实际项目或专题,发现与总结其潜在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以问题为驱动,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分组讨论与分工协作,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并通过这一学习过程掌握问题背后的专业知识与能力[6]。设计类课程涵盖了从设计基础到方案构思,再到设计文本与施工图纸绘制的内容,锻炼学生在手绘表现、方案设计、计算机制图、植物造景、工程施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但这些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专业设计课在给学生带来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内容庞杂、易混淆、无法系统化学习、理论知识无法转成实践技能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已出现一批从多角度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交互式教学、竞赛激励式教学、包豪斯式教学、工作室教学、翻转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其中,PBL导向式教学集合了上述多种教学方法,将工作室团队教学情境、竞赛机制,以及以案例为主的项目教学结合在一起,从问题最根本的导向性出发,使学生的设计技能得到提升,是值得在设计类课程体系中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
4.1样本课程分析
以“园林设计(一)”“园林设计(二)”作为此次设计类课程的改革样本课程。按照PBL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确定授课重点,明确分类形式,随着时间与教学进度的延伸安排不同类型的设计实践与调查项目,因此在设计该课程时尤其注意不同阶段和程序下不同项目的难易程度,使得项目循序渐进,学生逐步掌握不同园林要素的设计要点。目前按照旧版培养方案试点,“园林设计(一)”与“园林设计(二)”课程分别在四年本科园林专业的第5、第6学期(即大三全年)。以“园林设计(一)”为例,设计类先导课程有“测量学”“CAD”“园林建筑设计”,同期课程有“城市绿地规划”“Photoshop”,后续课程有“园林设计(二)”“植物景观设计”“效果图制作”等,因此该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手绘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其他课程很好地衔接与融合。
4.2PBL教学模式运用
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此次教学安排以“园林设计(一)”“园林设计(二)”为中心,制定项目课题,其他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均根据课题项目的进展做出辅助授课,即不仅仅是该课程老师在做指导,在授课内容上,园林设计的项目课题将贯穿此学期所有专业课程教学始终。从表2可知,“园林设计(一)”以设计总体程序为问题导向,项目安排随着项目的程序逐步展开,通过场地分析、开放空间设计、竖向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最后把握综合性公园的全套设计与流程,将能力点先分散后综合;而“园林设计(二)”则以项目专题为问题导向,通过六个问题的引入,所涉及的项目更加多样,有助学生锻炼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在项目设计中可与大学生创业项目,艾景、园冶杯等全国性景观设计竞赛相关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提高技能水平与宏观把握能力。
4.3教学成效评价
经过前期测试与为期一年的PBL教学法的试用,通过对3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得出PBL教学法在“园林设计(二)”的教学效果测试表,总结教学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表3可看出,PBL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试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明晰自己的特长与不足,团队能力与专业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疫情时期,此次试行在线上展开更具有现实意义,竞赛成果与实习实训成果颇丰。
5结语
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在于通过一门课程的教学,教师传授了多少具体的知识和技巧,而在于让学生在一个教学过程结束之后掌握设计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应对完整的方案设计与简易施工,学会独立思考与团队配合,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从而能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迅速掌握主动权与选择权,发展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鲁群霞,胡传双,林楠,等.就业导向下的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4):29-33.
[2]吴学敏.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5):5-13.
[3]王业社,杨贤均,陈立军,等.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研讨式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0):251-253.
[4]任维,李房英,阙晨曦,等.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丽水学院学报,2019,41(5):99-108.
[5]周建华,邢佑浩,苟喻,等.西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规划设计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4(11):167-173.
[6]贺靖.“O2O”及“PBL”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教师,2018(35):92-93.
作者:付俐媛 李小梅 谢秋兰 单位:湛江科技学院
- 上一篇: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照相馆照明设计分析
- 下一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