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08 02:56:29

导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数字化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传统教育体系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形成灵活多样、开放个性化的教育体系,实施顺应个性化发展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文章通过对数字化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当前人才培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希望可以丰富现有培养模式的内容并弥补现有模式的不足。

关键词:数字化;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数字化的信息传播成了主要的传达方法,人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此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数字化的影响和冲击,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机遇。数字化时代大大提高了知识的传递效率,在这种背景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开始趋向智慧化。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现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课程为:字体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装帧和包装设计。开设相关课程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和知识从事设计类的相关工作。技术在不断发展,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也应不断创新,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也应该向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语言,并且也影响着传统的模式和理念。因此,必须不断地进行完善与融合,才能实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的有效性。1.1国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视觉传达设计不仅限于传统的图形设计领域,还可以多种形式表达。视觉传达设计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设计。如今,公众被各种信息和设计所包围,视觉媒体充斥着视觉空间,影响并带动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视觉体验。视觉传达设计(VisualCommunicationDesign)专业在西方国家通常是研究生的项目,本科生的专业通常是平面设计。西方国家的数字化进程起步较早,不论是技术还是理念,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创新形式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为我国数字化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参考的信息。1.2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史上首个由国家进行并且实施的学制—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中,对工艺教育和手工教育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当时的艺术教育内容非常广泛,晚清时期,学校就开始形成教育的布局与层次,这也可以看作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萌芽。当前,我国多数高校已经有了办学自主权,但是教育思想理念却依然表现出非常大的惯性,许多先进教育理念并没有融合在其中。如今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比较单一的,并没有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和对人才的需求来培养多元结构的设计人才。

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内容不合理。从视觉传达设计这门学科来看,其基础是以印刷品为主导媒介的平面设计,比如产品的包装设计、广告或者公益类的招贴设计、各类书籍的设计、各种建筑的导向设计和展示设计以及企业的品牌形象推广与设计。这些设计大多是为商业社会的需求服务的。如今,高校设计类专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开设的课程大多与美术和绘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多数高校相对保守,偏重于对学生绘画和美术基础能力的培养。因此,设计类专业学生思维相对保守,创造力不足,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国内大学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比较相近,导致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雷同。2.2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可以扩大学生的创意范围,受到传达方式局限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传播。传统的教学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通常是通过教师讲授、书籍、图片等获取知识,而数字化背景下所使用的教学手段就会相对多样、新颖,它可以通过动态图片和视频播放来反映视觉传达的生动性,利用对动态图像的处理来达到刺激学生眼球的各种效果,以多种配音的形式来打开学生的耳朵。除此之外,还可以观看国内外优秀院校的名师课程,师生可以借鉴优秀经验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数字化时代,学生对阅读、学习双向交互体验的要求,使得传统纸质媒介只能呈现知识、传递知识的单向交互,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教材的呈现形式也可进行变革,从纸质版走向电子版,从单向的知识呈现转变成学生可以和教材互动,教材也可提供反馈,人机交互的形式更加丰富,此方法也具有时代特点。电子教材可以随时进行更新、节约纸张并且减轻了书包重量。2.3对时代需求缺少认知。新的时代背景对设计有新的要求,21世纪是数字化互联网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一变化也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并使其具备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素养是至关重要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的良好运作,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应该认识到时代的需求,根据时代需求去培养专业人才。2.4师资队伍匮乏。数字化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深入,使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虚实融合的教育环境成为现代教育的常态,在线课程与线下课程融合使课程呈现出新的形态;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递到关注知识创新,从关注教学活动到重视教学活动和过程的设计。所有的这些变革都离不开教师这的参与。数字化技术不断涌现和应用于教育中,教师也经历着学科知识与数字化、信息化的深度整合,也是不断探索与学习的过程。但现有教师长年教授基础课程,带学生参加社会调研时经验较少,不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加上学生设计基础差,对于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影响师资队伍匮乏的另一大原因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稀缺,大部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在受雇时都会选择广告公司,因为广告公司的收入远高于高校教师,校招对于优秀人才难以产生吸引力,导致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困难。2.5创新思维能力弱。设计趋于模式化的现象普遍出现在我国高校设计类学生的作品中,一些学生热衷于机械模仿或者陷入模仿无法自拔,逐渐失去了主动、积极、自觉的设计创作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设计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意味着设计类专业人才必须设计出更多个性化的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数字化技术的迅速普及和提高,广告媒介也在不断扩张,在这种背景下,传达的功效也就越来越低。这种情况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变革创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必须更加注重个性与文化特色。

3数字化背景下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载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思想的表达。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设计的进步,国家转变体制推行市场经济模式,商业与社会整体迈进了新的台阶。在经济发展中,设计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手段,因此,我国的艺术类教育要学习先进的设计思想,利用先进的方法与手段,改变培养模式的现状。3.1优化课程结构。整合并优化现有的课程结构是优化培养模式的重要部分,各高校应该增设一些与时展需要相关的课程。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添一些符合数字化时展的必修课。数字化环境也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数字化背景下,各个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以开展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优化现有的课程结构,学生也可以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互动工具进行课后学习和讨论交流[1]。优化课程结构不仅应优化教学内容,而是应该更多地支持教学交互、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清晰合理的课程结构是教学并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3.2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优势。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完全依靠教师讲授知识、展示案例、指导实践、问答互动的形式来获取知识。在数字化背景下,技术工具的发展丰富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社会化交互和专业交流越来越方便、快捷,学生可以快速获得自己所需的资源。教师对知识的独占性被打破,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百度、知乎等平台在线寻找问题解决方案。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网络信息可以拓大教学内容并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笔记、学生问答、教师标注等信息也可以储存在资源平台中,以供学生学习参考。3.3规范教育制度。在国内,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看重分数,分数可以作为衡量的要素,但不能代表全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该规范教育的制度,将分数和实践性内容结合到一起。在数字化时代,学生都可以凭借网络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泛的人机互动交流机会,这将教师所承担的角色进行了新的定位,教学活动要从“教”向促进“学”转变。3.4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可以增加教师在校内外培训与学习的机会,并大力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多聘用在教学方面有先进教学成果的学者。教师应该掌握数字化技术,提升数字化应用的能力,能够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2]。数字化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不仅要熟练地使用传统技术教学,还应该快速掌握新技术,这也是实现教师自我发展和提高个人教学技能的途径。教师利用数字化背景下产生的新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知识获得、知识构建的能力,也可以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反思、提升自我能力,将获取的知识技能迁移到真正的教学情境中,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数字化教学活动。3.5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于时代的变化,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地发展,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采用以往不能做到的设计形式和方法,可以自由地发挥和创造,能够拓展无限的创意思路。但是,计算机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从技术上拉到了同一起跑线,在设计中依赖网络本身提供的功能与特效,设计出的作品往往体现不出独特的审美、构图、色彩处理、字体等设计,甚至许多作品完全照搬照抄,停留在形式和概念上,完全没有设计的原创性和个性特征。人们生活在一个人人都可以表现个性的时代,如果设计作品没有个性特色,就会失去价值。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的设计,在实践中进行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设计作品与其他个性化设计作品区分开。

4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在数字化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与当前的有利条件相结合,例如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将重点放在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同时,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具有广泛知识结构和较强能力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建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以延安大学、榆林学院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1):7-8.

[2]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作者:李思宇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