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新农村住宅设计研究
时间:2022-12-13 03:02:29
导语:地域文化新农村住宅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农村建设中农宅的翻新、重建迎来了新的高潮,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和居住环境,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但一味地追新逐异,也让本土建筑地域特色文化受到破坏。地域文化承载了农村本土习俗、建筑特点等要素,具有显著的历史和地域特征。加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不容忽视的部分。藉于此,本文立足新农村建设,就农村住宅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路径展开探究。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住宅设计;地域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村住宅的改造与翻新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对于农村传统民居建筑,难以割断其地域文化的传承。一些民居依山傍水,顺应自然地势;一些民居简约质朴,倡导节约精神;一些民居色彩雅致,增添艺术感染力。如果对这些传统民居结构、风格进行“别墅式”改造,势必将破坏传统民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也将丧失地域浓郁的特色文化风貌。因此,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在农村住宅设计上,设计师要深刻认识到地域特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不能照搬城市住宅设计思路,更不能千篇一律地开展统一化设计,而是要保护特定地域文化特色基础上,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农村住宅保留更多的乡土气韵。
1新农村背景下农村住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缺失现状
新农村建设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村住宅设计,更要突出生态目标,关注传统建筑地域文化特色的延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场所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环境和谐,健康舒适的住宅设计模式,迫切需要将传统建筑生态理念,与当下农民物质文化需求相结合。很多农村地区,传统的大瓦房,要么走向农村公寓楼,要么走向农村别墅,特别是在乡镇合并、撤村并镇进程中,千篇一律的乡村建筑格局,对农村地域文化的破坏更趋严重。国家倡导新农村建设,更要注重绿色发展,盖别墅、住高楼,盲目地照搬城市住宅设计思路,让农村丧失了历史记忆、破坏了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更与新农村建设初衷相背离。梳理新农村住宅设计中的问题,集中于两点:一是在住宅设计上片面追求生态化。很多设计师,在住宅结构设计上,多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加强对太阳能、雨水循环利用,以及仅限于对一些节能材料的使用,忽视生态化住宅设计的理念与施工过程。一些设计师,将农村住宅设计等同于低能耗住房,缺失从建筑学、环境学、生态学、建筑文化等领域进行统合考查与设计。二是对传统村落文化带来断层。一些地方,传统土坯房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传统农家院被公寓楼所覆盖,统一规划、形式单一的新农村住宅,看似改善了民居生活条件,但却破坏了传统乡村人文脉络。“乡愁”无处寻,更无法留住,这一农宅设计方案,不仅改变了建筑结构本身,更导致农村建筑空间肌理、农村传统文化习俗的消失。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建筑艺术形态的综合体,在改造农村住宅设计实践中,要体现农村住宅的人文特色,体现乡土气息,要充分考虑农村农民生活方式、生产需求,在统筹解决各个问题中,实现住宅方案的优化设计。
2农村住宅设计应遵循的基本理念
在农村,传统住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无论是聚落形态,还是建筑立面、建筑结构等,都要强调与自然、与地域文化的衔接与融合。在传统民居建筑设计中,“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却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加之传统美学“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农村住宅在建造过程中都始终贯彻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和谐原则。长期以来,农耕文化是农村人文历史的主体,在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中,传统的营造方法,体现了“天人合一”生态观与哲学观。很多地方的农村住宅结构中,都在强调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并有意识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体现朴素的自然观。这一设计理念,正与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同时,结合不同地域传统民居建筑形制和特色,农村住宅在选址与空间结构设计上多遵循“建筑风水学”,如将气象学、生态学、地理学、景观学等知识进行交叉融合,体现传统农村住宅设计地域性特色。如“背山面水”设计、“负阴抱阳”设计。在山区农村,“背山面水”设计理念,依托自然山体结构,来阻挡冬季北风,在夏季来迎送南向季风。在平原地区,遵循“负阴抱阳”设计思路,地基朝向通常为坐北朝南,以获得良好的光照。从传统民居建筑生态设计实践中,对现代住宅设计也带来深刻影响。
3农村住宅设计对地域文化的体现
在传统农村住宅设计上,囿于当时物质、人力等条件的局限,多以简单实用的建造技术和方法,营建宜居、生态、质朴的建筑空间形式。如北方传统农村住宅,多以合院式结构为主,三合院、四合院都是典型居住结构。南方的传统住宅结构,多以天井式结构为主。庭院和天井是构成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的核心空间,这种外面封闭,内面开放的半私密性空间结构,体现了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在同一个院落内,便于家庭由室内联系室外,实现生活空间、自然空间的有效衔接。同时,在传统民居结构设计上,更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融合。北方农村地区,冬季寒冷,为获得更多的光照,宅院间距往往较大,布局宽敞;在宅院内,多植海棠、石榴等花木。在南方农村,气候条件相对湿热,在农村住宅结构设计上,更加突出通风、遮阳、避雨、散热功能。如庭院尺度相对较小,以“厅井式”结构为特色,可以减少日照;多利用半室外空间来连接居住空间与自然环境,利用廊道来确保通风效果。在农村住宅体量、尺度上,各地传统民居也呈现多样性。在院落生态环境设计上,对农村住宅院落,多以独立的小院为主,方便绿化和纳凉,确保人居环境生态平衡。在农村住宅建造与材料选择上,循环建造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设计策略。从不同地区农村住宅建造实践来看,循环生态理念应用最广。如建筑材料方面,多体现就地取材理念,以土筑墙、以木构宅、以石垒屋、以竹建宅等等。结合农村地区自然资源现状,各类资源、材料都易获得,而废弃后又回归自然,实现循环利用。在对不同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充分体现了农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比如在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农村住宅的建筑材料以土为主,甚至一些农村直接在地面开凿地下居住空间“地坑院”,这种居住空间,冬暖夏凉,又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福建地区,土楼更是农村住宅建筑结构的特色,在结构设计上,以模仿蜂巢为样,顺应地域气候特点,确保安全需求。在建造技术上,以夯土为手段,营建防御性极强的土体空间。
4新农村住宅设计对地域文化的融合
对于农村住宅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要立足农村传统地域人文实际,实现对地域文化特征的延续。同样,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上,要合理沿用传统住宅空间的生态理念,对各功能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满足农村农民生活、生产需求实际,保留和保护当地传统生活习俗及文化习惯。一方面,对传统农宅建筑形态结构的延续与保留。新农村住宅设计,要在文化多元化、设计理性化基础上,兼顾“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特别是对农村住宅传统建筑形态的传承与保留,要关注地域文化对当地农民传统习俗的影响,提炼传统建筑形制特色,对传统建筑空间元素进行分解、重组和保留。如北方地区对传统“围合院落”的借鉴,可以将传统“回”字形拆解为上下错落的“U”字型,既节约建筑占地面积,又营造多层复合结构空间,以改善农宅小范围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运用现代营造技术,来构建灵活多变的建筑空间环境。在农宅空间结构设计上,要结合地域地理、气候、环境、资源等条件,参考农民生活、生产需要,来确定建筑朝向、体积,减少过多繁琐的装饰,力求空间紧凑,并从空间功能的转折变化、高低错落中,实现建筑内部空间与户外景观的融合,提高农宅舒适性。如引入多层次立体景观设计,配合先进的生态节能技术,将露台绿化、屋顶花园,廊架、小池塘等多个空间进行合理优化,确保建筑空间、环境景观的“连续性”,创造出不同的空间体验效果。如珠江三角洲农村农宅在设计上,可以从院落空间、室内空间、立面造型三方面来兼顾传统型制与现代功能的协调。,让地域历史文化在住宅设计中得以延续。院落设计借鉴“竹筒屋”结构,控制面宽,加大进深,对外相对封闭,将传统前后天井转换为前后院落,便于纳凉、摆放农具杂物。在室内空间,引入错层楼梯结构,实现室内空间的连接与通畅。如借助于隔断,分割不同功能空间。考虑到采光、通风、防热需要,利用坡屋顶及双层辘筒瓦,来获得防热效果。在立面造型上,借鉴岭南民居“龟沿草尾屋”特色,以砖墙、辘筒瓦、人字山墙为装饰,体现浓郁民风。
参考文献
[1]李兵,罗曦,鲁永飞.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农村住宅设计研究[J].建设科技,2017(19):80-82.
[2]杨春锁.地域文化与乡村住宅特色景观的打造思路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6,7(07):180-181.
作者:薛文峰 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
- 上一篇:现代园林设计历史文化新思考
- 下一篇:佛教文化景观及陈设要素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