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探析
时间:2022-01-04 05:11:39
导语: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毕业设计浙大城市学院是一所普通综合类公办院校,在学校力争建设成为全国百强高校的总体战略下,环境设计专业近年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产学研融合为教学重点,以赛促学为推力,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实践。毕业设计教学也从以往单一的导师自选课题导入、学生被动展开毕业设计的方式,转向更为开放的多元选题导入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发现毕业设计对学生专业自信心建立的重要作用。因此,在2018年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笔者从“课程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入手,进行了以竞赛促进创新设计的毕业设计教学实验与探索。
一、专业自信与学科竞赛的关系
(一)专业自信的定义:自信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物,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作出客观、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1]。自信是通过对人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呈现的大量信息的认知加工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个体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人对他的评价(特别是集体或群体评价)[1]。大学生的专业自信则是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发展前途、就业方向等有充分的认知,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创新等方面[2],也受外部环境及个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的影响,其中,外部评价占主导作用,影响着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是专业自信建立的重要因素。(二)多元的外部评价促进稳定的专业自信:专业自信的外部评价主要指不同评价主体在不同评价范围内,采用不同评价方式对学生专业学习成果进行考评。评价主体越多元、评价范围越广、评价方式越多样,则评价结果越具有客观性与正向性,越能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专业自信。在校内课程教学中,评价主体一般是任课教师,评价范围为教学班级,评价方式为单一的作品考核,缺少多元的评价主体与更广阔的评价范围,对比重点大学的学生也缺少名校光环,因此,普通综合类院校的学生走出校园后往往缺乏稳定的专业自信,创新设计就更无从谈起。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持稳定的专业自信?根据教学实验发现,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实践情境、更多元的评价主体(尤其是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更多样的评价方式,对稳定学生的专业自信有显著作用,稳定的专业自信是学生创新设计的基础。(三)学科竞赛提升专业自信:学科竞赛便是广阔实践情境中的一种类型,它既满足以上三个方面要求,又最具有可操作性。学科竞赛导入教学实践后,评价主体不再是任课教师个人,而是来自全国各大知名院校和行业的学者、专家,评价范围也不再是班级同学,而是国内外不同年龄、不同学科背景的参赛者,评价方式也更多样。国内外现已举办的各级别环境设计类竞赛诸多,可有选择性地导入校内课程教学,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多益处[3]。在国际、国内的各项设计竞赛中,学生参赛并获得各类设计奖项,得到了评委的认可和好评,师生受到鼓励,成为下一周期竞赛再创作的动力支持[4]。大学生获得学术学业类证书的数量级别越高,其在学业自信上的得分越高[5]。需要强调的是,学科竞赛的导入要贯彻教学的始终,它是一种连贯的整体性教学情境的介入。如何把学科竞赛引入综合类院校体系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引入哪种竞赛类型最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院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探索的重要方向。其中,学生主体意识如何介入竞赛过程,竞赛又怎样对学生专业自信心的建立产生积极影响,是课程教学思考的重点。
二、学科竞赛的导入
环境设计作为设计学的一个学科方向,是以研究自然、社会和人工三种环境关系,优化、提升人居环境为主要宗旨[6]。涵盖了规划、景观、建筑、室内等多尺度、多学科方向。针对本院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特色,以景观设计为核心,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学科竞赛的梳理,见图1,概括为以下两类学科竞赛导入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方式。(一)竞赛类型1.综合类竞赛:综合类竞赛是指由高校、行业机构、协会等组织的专业学科竞赛,通常一年组织一次,大赛没有具体的主题和设计场地,个别竞赛会提一个宽泛的主题。竞赛面向国内外高校征集优秀设计作品,只要符合大赛要求的作品均可参加。国际领域有ASLA、IFLA等竞赛,国内有LA先锋奖、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亚洲设计学年奖、艾景奖、园冶杯等。由于综合类竞赛具有非特定主题和固定时间的特点,因此灵活性较大,高校可以根据竞赛作品提交时间提前做好教学安排,在日常课程教学、学科竞赛专题训练、纵向工作室教学以及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导入竞赛,以竞赛为目的驱动教学的推进,挑选优秀作品进行优化并参赛。从竞赛成效上来看,此类竞赛参赛作品类型多样,各个竞赛评选标准不同,同一份作品参加不同竞赛评选,结果可能会相差甚远,比如在A竞赛中获得金奖的作品可能在B竞赛中未入围。因此针对此类竞赛,需要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进行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竞赛进行重点培育,这样对学生专业自信心的提升才有切实的帮助。2.命题类竞赛:命题类竞赛特指由政府、行业机构、协会等组织的有特定主题的竞赛,竞赛大多是临时组织,没有固定的时间,因此需要关注行业信息以获取竞赛信息。也有个别命题类竞赛会每年持续组织,如奥雅设计之星竞赛、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等。竞赛方提供真实的设计场地与相关资料,提出具体设计要求,向高校和业界设计机构征集优秀设计方案。各个高校的参赛者可以在同一评判标准下,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对象进行各自的创新设计。竞赛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兴趣与主动性更高,在竞赛过程中有机会与其他院校学生相互沟通与讨论,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由于命题类竞赛具有临时性和周期短的特点,高校难以提前做教学计划,将竞赛导入课程教学或毕业设计教学中。因此,此类竞赛大多是与大学生科研、纵向工作室教学相结合,但由于没有固定时间的课程教学和课程要求,竞赛成效往往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自主付出程度。由此,命题类竞赛若能与课程教学或毕业设计相结合,有了教学课时与教学成果要求的双重保障,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度与作品的完善度会更高,获奖的机率也更大,对学生专业自信心的提升作用也更突出。(二)导入方式:学科竞赛可以导入我们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学生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如课程教学、纵向工作室、大学生科研、毕业设计等。从教学效果来看,纵向工作室与大学生科研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竞赛成效往往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自主付出程度;课程教学有固定的上课时间与考核要求,可以保障课程作品的质量与整体完成度,但对于专业积累不足的低年级同学,导入竞赛反而可能会挫败学生的专业自信。从实际情况来看,毕业设计教学与学科竞赛结合是提升专业自信的最好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设计周期长。毕业设计从每年暑假7月份选题到次年5月份最终答辩,有10个月的设计周期,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选题与设计创作。(2)专业基础好。经过前面三年系统的专业训练,学生都已掌握基本的专业设计知识,具备良好的设计表现能力。(3)设计自由度高。毕业设计不同于日常课程教学,选题是多样化的,一般由指导老师提供选题,或学生自选有兴趣的选题,因此设计发挥的自由度相对较高,在方法和角度上学生有更多的驰骋空间[7]。(4)更有展现欲望。学生即将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或继续深造,迫切希望能够完成一份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来丰富个人作品集,稳定专业自信。需要强调的是,学科竞赛的导入要贯彻毕业设计教学的始终,它是一种连贯的整体性教学情境的介入,以竞赛学习的收获和竞赛作品的获奖建立起更稳定的专业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的内在动力,推动课程学习成效,形成稳定的良性循环。
三、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上,要统筹安排竞赛与毕业设计教学的进度,选择合适的竞赛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与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地展开创新设计,建立专业自信心。课程以“竞赛提升专业自信”为教学目的,通过以下四个阶段展开课程教学。(一)以问题为导向的选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毕业设计选题不同于常规教学中固定的课程内容,本课程更注重学生从社会现实问题引发思考,从专业视角进行反思,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这正契合目前国内大多数综合类竞赛的评审要求以及命题类竞赛的选题初衷。竞赛的主题往往都具有综合性、敏感性和前沿性的特点,涉及的内容也会部分超出学校教学的范围,要完成好设计,学生必需进行一定的理论研究和思考,这会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和设计个性,培养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3]。也体现了国家金课“两性一度”的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课程的开端,教师首先讲授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与方式,以“竞赛对专业自信的影响力”为切入点,通过对历届学长典型获奖案例剖析,帮助学生建立起专业自信心与课程学习兴趣,认识到竞赛导入不只是一种选题方式,更体现了社会责任感与综合专业素养。其次,要求学生关注行业设计竞赛信息,找到比赛时间和毕业设计教学进度相匹配的竞赛,若是命题类竞赛,就可直接使用竞赛方所提供的设计选题和场地直接开展工作;若是综合类竞赛,便引导学生从社会现实问题思考,从专业视角进行反思,找到并确定设计选题,然后再寻找符合选题要求的设计场地,始终围绕选题展开探究与思考。如作品《尊重与绽放》选题自第二届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由竞赛方提供“南京大校场更新设计”的竞赛选题与设计场地,面向全球在校大学生与设计企业征集作品,所有参赛者针对同一个场地提出创新设计方案。图2《Reborn-宕口城市公园景观更新设计》作品,是学生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矿山废弃地再利用问题的思考,先有了选题,然后再确定设计的场地,最后作品参加综合类竞赛获奖。通过对苏州大阳山西南侧遗留宕口的改造更新研究,以场地周边现有资源为依托,打破传统宕口公园改造更新方式,探讨全新“自然教室”、“极限运动”、“疗愈花园”新模式。这是一组由现实社会问题引发思考所进行的一次毕业设计探索,虽然矿山修复的选题很常见,但方案构思的切入点独特而新颖,提出的户外自然教室理念与模式具有前沿性,更新手段切实有效。作品获得2019年第十七届亚洲设计学年奖银奖,小组三位同学毕业后,两位同学顺利拿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offer,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另一位同学进入安道设计公司任职。(二)以问题展开的场地考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第二阶段便是针对选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场地,或直接对竞赛提供的场地进行考察与研究。由于是基于社会现实问题而选择的有代表性的场地,因此对场地的考察不再是单一的描述对象,而是始终以问题为核心,对场地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与评价,找到问题的症结点。在教学上,采取启发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重视从场地上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8]。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为下一阶段新颖设计概念构思的提出打下坚实的基础。如《Reborn-宕口城市公园景观更新设计》小组成员在场地考察过程中,除了对场地宕口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还关注到场地周边未来将要建设儿童游乐场、学校等信息,通过对儿童行为与坡度、坡向设计关系的科学分析,为后期“自然教室”构想的提出提供了依据。竞赛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校外学生交流的机会。对于命题竞赛已提供的设计场地,竞赛方通常会组织集中的考察活动,如第六届奥雅设计之星竞赛选址,因工业遗址与工业区旅游场地考察的特殊性,竞赛组委会组织了两场官方考察活动,协助参赛者前往场地并安排当地工作人员讲解答疑。《地脉重生》组学生参加了官方考察活动,与全国各大高校学生一起进行场地考察工作。在院校交流过程中,围绕场地问题,每个学生会从自己的学科背景以及专业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分析,在讨论中思辨,在思辨中创新。(三)概念构思的启发与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概念构思的启发与引导是整个课程设置的重心。在场地调研后,围绕主要问题展开设计策略构思,建立整体的设计策略逻辑,以逻辑为框架展开详细设计。首先,教师通过专题讲座方式,补足学生专业知识上的短板。例如《地脉重生》组的同学参加奥雅设计之星竞赛,竞赛提出“旅游+”的模式,而前置课程没有关于旅游规划的教学,因此教师增加了相关专业知识的专题讲座;在方案构思阶段,有了旅游规划的知识基础,学生从全域旅游角度确定了场地的定位与特色:打造长江流域旅游线上的特色工业旅游节点,创造一个富有活力的集科技展览、科创研发、生态观景、江景游憩于一体的综合工业科创展示区。其次,通过往届优秀竞赛作品分析,帮助学生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逻辑,通过角色扮演方式,从设计者、使用者、设计委托方等多角度思考设计策略的可行性与创新性;鼓励学生先有大胆的设想与天马行空的畅想,再由教师通过多次的讨论,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与求证,逐渐梳理清晰设计的逻辑和思路,确定设计的大方向和大基调。有了前面学长竞赛获奖经历与鼓舞,学生们信心满满,如图3《尊重与绽放》这组作品在概念构思阶段提出“尊重与绽放”的设计理念,为日常生活的丰富与生动提供新的视角、新的舞台和新的焦点,探讨公共空间的核心价值。为保持机场跑道的原真性,以可逆设计为目标,通过飞机机翼变化的形态推演,设计了一系列可拆卸的红色装置,同时兼有展览、看台、教室等多种功能,激发大校场跑道公园活力。作为普通综合类高校应届毕业生,与国际设计公司和各大高校学生同台竞技,因其设计构思新颖,设计逻辑合理,其作品最终斩获2018年第二届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银奖,与麻省理工等知名院校比肩。这份竞赛作品只是毕业设计的阶段性成果,在竞赛获奖后,学生继续按照毕业设计要求完成场地的总体规划与景观设计。在竞赛获奖的激励下,学生积极性高涨,毕业设计完成质量更高。(四)方案设计与表达,提升学生专业表现力:方案设计与表达是设计概念可视化的过程,尤其对于大部分专业竞赛,设计者没有口述介绍方案的机会,只能将设计构思与设计策略进行图示化表现。因此,如何利用可视化图纸讲好设计概念就显地尤为重要。卓越的图纸表达是竞赛获奖的必备条件,鼓励学生们可以尝试一些新颖的图纸表达方式,但切忌盲目追求时髦的概念和炫酷的图纸表达。在本阶段教学中,要特别强调设计逻辑的重要性,强调空间生成的过程与方式,并注意尺度感、空间感以及竖向设计细节。如《地脉重生》组以一系列空间生成的过程图示,见图4,讲述了针对场地问题所展开的具体设计策略与手段,使评委能直观、迅速地了解设计者的逻辑与构思。这也是该作品2017年能在全国608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届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景观组金奖的原因之一。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课程训练,希望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完成三个方面的转变。首先,是从“要我设计”转变为“我要设计”[7],以竞赛导入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以自选命题与自选场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第二,是从“校内教学”转变为“校外教学”,强调的是在竞赛情境中,多元资源的整合与拓展学习;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即是从“我不行”到“我可以”的专业自信心的建立与转变,激发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在此,课程的重心已不再是完成一次毕业设计课程教学,而是以专业自信为驱动,达到竞赛获奖的更高目标,为学生走出校园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建立稳定的专业自信。专业竞赛对于行业人才培养的作用不容小觑[9]。
三年来,通过开展以竞赛提升专业自信的教学实践,笔者针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进行不断的调整与优化。目前,学生作品质量逐步提升,参加竞赛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提升了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水平。近三年赴海外深造毕业生中QS全球百强大学录取率达28%。学科竞赛导入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兴趣出发,更明确学习目标与设计任务,主动开展自主学习与研究,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创新设计潜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情境的转变,推动学生重塑自我认知与评价,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心与创新设计能力,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做出更适合自己的专业规划。希望这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能给综合类院校学生开启一条充满专业自信的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车丽萍.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2):86-89.
[2]陈华,张向晨,祝雪莹.理工科大学生专业自信的培养与提升[J].现代交际.2019.(1):145-147.
[3]王向荣.刊首语[J].风景园林.2015.(11):4.
[4]霍楷.基于创新驱动竞赛育人模式的特色研究[J].设计.2017.(15):80-81.
[5]余培林,张莉靖,王佳鑫等.大学生自信心与获奖经历的关系,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9.38(4):116-120.
[6]李朝阳.论环境设计及设计教育的理性精神[J].设计.2020.(7):74-76.
[7]袁柳军.“造园”范畴下的艺术介入美院体系下的“开放性”造园毕业设计实践[J].新美术.2018.(1):113-121.
[8]沈实现,邵健.聚落造园_以南浔褚家兜改造为例的教学研究[J].装饰.2019.(5):116-119.
[9]唐慧超,洪泉.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学生奖对国内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竞赛的启示[J].风景园林.2016.(11):114-120.
作者:王玥 单位:浙大城市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
- 上一篇: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研究
- 下一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