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设计指导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10-21 02:57:24

导语:高校毕业设计指导实践与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毕业设计指导实践与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材施教”思想逐渐被人们创新和深化,演化成为今天人们所说的差异化教学,这种差异教学思想,在现代高等教育中,需要通过实践去研究如何将其有效融入教学之中。本文以地方工科院校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为例,探索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方法与教学设计方式,为差异化教学理论与体系构建提供实践参照依据。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毕业设计;教学设计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教育家孔子就提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即“差异教学”思想。而社会发展至今,教育教学情况都有了很大变化,这种差异教学思想在新时代也势必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一方面,从教育形势与背景上来说,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为大众化教育,高校在校生不断扩大,学生数量的扩大带来一系列教学改革的需求;另一方面,从教育教学手段来说,当今现代化技术正在与教育融合,为差异化教学服务。

一、差异教学模式简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材施教”思想逐渐被人们创新和深化,成为了今天人们所说的差异教学。我国学者华国栋认为:“差异化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是相对于大统一教学而言的,一般来说,差异教学模式是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差异,落实“因材施教”。教师根据不同的分层原则和教学目标,预置采用不同的分层或聚类算法,再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开展分层教学,如推送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资源、推荐不同的学习策略和路径,开展精准、个性化的教学。这与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契合的。从教育观念上来说,“差异教学”的教育观是一种把差异作为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的生态资源观;是一种结合不同人的优势使每个人都有成功可能的多元智能观;是一种接纳学生不同、增强自我效能感的全纳效能观;是一种实现每个受教育者和谐发展的差异发展观,也是一种多维评价观。差异教育,是对传统的划一性教育弊端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也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差异性发展价值的突出强调,是基础教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差异教学”遵循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该教育模式对学生全面负责,强调集体共同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实现全体的社会化发展,同时满足全体自身发展的不同需要。从教育方法、效果上来说,差异教学是避免人才培养同质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人达标培养的有效手段,是实现错位发展、形成特色的重要途径,使受教育者的不同潜能得到尊重与发展。从日常教学过程来说,差异教学是将教育教学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根本性的改革,能更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二、研究与实践

这种差异教学思想,在现代高等教育中,需要通过实践去研究如何将其有效融入教学的方式方法。本文以地方工科院校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指导工作为例,进行差异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工作。(一)传统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工程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有很高要求,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当前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主要存在困境如下:一是教师和学生倾向于强调和重视对工程技术规范的熟悉了解,把熟悉规范、遵守规范完成图纸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重要工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导致毕业设计不能真正达到设计的目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是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设计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将设计规范中的指标套用到设计制图中。二是指导过程中,本质上仍是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通常会使学生养成等待老师安排、依赖老师的习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无法因材施教。虽然先进技术层出不穷,但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更多是形式上,而没有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机制。(二)差异教学模式在毕业设计指导中的实践研究。作为高校教育的最后阶段,毕业设计(论文)是全面提高毕业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在不同时期,开展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实践研究,是具有必要性的。本文在差异教学思想指导下,重新审视并优化毕业设计环节,实践并探讨如何改革毕业设计,对强化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以及工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毕业设计的大框架下,如何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上进行差异化设计,为每个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是我们在其中贯穿的指导思想。第一,建立差异化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环节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环环相扣的,脱离整个教学体系去谈毕业设计的差异化教学,是不科学的。因此,建立一种差异化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并贯穿所有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第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差异化教学设计。当前,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是小组式,一个小组平均5-7名学生,传统组织形式一般是由教师在各环节中统一下发任务,组织学生开展设计工作,并每周进行设计辅导与定期阶段考核。流程一是选题:学生自主选题,之后指导教师统一下发设计任务书。二是开题:进入开题阶段,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查阅文献,整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阅批改开题报告后,学生修改完善开题报告,并按照开题报告中的设计方案开展设计工作。三是中期:对设计进行中期阶段的考核评定工作。四是编写计算书及答辩。当前,在差异化教学实践中,可利用专门的大数据软件,那么在学校没有大数据软件的情况下,如何在组织形式、教学方式上做改革与调整?我们在2018~2019年度指导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实践了差异化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做前期准备建档工作。主要是将设计小组所有学生的几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调出来,建档,分别观察其理论课成绩和设计实践课成绩,对每名学生的综合平均分、理论课平均分、实践课平均分做出记录,记录方法见表1,为设计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在选题阶段,学生自主选题后,评估每位学生的过往成绩表现,根据该表现,设计其任务书中的各任务指标及设计要求。对实践课成绩高的A、C类学生,应给其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的设计任务指标,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使学生有的放矢,有兴奋感。对于实践课成绩较低,但理论课成绩较高B类学生,应考虑其设计能力不够优秀,但理论学习具备优势,且认真踏实能耐心深入研究,为这样的学生设置任务时,可考虑一些基于新方法、新理论的设计任务,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熟记规范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新方法和新理论。对D类学生,则可以考虑在任务指标设置上,达到设计基本要求即可,使其既能够在毕业设计环节再次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锻炼基本设计能力,又不至于因为任务太难导致望而却步,放弃学习。开题后,以“组会制度”安排组内的学习讨论,定期召开组会,组会内容为学生做ppt报告。安排A、B类部分学生为大家讲解共同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部分,指导老师给每个人确认好报告主题,包括建筑供配电、建筑消防、防雷接地知识、弱电系统理论等,安排A、C类部分学生在组内为大家讲解设计方法、建筑电气CAD工程制图设计方法等。安排D类学生在组内介绍各规范的规定,通过准备报告,促使D类学生掌握规定,了解基本设计方法,完成基础设计。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公开报告形式,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确定的报告任务和主题,精心准备自己的报告的同时,促使自己深入学习研究相关知识与方法,并使组内其他同学也在报告中能获益;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组内的交流与互助,学生遇到问题,可以根据问题类型,向组内做相关报告的学生请教和互相讨论,解决部分学生“不会做,又不知道怎么办”的问题。中期阶段,在学院中期检查前,在小组内先由学生自己组织自查和互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思路。在编写计算书及准备答辩工作中,同样使用差异化教学思路,在老师指定时间点,能够完成计算书并达到要求的学生,要求其进一步更好修改完善计算书,提出更高要求,为参与申报优秀毕业论文做准备,对在指定时间没有完成合格计算书的学生,则给出针对性指导后,不做更多要求。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能够在毕业设计中使每个学生都有适当的目标和合适的节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学习,更精准地为学生提供指导。通过2轮毕业设计周期的实践,从设计成绩和与学生座谈中看,这种方法可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设计体验,A、B、C、D类学生各有各的目标,均能在设定任务内获得能力水平的提升。

综上,本文研究的是差异化教学模式实施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通过评估学生过往表现确立差异化教学目标和任务,从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上进行差异化的设计与实施。为高等教育构建差异教育教学理论和体系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与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晓莺,贾念念.高等数学差异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228-229.

[2]张云洋,刘芳.浅析差异教学在西藏大学工科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61-62.

[3]王永雄,丁德瑞,宋燕.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精准分层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09-114.

[4]付钰.我国差异教学的研究进展探析[J].浙江教育科学,2018(1):20-26.

[5]彭勇.大数据时代“汽车故障诊断”课程精准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210-211.

作者:王立光 迟耀丹 王超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