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管控机制分析

时间:2022-09-25 03:27:24

导语: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管控机制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管控机制分析

摘要:在新工科建设及工程教育认证的大趋势下,提升毕业设计环节在学生整体培养中的地位,从而进一步强化毕业生的工程理念、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培养,是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南京农业大学计算机系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毕业设计管控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毕业设计

1研究背景

作为“新工科”概念的首倡者之一,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院士明确指出: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新工科”人才[1]。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颁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最新版中也明确提出: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要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2]。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计算机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方,高等院校一方面固然需要主动探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提前布局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更需亟待加快现有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进行转型升级,尤其是对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管控机制进行改革创新。作为需求量较大、开设院校最多的专业之一,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了对计算机专业建设进行深层次改革的探索。如北方民族大学开展了“基于CDIO理念在民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探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民族类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措施[3];沈阳工程学院开展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提高了实践环节的培养要求[4]。

2现状分析

在2015年上半年,南京农业大学计算机系开始着手调查和梳理学生毕业设计的基本情况,查阅了数百份之前的毕业设计资料,召开了多次师生座谈会,发现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实际完成情况在定位、选题、设计、实现、评价等诸多环节都存在相当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2.1在思想上师生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够,走过场的现象时有发生毕业设计一般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开始做的,学生既要查找资料、确定设计题目,又要熟悉开发工具和开发方法,还要进行系统设计和功能调试,最后还需要撰写合格的毕业论文,都要独立完成。与此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学生也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用于找工作,在不同城市间四处奔波,部分用人单位还会要求先进行实习。时间保证不了,学生的精力也不能全部用在毕业设计上,因此,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会跟着受到影响。2.2选题重合、老旧现象突出,挑战性强的课题鲜有人问津从我系近几年的毕设选题情况来看,重合、老旧现象较为突出,而选题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2.3软件工程学而不会的情况较为突出,缺乏正确的软件设计开发方法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开课背后的想法就是希望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之前,对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有个清醒和全面的认识,提高软件开发的科学性水平。但现实往往是,学生对与软件工程的开发思想领会不够,没有严格地使用软件工程的开发方法,导致了很多问题。2.4理论基础具备,但是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了这么多理论知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似乎成绩考得也还不错,但是一旦落实到实际问题,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2.5成绩评定标准不尽合理,激励机制缺乏作为大学四年的一个总结,很多同学对于考好最后一课还是有追求的。但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做出评价时,部分答辩老师没有根据各评价准则逐项判断并给出相应的评价,部分抄袭甚至别人代做的毕业设计拿了较高的分数,而一些自己辛辛苦苦完成却存有瑕疵的却只在及格线附近徘徊,这难免就会造成评价结果的不精确,给同学感觉随意性较大。

3毕设管控机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2015年开始,每年召开一到两次的关于毕业设计工作的专题研讨会,要求全系教师全员参与,针对当年的毕业设计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力求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制度为保障、以技术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毕业设计质量管控新机制,既为后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奠定基础,也为“新工科”建设理念的有效推行进行有益的探索。该机制运行近4年来,无论从教师还是学生两方面的反响情况来看,效果良好。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点:3.1“新工科”理念引领,树立结果导向的实践理念从2017年开始,在每年毕业生答辩完成后的一个星期内,举办一次“本届毕业设计汇报展暨下一届毕业设计动员大会”,从本年度毕业设计项目中优选出若干个工作量饱满、原创度高、创意较好的课题,邀请作者从立项的理由、设计的过程、最后的收获等几个部分面向全系学生展开汇报。这种活动一方面给毕业设计完成优秀的同学带来了较大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对下一届同学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活动交流氛围热烈,动员效果良好。在选题方面,改变了以往的教师出题———学生选题这一模式,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求,结合领域特色来自主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指导老师只从宏观上进行把关。此外,还鼓励学生去相关单位实习,以便将毕业题目与实际需求有效结合,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达到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共赢的效果。3.2模式改革,构建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体系将毕设划分为项目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导师初审、分组答辩等五个步骤,每个步骤占据毕业设计总分相应的比值,且之间环环相扣,一个步骤完成不好将导致无法进入下一步,进而影响到学生最终的毕设成绩。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虽然学生的主动性很重要,但确实也存在部分老师和学生交流过少、把控不力的情况。基于此,系里要求,在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在交流沟通的时候,要填写指导记录单,作为过程资料提交给答辩组审阅,从而实现了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此外,为了加大毕业设计的严肃性,本系还于2015年开始在全校率先开始试行二次答辩。即5月中旬左右组织第一次答辩,由指导教师审核并推荐达到要求的同学参加,第一次未参加或者未通过的学生,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参加6月中旬的第二次答辩,如仍未通过,则无法正常毕业。这项措施在给同学带来较大的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进一步促使他们端正毕业设计态度、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对于毕业设计不达标的同学也决不放低标准,以刚刚毕业的2018届为例,在118名学生中,共有14名同学二辩不通过导致无法拿到毕业证,比例达到12%,给了全系学生极大地震撼,也表明了我们坚决杜绝“水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坚强决心。3.3有出有入,强化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校际、校企、校研间的合作和交流,与国睿公司、丰顿科技等农业领域知名企业多次展开研讨,聘请企业人员承担部分本科教学工作、实践指导工作,聘请企业参与到教师队伍建设指导中,定期选派教师参与企业工程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研究创新教育和指导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水平,为打造一支既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6]。3.4面向农业,突出毕设选题的领域特色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能够结合农业实际问题来构思自己的题目,如特定鱼类识别、农业传感网模拟、农产品价格预测、作物生长监测等,部分学生还利用自己的毕业设计成果谋划创业,从而真正体现了毕业设计在培养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3.5标准化毕业设计开发过程在评估历年选题情况基础上,将课题大致划分为信息系统构建、网络仿真建模、人工智能设计、特定算法改进、应用程序开发等五类,制定不同的标准,以适应具体情况需要[7,8]。3.6制定毕设激励机制,引导师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如果只是把毕业设计作为一项单纯的必修功课去完成的话,学生的动力是不大的。而只有当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能够获得外部的激励的时候,自身的潜能才有可能进一步被激发出来,产生令人生畏的能力[5]。因此,在毕设中我们积极鼓励师生创新,同时不以成败论英雄,学生如果选择有难度的课题,即使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指导老师给出证明之后,答辩时仍然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成绩,甚至向上推荐为校级乃至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这使得部分学生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真正感受到了挑战的乐趣。

4结语

作为一所农业院校的非优势专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制度为保障、以技术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毕业设计管控机制,既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后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奠定了基础,也为“新工科”建设理念的有效推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胡滨 任守纲 谢元澄 徐焕良 严家兴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