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书籍设计与形态异化

时间:2022-08-07 05:09:59

导语:儿童书籍设计与形态异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儿童书籍设计与形态异化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是人们对自身成长观察的经验总结。从婴儿时期开始,儿童的感知能力、认识活动及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活动等各方面,都有了初步的形成与发展。书籍作为传达、感受最广泛的存在载体,在人类成长初期起到的支持、教育、引导的作用尤为重要。要做到尊重儿童的权益,支持儿童发掘自身潜能,引导儿童健康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最佳的人生开端,都有欢乐无限的生活空间。因此,儿童书籍设计的核心理念应是健康、有趣和益智的。

早在17世纪,欧洲图书市场就已经出现专门销售儿童读物的书店。而我国的儿童书籍专门销售起步较晚,儿童图书市场还不够完善。儿童书籍对人类初步认知感受的回归,在设计幻想、联想、思维、创新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书籍市场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创意型书籍设计作品,而在儿童图书市场中,由于这部分书籍多是精装书,造成了儿童阅读的不便与潜在的不安全性问题。设计者对儿童内心的传达响应没有足够重视,使书籍整体的内容与形式不统一,对原始传达手段的塑造十分欠缺。当然,对于儿童书籍的形态不只是从内外形态的异化,更是要借助现在科技的发展,完善其在材料、装订、印刷等工艺方面的运用,使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这不只是发挥儿童教育的传达作用,更是对回归自然的一种追求与向往。

1.形态的异化儿童认识形状是从长方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到圆柱形、圆锥形等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不断深化的。同样,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到儿童的认知程度、方法,就如同书籍设计需要内容与形态统一,设计者需要有童心,要在充分了解儿童心理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儿童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下,不受固有形态的拘束。异形开本的儿童书籍较为常见,而异形开本的选择应注意内容的选择及现实局限的控制。书籍的外形在离开技术水平的控制下,出现异样的圆形、扇形等,提高了成本,而儿童学习知识会不断地更新速度,要把儿童书籍的价值定位大大降低,这就如同儿童长高之后衣服要更换一样,其保留价值较之成人书籍要低,因为其更换频率较快。

摆脱平面的束缚,可动的“立体书”早在19世纪就已经推出。在翻阅书籍时,书上的图画呈现三维立体造型。这种图书的优势大大地诠释了儿童书籍的互动性、趣味性,能更好地引导儿童阅读书籍。爱玩是儿童的天性,而玩的工具被称为玩具。学习则是儿童成长的重要过程,学习的工具主要是书籍。因此,玩具与书籍相结合而诞生了“玩具书”的概念。玩具书兼具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跳出了平面书的局限范围,创造了真实直接的三维立体空间。异化的形态增加了读书的趣味性和功能性,让儿童主动动手“玩”书籍,充分体现书籍传达的互动性,使儿童更全面地感受书籍所带来的乐趣。现在的儿童书籍设计有模拟形状类、触摸类、变形类、发声类等,这些都是在儿童书籍探索中得到的成果。这些都在儿童的学习与互动上得到了体现。然而,针对儿童对抽象记忆的特别之处,需要设计能够更直观地引导儿童去识别、想象书籍所传达的信息内容。

2.材料的运用书籍设计中,材料是最主要的感知觉体验的载体,是读者阅读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的“五感”体验的手段。现今书籍设计所使用到的材料种类十分广泛,各种有机材料的加入使其特性在书籍中得以展现。儿童书籍如同儿童玩具,对于成分和质感要更高于成人书籍所要求的,除了纸张的应用,更多的是要选择自然性的纤维材料,如丝织品、布、木、皮革等。其中,特别是棉织品的柔和质感多被应用到儿童接触世界、感受世界的承载体,它安全无害,有益于儿童健康,并且价格低廉。不只是应用于儿童玩具,自然性的纤维材料还被更多地应用到儿童商品之中。在一些儿童书籍中,利用少量的皮毛、化纤等作为辅助材料,在特定的认知世界的地方加以使用,通过“五感”帮助儿童去认知世界、体验世界、感受世界。然而,这样还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书籍传达的信息理解形式更多的是来源于作者、设计者等成人的经验得来的认识理解,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儿童阶段对事物的探索与成长,容易使儿童形成社会群体的固有思维。要想在儿童书籍中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形态与儿童心理的统一,就要求设计者需要拥有儿童一样的想象力和幻想力,这样的童心是很有必要的。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具体的、真实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实物开始的,书籍就是把知识以实物的形态传达给儿童,使儿童得到认知体验。在材料上,书籍多采用儿童感兴趣的有一定固有特征的形象的色彩,根据每阶段儿童对实物材质的认识成果来选择。动手与互助会使儿童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与自然、社会融洽、和谐相处的能力。

3.装订方式儿童书籍设计的装订方式,更多的是要在形态异化中起到一定的可实践手段。在现今异化形态层出不穷的市场中,有各种新颖的装订方式存在。然而,装订更多的是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的生理协调性还没有足够稳定,动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破坏性,这就需要安全且有效的装订设计手段。现今,胶装、线装等方便实用的方法被较多地应用在儿童书籍中,但根据儿童的行为特点,这些装订方式又无法得到安全坚韧的效果。儿童读物的装订方式在迎合异化的创新形态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合各阶段儿童的成长特点,可以采用不装订、半装订、圈装订等手法,设计出更加适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的书籍。

4.印刷工艺

印刷是图文信息复制到承载物上的技术工艺。在印刷技术发达的现代,文字、图像、色彩在材料上的展现更完美地丰富了原本所赋予书籍的涵义。可以说,印刷为书籍设计的效果和最终的书籍形态传达提供了保障。同样,在儿童书籍设计中,印刷工艺也影响着书籍的品质和设计者创意理念的表达。一个想法的新的立足点最终还是需要合适的印刷方式得以展现。印刷主要构建在作品与设计者的沟通与交流上,把设计者的意图点定位明确,适当地发挥承载信息的传达。然而,儿童在整个设计过程的终端与印刷的相互作用有限,他们更多的是注重最后的传达效果。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进行创作的同时怀有童心,还要重视印刷工艺在最终设计表达过程中的运用。印刷工艺的完善使视觉感受得到了完美的体验,印刷技术的提高,已经让儿童书籍设计的“五感”体验全面加深。

针对儿童极具魔幻与好奇的心理特征,在儿童书籍设计方面,设计者要富有想象力、幻想力和浪漫主义色彩。儿童的推理能力、逻辑能力较差,不能与成人的思维方式同步,对直观的事物形象十分敏感,所以,儿童书籍的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富有童心,设计者要把思想回归到人生的初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