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现代城市园林园路设计特征
时间:2022-01-17 04:14:00
导语:探讨现代城市园林园路设计特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工作经验,从园林园路的类型、线型、铺装等方面详细分析介绍了城市园林绿地中园路的设计要点,并对园路两厢植物种植施工与养护管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路设计;植物种植;绿化施工
一、前言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园林的风格布局越来越多样化,园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规划式园林,则园路应布局为直线和有轧可循的曲线式;而自然式园林则园路布局成无轨可循的自由曲线和宽窄不同的变形路。由此可以看出,园路的设计如同人体的骨架,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园林的布局特点、大小及风格走向。
二、城市园林绿地中园路设计分析
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园路及两厢绿化植物的设计与施工是园林重要两部分。园路是园林绿地中道路以及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是风景园林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它就像人体的脉络一样,贯穿着整个园林的交通网络,是联系各个景区和景点的纽带和风景线。
2.1园路的类型和尺度
一般城市绿地的园路分类以下几种:
2.1.1主要道路: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m。
2.1.2次要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林荫道、滨江道、各种广场、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m。
2.1.3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
这里要强调的有三点:
1)园路的铺装宽度和园路的空间尺度,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两个概念。旧城区道路狭窄,街道绿地不多,因此路面有多宽,它的空间也有多大。而园路是绿地中的一部分,它的空间尺寸既包含有路面的铺装宽度,也有四周地形地貌的影响。不能以铺装宽度代替空间尺度要求。
2)园路和广场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上述的路宽,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值。“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是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
3)在大型新建绿地,如郊区人工森林公园,因为规模宠大,几千亩至万亩,要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建设园路。建园伊始,只要道路能达到生产、运输的要求就可以了。
2.2园路的线型
2.2.1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划、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当然采用一种方式为主要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仔细观察,长沙烈士公园整体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规则式的;南郊公园则相异,芙蓉路、五一广场是规则式,而岳麓山、橘子洲公园的园路则是自然式的,这样多者之间相互补充,构成整体的和谐。不管采取什么式样,园路忌讳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2.2.2园路并不是对着中轴,两边平行一成不变的,园路可以是不对称的。例如长沙芙蓉南路:100m的路幅,中心线向东移了10m,东侧人行道宽30m,种了4排行道树。西侧人行道宽24m,种了两排行道树,人行道的宽度加起来比车行道的还宽。
2.2.3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长沙市的湘江生态风光带:转折处不同宽度坐凳、椅,外延边界路旁的过亭、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不一,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2.2.4园路的转弯曲折。这在天然条件好的园林用地并不成问题: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为了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游览趣味,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园路往往设计成婉蜒起伏状态,这时就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配合园路的转折和起伏。例如,在转折处布置一些山石、树木,或者地势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为曲而曲,脱离绿地而存在。陈从周说:“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以明?计成的话要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这种园路的异趣在长沙市的湘江生态风光带释放到了极致。
2.2.5园路的交叉要注意几点:避免多路交叉。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尽量靠近正交。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做到主次分明。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明显区别:要有景色和特点。尤其三叉路口,可形成对景,让人记忆犹新而不忘。
2.2.6园路在山坡时,坡度≥6,要顺着等高线作盘山路状,考虑自行车时坡度≤8,汽车≤15如果考虑人力三轮车,坡度还小,为≤3;人行坡度>10%时,要考虑设计台阶。园林和等高线斜交,来回曲折,增加观赏点和观赏面,未尝不是好事。
2.3园路的铺装
建议采用块料砂、石、木、预制品等面层,砂土基层即属该类型园路。这是上可透气,下可渗水的园林生态环保道路。之所以如此建议,是基于下面几点考虑:
2.3.1是否符合绿地生态要求。可透气渗水,极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同时减少沟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补充;
2.3.2与园林景观相协调。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迹。尤其是郊区人工森林公园这种类型绿地,应粗犷自然;
2.3.3新建园林,尤其江南园林,往往因地形变更园路也发生变化。土方工程部分、甚至大部分园路、广场处于新填土之上园林绿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不断补充完善,路面铺装要适于分期建设。
块料路面的铺砌要注意几点,广场内同一空间,园路同一走向,同一种式样的铺装较好。这样几个不同地方通过不同的铺砌,组成全园,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实际上,这是以园路的铺装来表达园路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
另一种类型铺装,可用不同大小、材质和拼装方式的块料来组成,关键是用什么,铺装在什么地方。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其表面粗细适度,粗要可行儿童车,走高跟鞋,细不致雨天滑倒跌伤、块料尺寸模数,要与路面宽度相协调;使用不同材质块料拼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要强烈。块料路面的边缘,要加固。
侧石问题。园路是否放侧石,各有已见。笔者认为要依实际而定:看使用清扫机械是否需要有靠边;使用砌块拼砌后,边缘是否整齐,最重要的是侧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园路边缘的目的;园路两侧绿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绿化尚未成型时,以侧石防止水土冲刷。
2.4应用分析
以长沙市芙蓉广场绿地中的园路为例,城市大道芙蓉路与五一大道在此交叉而过,此处为城市中心繁华地带,广场由精致的城市园林与绿地广场组成,分别位于五一路南北两边,北边以绿地为主,缀以城市雕塑和极小部分的景观树木,园路则以鹅卵石铺地和仿青石板为主,两边适宜位置辅以石凳石椅,迤逦曲折,构成城市中心绿地广场。五一路南边则以小型水景广场,坡度绿地景观、园林小品营造精致江南园林,成为城市中心一道独特的风景。其园林设计完全以园路自然展开,形式多种多样,地势较平直的采用的鹅卵石铺地小径,有坡度或弯曲的是仿青石板路,水景广场和主广场则采用磨石铺地,与绿化带或绿地在不大的空间里,或高低跌落,或平直如线,或曲折幽静;或雅致怡人,现已成为城市中心重要的景观和人们闲暇之余重要的休憩场所。其中不同形式的园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其在不大的面积和空间里,将城市特色景观树如银杏、绿化带、城市绿地、人文雕塑有效地组织和绾结起来,也使整个芙蓉广场显得生动而隽永。
三、城市园林绿地中沿园路两厢的植物种植施工与养护
3.1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施工
3.1.1园路两厢地形的做法
首先要通过检测,分析土质是否符合种植条件,确定是否需要更换各植土。勘察地表以下1m左右的土层结构情况,如有建筑残基,需确定可行的清除方案,进行彻底清除。建造地形是为了解决“园路两厢”绿化中的平面呆板、单调、缺乏艺术性的问题,使园林景观更富于变化。地形的建立是“一分设计,九分施工”,所以一方面要依据设计要求,另一方面要依据视觉效果不断调整修改,从各个角度不断对比,依据自然地势进行再创造。由于建设工程中土方的进出需动用大笔的施工费用,因此土方量一定要测算准确,尽量减少误差,降低施工成本。一般做地形所使用的土方将平均下沉5~19cm的高度,并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方可沉实,因此在施工中要考虑到整体与长远的实际效果。
3.1.2园路两厢绿化地的整理
绿化地的整理不只是简单的清掉垃圾,拔掉杂草,该作业的重要性在于为树木等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根部能够充分伸长,维持活力,吸收养料和水分。因此在施工中不得使用重型机械碾压地面。首先要确保根域层应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平衡。一般来说,草坪、地被根域层生存的最低厚度为15cm,小灌木为30cm,大灌木为45cm,浅根性乔木为60cm,深根性乔木为90cm;而植物培育的最低厚度在生存最低厚度基础上草坪地被、灌木各增加15cm,浅根性乔木增加30cm,深根性乔木增加60cm。第二确保适当的土壤硬度。土壤硬度适当可以保证根系充分伸长和维持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避免土壤板结。第三确保排水性和透水性。所以填方整地时要确保团粒结构良好,必要时可设置暗渠等排水设施。第四确保适当的PH值。为了保证花草树木的良好生长,土壤PH值最好控制在5.5~7.0范围内或根据所栽植物对酸碱度的喜好而做调整。第五确保养分。适宜植物生长的最佳土壤是矿物质45%,有机质5%,空气20%,水30%。
3.1.3植物的配置
植物的层次结构采用乔、灌、草相组合,以乔木为主。乔木的栽植官度不宜过大,株距一般为5~7m,为林下的灌木、花草留出生长空间,同时要注意植物耐阴阳的特性,在光照不足的地方,尽量选用耐阴的植物。耐荫植物竹柏、长叶竹柏、罗汉松、三尖杉、红茵香、米兰、九里香、龟背竹、麒麟、绿萝、花叶绿萝、深裂花烛、三裂树藤、虎尾兰、金边虎尾兰、石蒜、黄花石蒜、海芋、万年青、石营薄、吉祥草等。
植物的配置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同时还要体现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明显的季节性,避免单调和雷同,要达到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红叶满目,冬季苍翠迷人,做到四季风光景观各异,使游人能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气象万千。
3.1.4种植土的要求
一般要求为不含杂物的沙壤土,PH值为7~8,富含有机质且团粒结构良好。土质贫瘠的土壤,通过增施基肥和复合有机肥的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栽植花卉、地被植物、草坪的种植土要深翻30~40cm,土壤中石粒直径应小于1cm,并用细耙耧平。
3.1.5定点放线及挖穴
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定点放线,树穴的大小要根据所栽植苗木的种类、规格来确定,呈直桶形,坚持宁大勿小的原则,带土球栽植时树穴直径比土球的直径大20~30cm,裸根栽植时树穴的直径也要大于根系直径的20~30cm,以利于根系的舒展和恢复生长。
3.1.6把好苗木质量关
苗木种类、规格是否对头,关系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苗木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种植成活率,也关系到工程成本,为此,一定要做好苗木进货验收工作。树木根系一定要完整,土球要符合规定大小,保持土球完整,树冠均匀,无严重操作和病虫害,要查阅供苗单位提供的《植物检疫证书》,严禁采用带有检疫性病虫害的树木(植物)。对于种类(品种)、冠幅、高度、直径、土球及病虫害等方面,有一条不符合要求的,一律进行退回处理。
3.1.7把好定植关
对于树木,根据工程预算,尽量挖大穴,在栽植时,应根据地下水位、树木生活习性,运用技术措施,调整栽植深度,使根颈部略高于土层。同时,观测树木的形状,使树木在主赏位置呈现最佳艺术效果,并且注意树木与树木之间、树木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到“一埋二提三踩”,种植后立即浇水,对于易倒伏的树木,设立支撑。根据树木特性和艺术要求做好定植后的修剪,剪去枯枝、病虫枝,修剪掉部分枝叶,减少树体水份蒸发。
3.1.8草坪铺块和播种
无论是铺草块还是播草种,在栽树后的场地都要重新进行整平,上层表土耙细,中间略高,不应出现低洼。撒播草籽拌匀后再播,以避免草籽分布不均而出现出苗不匀。铺草块时,要使草块与草块,草块与土壤紧密相连,一边铺,一边用工具拍实,全部铺好后用碾子压实。
3.2养护管理
园路两厢植物的绿化大都要求一年的养护期,俗话说的好“三分种、七分管”,由于施工时间较短,而养护管理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抓好种后的养护管理,对于工程的竣工验收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落实养护管理具体责任人,组织与工程相适应的养护人员,按工程要求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是做好养护工作的关键;其次,落实管理技术措施是搞好养护管理的技术保障,要抓苗头好养护管理中在不同时期的关键环节,如在梅雨汛期,排水是关键措施;高温干旱季节,灌水是主要的养护工作;在多风季节,如何防止树木倒伏是主要问题;同时要观察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要防旱、防虫,节约养护费用。
四、园路与两厢绿化植物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与园路、广场有关的绿化形式有:中心绿岛、回车岛等;行道树;花钵、花树坛、树阵;两侧绿化等。城市道路的绿化跟道路的性质不同有很大不同,如高速公路、高架路、景观大道、步行街等。园路与绿化植物良好的设计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和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这个不妨称之为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城市绿地则要多几种绿化形式,才能减少人为的破坏。在车行园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视距、转弯半径等要求。特别是不要沿路边种植浓密树丛,以防人穿行时刹车不及。
4.2要考虑把“绿”引伸到园路、广场的可能,相互交叉渗透,最为理想,使用点状路面,如旱汀步、间隔铺砌;使用空心砌块,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砖。波兰有种空心砖,可使绿地占铺砌面2/3以上。在园路、广场中嵌入花钵、花树坛、树阵。
4.3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园路,常是浅理于绿地之内,隐蔽于绿丛之中的。尤其是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因此设计者往往要求路比“绿”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由此带来的汇水问题。这时园路单边式两侧,距路1m左右,要安排很浅的明沟,降雨时汇水泻入的雨水口,天晴时乃是草地的一种起伏变化,也增加了绿地的层次美感。公务员之家
五、结语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以及园林的建设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了。好的园林设计与施工不仅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还可以促进城市的进步与发展;反之,将会起到破坏环境、阻碍城市发展的反作用。因此城市园林规划应有超前意识,在此基础上,园路设计与“两厢植物”绿化施工应结合本城市的自然特点、文化传承、园林特色作精心设计、施工和养护。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
[2]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北京:中国园林出版社,1992.
[3]柳振亮,石爱平,刘建斌编著.园林苗圃学.中国气象出版社,2001-05.
- 上一篇:简析职教改革和发展思考论文
- 下一篇: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