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育现状分析论文

时间:2022-11-12 11:12:00

导语:设计教育现状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设计教育现状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我国当前的设计水平并未因高校纷纷普设设计专业而得到迅速提高,办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是其重要的症结所在。现代设计教育应突出自己的特点,在注重培养实用性设计人才的同时,还应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认清我国现代设计教育的现实,把握现代设计教育的思路,构建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使设计教育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设计教育培养定位办学层次市场需求教学实践创新思维

20世纪20年代,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创办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河,现代设计从那时起在根本上改变着整个社会的外在形式。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繁荣。市场对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及较高的设计类学费刺激了设计教育的招生规模。我国现有高校约2400所,其中70%以上的高校开设了相关的设计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使本来就不太完善的中国设计教育体系显得更加零乱与脆弱。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并且适合现代设计教育发展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经过了这几年来的高校扩招,我国的设计专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成为了目前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各高校竞相开设各类的设计专业,学生的在校人数和毕业生人数也是不断高涨。对于几年之间突然冒出来的许多设计院校及设计类的学生,有很多人颇有看法,认为现在的设计专业已经太多甚至到了饱和的程度。事实是否如此呢?目前我国的整体设计水平并没有因为设计学院的增加和设计学生的增多而呈现出设计水平的快速发展。一边是社会上急缺各类设计人才,一边是大量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或是转行。我国目前的设计水平还只是在起步阶段,大量地扩大设计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设计水平的整体提高的。然而,教学与市场严重脱节、扩招导致的学生整体水平的下滑,因专业设置不完善造成的个别专业的就业拥堵,甚至使得设计类的扩招成为了有些高校提高收入的一种手段。目前我国的大部分设计院校依然延续着80年代以来以绘画基础加三大构成为基础的设计教育,很多学校开设此类专业的目标并不明确,所实施的教学方法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院校之间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课程体系不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都造成了学校所设专业缺少特色,缺少个性。专科、本科、文科、理科都是一种教学思路,开设的课程也是大同小异,没有从根本上区分开各自的培养层次。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在就业时的专业拥堵现象,在当前,社会不是不缺少设计人才,而是目前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缺少特色、缺少对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现代设计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其决定因素包括现代社会标准、现代经济与市场、现代人的需求、现代的技术条件与生产条件等等。现代设计是为现代人、现代经济、现代市场和现代社会提供服务的一个积极而又庞大的活动,因而单一的设计教育体系,显然是不足以支撑这个系统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体制、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办学模式其培养的学生就业的市场定位应该是不同的。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学生的就业地区如何,学生的就业范围在哪,既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类型学生等等,这些应该在办学之初就非常明确。作为办学机构如何确定培养目标,找对学生就业市场的定位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是发展我国设计教育的重要前提。

目前社会上缺少的设计类人才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普通的商业设计工作者,一类是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专业素养的高级设计人才。就目前来说,市场对于第一类的人才社会需求可以说是非常之广,这类人才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那么作为专科院校和一般的本科院校根据自身条件的特点,是否可以考虑把培养目标的重点放到这一类人才的培养上呢?提供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把这作为办学的基本原则,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持久地良性地生存下去。培养这一类的人才在教学上应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调所学内容与市场相贴近。及时与市场、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定向培养,量身度造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来积累大量的职业经验。这里讲的实践是指教学中充分结合市场环境、市场走向、产品定位、消费特征等具体情况而为学生设置各类模拟的设计练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基本的市场规律,了解设计过程中的功能要求与适应性,懂得设计中的具体问题与现实利益的存在。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考虑理论课程以普及性教育为主,如市场学、营销学、消费心理学、材料学、设计史、设计的方法论等,只要学生知道就可以,并不需要作很深入的学习。教学的重点应该侧重让学生较强地掌握一项专业技能。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自信心,又可以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很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这里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虚拟的教学实践与完全的社会实践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认为社会实践可以代替设计教育,甚至有很多学校在学生三四年级时就把学生完全地抛到社会上去,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学生在学校进行教学实践是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的,对学生的设计水平提高会很有帮助,而完全的社会设计实践常常并不能自觉地提高设计水平。

除了实用性的、普及性的设计教育之外,社会上对于高素养、高水平的设计师的需求也很大。对于那些师资力量充足、教学经费良好又有较好的实验基地和科研工作条件的专业设计院校及重点院校来说,其培养目标就应放到对这类人才的培养上来。首先这些学校招收的学生专业水平要远远高于其他院校,学生在进校前已具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和审美水平。再者这些院校一般都与国内及国际上一流的设计师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设计动态,这些院校有能力也有责任把自己的培养目标放到更高层次的具有创造性的高级设计人才的培养上。教学上应该特别注意在重基础重理论的前提下突出教学中的试验性,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提倡新的概念性的设计作品。设计需要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则需要在不断的教学试验中才能得以实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否定、敢于寻求新的解决途径的勇气与方法,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运用多种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设想,而暂不去考虑在技术、市场环境、制作成本、消费心理等方面实施完成的可能性,在不断的否定中寻找新的可能性。试验性尝试对于设计创新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学校又是能为学生提供试验基地的最好的舞台,企业可能很现实,而学院却可能很概念和很超前。在试验中学生可以对材料、技术、表现手段等的各种可能性得以扩大认知,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得以无限扩展。当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在对学生试验性的训练之前,学生必须已经是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具有了较广泛的设计基础之上的。对于这类学生的培养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超前意识、创造性意识,以期引领设计潮流带动整个设计水平的向上发展。

整体设计水平的发展需要创造性的精英设计人才的带动,同时社会也需要大量的普通商业设计工作者,两个层次之间,上层牵引下层,下层支撑上层,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不同的院校只有根据自身的条件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层次才能得到市场与社会的承认。那些违背市场规律,不能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的学校、专业最终会被社会与市场所抛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能否对应市场的需要就是检验设计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专科和本科的培养目标,一般院校与重点院校的培养目标因为受到师资力量、教学环境、教学投入,所处地区的不同,其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层次应该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不能用某一种统一的教学模式来禁锢它。

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人才的培养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而应该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何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上根据院校自己的特点来体现出不同的教学思路以对应学生的不同就业市场定位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作为办学机构只有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地树立办学理念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认清我国现代设计教育的现实,把握现代设计教育的思路,对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进行剖析与探索,构建适应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才能使设计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引领中国经济真正进入“设计经济”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2001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章利国.现代设计社会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