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居室文化研究论文
时间:2022-07-13 11:53:00
导语:反思居室文化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居室设计植根于社会文化土壤之中,它不仅是实用的商业活动,也是一种文化行为或文化活动,因为居室设计在倡导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上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用。
从哲学高度来看,居室及其设计是人的本质的外化、对象化,隶属于物质文化,与思想文化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居室设计既是技术生产活动,又是艺术创造活动。居室是人们生存方式的物质表现,并显示出特殊的文化性质。若是把居室文化理解为居室外表形式的设计,那么这仍是把居室文化局限于简单的装潢。外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不能完全取代内容丰富的活动空间设计。居室环境除了居住和美观的功能之外,心理及社会文化功能不可低估。
完美的居室文化是三个结构层次的和谐互动统一
居室文化从文化空间上可分为三个结构或层次;物质形式为表层结构;人的活动(包括传统习俗在内)为中层结构;人的观念意识形态为深层结构。完美的居室文化是上述三个结构层次的和谐互动统一。理想的居室文化应当是技术与艺术的圆满结合、实用与审美的天然统一,甚至是个人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实用的融合。人的行为活动与居室空间是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人在改变了居室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简陋的住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可以说是被民族话语、政治话语、经济话语格式化了的文本,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打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中西文化的冲突导致问题产生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人的居住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各种居室文化争奇斗艳。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居室文化变迁中出现了许多负面问题,居室文化变迁中负面问题的突出表现是,中国传统居室文化与西方现代居室文化二者之间矛盾冲突的结果,导致人们无视自己的文化分量,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基于农业文明的文化,人的一切活动要顺应自然的发展。以儒道释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尽管各家观点不同,但都主张和谐统一,有人称之为和合文化。儒家主张人与人及社会关系的和谐,道家讲人与自然的统一,佛家提倡人内心世界的调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它们已经渗透在中国古代居室设计之中。
近代工业文明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追求物质享受,市场经济靠利益驱动。由于疯狂地掠夺自然追求经济增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失衡、能源枯竭、人口爆炸等全球性问题。中国改革开放后,在引进外资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包括设计思想在内的许多思想观念。以西方工业文明为代表的设计思想文化观念及其产品(如居室类产品),直接冲击着原有的民族价值观念及设计思想,现在人们很难从流行的居室设计中寻找到民族文化传统的遗迹。过去长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匮乏,使我们缺少居室文化意识,更缺少居室设计知识。中国人一旦有了自己的住房,几乎把所有的积蓄全都用在房屋装修上,大多数人盲目从众热衷于追逐流行时尚,满足自己的夸富显贵的心理需求,结果在居室装饰上既无个性风格、又无文化品位。现在的问题是居室条件改善的同时,我们原有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改变了。
从人与人的关系上看,中国传统居室是以家长制为中心,长辈居上、晚辈居下、男左女右。虽然这反映了三纲五常封建伦理道德,但其中也包含对长辈的孝道以及男女长幼分别的合理因素。现在国内城市的居民楼在格局设计上对外封闭隔绝了邻里亲情关系,男女长幼在居室上的区别模糊不清。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看,传统民居顺应自然、相融于自然。现代中国民居追求与自然隔绝的人造空间,拒绝自然空气和自然光,依赖于空调机、灯光及纯净水。许多地方居室内豪华气派,楼道及室外垃圾如山。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看,传统民居在二者关系上是协调统一的,现代中国民居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物质享受需要,精神生活的活动空间则被电视或电脑所占据,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维系在电视屏幕上或电脑显示屏上。居室里独立思考的空间、情感交流的空间以及阅读学习的空间越来越少。时下流行的居室装饰潮流不利于人进入高尚的精神生活,却又可能孕育出物质消费的巨人以及精神创造的侏儒。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外文化碰撞过程中,人们抛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偏见,挣脱意识形态的束缚,与此同时人们顾不得挖掘传统文化中居室文化的深层内涵,把一切外来东西为我所用,在批量生产商品楼房过程中不自觉地远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遗弃了中国传统居室文化。二是西方现代化的急剧转变,使我们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短时间内很难构建自己的新文化,这是造成我国居室文化负面问题的又一个原因。
进入21世纪,克服居室文化变迁中的负面问题,珍惜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创建有中国气派的居室文化,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居室设计师应该从民间文化和新潮艺术中汲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站在国际前沿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创新。
- 上一篇:镇经济发展的考察报告
- 下一篇:达利图底反转形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