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织设计教育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13 11:00:00

导语:染织设计教育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染织设计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染织设计应当包括织物设计、图案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三个层面,当前中国染织设计的落后现状主要是由于陈旧的染织设计教育模式及落后的设计文化导致,未来染织设计教育的方向是融合织物设计、图案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培养既具备工科织物设计知识背景,又有高水平图案与产品造型设计能力的新一代染织设计人才,因而染织设计教育改革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改革的结果是使中国的染织设计同步于国际纺织品时尚潮流,设计开发出具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融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世界一流纺织品,以促进中国现代纺织品业与世界纺织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染织设计;染织设计教育;织物设计;图案设计;产品造型设计

随着中国成功叩开WTO大门,正逐步复苏的中国纺织业如同装载了强大推进器,融入世界纺织经济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由于近年国内房地产业购销两旺发展迅速,带动了家用纺织品消费需求,丰富了中国纺织终端产品的品种,使中国纺织业一扫前些年由于技术落后消费不旺陷入停滞不前的阴霾,阵痛过后,中国纺织业的经济结构正朝更加合理、更加融入世界纺织经济的方向发展。在2001年“中国三大纺织品(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结构为68∶22∶10”①P1,目前正朝先进发达国家三大纺织品各占30%的比例发展。中国纺织业的强劲增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使我们必须再次思考传统染织设计教育如何进行教育改革以适应新世纪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对染织设计人才的需求。

1、中国当代染织设计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现代染织设计教育由庞薰琴、雷圭元、沈福文、陈之佛等巨匠亲手创立中起步,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中国纺织工业的振兴与发展培养了大量染织设计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染织设计教育伴随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而步入其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苏州丝绸工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院校的染织设计专业蓬勃发展,毕业生受到产业界的欢迎而供不应求。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计划经济时代先天不足的中国纺织工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发展形势急转直下很快雄风不在,其间接影响是80年代中期以来,染织设计教育伴随着纺织业的高速发展后进入长期的调整期,“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情况起了很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纺织印染产品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②P52。这一时期染织设计教育由于毕业生就业不畅而导致生源问题,全国艺术院校中染织设计专业被新兴的服装设计专业挤压,甚至关停并转。目前硕果仅存的院校屈指可数。

当前的我国高校染织设计教育令人担忧:首先由于一段时期以来的纺织品行业的不景气造成一些院校(艺术类与工科类)染织专业学生的招生困难与就业问题,因而使得一些院校对染织专业系科进行了重组,一般情况是染织专业从属于热门的“服装设计专业”形成染织服装专业,由于新兴家纺行业在中国的迅速崛起,服装、装饰、产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将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地确立。这对当前的染织设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目前高校染织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教育机制实际上已经不适应当前中国家纺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对纺织品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当前高校染织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仍较陈旧,与八十年代并无太多变化,相反生源素质在“扩招”之后以大不如以前,其教学目标仍以平面图案设计为主,培养纺织品图案设计师,在纺织品设计:“织物设计”、“图案设计”、“造型设计”三个层面中重视图案设计,而忽略纺织品织物设计(纺织品织物设计一般是我国工科院校中独立的专业)与产品造型设计教育,因而培养出的学生虽具有较强的图案设计能力,但由于对纺织品纤维、染色、织物设计、纺织品产品造型设计等缺乏足够的知识。他们对纺织品整体把握的能力较差,无法全面地借助纺织品纤维、织物特征表达织物之美。也无法根据纺织品最终产品造型特点完美表达纺织品的图案之美。

2、染织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纺织业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必将产生对具备现代设计思想的新一代染织设计人才的巨大需求,实际上这种现象正在逐步显现:广东、浙江、江苏等省的民营印染企业高薪招聘染织设计人才,对高级设计人才甚至不惜开出十万年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传统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所构成的教育方式急待改革和重新定位”③P53染织设计专业应如何调整办学思路和教学方向,培养具备全面艺术素质:图案设计、纺织品造型设计(服装设计;家纺设计)又有织物设计能力的新一代纺织品设计人才,应对我国纺织业发展的要求,促进我国纺织业向国际水平迈进,是我国染织设计教育界的新课题。

多年来印、染、织、绣各专业分工明确各自为阵,是国内纺织业生产流水线上几乎不相关的专业,分工极细。这种苏联式的专才培养方式,的确在新中国经济建设初期,纺织业各专业人才奇缺的情况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此种人才培养已不适应当代中国纺织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分工过细使纺织业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对相关专业知之甚少,不利于相关专业的连接与交叉。因而这类专才在实践中通常都忠实于自己的专业,很难在实践中有所创新。专业交叉与碰撞是创新的重要方法,而我们所培养的“染织设计师”实际上是专注于平面图形设计的“图案设计师”,对纺织品的印、染、织、绣等纯技术层面仅限于了解而涉及不深,因而设计师不能直接参与面料产品的设计开发,仅是为现成的面料提供“花样”。国内纺织行业现行的面料设计开发的一般模式为:面料的组织结构设计、面料染整设计等工作由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图案设计师负责面料的图案与色彩设计。国内的实际情况也一般如此,搞面料的不懂“图案、色彩”,搞花样的不懂面料的“产品设计”。这种染织设计的弊端是没有一位“总设计师”全面把握纺织品的设计方向,因此最终生产出的纺织产品其设计风格往往是混杂的、凌乱的;而非整体的、统一的、协调的风格。试想,未来十年我们的这种染织设计方式如何应对西方纺织产品的强劲冲击。

高校染织设计专业应根据目前及未来纺织业发展需要,打通文理科,使艺术院校与工科院校的染织专业互通有无,即艺术院校染织专业应当充实织物设计教学,完善产品造型设计教学,同时应加强对新兴家纺设计的研究,对染织设计专业重新定位,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目前中国纺织行业空前发展的需求。而工科院校染织专业充实美术、图案设计教学,增加产品造型设计教学。这样染织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便可以被大大拓宽,他们能掌握从织物设计到图案设计再到产品设计的全面纺织品设计知识和能力。设想如果一位染织设计师精通花样设计的同时又通晓织物组织设计、面料染整设计,事实上,其一人便能完成面料设计开发的全部过程,那么染织设计师就可以这样去工作,全面考虑织物组织结构、花样、色彩、染整的搭配与组合,把纺织品面料设计总体上作为一件流行艺术作品来设计开发。使染织设计把织物设计、图案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整体上作为艺术设计工作。

同时我们所培养的新一代纺织品设计师仅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素养仍是不够的,还应加上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市场营销”,以培养学生具有CI企业形象策划,品牌策略及市场调查与拓展等全面能力。使我们新一代染织设计师在具备较全面专业素养的同时又有纺织品市场营销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各方面能力又能拓展学生未来的就业空间。“设计教育说到底是发展人的智慧与创造精神的创新教育”④P44,通过这种以创新为宗旨的对染织设计专业重新定位和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符合中国纺织业继续发展所急需的新一代以国际水平为目标的高级染织设计师。

3、结语:

“今天占世界纤维加工能力四分之一强的中国不再只是纺织服装初级产品的制造工厂,产品开发和创新正成为我国纺织工业从大国向强国历史性转变的推动力”⑤P3。在中国纺织经济融入世界纺织经济的进程中,中国染织设计教育界肩负重任,培养既有高水平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又具备独立打样制作技术能力的染织设计师是中国染织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我国的纺织品面料设计一直是同时走两条不同的路:工科院校的面料产品工程设计与艺术院校的染织设计,几乎互不搭界,都有各自完整的学术体系。现在应该共同携起手来,使两种设计教育方式优势互补,培养具备既有“面料组织设计打样”、“染整工艺设计”的独立工作能力,又有高水平“图案与色彩”“产品造型(服装设计、家纺设计)”设计能力和对“流行时尚”高度敏锐的艺术设计人才。原有染织设计教育体系已不能适应当代中国纺织业发展的需要,应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通过对旧有染织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使我们的染织设计人才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和提升,使未来染织设计师的设计“自由度”空前提高和拓展,把纺织品设计以一种崭新的“艺术设计”的方法当作艺术作品来设计,来进行艺术表现。以这种新的设计方式来设计开发新型纺织品面料,冲破了我国纺织品设计的固有思维定势,势必对我国染织设计与纺织品面料设计教育带来设计观念上的冲击。使我们真正地以“艺术设计”的方式来设计纺织品,更快地追赶当今国际纺织品流行时尚,为中国纺织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中国原创”的染织设计。

参考文献:

①杨东辉.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与创新[C].《第二届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与开发论坛论文集》,6/2002

②胡国瑞.从叠石桥印花布花样设计市场看染织美术设计的新机制[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6/2002

③贾京生.信息社会急需改革的染织艺术设计与教学[J].《装饰》,总第114期

④王善珏.未来与发展──关于染织与服装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新美术》4/2001

⑤梁勇.编者的话[J].《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2003春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