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战略下产品色彩设计论文
时间:2022-07-15 08:41:12
导语:品牌战略下产品色彩设计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行业信息共享日益加快,产品的差异逐渐减小,同质化问题越来越明显,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树立品牌观念,实施品牌战略,以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而作为一种可靠的形象塑造手段,色彩设计具有成效快、表现力强等优点,被认为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此种背景,本文将对品牌战略下的产品色彩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产品色彩设计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在经济较发达地区,50%的人拥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而且建立品牌观念的人将近60%。由此不难看出,品牌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1]。而色彩是最直观的一种视觉元素,具有较强识别度和视觉冲击感的色彩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诱导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因此,为了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企业不仅要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需求,还可以从产品色彩设计角度出发,提升品牌的识别度,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使消费者心里建立起企业品牌的形象。
一品牌战略的基本概述
(一)品牌的内涵
品牌最原始的含义是一种烙印,用来区分自己的家畜和别人的家畜。在今天,品牌已经发展成一种复合概念,被认为是错综复杂的印象综合体,主要包括产品的名称、属性、价格、广告风格、包装、品质、声誉、文化和历史等诸多因素,旨在通过综合运用名称、符号、标记、色彩、图案和设计等元素,使消费者能够辨别产品、服务和组织,进而较好地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2]。品牌的视觉要素主要包括标志、识别色系和识别字体,其中视觉要素设计的重点是品牌标志。通常,在完成品牌标志的设计过程中就同步确立了识别色系,识别字体设计是独立进行的,但也会尽可能适应标志设计的风格。
(二)品牌战略的内涵
品牌战略是企业围绕产品品牌开展一系列活动来赢得利润和价值的一种经营战略,其主要目的是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对企业来说,市场往往比工厂更加重要,而要想占据市场竞争中的有利位置,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品牌战略,创建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品牌。创立、发展主导品牌是实施品牌战略最直接的目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管理诀窍和产品技术等企业生产经营信息都能得到快速传播,也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因而很难成为企业长期的核心专长和优势。但是,品牌不可能轻易被模仿,因为它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感觉和认知。因此,品牌战略往往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的产物,是企业规避风险、挖掘竞争优势的一种发展策略和利器。
二品牌战略下的产品色彩设计分析
(一)产品色彩设计的主要内容
首先,在进行产品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说,产品的基本功能就是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为此,既要确保产品的功能符合消费者的实际需要,也要不断改进色彩设计,以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其次,要充分结合产品本身的属性进行色彩设计。就产品和色彩的关系来看,色彩是产品的一部分,它依附于产品,服务于产品。产品的类型不同,其性格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色彩的时候要保证满足产品本身的需求。再者,产品色彩设计要体现时代的特征,符合当前的流行趋势。流行色是对社会流行趋势的一种反映,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们对色彩的态度。所以,只有充分把握、正确运用时代的流行色,设计出的产品才可能和时代同步,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和青睐[4]。同时,在正式设计之前,要充分了解、重视地域文化。不同国家、地域的人偏爱的色彩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有些国家和地域是禁止使用某种色彩的。可见,在进行产品色彩设计之前,有必要充分了解相应的地域文化。最后,就产品的材质和加工工艺方面来说:在色彩相同、产品材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最终会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产品效果;若对相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加工工艺进行处理,最后得到的产品也会有差异。
(二)产品色彩设计的配色原理
总的来说,在进行产品色彩设计的时候,要结合使用的方法、用途、地点、时间和对象来进行配色,并尽可能保证产品能够和周围的环境色彩互相映衬,有较强的协调性。通常情况下,产品的色彩要充分明亮,适合采用中性色,尤其是在产品体积比较小的情况下,艳丽的颜色会给产品效果带来限制。倘若要使用艳色,则应将其作为小部件色,并置于整体色调为暗色黑色、中性色和淡雅色的产品中。例如,人们常用的电冰箱,由于大多被放在客厅或厨房使用,为了呈现出凉爽、整洁的效果,同时又和室内的色彩保持协调,通常为使用类似白色的明色。当然,市场上也不乏有粉红、粉蓝、浅粉色等电冰箱,这是因为考虑到粉色的甜蜜感较强,而且可以增加人的食欲,当其放置在以中性色为主的室内不会限制电冰箱的色彩效果。而卫生间常用的小型产品,如肥皂盒、电吹风和牙刷等,用明色不仅能够增添活泼感,让使用者更加喜爱,还可以让使用者轻松找到它们所在的位置;同时不难发现,旅游用品通常具有活泼、轻松的格调,文教用品大多明朗、稳重、稳重、大方。简而言之,色彩搭配的方式十分多样,但成功的配色都要确保产品具有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三)产品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
1保证色调协调
作为色彩的整体感觉,色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产品的整体色彩效果。因此,在确定色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好恶,并结合产品的时代性、结构和功能等因素进行选择。通常,色调的选择标准是形色生辉、以色助形和色形一致。例如,儿童用品多以活泼生动的风格为主,色彩也颇为鲜艳,这是充分考虑儿童生理、心理特征的结果,明亮的暖色调对儿童成长有一定帮助。同时,确定色调时还需要适时结合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暖色调十分温暖,冷色调则给人以冷清的感觉;主调是高彩度的暖色时,会使人产生兴奋、刺激的感觉,主调是低彩度的冷色时,有助于平静思索;高明色调显示出明快、轻爽之感,低明色调呈现出庄重、深沉之感。
2注重色彩心理效应
当人们观看色彩时,通常会在色彩视觉刺激作用下,对环境事物和生活经验产品联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色彩心理暗示。所以,对不同类型的产品使用不同的色彩设计也会产生不一样的色彩心理效应。有关实验表明,当人们处于红色的环境时,其脉搏会加快,血压会升高,进而可能出现冲动、兴奋的情绪;当人们处于蓝色的环境时,其脉搏会减慢,情绪颇为沉稳、安静[5]。同时,科学家根据诸多实验结果发现,人的脑电波会受颜色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反应:红色使脑电波出现警觉反应,蓝色则会使人放松。由此不难看出,色彩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3坚持美学法则
通常,产品造型设计要遵循如下美学形式法则:简约和概括、联想和比拟、重点和主从、呼应和过渡、尺度和比例、轻巧和稳定、均衡和对称、韵律和节奏、调和和对比、变化和统一[6]。坚持美学法则要求色彩保持整体协调,也就是说,产品的色彩、形态和造型要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在一个产品中不能够出现支离破碎、互相割裂、混乱的色彩。在美学法则下美化产品,有助于产品变得与众不同,有效提升其附加值。
4考虑使用环境需要
在设计产品色彩时,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工作环境。例如,为了提升产品色彩的舒适度,要结合使用环境的气候条件来进行色彩设计。同时,产品安装的环境条件和地点不同,其适合的色彩也不尽相同。
5考虑时代要求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色彩设计要求也有所变化。因此,在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使用当下的流行色,保证产品色彩兼具新奇性和时代气息,顺应时代潮流,满足时代特征,能够被多数人喜爱、接受。
6做到色质并重
就现代工业产品来说,其色彩设计还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光泽色和质地等因素。当前,多通过油漆着色方法进行现代工业产品的色彩设计。油漆能够让产品色彩绚丽,同时,也要考虑材料在加工处理以后的色质以及材料本身的色质,以确保产品色彩变化丰富,符合现代特征。
7重视国家和地区的喜好偏差
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传统、政治和文化等均有较大差异。例如,在英国人看来,红色是不吉利的,而中国则认为红色意味着喜庆。同时,不同个性、年龄和性别的人,其色彩喜好偏差也存在差异。例如,年轻人对明快的色彩颇有好感,而老年人更青睐含蓄的颜色;女性对华美、典雅、温和色彩的好感度更高,而男性更中意粗犷、庄重、刚强的颜色。可见,在设计产品色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客观现实,结合环境、地域等条件进行选择,充分考虑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喜好偏差,并重视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差异,尊重人们的传统习惯和民族信仰。结束语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企业为了赢得更多差异利润,获取竞争优势,不仅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还要重视产品色彩设计,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为此,在进行产品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遵循产品配色原理和基本原则,尽可能结合产品使用方法、用途、地点、时间和对象选择配色;保证产品的色调协调,合理应用色彩心理效应,坚持美学法则,并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环境需要和时代要求,使产品符合环境条件和时代潮流。同时,结合材料的光泽色和质地进行设计,做到色质并重,重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喜好偏差,对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尊重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信仰。
作者:杨杏 单位:湖北航宇嘉泰飞机设备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丽.品牌形象识别中的色彩构建方法初探[J].美与时代(上),2012(02).
[2]孙元,滕儒民.产品形象系统设计在品牌战略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12(02).
[3]许洪林.色彩在现代品牌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百家,2012(Z2).
[4]刘永琪.产品设计中的色彩设计策略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26).
[5]李亚瑾.浅析色彩设计在产品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5(20).
[6]罗红.品牌色彩营销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10).
- 上一篇: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优化设计的运用
- 下一篇:茶包装色彩设计与心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