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5 16:39: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三维设计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三维设计论文

三维设计对深水半潜平台项目的应用

[摘要]现代化船舶平台设计制造的基础特征和信息化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协同化设计显得非常重要且必要。随着近些年计算机技术的持续性发展及其在船舶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有许多关键技术均可以应用于深水半潜平台项目的设计,其中PDMS、TRIBON、NAPA、CATIA以及CADDSS等软件均可以作为深水半潜平台项目的三维设计软件,其具备独特的技术优势,但是因为系统之间的密封性,导致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性障碍。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深水半潜平台项目的综合设计水平,本文简要分析深水半潜平台项目当中三维设计的研究与应用,希望可以为相关设计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深水半潜平台项目;三维设计;研究与应用

船舶设计属于一项大型且复杂化的工程,在计算机技术没有成熟之前船舶设计主要是基于螺旋上升的设计方式为主,其设计难度高并且设计时间长、设计成果还存在比较多质量风险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深水半潜平台项目的设计过程不仅周期压缩的短,同时设计流程也更加规范,但是因为船舶结构越发复杂,想要在短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深水半潜平台项目设计任务仍然存在较高的难度。对此,探讨深水半潜平台项目中三维设计的研究与应用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1深水半潜平台项目采用三维设计的价值

在船舶企业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设计平台的应用,在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需要严格落实数据的交换以及数据的共享化管理。为了进一步提升船舶的整体建设质量并降低船舶的建设成本,需要高度重视船舶在设计期间的三维模型应用从而提高整体设计效益。目前来看,深水半潜平台项目当中三维设计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深水半潜平台项目中采用三维设计方式可以实现对系统中资源的合理整合,同时软件本身属于多样化的,企业可以应用平台实现对软件系统的有效整合,促使所有软件均可以发挥相应的技术优势,从而加快设计综合效率与质量可靠性[1];2)深水半潜平台项目中采用三维设计方式可以更好的实现对模型数据的管理,在船舶的开发和设计期间会形成大量的数据,这一些数据可以有效展现船舶设计与制造期间的重点与关键信息,但是其中每一个软件所生成的信息并不是统一性的,这也就导致信息管理难度明显提升,同时软件处于持续更新、更换以及升级过程中还会导致严重的数据丢失,此时应用三维平台可以更好的实现对数据的统一化规划与管理,从而提高对数据的利用效率;3)深水半潜平台项目中应用三维设计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平台一体化的设计水平,软件设计的成果应当保持关联性特征,在修改部分数据的同时也会牵扯到一些其他的数据,应用三维设计平台方式可以实现统一性的管理数据,可以有效规避大多数数据修改形成错误,并且对于平台一体化的设计形成重要的影响力。

2深水半潜平台项目中三维设计技术方案

查看全文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UG软件

论文摘要: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采用UG(Unigraphics)软件指导学生进行减速器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的重要环节,是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将为以后的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在教学计划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我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选用的题目是传动装置中的减速器设计,在以前的课程设计中发现,由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往往照葫芦画瓢,导致学生对自己设计的减速器结构似懂非懂,影响了设计质量。笔者结合自己对UG(Unigraphics)软件技术的掌握,对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人们的认识过程建立在实践活动中,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如果缺乏与之有关的感性认识作为基础,理解起来很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减速器结构设计离不开空间想象,离不开对空间形体的分析和表达。根据心理学的观点,空间想象能力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两种思维活动的分析、综合、加工处理,从而产生新形象的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来源于对空间形体的感性认识。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对空间形体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三种能力彼此关联,相互促进。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途径有很多,利用UG软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UG系统起源于美国麦道飞机公司。多年来,UG系统汇集了美国航空航天与汽车工业的专业经验,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的设计、分析和制造一体化的集成系统。可以实现从产品的概念设计、结构设计、虚拟现实到静力学及动力学强度分析,最后由CAM模块实现计算机辅助加工制造,贯穿了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全过程。UG技术提供的草图功能、曲线曲面建模、基于特征的实体建模、虚拟装配建模、机构运动仿真、分析等技术手段,给机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相关技术手段的结合应用不仅能快速构建出相关的机构的抽象模型,也能把这种模型快速地映射于机构的装配模型,还能对机构进行快速的运动分析仿真、运动干涉检查及动力学分析等。

在课程设计之前,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好进行轴系结构测绘和减速器结构装拆实验,因为这两个实验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机械结构设计知识、了解结构设计的原则,建立轴系组成的基本概念。在课程设计开始时,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教师首先应该介绍一下设计总体过程。采用课件比较方便,然而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制作好的软件不宜改动,教学内容的个性与教学过程的适宜性受到了限制,在课堂上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最大限度地融入和体现教师的设计思想、教学特色和个人风格。笔者采用UG软件对零件直接进行三维建模和用UG建造好的虚拟模型进行教学,在课堂的动态教学中能够随机应变、按需造型以及修改模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用UG软件建造的虚拟模型比以前采用实物模型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要好,因为实物模型由于体积和重量原因会造成携带、拆卸和解剖不便,且操作较为费时。而UG软件创建的三维模型精度高、质感好、形象逼真、色彩丰富,利用UG的局部放大、平移和翻转等工具,能够在屏幕上观察零件复杂形体的外形与内腔、相贯体中相贯线的变化等各个侧面和局部细节特征;可以直观地显现整个零件的结构,装配体中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使教学中的知识难点更加清晰、生动、形象;也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的需求,利用UG软件方便地进行教学模型的修改与新建,满足教学中对模型种类及数量的需要,并能显著降低教学成本。

查看全文

机械制图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职教20条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一直对教学进行改革,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同学去学好这门课程,该论文主要阐述了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模式进行改革的目标、内容、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教育改革创新;机械制图;SolidWorks软件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尤其是德国制定《工业4.0》战略,大力发展数字化制造装备、精密检测装备等,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全球新兴经济体也在布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将工业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提上日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快速发展,让我国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在现代化的装备制造过程中,人的角色也会发生转变,人是服务者、操作者,以后会变为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运用与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设备技术、独立完成目标和任务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数字化制造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对从事制造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2019年1月28日,国务院正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文件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以职业教育改革契机,课题组教师以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为根基,紧跟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努力探索职业本科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机械制图进行了教学改革。

1研究意义

《机械制图》是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和画图能力,该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制二维图形时,想象力差的同学学习起来会相对困难,需要通过多学多练去掌握、强化知识点,在练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想象成三维立体图,离开了大量的模型,教学很难实施,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型价格很高,由于体积和重量等原因,模型易破损,携带不便;另一方面,传统的实物模型更新换代速度慢,并且不能够修改,与教材不配套,学院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型是建校初期购进的,十几年不变的教学模型已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时代不断进步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推广和普及,近几年,我院在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较大,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增设了多媒体教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制图的教学需要。因此开发适合现代教学特点的机械制图模型库,以虚拟三维模型取代传统的实物模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本论文主要研究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模式进行改革,研究了典型零件的三维模型库、二维模型库三维到二维、二维到三维的转换,通过模型库,学生可以多角度观看物体,对于想象力差一些的学生,实现由二维到三维,三维到二维的转换,帮助学生加深对机械制图课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识图和读图能力。

2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查看全文

数字化交付在电气工程设计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了提高工厂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快行业创新的步伐,数字化工厂孕育而生。作为数字化工厂的基础,数字化交付也逐渐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项目中。论文以工程项目中电气专业为视角,分析数字化交付在电气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交付;电气工程;应用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工程项目中传统的设计流程、方式逐渐难以适应现在智能化、数字化的要求。为满足更快、更好的工程设计要求,一些智能设计软件应运而生,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泛关注与青睐,如BIMRevit、Smartplant等。而现今的国内工程公司对数字化交付还未有足够的重视,传统的平面设计、交付流程仍然占据主流。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智能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作为下一个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工程项目数字化交付应该首先被国内各个工程公司重视起来。

2数字化交付的概念

所谓数字化交付是指:以工厂对象为核心,对工程项目建设阶段产生的静态信息进行数字化创建直至移交的工作过程。涵盖信息交付策略制定、信息交付基础制定、信息交付方案制定、信息整合与校验、信息移交和信息验收。在21世纪初,数字化交付的雏形开始出现。一些大型的工程设计公司引入管道3D模型软件进行管道设计。随着软件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工程中其他专业的内容开始越来越多地整合到一起,在一个统一平台上进行设计。数字化交付也随着数字化工厂的概念被提出。国家对工业4.0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石化企业开始向数字化工厂转型,首先第一步就是工厂各种设施、设备、流程的数字化创建,由工程公司对全厂进行数字化交付。为规范数字化交付的形式、内容,国家于2018年3月正式颁布了GB/T51296—2018《石油化工工程数字化交付标准》。

查看全文

现代设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论文从机械制图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和作用谈起,分析了目前机械制图课程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面向现代设计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思路,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论述了改革措施,并分析了预期效果及实施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现代设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主要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读图、绘图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机械设计、数控技术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工具基础。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采取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现代设计思维及现代绘图技术,让制图课程在整个培养计划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支撑本科毕业指标。

一、目前机械制图课程的现状及弊端

(一)课程内容陈旧。自20世纪50~60年代,一直沿袭苏联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主要有“画法几何”“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等组成。其中画法几何部分从二维“点、线、面”出发研究空间投影理论,由平面到空间,内容抽象,学习难度大;“机械制图”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在掌握了空间投影理论后,应用机械制图标准的内容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各章节内容理论性较强,主要侧重二维工程图的绘制,对设计元素涉及较少,造成学生掌握技能的不全面、不牢固。随着先进数控设备及大量CAD/CAM/CAE一体化软件的涌现,使设计、分析、加工、检测等功能集于一身成为现代机械工程的特点,各模块间的信息载体已是三维模型[2]。机械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内容体系要顺应时代的需求,为现代设计服务,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锻炼三维建模技能,掌握在现代设计思维模式下机械图样的绘制和阅读技术。因此,旧的课程体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不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二)教学模式被动。目前的教学模式分为理论课与习题课,理论课程主要采取多媒体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展示很多图片及画法,但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不高。(三)考核方式不科学。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闭卷手绘为主,以各知识点的分散理论考核为主,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不足,无法真正的考核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面向现代设计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内容

查看全文

机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结合机械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加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关键词:创新;创业;机械设计;实践教学;改革

机械设计专业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广泛的基础知识,该专业的学生罗辑思维较为缜密,且具备创新潜质。目前,如何在创新创业能力视角下培养创新型机械设计专业人才,是我国机械设计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

1体系构建

构建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需要从机械设计专业的课程培训、科研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入手。构建该体系的目的为实现机械设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则需要在传统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完成创新创业意识的不断渗透,。如此一来,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将有着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能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其各种行为加以约束,从而保证个人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加以检验。所以说,通过机械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敢于创作,并且能够创作出新颖的作品,为我国未来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1.1课程培训。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建设机械设计专业创新设计课程,首先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各类设计软件,例如三维设计软件PDSOFT、GoogleSketchUP,PDMS,PDS,SMARTPLANT等,二维设计软件CAD等。同时,还包括以其他一些使用较为广泛的辅助性软件,如SolidWorks,Pro,Ancys等。在三维设计过程中,机械设计专业学生需要熟练使用多种专业软件,并完成整个设三维图形的设计与修改。学生只长时间的分析并设计进行三维虚拟模型,还能够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不仅如此,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创新意识的提高,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社会性实践教学方能实现,同时也需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意识教学,才能够更好的、全面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2创新创业教育。我国高校应当为大学生举办机械设计类创新创业讲座,并鼓励学生全员参加,为学生创建学生与创业成功者进行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再与创业成功者的交流中吸取、借鉴创新创业经验。此外,学校还应为学生展示创新创业成果,拓展学生视野,将学生的成功创新创业经验展示给校内学生,从而为学生树立能够进行创新创业的信心。1.3科研训练。高校应当为学生组建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鼓励学生设计机械产品、制作机械产品、调试机械产品、为创作的机械产品申请专利、营销自身所涉及的机械产品,并在训练项目结束后,创作相关论文,从而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此外,学生也可以与同学、教师共同进行科研项目,并承担其中部分的任务,从而提高自身的创作素养。1.4创新创业竞赛。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比赛,能够使机械专业学生在理论和技术交流过程中不断学习之外,还能够使其意识到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调整以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高。

2实施途径

查看全文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摘要:从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状况来看,多数高校存在重艺术表现形式、轻专业实践的问题。这一现象导致诸多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标准与要求。基于此,本文拟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出发,分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路径。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即实践教学不但是高校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更是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从本质上讲,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和科学高度融合的学科,实践性、技能性、表现性、技艺性课程较多,且以单元式讲课方式为主,注重直觉、意象及感知体验,强调主客观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人文精神、科学性及文化素质的结合。所以,按照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科学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是我国高校艺术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

1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1.1有助于人才培育方案的科学制定

查看全文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摘要】建筑项目信息化水平和项目管理效果的好坏是建筑项目管理的重要衡量标准。论文分析了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及BIM的可视化技术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BIM系统;可视化技术;应用

1引言

超高层建筑具有体型大、功能多和结构形式复杂的特点,对设计精细化程度要求高,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使整个项目作业更加系统化,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及精准度,进而有效节约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本。

2BIM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2.1促进建筑设计方式的创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智慧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从平面角度转型到空间角度。BIM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设计者和建筑建造者的思想。设计超高层建筑时,不仅要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还应科学合理地调整计算机对建筑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设计。BIM技术具有三维角度的数据逻辑性,可以有效帮助设计企业正确表明设计内涵,经过模型的构建直接得到设计产品部分的可计算属性。BIM技术模型的直观表达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审图人员的审图时间[1]。2.2在思维模式上的转型。建筑设计师结合BIM技术对设计结构进行创新,需要在二维设计和三维设计应用的基础上,转变建筑设计师和企业的思维。BIM技术强调建筑的回归性,可以有效提高建筑设计师对建筑模式的形态、空间和时间的探索可行性,以及各种信息数据数字化的实用性。2.3优化建筑设计的总体结构。在工程建造过程中采用BIM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质量水平,并准确传输数字信息。在BIM技术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BIM三维模型和成本维度等信息,实现动态实施监控,可以在任意时间获取工作信息,并且实现阶段之间的造价对比,进而实现精准管理[2]。

查看全文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探讨

摘要:以我国高校课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为研究对象进行梳理总结,该课程研究经历了从“高校重视机械设计技术革新,实践教学研究薄弱”到“机械设计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研究稍有增强”再到“课程设计从机械设计研究中分离,实践教学研究多元化”的发展过程,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提出建议,以期为推动机械类课程设计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地方工科高校;实践教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及近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传统经典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作为机械设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设计通常是在《机械设计》理论课程结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旨在通过课程设计将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培养结构设计,计算能力,熟悉一般的机械装置设计过程。对于机械设计专业学生来说,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过程,也是培养设计能力的重要过程,对提升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及产品设计能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随着机械行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德国工业4.0战略的推出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社会对高校应用型人才产品设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机械产品设计流程意识欠缺、综合设计能力不足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批评和不满,对课程设计能否真正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能否实现教育目的至关重要[1]提出质疑。加强学生产品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迫在眉睫。梳理和总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研究发展,对于进一步加大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提升学生产品设计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推进机械类设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1学术界研究概述

在中国知网,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为篇名,时间跨度为1915—2017年进行搜索、发现1989年之前没有查到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为篇名的研究论文,1990—2017年近30年,共检索相关论文120多篇(不含独立学院、高职院校)。通过计量可视化分析发现,学术界对该课程的研究并不多,且研究呈波折上升趋势。检索报告显示,基本实现了对目标文献的查全查准。为使研究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文又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为篇名在知网进行搜索,发现“机械设计学”最早有记录可寻的是发表在1929年《教育与职业》第6期黄鹿珊起草的《机械设计学课程纲要》,纲要中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该课程的学科、年级、周学时数、预习课程及教程、教法和标准用书等,同时也阐明了该学科的性质、培养目标及课程设计方法,应用学理及经验,计算器械各部之大小,制成图画。教材以学生将来服务工厂时之实用为主;授以各种原件的设计方法,以为一般机械设计之基础[2]。至此之后,直至1980年的50年时间里,有关“机械设计”的专门研究论文零星出现。“课程设计”研究的最早记录是在1954年发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上的两篇文章,均与高校机械设计教学无关。因此,可以看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研究是从1990年开始的。

2我国高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研究历程

查看全文

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为了满足企业实现夹具快速设计的要求,从CAFD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使能技术入手,建立了CAFD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基于实例推理的CAFD的功能要求和系统流程,结合数据库的建立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CAFD;基于实例推理;数据库

近年来,国内外开发了很多CAFD系统,但是都是基于二维绘图平台,论文与夹具设计过程不一致,制图、分析和数控编程各自独立,二维设计难以实现图纸参数驱动,无法实现图纸的关联性。同时,现有CAFD系统没有重视夹具设计的重构性,忽视对已有设计成果的重用;忽视标准化设计,导致设计中出现重复性和不必要的多样性;不能满足系统集成的需求,忽视与产品CAD系统和CAPP系统的集成,这些缺点是不断研究开发CAFD系统的背景。

针对现有CAFD系统不足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如下的研究: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基于实例推理技术的应用;参数化设计技术、产品数据管理等使能技术及它们在CAFD系统中的应用;CAFD系统数据库的建立;最后介绍了基于实例推理的CAFD系统。

1CAFD系统设计思想、使能技术及体系结构

1.1设计思想及使能技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