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具情感化设计论文
时间:2022-03-07 05:57:34
导语:器具情感化设计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茶与咖啡文化及器具设计的特点与异同
1.特点
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英国人李约瑟博士,将中国的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第五项发明。茶象征着中国人民廉、美、清、和的品格特点,被奉为21世纪的饮料之王。中国茶具的设计,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既实用又富有艺术性。既然茶作为东方的产物,其器具的设计从造型、材质、图案及功能也极富东方文化特点。例如中国人所喜爱的紫砂茶具,就地取材,烧结密致,胎质细腻,可以汲附茶汁,蕴蓄茶味,夏天盛茶,不易酸馊;冬天沏茶冷热剧变不会破裂。这些都是作为茶具所特有的。紫砂壶外形,古朴典雅,外形有仿莲藕,竹节、和商周古铜器等形状,舞无处不在散发着东方韵味。一些文人画家也会将一些作品依附于茶壶茶杯之上,这便是赋予茶具一种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充分体现了东方人的情感。咖啡,是西方世界的一种文化代表。当西方人第一次接触咖啡的时候,他们把这种诱人的饮料称为“阿拉伯酒”,当保守的天主教徒诅咒咖啡为“魔鬼撒旦的饮料”的时候,他们绝不会想到他们从“异教徒”那里承袭来的是一种很珍贵的东西。现在,西方人对于咖啡的饮用无论是从咖啡的品质,还是饮用方式、饮用环境和情调上,都还保留着古老而悠久的传统和讲究。咖啡器具的设计与中国的茶具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对于咖啡而言,人们更加注重的是它的口感。一些手冲壶上面会带有一个温度计,随时掌握咖啡的温度,以追求它独特的口感。咖啡的品尝会更加的丰富,奶油、牛奶、方糖都可以成为它的佐料,这或许更像西方人的特点,不喜欢单调的生活,想要给生活加点“料”。咖啡器具的选择,取决于你要喝什么样的咖啡,咖啡的种类不同,制作方式也不同。咖啡器具的设计相对简洁,很多都是纯色的陶瓷杯,印有简单的字母或着LOGO。西方人对于咖啡文化的需求不需要可以去维持,咖啡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2.异同
茶和咖啡分别代表着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前者更注重一种意境,后者更注重品质,但它们都有着自身独特的精神内涵。茶有茶道,追求和、静、怡、真,这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是分不开的;咖啡有咖啡情趣,意大利追求热情,美国追求自由,法国追求创造,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饮用方式,不同的国家对于咖啡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中国的茶文化就很纯粹,没有那么多的类别。在器具设计上均是具有东方特色的,古朴典雅,具有一种柔和的美。而西方咖啡器具的设计,更偏向于简洁大方,没有太多的装饰,体现一种理性的美。
茶具。虽然说茶代表着一种东方文化,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切文明都没有了国界,即使在之前,东西方文化也是相互交融的。很多优秀的西方设计师也设计了一些有趣的茶具。例如MichaelGraves设计的“Nanna”茶壶,一个玻璃质感的透明茶壶,非常的迷人,令人无法抗拒。Ronnefeldt公司制造的“倾斜的”茶壶,造型独特,是根据泡茶的几个阶段设计的,使用功能独具一格,在中国或许也很难产生这样的作品。然而上述的两件产品却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对于消费者情感化消费的满足。这也体现了情感化设计的几个方面:即本能的、行为的、反思的。“Nanna”暂且不说它的功能如何,它迷人的外表或许就可以引来许多消费者,这就是人们的本能反应。而“倾斜的”茶壶,造型圆滑,但是突出的是它的使用功能,考虑到喝茶的几个阶段,因此而特别设计。这就很好的体现了我们在情感设计中具有行为的特点。咖啡具。对于西方的咖啡杯具来看,在设计简洁的同时,它也有乏味的一面。这就给情感设计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在现代的消费社会,我们应该满足人们对于造型和颜色的偏好或者对于装饰的要求。美国设计师卡里姆曾说:“你待在计算机屏幕前的时间越长,你的咖啡杯的外观就显得更为重要。”这一句话很生动的表达了产品和人心理情感之间的关系。好的咖啡器具应该是可以给人以美好的体验的,如果一个产品的造型能够让人产生一定的情感,就能把人和产品联系起来,这样人和产品之间就像是产生了一种“交流”。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使用需求与心理情感,包豪斯学校的学生MargueriteFriedlaender于1930年设计的一套咖啡具,其造型表达了一种机能美,结构简洁,造型饱满,线条流畅,使得一个时期的设计风格都很注重造型上的运用。1985年英国皇家伍斯特瓷器公司出品的《石竹沙沙》陶瓷咖啡器具,特别注重感情色彩的运用,把手运用新古典主义风格,配以简练的造型,雅致的色彩,成为一种具有装饰性色彩的咖啡具,让咖啡器具有华贵浪漫的气质,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感色彩,满足了一部分消费群体的心理需要,给她们的使用过程带来愉悦的享受,从而获得设计上与商业上的共赢。
作者:毋晓菲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 上一篇:感性工学情感化设计论文
- 下一篇:小组合作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