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视觉元素及美学价值
时间:2022-03-31 03:36:49
导语:平面设计视觉元素及美学价值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平面设计涉及到了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感官和视觉心理刺激巨大,特别是对视觉元素的把握和应用至关重要。由此,笔者藉由平面设计的定义和美学要求入手,通过对审美价值的探索、对视觉元素的整理和研究,进行一定的美学表现评量,得出视觉元素与美学表现价值是相互关联的,并能有效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质量。
关键词:平面设计;视觉审美元素;审美价值;有效值;评量
进入新世纪后,平面设计广告在我国逐步发展到成熟阶段,出现了一批可以与国际媲美的著名设计机构,而在学界,也出现了对平面设计及其视觉要素的研究,从宏观和微观的审美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要求来说,平面设计的视觉元素选取和应用的再创作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对平面设计的视觉元素和其美学表现价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1.平面设计的概念及发展
从概念上来看平面设计(GraphicDesign),在业内又被称之为图形设计,从宏观意义上来讲,其主要通过多种艺术和技术手段,融合各种符号、图片和文字进行创造。一般来讲,平面设计主要应用在平面广告中,如报纸、杂志和产品包装等。19世纪晚期,在英国平面设计从美术领域分离出来。皮特•蒙德里安率先在格子(grids)上的使用平面设计,今天的现代格线系统(moderngridsys-tem)正是来源于此。我国相对发达国家平面设计起步晚,20世纪90年代初期,“平面设计在中国”(1992年)的举办标志着我国平面设计的正式开始。随后在近20年内,平面设计在我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伴随着我国商业的发展,逐步在设计与商业实践上显得更加成熟,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设计水准的专业品牌设计传播机构。
2.美学与平面设计美学
美学的本质是指对于美的事物所具备的感受(sensation)或认知(perception)。对美的追求无论是人类还是我国,都是自古至今,永恒的追求,对于“美学”的研究,它是具有穿透力的,与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科学、语言文字学和符号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有着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衡量标准和审美价值观。18世纪中叶,德国人鲍姆伽通(AlexanderGBaumgarten,1714-1762)在《美学,1750》中首先采用“Aesthetica”的词,确立了基于美学的哲学学科。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上,是超越了形式,并包含意念、道德、宗教等。彭浩强(2010),在比较传统文化与西方思维模式的同时,讨论了我国平面设计的创作方法,他建议我国的平面设计要综合西方的平面设计美学理论,进行再创造,从而走出中国平面设计的独特个性〔1〕。殷辛(2015),分析了在中国的平面设计领域存在的“误区”,她认为不要全盘否定和接受西方的平面设计理论和美学要求,也不要贬低中国传统美学文化,应该基于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结合平面设计创意作品,探讨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在滋养中国特色平面设计方面的作用〔2〕。闻婧(2017)在对《设计美学》的书评中谈到,设计美学是探讨设计领域审美规律和设计形态中审美要求的,把审美作为客体设计中的一种功能性规定,在客体使用价值中加入符号认知效用和审美效用,她认为我国设计美学当前还处于起步阶段〔3〕。
3.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审美元素分析
3.1审美观与美的体验。从现代审美的角度来看,审美的感受与体验都均可通过平面设计的艺术成果来得到。现代美学逐步突出了美学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将美学的观念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融合,超越了艺术、文化、哲学、社会学等的限制。从平面设计的角度来看现代美学,需要从平面设计的目的性和审美性入手,即将实用性和适用性进行融会贯通,将艺术内涵性与审美性进行结合式的体验,提高平面广告的从悦耳、悦目到悦心、悦意的审美性,本质上要求将艺术和实用进行综合。针对平面设计的审美观来说,要求将艺术性设计融入其中,即将艺术性插入进行创造,与人的感受和体验进行结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求平面广告设计师将自身的感受与体验,通过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创造,由艺术性的融入再嵌入到实用性设计的客体对象中,这个过程中,设计师的思想和审美价值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平面设计成果包含了设计师的预想体验,这样客体对象就充满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感情与认知,从而产生了特定的美学价值。3.2平面设计的美学意义。设计(Design),源自拉丁文Designare,起初被用在与设计有关的事物,主要表达有设计、立定计划、配合表示、草图与描绘等行为。平面设计从现代学科来讲,隶属于平面广告设计范畴,是一门特别的艺术学科,它综合了传统美学观念和现代美学观念,融汇了东西方的美学观念,其美学意义主要从成果的目的性和艺术性来体现,平面设计与现代生活密切结合,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首先来说,平面设计有计划目标,它通过一定的前期思考、素材收集、构思堆积和分类,根据成果的实用性要求进行一定的审美美学意义下的创作。因此,就平面设计的美学意义来讲,宏观上,它是有计划达成具实用价值或观赏价值的目标成果,具有一定审美吸引性和实用吸引性;微观上,它在目标成果外观要求下,在实用、经济的原则下做各种美学变化,用吸引人的外观或流行的款式达到促进销售。总之,平面设计的美学意义就是在目标成果预期值要求下,通过宏观和微观要求下的美学设计,提高美学审美感和实用体验值,这期间对平面设计的视觉元素要求甚高,要求设计师把握好视觉元素的方方面面,从审美表现入手进行设计。3.3平面设计的视觉元素。1)语言文字因素我国是一个文明古老,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字积淀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语言文字是实现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根本,语言文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文化特征与民族特征日益显著。在平面设计当中,语言文字作为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能够直接表达出现设计当中的主要内容。同时语言文字的编排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为此在实际的平面设计过程中,需对语言文字进行修饰,促使平面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现阶段的语言文字修饰主要包括字体、字形以及字号等方面,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对以上方面的内容进行的合理搭配,就能够设计作品的内容性以及感染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并能够充分体现设计人员所要表达的设计内容与设计理念。2)图像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像在设计作品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在设计作品当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图像与语言文字相比较,图像具有直观性,能够给人一种直观视觉享受,从而能够对产品具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是这并不能忽视语言文字的作用。在一些难以理解的、或者说是抽象的图像当中,就需要注重语言文字的应用,通过语言文字对图像的解释说明,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辅助功能,促使图像所传递的信息更易理解〔2〕。在平面设计当中,图像的存在主要是能够将作品变得更为生动具体,在设计当中单纯使用语言文字,会给人造成一定的视觉疲劳,主要原因在于文字表达通常情况下较为枯燥乏味,只有将图像与语言文字进行合理搭配使用,才能有效提升平面设计视觉享受度,从而能够有效吸引读者注意。为此,在平面设计当中,需要对图像的使用引起高度重视。3)色彩因素色彩在创作和观赏时皆具有个体化的特征,创作者与观赏者各有各的认识观。基于此,在平面设计时,需要注重色彩的多样性,才能确保平面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不同颜色代表就不同,诸如白色代表着纯洁,蓝色代表着忧郁,黄色代表着温暖等,在平面设计当中,就需要设计人员对色彩进行合理搭配使用,才能使得作品表达性更强。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要根据人类的感情变化合理地对色彩的亮度进行明暗调节,这样才能够传递设计人员设计作品的思想。色彩作为平面设计当中尤为重要的审美元素,在直观性方面,色彩相比语言文字、图像,显得更差,但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作品时,只要灵活应用,就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具有丰富的色彩搭配知识,才能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合理利用色彩,从而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此外,设计人员在进行平面设计时,需要对色彩与消费的关系引起高度重视,同时需要对产品的市场定位进行综合性考虑,从而能够在设计之前及时掌握使用对象需求,进而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合理选择色彩,促使产品与色彩能够实现完美结合,从而有效体现设计作品的主题。3.4平面设计视觉元素的审美价值。现阶段,对平面设计视觉进行美学评鉴,其基础是基于大量的与是平面设计视觉成果相互关联的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和指标量化,进而用以判断平面广告设计视觉元素的价值。在国内外平面设计及其审美研究交流的频繁性趋势下,对平面设计视觉元素的审美价值评价也在趋于多元化,笔者认为当下对视觉元素的审美评鉴应该参酌不同美学专家的视角来进行检核。因此,笔者在研究中通过邀请不同美学专家参与对“视觉元素”相对应“审美价值”的内容进行效度评量,将视觉元素客观地至于评量和统计分析中,以不同专家的意见为综合性的参考,所得结果发现,当前平面设计的视觉美学拓展和研究中,就视觉元素对应审美价值来说,皆已经达显著水平,这凸显了美学转角爱对于视觉元素各个要点的审美价值性皆十分赞同。对平面设计视觉元素的审美价值进行评量,主要目的是检核平面设计成果目标值,了解视觉元素的意涵以及探讨视觉元素创作技巧,通过客观地对平面设计的视觉元素进行评量,得出平面设计视觉元素美学和实用意义的满意度都较高,显示了笔者上述的视觉元素的选取是有效的,综上上述,可推估平面设计的视觉元素审美表现是为有效元素。
参考文献
〔1〕彭浩强.传统美学观念与当代平面设计〔J〕.文艺争鸣,2010,(22):141-142.
〔2〕殷辛.中国传统美学观念滋养现代平面设计〔J〕.人民论坛,2015,(33):206-207.
〔3〕闻婧.设计之美的现实性思想研究—评《设计美学》〔J〕.高教探索,2017,(2):F002.
作者:于芝和 杨庆玲 单位:烟台职业学院
- 上一篇:计算机人物平面设计论文
- 下一篇:怎样有效开展初中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