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高校平面设计作业布置研究

时间:2022-03-19 02:44:00

导语:计算机高校平面设计作业布置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计算机高校平面设计作业布置研究

1引言

目前。计算机高职平面设计方向逐渐成为计算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但该方向的教育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学生认为学不到东西,对口就业难等。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国内开始对高职课程改革进行广泛研究,而对在教学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的作业布置和评价的研究很少。基本上属于空白。许多教师没有从学习论的角度去认识作业.没有重视学生独立学习活动的存在,而是简单地把作业理解为训练,因此所布置的作业中重复模仿、熟能生巧、机械训练的练习占据了主导地位。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不喜欢做那些机械的重复模仿、重复多本的熟能生巧。于是,学生在被动强制状态下完成作业,容易对作业任务产生“厌倦感”,很多的学生因为作业问题受到批评,极大地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作业布置和评价的研究势在必行。

2作业布置与评价现状

2.1传统计算机高职平面设计方向作业布置与评价形式

传统计算机高职平面设计方向作业布置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为限定案例型,教师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完成,案例可以要求学生全部自主完成也可以只是在原图上增加部分学习内容;另一种为自由创作型,教师指定某个主题,给出一定的素材(如:中秋月饼包装设计1,让学生自由设计绘制。在评价时,对于限定案例型作业,教师往往拿学生作品与效果图对比,简单给分;对于自由创作型作业,经常是看看学生作品,粗略给分。

2.2传统计算机高职平面设计方向作业布置与评价的弊端

(1)布置方式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传统计算机高职平面设计方向作业布置形式走向两个极端。限定案例型作业对学生的创新、创意方面不做要求,造成学生亦步亦趋,不知道思考解题步骤的原理,换个题目便无从下手,上交的作业也力求相似效果图,毫无创意可言。自由创作型作业弱化高职教学的技能性要求,一味强调学生创作,上交的作业往往是现成的作品或图片拼凑而成,美其名日“创意”,实则效果生硬、缺乏生命力,起不到锻炼学生熟练应用绘图工具的作业目的。同时,由于作业布置形式限制,无法对对应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等目标层次进行命题。布置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2)布置方式重个人、轻团体。传统计算机高职平面设计方向作业布置形式决定了学生的作业基本都是独立完成,很少合作完成,尤其是限定案例型作业,基本都是个人独自完成。

(3)评价方式标准模糊。大部分计算机高职平面设计作业评价采用百分制,作业评价基本采用打分的方式。而平面作品是一种综合感觉的东西,量化评价较难,评价标准很模糊,例如:一个学生的广告作业得了80分,可是这80分是如何得来的、图形创意表现怎样、字体设计表现怎样、版式设计及色彩搭配如何等。结果是学生觉得他的广告设计并不理想,可却不明白自己问题出在哪里。如此.做作业的效果就被打折扣了

(4)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传统计算机高职平面设计方向作业经常是完成一份作品,而完成作品需要一定时间,部分学生会以抄袭、代做的方式来完成作业,而教师精力有限,主要对最终结果进行成绩评定,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其他过程性评价,使得这样的考核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5)评价主体单一。传统计算机平面设计方向作业评价往往由教师简单判分,随意性较大,评价主体单一,而且平面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存在一定的印象分和人情分。

3计算机高职平面设计方向作业布置和评价改革

高职类院校培养的是以技能为中心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对自己培养的学生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学生毕业后不可能一开始就在公司承担设计重任,通常都是从辅助设计、绘制效果图出发,逐渐进入设计领域。这时作为“敲门砖”的软件绘图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布置和评价作业时应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明确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绘图技术,同时懂得一定程度的平面设计知识,具备一定的沟通、合作能力。计算机高职平面设计方向作业的布置应该既体现高职特色,同时也应体现课程特色。

3.1作业布置探索

(1)分镜头式作业。在平面设计方向作业布置中,尝试临摹动画片分镜头。选择一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将不同的画面截出作为临摹对象分发给学生。因为截图涉及到人物、动作、场景等多方面内容,就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激发思维,认真思考如何在计算机中实现截图效果,思考为何要这么做、为何使用这种工具和命令、使用别的工具和命令能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时的思维激荡是基于如何利用工具完成临摹对象效果,这样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工具并且能灵活地运用,真正起到熟练掌握绘图技术的目的。由于截图不同,所用工具也有差异,促使学生尝试不同绘图工具的用法。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间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学习氛围浓厚,为今后的职场协作做铺垫。遇到较难解决的困难,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之道,不但学生增长了见识,教师也在提出同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水平,实现教学相长。

(2)项目式作业。高职学生直接面对生产一线.所以其作业应该和即将面临的职业相挂钩.故作业也应该和企业生产直接联系起来。项目作业是指课程围绕一专题项目主体展开,该项目可以是企业实际项目,也可以是大赛课题。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创意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分工协作,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特长.明确学生不同的工作。一起完成预定设计任务,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围绕项目,小组合作完成,既锻炼了学生设计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

3.2作业评价探索

(1)制订评价标准,实现评价标准明确化。在进行平面方向作业评价时,应根据具体的课程和项目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细分子项,赋予不同的分值。这样得到的作业评价可执行性好,结果更有说服力。例如。在进行一次电脑广告设计时就从原创性、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色彩搭配、整体画面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标准的细化,使评价标准明确化。这样一来,学生会清晰地看到自己作品的优势和不足,对学生的设计水平提升有很明确的参照作用。

(2)结合过程评价,实现评价整体公平化。在作业评价中,应采用过程控制和目标控制有机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有机结合的科学评价方法。不仅注重对结果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对于结果评价,要求学生制定自己的作业目标,在作业完成后,将其成果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酌情给分。对于过程评价,教师可通过学生在做作业时指导与交流来了解具体情况,分阶段打分。尤其在对项目作业的评价中,更应侧重对过程的评价,如课程出勤、任务完成、项目参与程度、项目贡献、表达交流等。

(3)引入实际角色,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实际生活中,平面作品的评价基本遵循下述流程:设计师评价——客户评价——消费者评价。这三种人群都是评价的主体。由于身份不同,同一作品不同人群评价差异较大。设计师更注重作品的原创性和技巧性;客户注重作品的商业价值;消费者关注作品的功能及审美。因此,在作品评价时可以扩充评价主体,如由单一的教师扩充为设计者、教师和同学.对应着设计师、客户和消费者。在作业评价时,“设计师”、“客户”和“消费者”可以充分行使自己权利、发挥自己见解,对作品进行讨论评价。这样.作品的评价结果会比教师一人评价时更加公正。

4结束语

有挑战性的、创造性的作业布置和批改方式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获得真知。大胆尝试作业布置和批改改革,使学生的技能在作业中养成、知识在作业中提升、思维在作业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