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平面设计的信息传播思考

时间:2022-03-19 09:43:00

导语:新时期平面设计的信息传播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时期平面设计的信息传播思考

平面设计是关于视觉的。实验心理学家特瑞拉(Treicheer)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视觉在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83%的信息通过视觉获取。20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网络的扩展,人们迎来了“信息时代”,也称为“数字时代”或者“e时代”。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平面设计大师在其设计工作过程中展现的设计状态,佐证了平面设计师面对的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二维平面——仅仅以视觉主体为中心来看待视形式效应,而是考虑如何将其打造成一个不仅能被受众从二维空间进行编排的形状、构图、色彩、线条和质地等设计要素获取信息,更要从17%的其他感官上能够传递信息,反应作品细节、具有体现细腻的独具匠心及设计品质的作品。

二维的内容具有双关作用,但这样的抽象符号或许不是信息社会里受众需要的唯一食粮。弗朗西斯-巴特勒(FrancesButler)反对平面设计师关注制造刺激视觉的图像以及开发那么多通用信号和符号,仅以视觉感知作为观众反应的首要模式,而是提倡平面设计师们更应倾向于关心如何使观众反思生活,如何考虑设计一些能激发极为不同的观众回应的特殊形式,从而与受众进行有效的交流。信息社会的平面设计是公共图像的重要概括,并且同样通过赋予真实躯体,真实社会空间,真实触觉、手势的关注和合法性,试图显示提升后的感官知觉的视觉轨迹。手工痕迹产生触摸的“手感”,传递设计者的设计情感。受众用眼阅读,用手触摸,充分唤起感官知觉的图像很可能会存在冲突,但是受众更重视视觉真实性和知觉准确性,这至少能使他们联想起生活中的社会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个体不会在身体和智力上与平面设计师想象出的抽象和巧妙构思相隔离,而是能在心中留存感受后的长期效果,这些效果按期呈现,不可轻易忽视。

日本设计师吉冈德仁提出“用材质触动感官”,得到西方的承认。早在2002年,吉冈德仁就以那张著名的纸椅“Honey—Pop”,傲视100年内的任何木材、钢铁以及塑料制成的设计作品,赢得了“世纪最具原创性”的美誉,并在2004年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选为永久收藏。在他的设计中,简洁、现代和东方哲学总能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他喜欢在作品中大量使用白色和透明材质,他说,“白色在东方世界意味着精神、空间和思考,而那些无形的材质可以触动人们的‘感官’。我从不刻意去设计什么形态,而是希望这些物质可以带出人们的情绪。”

20世纪后半期,人类迈入了以计算机为主导的智能化信息技术的设计开发的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社会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信息社会中,设计不同于工业社会里对“物”的设计是研究“人与物”的关系。信息社会中,设计要求以“人”为中心,是研究“人与非物”的关系。同时,非物质设计主导方法和方法论,强调概念和创意,强调“少设计”甚至“停止设计”。在这里,技术是重要的,但不是本质性的东西,只有“艺术性”和“精神性”才是最符合人们需要的。日本设计师喜多俊之在一般人对设计理解内容“造型”与“功能”的基础上提出第三个要素:灵魂。

“Thesoulofdesign”的观念,就是具有灵魂的产品才会让使用者用心对待,也会让产品兼具实用性与价值性。汉诺•伊赛斯提出“所有人类传播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渗透着修饰”,“视觉和听觉交流的设计不可能避开这个事实”,如同布坎南的观点:实物和演讲一般也是修辞性的,因此,伊赛斯反对许多设计师将风格作为重点的做法,他认为修辞才是设计语言的中心问题,这里的“修辞”与喜多俊之的“灵魂”概念不谋而合,这是现代主义信奉的,对信息从发送者到接受者客观传递的传播模式的一种矫正。“修饰”或“灵魂”的提出,对平面设计而言如同修饰能使语言有效一般,可以强化视觉传播。平面设计里的“修饰”、“灵魂”可以通过现代承载信息的媒介材质的丰富发展,印刷技术的逐步提高,强化设计的“躯体”、“空间”、“触觉”、“手势”,显示提升后的感官知觉的视觉轨迹,表现出一种兼或视觉与触觉整合而成的、与受众群体之间产生互动的视觉传达全球化的交互信息的创作方式。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反映了设计价值和社会存在的一种变迁:从功能主义的满足需求到商业主义的刺激需求,进而到非物质主义的生态需求(合理需求、人性化需求);在人与物、设计与制造、人与环境以及人们对设计的认识上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平面设计师不能再是原先一个功能单一的职业,而是从注重商品性进而朝着注重情感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方向发展,注重“修饰…‘灵魂”加强人物间的有效沟通。

因此,传统平面设计师在原有纸质媒介上,借助其他载体与媒介的整合:吸纳了此前许多艺术形式之长,集图、文、影像、声于一体,调动受众的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途径,所创造的视觉效果具有更强烈的现代感,给人以新鲜、奇妙的艺术体验,形成对传统设计领域的拓展和延伸。这种多元化的效果,刺激受众的感官,形成互动的平面设计,较传统的平面设计更符合人类感官获取信息方式的多样性,达到更加有效的信息传播效果。这种信息的传播不再只是向观众单向输出,而是将主动权交给观众,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互动结果,由此解构了对传统平面设计艺术的认知与创作方式,建构出全新的创作模式。

信息社会的平面作品重视媒介材质的变化,引发受众触觉体验,激发人物间智能、立体化、平等沟通的互动感受。其他感官产生互动体验的介入使平面设计加强了与使用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有交流的富有人情意味的作品,使静态的视觉元素产生了动态感,也是在传统基础之上的开拓、升华,它以一种亲和力,使观众在新奇、振奋的情绪下,深深地被作品展示的视觉魅力和情感魅力所打动。平面设计的任务是信息传达。随着商业贸易、1:业生产及大众传达媒介的兴盛发展和全球化,平面设计在现代商业和经济活动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平面设计的学科构成原本就应该与其他学科相互支撑,借助其他学科中出现的知识、方法甚至技术获得的灵感启发,使得平面设计自身不停的发展变化,非物质社会的到来,平面设计将被置人更加广泛的领域中去考虑,以往贯穿于平面设计中运用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固有的符号现象被解构,学科问相互的重叠和交叉可以结出异样的硕果,在学科交叉合作的可能基础上,寻求平面设计新的设计规律、表现方式以及更为合理的视觉空问及能激发极为不同的观众回应的特殊形式,将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带入到设计师营造的感官知觉的视觉、触觉空间中,获取视觉真实性和知觉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