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风水运用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13 05:13:00

导语:故宫风水运用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故宫风水运用管理论文

中文摘要: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北京城便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它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历代建都最佳的风水之城——天、地、人合一之城,它保留有我国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它建造时的严整规划和辉煌壮丽的宫殿,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风水术的影响,无处不深深地打上了风水操作的烙印。

关键词:故宫风水山水融结风水格局

Abstract:

Chinaisacivilizedcountrywithalonghistoryandsplendidculture.Beijing,whichhasahistoryofmorethan3000years,bingtheheavenandlandwithpeople,BeijingretainsthebiggestandthemostcompleteancientarchitecturalcomplexinChina.TheirneatplansandbrilliantpalacesaredeeplyinfluencedandfullybrandedbyChina’straditionalcultureandartsoflandscapegeomancy.

KeyWords:

landscapegeomancyForbiddenCitycombinationofmountainsandwater

formatoflandscapegeomancy

故宫是古人堪称天与地的经典之作,它就像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凝固的信息网,涵盖了当时人们建造它的诸多意图,我们可以通过它的环境、建筑布局、建筑名称、建筑功用以及室内陈设等所含的丰富信息,去搜寻、解读故宫的思想内涵。

1故宫的龙脉

古人认为,建都城之前要先为国都找到一座依靠的山脉,只有国都背后有高大雄峰作为屏障,才会坚固而为万世不拔之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山脉就神话成为龙脉。

天寿山可视为北京城的龙脉主山

中国传统风水的词语有很多,例如:堪舆、觅龙、察砂等,龙脉也是一个风水词语,它实际上指的是山脉,包括山脉的走向和起伏变化,把山脉神话,就可以称之为龙脉,但不是所有的山脉都可以称为龙脉,只有外形上连绵起伏,并且其中有生气贯通、有始有终、有根有源、有支有派的山脉。

《地理大成·山法全书》云:“龙者何?山之脉也。土乃龙之肉,石乃龙之骨,草乃龙之毛。”

永乐时人徐善述、徐善继[1]认为地理家用山来比作龙,是因为山之变态千形万状,或大或小,或起或伏,或逆或顺,或隐或显,蜿蜒起伏,只有龙才具有这样的变化,所以叫做为龙脉,是因为山有潜现飞跃、变化莫测的含义。山的绵延走向称之为脉,就好似人身的脉络一样,这种说法取自于《地理人子须知》[2]:是说“人身脉络,气血之所而运行。”风水学就有“来龙去脉”、“寻龙捉脉”之说。所以审视山的脉络走向,认清识它的吉凶美恶就变得非常重要。古语有说:识山易,识脉难。[3]

龙是一种被中国人古人所神话的动物,它本身并不存在,但是它在古人心中却被升华为了的精神化身。它不但好似一种真实的动物存在,并且超越了世间的一切动物。它作为真实的物质存在时,就犹如有肉、骨、毛,能行,能飞,但一旦作为超现实的精神存在时,就变为宇宙中元气的化身。龙脉,来自于龙这种被神话的动物,脉原指人体的经脉,古人便认为宇宙与人是一体的,人的肚脐就好像和宇宙的元气是相通的。

龙脉潜伏于地下就好比宇宙间的元气注入人的身体那样,有起有伏,而外在的山和水就像人的经脉。山虽然是静止不动的,但一高一低,绵延不断,像是气在其中运行;水蜿蜒曲折,随山而行,就像是把山里的气给带了出来。

在古时候,龙被人们认为是最高权力即皇权的象征。这种皇权性的龙的形象作为可以看得到的形象存在时,普通百姓却不能私自擅用它;只有它作为精神上的支柱时,百姓才可以占有它。例如在百姓修建住宅和构筑墓地时,可以相地寻找龙脉。如果百姓们的房屋和墓地建在龙脉上,则百姓就好像拥有了生气,并且有了龙脉的护持,就设想自己也可以成为帝王一样。这是古代的人们心中把龙权最高权力普遍化的精神理念。而统治者就可以利用它,把皇权更加神圣化与神秘化,为延续自己的统治寻找到合适的解释;普通百姓利用它,可以为自己找到庇护后人的吉兆。百姓依赖这种精神而坚定生活的信念,统治者依赖它而传万世不拔之基,所以在古代龙脉实际上是作为全社会的一种精神动力而存在的。

根据古人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认为“万物皆有情”,山脉就是被神话了,具有了神性。古人把龙看作宇宙元气的化身,而龙赋予山上,山就因此而神话。他们还认为山是人生息之本,所以我们古人建城必靠山,建阴宅必选山,死后魂归与山,这种思想是和先民们靠山繁衍生息有很大的关系。

按中国传统风水思想,定龙脉是建城的首要原则,即建城之前要先寻找龙脉,道理如建圹墓之前先寻山一样。而龙脉不是随意可寻的,定龙脉要望势、察迹、辨形、观色,即要求山脉具有深度、广度,有萦绕之气。在定龙脉的法则中,最重要的是望势,所谓望势即要求龙脉来脉悠远,认脉归宗,生气连贯,气势磅礴,这是定龙脉的根本。[4]那就是说龙脉必须悠远,要有根本,具有深度,才会显出气势,而无根、无宗、无源的山脉是不可以作为龙脉的,所以定龙脉要认脉归宗。而这“根”、“宗”、“源”又指的是什么呢?它实际上是在说龙脉就是山脉的发源之地,龙脉源头越远,则越有气势。又因山即是气,那么山大,则气大。天下龙脉发源于昆仑山才是最有气势的龙脉。

在中国人的世界观中,昆仑山被认为是天下的祖山,这是因为昆仑山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大山,上通天,下通地,山上百神集结;还有是因为它是地理上实质存在的山,是万河之源、万山之宗。所以古人认为天下诸山皆发脉于昆仑山。最早的史籍记载莫过于屈原的《楚辞·橘颂》:“凭昆仑以瞰雾露兮,隐岷山以清江。”是说:岷山、清江源于昆仑山。

唐代杨筠松《青囊海角经》[5]云:“山之发根脉从昆仑,昆仑之脉,枝干分明,秉之若五气,合诸五形,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相配,合乎德刑,四时合序,日月合明,相生相克,祸福悠分,存亡之道,究诸甲庚,天星凶吉,囊括虚盈。”含义是:昆仑山是天下的祖山,所有的山脉皆发脉于此,枝干分明,秉五气,合五形,天气从这里下降,地气从这里上升,阴阳相配,四时合序,日月合明,相生相克,昆仑山浓缩了宇宙的一切生发之道。昆仑山是天下的祖山,从早期战国时代的屈原一直到清代,都从没有改变过。昆仑山是宇宙间最高大的山,气势雄伟壮观,风水认为它上载天上五气,并且阴阳在此交会,又具备五形,所以由此发端出五支山脉,其中三支向东南进入中国,分为北干、中干和南干,这三大干就是中国历代视为龙脉走向的山脉。

《天下舆图总考》[6]云:“天下之山三大干,北干起自昆仑阗颜至白登西,一枝为壶口、太岳,南析城,历恒山、钟燕山,转天寿,尽于碣石、海堧。”从《天下舆图总考》可以得知北干龙起源于昆仑山,终止于天寿山,所以天寿山为龙脉万里而来的聚结之处。北京城就位于北干龙之上,而天寿山是北干龙的正结,即北京城的龙脉镇山(玄武山)。

那么就是说北京城的龙脉起自昆仑山,经太行山从西南走东北山脊,蜿蜒逶迤的太行山山脉自南向北奔腾而来;浩浩荡荡的燕山山脉,重峦叠嶂,自西向东排列。天下最长的龙脉就是北干龙,它的龙脉发自昆仑山的中脉,延绵数千里至于阗,历经浩瀚的大海,出夷入歙,又经万余里,到达燕然山处,又向东行数百里至天寿山,好像“万马自天奔腾而来”,龙脉便凝结于天寿山。

中国人讲究一脉相承,故宫的龙脉起自昆仑山,昆仑山接连天上的元气,就似气上通天,那故宫就具有了天上的元气。元气是宇宙生命之源,它是一切存在物生命过程的能量。有了元气就有生气,那么北京城即故宫就会充满生气,成为万代永固的基业。在明清时代诸多的典籍中,许多学者都在论证北京城即故宫的山脉的走向与昆仑山相连,实际上就是在论证中国人对于宇宙的认识和所形成的宇宙哲学思想:气是万物之源,亦是万物之本。

2故宫的龙穴

确定了国都气上通天,有了充沛的元气后,就要把元气纳入一个天地阴阳交汇的中心点——即风水所言之穴中。这股元气所藏之地,实际上就是山脉所栖止之处,就是从万里而来的山脉潜入地下之处,山脉被当作了龙脉,那么山脉所潜之处自然就是龙穴了。元气被留在国都之中心处,国都则生气永驻。

2.1穴是天地、山川、阴阳交汇之处,万物化生

气是风水思想中的核心命题,气所凝结之处便是穴,明朝缪希雍《葬经翼》定名为:“夫山止气聚,名之曰穴。”是说山脉止住之地,就是气的凝聚之处即穴,而山能通气,是指山止之处则气聚成穴。气聚之处为穴的说法,最早源于托名为汉代青乌子所著的《青乌先生葬经》[7]中所提出的“穴暖而生万物”之说:“

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外气成形,言山川融结而成形象也。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青乌子所说的“穴”,有两层含义:一是内气萌生之处,所说的内气也就是生气,有了生气,穴才会温暖,才能生成万物,这是穴的本质;二是外气成形,所谓“外气成形”,就是说山川的走向和起伏,为气所凝结,山川是穴的“外气”,只有内外相乘,风水才能自成。“内气是本,外气是形”,所以外气在定穴位的时候显得十分重要,所谓“龙以脉为主,穴以向为贵”,是在讲外在的山川走向,是构成主从、朝揖、拱卫秩序的主要因素,它决定着穴位的尊贵。

古人常常在水的环绕处求穴,是因为穴是为了藏住生气的,而生气有时随山脉而潜伏于地下,有时又会随水脉而流动于地表,若遇到风吹,则生气会有荡散之患。寻找穴,就是寻找生气,穴是为了给人用的,无论是死去的人,还是活着的人,所以只有在吉祥地理中才可以把生气留住,吉祥的地理必须要有完备的山川,左右环抱如城廓,人们才能够修造陵墓或建筑城市,让穴中的生气永远为人所用。北京城就建在三座城垣相套的形式中,即宫殿、皇城、内城,宫殿位于全城的中心,它被皇城、内城高大的城垣团团围住,因为穴就在宫殿内,高大的城垣,一层又一层,穴藏在其中,再也不会荡散了。

穴位是阴阳融凝即孕育生命之处,是阴阳二气相交会的一个场所。阴阳二气原出自太极即一元混沌的气体中,古人认为,万物的萌生,完全得之于阴阳二气的产生。有了阴阳二气,才有了天地,有了天地,才有了四季,才化生万物。其公式如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8]“天地交通”、“阴阳交会”产生了生气,而所容纳生气之处就是穴。

2.2交泰殿是故宫的穴位[9]

明白了穴为何物后,我再来探寻故宫的穴位藏在何处。在此根据上面,总结穴具备的条件如下:(一)山水环抱;(二)城廓环抱;(三)天地交通;(四)阴阳交会;(五)深藏不露。

故宫的万岁山和金水河作为人工建造,它所含有的意思就是山所终止的地方变成了龙脉,水所凝结的地方就成了穴,使它具备了使山脉在此处凝结、使水在此处融会的功能,这样就符合北有山,前有水的山水环抱的条件,就可以把生气关锁在万岁山与金水河之间。故宫就建在万岁山与金水河之间,故宫外建皇城,皇城外建内城、外城,城廓层层包围,使生气永远留在故宫之中。

具备了这两个条件,还不能找到故宫的穴位所在地,最重要的是故宫的穴位必须符合“天地交通”、“阴阳交会”、“深藏不露”的条件。根据资料得出乾清宫建筑群是故宫的穴位所在地,而交泰殿就是故宫的穴位:[10]

乾清宫整个建筑群位于中轴线上,由六座门和三大宫殿组成即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乾清门、坤宁门,日精门、月华门、隆福门和景和门组成,这些建筑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俗称为“后宫”。整个建筑群在命名上就好似一个宇宙生成的过程,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隐含有“天地阴阳”的思想。

交泰殿在后三宫的布局中,乾清宫位于前即南,坤宁宫位于后即北,交泰殿处于二者之中,为天地交通之处,符合“天地交通”的原则。根据风水理论,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天地交通之处,本身就是阴阳交会之地,但却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前朝三大殿和后寝三宫中,只有交泰殿和太和殿上方悬轩辕镜,这代表什么含义呢?

交泰殿前面有乾清宫代表天(阳气),后面有坤宁宫代表地(阴气),交泰殿的含义则是“天地交而为泰”即指天(乾)地(坤)即阴阳二气在此交会,天地才能太平,这就是指“乾清”和“坤宁”二宫。交泰殿悬轩辕镜象征天地阴阳交会。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的含义源自《周易》所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太和”之意,朱熹解释为:“大和(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所以交泰殿和太和殿内悬轩辕镜,象征阴阳和谐,永远融洽无偏,意思就是指阴阳交会。

交泰殿隐含“交媾”之意,穴的主要宗旨是在于认识穴为阴阳交媾之地,因为只有这样的地方才有生气。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男女交媾,二是天地、山水交媾。《易》称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所以说“交泰”就是天地阴阳相交,万物化醇,如男女交媾。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建交泰殿,交泰殿的功能,就是为皇帝和皇后提供交媾之处,负担传宗接代的责任。它不仅象征天地阴阳在此交媾,也指男女即皇帝与皇后在此交媾,这种思想就是天地、阴阳、男女即宇宙万物一体的哲学思想。[11]

交泰殿还符合龙穴深藏的原则,龙穴必须藏在最隐秘之处,才能达到不被风吹,不被雨淋的目的。纵观故宫的所有建筑,即位于中轴线上,又具有保密性,则只有交泰殿名符其实。因为中轴是天轴的象征,也是皇权的象征,龙穴必须定在中轴线上,才能端崇尊贵。交泰殿位于后廷,但它没有太和殿那样外露朝阳,它处于一个封闭的乾清宫建筑群之中,被建筑层层包围。

没有山,明人则建造一座山,取名曰万岁山,没有水,明人则开凿一条河,名曰金水河,山就好像玄武座镇一样,水好似金城环抱,顺山寻水,把天寿山龙脉引入故宫之中,把龙穴定在交泰殿。故宫的穴位藏在交泰殿,它是龙脉万里而来的聚结之处,正北的天寿山是全中国的主山,那么交泰殿龙穴就成为全中国的龙穴,它位于子位,端崇尊贵,承载着上天的浩浩元气。

中国古代风水建筑,是在有山有水的优美环境中求得与自然的平衡,蕴含了丰富辩证思维的天才智慧,把事物演变发展的有机整体观念,运用于建筑法则中,在严格遵循古代礼制的条件下,进行创作,所以中国古代建筑所呈现出的是平衡、和谐的静态之美。

参考文献:

(1)杨先艺著:《设计艺术历程》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2)韩增禄著:《易学与建筑》沈阳出版社,1999年版。

(3)一丁、雨露著:《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河北科技出版社,1996年版。

(4)王子林著:《紫禁城风水》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版。

(5)《故宫珍藏丛刊》(第411册),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6)《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中华书局、巴蜀书社影印,1985年版。

[1]徐善述,《明史·列传第四〇》记:“字好古,天台人,洪武中,行岁贡法,善述首贡入太学,授桂阳州学正。”徐善述为永乐时人,是太子的老师,他关于北京城风水的论述,最为权威。

[2]重刊《绘图人子须知资孝书(地理心学统宗卷)书》上海江左书林印行出版,2005年,126页。

[3]徐善述、徐善继,《人子须知资孝地理学统宗·论龙脉穴砂名义》《故宫珍藏丛刊》(第411册),海南出版社,2000年第23页。

[4]王子林,《紫禁城风水》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48页。

[5]《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第653卷》,中华书局、巴蜀书社影印,1985年,第57946页。

[6]《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1卷》中华书局、巴蜀书社影印,1985年,第7693页。

[7]《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第655卷》中华书局、巴蜀书社影印,1985年,第57968页。

[8]杨先艺,《设计艺术历程》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70页。

[9]此观点引自王子林著《紫禁城风水》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78页。

[10]王子林著《紫禁城风水》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80页。

[11]韩增禄,《易学与建筑》沈阳出版社,1999年,第149~1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