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研究进展与展望

时间:2022-10-19 11:06:08

导语: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研究进展与展望

摘要:伴随城市发展及公众日常行为活动类型的增加,博物馆与人的关系也更加密切,而博物馆环境空间在设计时重展示、轻体验,这样会造成“博物馆疲劳”问题发生。文章回顾了现有文献,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策略、评估应用现状,以期更好解决“博物馆疲劳”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数据库收集有关“博物馆疲劳”问题研究文献,对当前国内外有关博物馆环境空间中的“博物馆疲劳”问题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归纳,提出未来此问题的研究方向,以便为后续的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中的“博物馆疲劳”问题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博物馆疲劳;参观者

1引言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开始注重精神生活享受,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提高精神文化水平必不可少的场所。如今博物馆数量正在快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在个各级政府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已达5136余座,我国每年新增博物馆在180家左右。然而,建设高潮中的博物馆在设计时考虑的重点往往是博物馆展品的陈列、储藏以及展示,很少考虑参观者在博物馆空间中的真实体验和感受,这种设计策略往往会让参观者出现“博物馆疲劳”。针对此问题,笔者将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以往学者对博物馆环境空间中参观者出现“博物馆疲劳”问题的研究,从已有研究中总结关注重点、存在问题、应用现状及对未来研究展望,并针对博物馆环境空间中参观者出现的疲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从而完善今后的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

2问题的提出

在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中“博物馆疲劳”问题的出现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1916年本杰明•夫斯•吉尔曼第一次在Museumfatigue一文中就提出“Museumfatigue”这个概念。1918年吉尔曼在他的专著MuseumIdealsofPurposeandMethod中谈到在博物馆中由于其展示以及展品的摆放设计不合理,才会让人在参观过程中发生“博物馆疲劳”问题[1]。

3研究历程及现状

对于“博物馆疲劳”问题概念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态度及见解。国外,1916年吉尔曼“博物馆疲劳”概念的提出者在TheScientificMonthly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指出“博物馆疲劳是一种公认的不幸,迄今为止已经被安心地默认”[2]。1988年弗朗斯•斯考滕在《心理学与展览设计简述》中形容参观者在博物馆环境空间参观的过程中出现“博物馆疲劳”问题的人的状态“脑袋象塞满棉絮一般昏沉,腿仿佛铅锤一般沉重、脚跺又酸又疼”[3]。国内严建强先生在研究中认为“博物馆疲劳”是指: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逐渐出现的精力耗竭,注意力涣散,认识活动机能衰退和产生疲劳的现象。在对造成博物馆疲劳问题的原因研究时。国外的研究者做了大量的研究。1928年~1931年期间阿瑟•梅尔顿和爱德华•罗比森对博物馆展厅中的观众的活动进行记录,发现展区以及博物馆的出口设计不当会导致“博物馆疲劳”问题[4]。1985年福尔克、迪金和德雷布洛三名研究者在对弗罗里达州自然历史博物馆调研时发现参观者在博物馆环境空间中观众一开始兴致勃勃,经过30~45min后他们的兴致会降低,他们的注意力会从最初的仔细观摩展品转变为眼神在博物馆空间中四处漫游,而导致“博物馆疲劳”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参展时间和参观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5]。1990年米切尼从“博物馆疲劳”和距离关系进行探讨,发现入口处的展览远比远离入口的地方的展览更具吸引力,从距离问题探讨了“博物馆疲劳”的发生因素[6]。2000年诺德尔姆在对“博物馆疲劳”问题研究时发现展品的趋同也是导致参观者疲劳的一大原因,所以根据这种情况诺德尔姆提出在博物馆空间设计时要减少作品的趋同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参观者疲劳概率的发生[7]。2002年,史蒂芬•比特古德将受众评价与认知心理学相结合,指出受众在认知过程中处理信息的能力存在上限,如注意力问题,注意力有限是博物馆疲劳的基础。史蒂芬•比特古德指出展览规模较大、不合理的室内照明系统的设计、单一的观展形式和不适当的氛围都会导致“博物馆疲劳”问题的发生[8]。其次,“博物馆疲劳”问题受到个人爱好因素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有弗兰克。2006年弗兰克根据拥有六种不同历史背景的参观者其不同个人背景、爱好、经验和兴趣、参观者的参观动机,发现这些方面均会影响观众的博物馆体验效果[9]。2009年,比特古德在MuseumFatigue:Anewlookatanoldproblem文中再次对“博物馆疲劳”问题展开研究,指出“博物馆疲劳”包含参观者的身体疲劳和精神疲劳[10]。2016年,Seul-AJo.KoJeong-Min在AStudyonMuseum'sRestAreainKoreaandJapan在对韩国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进行调查时发现参观路线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缓解参观者的“博物馆疲劳”,博物馆建筑周边环境对参观者的满意度具有间接影响,室内的展览环境对参观者的满意度具有直接影响[11]。在国内,有关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关于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中“博物馆疲劳”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我国的博物馆建设逐渐进入高潮时期。在1986年陈红京指出过度装饰的博物馆建筑空间中的墙面会引起参观者“博物馆疲劳”[12]。1990年韩宝山在《观众行为心理与“博物馆疲劳”》一文中指出,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观众所遇到的方位问题,如在博物馆建筑空间中迷路,会增加观众的心理负担[13]。1992年严建强从博物馆环境因素、博物馆建筑因素、博物馆的室内陈列因素三方面探讨了“博物馆疲劳”问题的成因,并指出博物馆环境中的噪声、建筑的单一性、陈列带的设计范围超出人体最舒适的尺度、展示带上的灯光使用不当都会导致参观者疲劳问题[14]。2006年金和天在文中提出产生“博物馆疲劳”的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是展品之间的距离太小;二是展示密度太大;三是展厅的背景颜色太暗,灯光太亮,造成的反差过大。针对这三点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15]。2012年侯雅静从博物馆建筑环境中的空间尺度、空间序列和展陈方式讨论了影响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的重要因素,为更好的服务博物馆参观者,她从这几个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16]。2014年孔艺冰在对陕西历史博物馆访问时,发现连续的停止会引起身体的劳累,展示过度和展览的复杂多样会让参观者发生“博物馆疲劳”。此外,文中也谈到了博物馆内噪音大小、展览空间、照明方式、展览的分布对“博物馆疲劳”的影响,并针对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空间提出运用临时展厅来改善参观者的疲劳[17]。2015年傅婧从展馆的设计上探讨此问题,文中指出展厅多在建筑的形式和空间的营造下功夫,疏于对空间的流线设计导致观者产生疲劳的问题[18]。2018年周婧景认为找到展览和观众的多样性,能科学地发现可控变量,如单位面积展品数量和类型的上限,影响观众阅读版面的因素,观众在展示空间学习的行为习惯,观众注意力变化曲线等,可以真正缓解疲劳[19]。2019年陈晨以“扬州中国雕塑印刷博物馆”为例,对展示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反“博物馆疲劳”的设计对策,包括提供及时的休息区,避免不必要的体能消耗,营造和谐的展示环境,创造出一种感染力较强的展示氛围[20]。同时间,刘聪从博物馆的交通便利程度、休息区域和餐饮服务等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导致观众出现“博物馆疲劳”的直接原因,并就这几方面提出在设计时应重视这些细节并积极去改善,营造舒适的参观环境[21]。

4问题分析与发展展望

在对国内外研究者关于博物馆环境空间中的“博物馆疲劳”问题相关的研究梳理可以总结出“博物馆疲劳”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关于在博物馆环境空间中造成“博物馆疲劳”的原因将其归结为两种。一种是参观者自身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另外一种则是客观因素造成的。主观因素多为参观者主体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状态,如果参观者自己的喜好超出外在的疲劳,这种个人兴趣就会将这种疲劳掩盖。观者参观时的心理因素即使不是更加重要的原因,至少也和体力消耗同等重要,观众注意力有限是“博物馆疲劳”问题发生的基础。“博物馆疲劳”问题发生的客观原因主要归结于博物馆建筑环境空间中空间的组合形式、室内空间的流线组织设计、展示设计以及采光的方式方法。实际上导致“博物馆疲劳”问题的主观与客观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客体的因素往往会导致主体因素发生,所以对于研究者来说也不能孤立看待。关于对于改善博物馆环境空间中出现的“博物馆疲劳”问题的成因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点进行改善:第一,在博物馆建筑空间内,重视博物馆空间细节处理,空间的组合方式要合理的当,在室内外空间设计足够量的休息场所,以便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休息缓解临时性的生理上的疲劳;第二,在博物馆空间中需要合理的安排参观动线,符合参观者行为特点的空间流线设计,避免出现动线安排不合理导致的参观者在建筑空间内找不到需要到达的位置以及人流的聚集,动线安排要做到流畅清晰;第三,对于博馆中的空间中的展示设计,要采用多手段的展示设计的方式加入视觉、听觉、触觉刺激的展示形式,采用现代多媒体媒介和传统展示媒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这种形式往往会让参观者产生耳目一新的观展感受。“博物馆疲劳”问题是在博物馆环境空间中被公认的问题,只要存在博物馆空间,这种疲劳问题就会伴随着博物馆的发展。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历史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现在国内我们能看到许多优秀的博物馆已经观察和注意到这个问题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性,博物馆相关管理者也尝试从设计层面以及管理服务层面改善和解决这个问题,但人们的需求和观展品质的要求是在不断提高的,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运用新兴手段干预和解决问题,对于当下的研究者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5总结

从“博物馆疲劳”问题被学者第一次提出后,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研究主要围绕其博物馆环境空间中造成疲劳的原因和方法展开讨论,多数层面上是一种理论上的探索,也有相关实际应用设计上的探索,但是相关理论探索研究较多,对于设计实践相关方面研究较少。在当今博物馆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刻,对“博物馆疲劳”问题的研究涉及较少,而且研究的深度较为浅显,笔者认为当今博物馆建筑环境空间设计不应单单从“实体”的角度去考量,更多需要注意的是参观者的心理变化以及行为模式。仅仅满足于功能和审美的环境空间设计己经不能够符合当代博物馆的发展需要,把控参观者的观展心理,结合建筑的功能和外在审美做出更适应参观者的博物馆建筑环境空间的设计。这种设计是集合博物馆学、建筑学、心理学与设计学科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的。这也是新时期的博物馆发展给设计者带来的新挑战。

作者:姚璐 王合丽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