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改建设计空间利用研究

时间:2022-12-30 11:17:58

导语:幼儿园改建设计空间利用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幼儿园改建设计空间利用研究

幼儿园对幼儿的学前启蒙和性格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在此认识自己、感知世界并接受系统科学的教育[1],首先幼儿园建筑的设计应顺应儿童的教育模式的发展,并与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相辅相成[2],其次幼儿园建筑设计对场地、日照、交通、环境、基础设施都有着较高的要求[3],而在改扩建项目中幼儿园建筑要满足这些要求则要对现状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与思考。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优化场地布局、重组建筑形态、以新功能激活旧空间则是该类建筑改造的核心。

1场地与空间的活化与再利用“活化”

一词来源于化学,在辞典中其释义为:使分子、原子的化学性质变得更为活泼、能量更大。即从外界对物质赋予能量,使其从低能转化为高能。“活化”这一概念同样适用于改扩建建筑设计中,活化建筑是将建筑视为有生命的活体,使建筑不断生长、不断适应、不断完善[4]。即通过对既有建筑与场地的功能进行调整,并以此指导新建部分的功能布局,活化是在保育的基础上对建筑加以善用[5]。在建设条件的限制下常规的设计方法适用性较差,而通过“活化”的设计理念能够最大程度避免破坏建筑物原有的外貌,并保证经济合理与最小的损失:旧建筑不仅可以重新利用,其空间也具有了新用途与意义,新建筑也能更好地发挥效益与产能[6]。由此,孕育出本次课题,希望能通过实际案例对幼儿园改扩建设计中场地与空间的活化再利用进行详细的研究。

2宜昌市秭归县第三幼儿园改建项目

2.1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宜昌市秭归县兰蕙二路南,北面临近滨湖路,南面与县第一中学百米相距,西临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东面与长江隔路相望。秭归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阳光充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防潮、通风、采光的问题。此外,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当地居民要求更现代化的教育模式、更新颖的建筑设计。2.2现状问题场地内有6m高差,挡土墙将地形分隔为高低两个区域,以坡道相连。低区域为平整水泥铺地,边界形状不规则,不宜作为建筑的建设用地,现阶段被驾校租用未来可收回;高块基地总体呈矩形,现状为平整水泥地,地势平坦,场地西侧有一栋不能拆迁的老旧宿舍楼,基地的东侧、南侧与西侧有十余米高的连续挡土墙,对采光影响较大,且要考虑红线与建筑退让,可供新建的用地紧凑,这意味着新建建筑必须要考虑原有宿舍楼无法将两栋楼隔离开单独建造,则应对宿舍楼进行改建使其适应于新建幼儿园建筑的使用(见图1)。2.3改扩建设计分析。2.3.1场地的活化再利用。1)场地分区活化布置。根据对用地现状及道路规划分析得出,高区域的场地适宜作为建筑用地,所以把当前急需使用的幼儿园教学楼用房建设在高块区划入一期工程;现有场地中低块区域为驾校用地还未收回,且该场地狭长且边界不规则不适用于建筑建设,所以把低区域划入二期工程作为室外分班活动用地和绿化用地(见图2)。2)场地流线活化组织。幼儿的安全为首要前提,场地规划上尽量避免流线交叉,各分区间能快速到达。由于场地的高差限制,场地只能设置一个主出入口,在高低两块区域间相互通行的方式有一现存坡道,这个坡道作为幼儿上学和后勤路径,同时把高区域与低区域中间位置的挡土墙向外延伸一部分平台设置大台阶与滑梯进行场地衔接,作为幼儿教学时由室内通向室外的路径,幼儿只需要上学时走一次坡道,最大限度避免流线交叉,挡土墙向外延伸扩大高区域入口的范围,使场地可用范围变得相对充裕(见图3)。低区域场地在靠近入口处为幼儿园校车停车位,在北侧的活动场地入口处设门禁和绿化带与停车场隔离。30m跑道布置在场地西北侧,跑道西侧为沙池,东侧为分班活动场地,在低区域场地的最东侧设幼儿种植园。3)场地空间结构活化设计。儿童的思维模式与行为特征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在设计中考虑到儿童喜玩的特性,本次场地功能做了充分的转变。把原来枯燥的驾校硬质铺地全部活化,采用软质铺装限定室外活动范围,除了基本的12班分班场地与集中绿地外设置了沙坑、滑梯、土丘、种植园等活动空间,更好的促进幼儿交往、丰富幼儿的运动语言、激发儿童对自然与外界好奇的天性。整个场地面向长江,具有视线开阔的自然优势,与场地自身的挡土墙所形成的压抑空间达到了平衡,利用这一特性创造出具有趣味性的引导空间,为儿童营造优良的视、听、触环境,场地边界处布置弧线形的花坛与局部放置的景观节点使儿童在小路上漫步时获得不同的氛围感受,以提升儿童对空间的认同感和接受度。2.3.2建筑空间活化设计。幼儿园的使用者包括幼儿、教师和后勤人员,儿童毫无疑问的是主要使用者,一切的设计准备都应基于儿童的需求出发,以儿童为主角、赋予儿童使用权和支配空间的权利。1)基础功能灵活配置。新建幼儿园层数为3层,主要的基础配置从儿童活动单元为起点,共设12个活动单元,南侧日照相对充足,每层在南侧设置4个活动单元,每个活动单元均包括活动室、寝室、衣帽间、盥洗室、卫生间,保证儿童日常活动的基本需求。除活动单元外设有晨检大厅、综合活动室、厨房、教室工作室等附属用房。2)既有建筑空间的活化设计。高区基地南侧有十余米高挡土墙,根据地形条件与原有建筑限制结合日照要求,拆除原有建筑最南侧的一个开间,新建建筑南侧墙面与拆除一个开间后的既有建筑齐平。在加建建筑与原有建筑的连接部位采用空间延伸的方法改造设计,结构条件允许下打开既有建筑的两个开间与新建筑连接形成拓宽的走廊,采用玻璃幕墙封闭,使其成为公共交往的室内空间。通过两个连廊围合成一个小的中庭,中庭两侧的两个房间窗户取掉做室内绿化,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丰富空间的层次、利于幼儿认知心理的过渡[7]。既有建筑为横墙承重,不能使用扩大房间的方式进行空间整合,只能单独置入功能,所以通过新建建筑的功能分布,合理安排既有建筑内部功能,让闲置的空房间重新赋予活力。3)“开放式”建筑空间活化置入。幼儿园建筑空间设计上要与“开放式”教育模式相匹配,设计主要采用了交通空间扩大为公共交往空间的模式,首先一层入口整体架空,将室外活动场地自然地引入到建筑内,使局促的用地条件得到缓解,最大化提供了幼儿活动的场所;其次在幼儿园当中设置公共交往空间,做两个圆形的采光中庭,中庭内种植高大树木,新建建筑的所有功能围绕两个中庭分布,扩大的走廊便不仅仅是交通联系空间,也变成了贴近自然的游戏空间(见图4)。4)建筑形象活化整合。建筑物的外部围合形体特征是内部空间的外在表现,内部使用扩大的走廊进行空间延伸,在外部形象上的表现则是新旧建筑之间加建了一个连接体,使其空间贯通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设计所采用的方法为:a.两侧建筑使用轻盈的玻璃廊道连接;b.屋顶用一个与中庭相同的圆形使新旧建筑相连;c.墙体统一连续,与屋顶围合成一个完整的矩形,达到外表皮与内空间的统一。正如道德经中所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见图5)。建筑整体造型偏向现代化,色调纯净形体简洁,摒弃了过去喜爱整面墙涂刷艳丽颜色的设计手法,只在立面平淡的白色平板上点缀彩色凸窗与彩色木格栅为场地增添童趣和活力。建筑中最靓丽的色彩都集中在了屋顶,屋顶的活动场地铺设令人舒服的绿色,另外结合内部功能以小面积重点色把立面上的小构件、图案从大面积墙面中分离出来,调节建筑的造型效果,为单调的形体增添更多趣味(见图6)。

3结语

幼儿园的改扩建设计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应满足用地规划要求,其次要满足儿童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原有的场地与建筑空间进行活化再利用,可采用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本次设计对空间的过渡方式进行了着重处理,通过连接高低场地的大台阶、建筑入口的架空、圆形的中庭形成的扩大走廊、新旧建筑间轻盈的玻璃连廊,从场地外部到建筑内部形成一串趣味性的节点空间,用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加强儿童与建筑物的交互性,原本消极的空间也通过这种空间的延续与过渡重新被赋予活力,也就是被“活化”了。

作者:宋 聪 雷嘉霖 陈双霖 单位: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