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初探
时间:2022-11-08 03:06:03
导语: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邯郸市不同年代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现状及分布特点,并以鸡泽娇乡一品花园居住区设计为例,阐述了儿童户外活动区、交流区与挑战区的设计手法,体现了儿童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成长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理念
1研究背景
儿童天生就喜欢玩,玩能开拓儿童的思维,培养兴趣,不断地刺激他们探索认知周围的世界。居住区是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其所营造的儿童活动空间质量的良好与否对儿童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激发以及交往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城市的建设速度飞快,住宅楼一栋又一栋的拔地而起,总体来看我们所处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实际上在居住区内专供儿童活动的空间越来越不受重视,且活动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无法满足儿童的活动需求。
2邯郸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现状分析
2.1邯郸市现有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调研概况
笔者根据邯郸市居住区的发展,按照年代顺序选取了6个居住区,对其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进行调查研究。20世纪90年代的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极其匮乏,如南苑小区,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儿童活动只能选择在宅前空地或街道上。到20世纪初期时,儿童活动空间慢慢地被引起关注,居住区内一般都有中心广场空间供儿童活动,健身器材也逐步在增加,活动空间由单一型转变为多样型。2010年至今,居住区建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空间品质的提升,不仅满足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还关注儿童活动时的安全问题。
2.2现状问题
1)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置数量不足,设施单一陈旧。在笔者调研的居住区中,大多儿童活动空间没有被受到重视,通常是在居住区广场周边随意划分出一小块场地,放置一些形式单一的健身器材供成人与儿童共同使用。有部分居住区的健身设施常年风吹日晒,维护不及时,已陈旧破损。笔者在调研罗一生活区广场时看到一种现象,几个儿童在广场一角放置的健身器材上玩耍,父母在一边陪同,而广场的另一角健身器材上搭满了居民的衣物。居民这种行为不仅占用儿童的活动空间,还反映出缺少对公共设施的保护意识。2)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无法满足各年龄段儿童的需要。邯郸市居住区内的户外活动空间划分不明确,在同一活动空间通常会有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儿童。这些儿童由于个人的爱好或者因不同年龄段心理需求的不同,而在使用同一空间时很容易产生矛盾。如在电力小区宅前道路上有几个不同年龄的儿童在骑车,由于居住区年代较久,路面长期碾压,出现坑洼现象,加上活动空间有限,骑车时很容易出现碰撞。户外活动空间的这种局限性和空间划分的不明确性对儿童今后的成长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3)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形式较单一以及地面材质安全性较差。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组织形式比较单调,无趣味性。笔者调研的居住区中大多活动空间呈长方形或正方形,缺少一些过渡与连接空间。地形过于平坦,无高低起伏或曲折迂回,儿童活动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儿童的好奇心无法被满足。地面铺装的材料以水泥、大理石等硬质材料居多,儿童使用时无法保证其安全,很少有使用塑胶等安全性较好的软性材料铺装。
2.3现有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分布特点
1)主入口与道路旁的活动空间。主入口是一个连接空间与过渡空间,是一个居住区的开始,人流量比较大。儿童喜欢在人多的地方扎堆玩耍且他们天生好奇心比较大,他们乐于在这个空间观察其他人或有趣的事,如:阿尔卡迪亚碧水湾等。2)中心广场绿地儿童活动空间。居住区内的中心广场空间是人们活动的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空间,而且空间比较大,通常在这个空间会聚集不同年龄段的人:儿童、中青年、老年,如:同仁花园、广安小区等。3)宅间绿地儿童活动空间。宅间绿地距离家比较近,儿童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同时,也在父母的视线范围内,便于父母照看。宅间绿地属于“半私有”的空间,居民从心理上就存在领域感,所以儿童喜爱在这个空间游玩、活动,如:电力小区、阿尔卡迪亚碧水湾等。
3案例分析
笔者通过实践调研以及对已建成小区中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优点与缺点总结的基础上,在实习过程中有幸地参与了鸡泽娇乡一品花园居住区项目设计。在对本项目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贯彻以下设计理念及手法。
3.1项目概况
鸡泽娇乡一品花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城区,北临戎新路,西侧为祖望大街,南靠诗经大街。小区中心区住宅楼以12层为主,沿街住宅楼以6层为主。小区地块净用地总面积173117.27m2,总建筑面积为350938.1m2,容积率1.68,建筑密度24.84%,绿化率33.2%。
3.2设计理念
方案设计中强调儿童与自然亲近、在大自然中成长的理念,将一些自然元素假山、水体、沙石、林木等融入到儿童活动空间中,同时将不同的区域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供儿童活动的空间轴。设计中结合儿童不同时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划分了不同的活动空间,让儿童在多样化的空间中游玩、学习、沟通、亲近。
3.3设计手法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主要布置在幼儿园与文化活动站周边,共分为三个区域(见图1)。勇敢挑战区:该区域位于幼儿园西侧,适合6岁~12岁年龄段儿童,在这个空间内结合沙子与绿地集中放置了一些具有冒险性的游乐设施,如爬网、独木桥、跷跷板等,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运动空间;为其保证儿童的安全,在幼儿园南侧部分地面铺设了塑胶材质,不仅为儿童营造了视觉美感,保证了安全,儿童还可以进行骑车、轮滑等活动,为他们创造了宽敞的自由活动空间(见图2)。幼儿活动区:这是个集休闲与景观结合的空间,目的是为年龄较小的儿童提供一个亲近大自然的活动空间。在楼与楼之间相对封闭的空间中,选取了适合儿童的木质、草坪、沙地等材料。沙地铺装区为1岁~3岁幼小儿童提供,在沙地旁边还为家长设置了休息凉亭,便于照看儿童。木质小桥横跨小区内水系,通过与喷泉、休息凉亭结合,将两个空间连接起来,给儿童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喷泉处使用了防滑材料的地砖,降低了儿童滑倒的风险。同时还结合着植物的形态对空间进行分隔,为空间增加活力,为儿童创造相对私密的空间(见图3)。教育交流区:该区域是教育性很强的空间,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需求。邯郸被誉为“成语之乡”,所以在充分利用现有空间的基础上,结合文化活动站前广场设计了一个儿童成语园地,不仅充分展现了邯郸地域文化特色,还为儿童营造一个科普教育的环境。九宫格乐园位于该区域的西南角,采用的是铺地形式的九宫格,即在地面上铺放一些儿童可搬运的小构件,使儿童在游玩过程中,思维得到一定的锻炼。传统游戏区既是休息的空间,也是儿童练习传统游戏的空间。在这里儿童可以踢毽子、跳皮筋、扔沙包,让儿童充分感受到传统游戏的趣味性。顺着小桥到达河流对岸,这里相对比较安静,孩子们两三一组、三五一群坐在一起聊天、放松,感受课堂之外的乐趣。
4结语
居住区内户外儿童活动空间是为儿童提供一个更加贴近于自然的户外课堂,儿童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活动空间,在户外课堂中更好的体会多彩的环境。我们在长大成人之后往往会觉得童年时代在户外进行的活动是最特别、最有意义的。因此,居住区内的活动空间应立足于健康、自然、乐趣的理念,充分发挥户外课堂的趣味性作用,营造出一个更加贴近自然、更具探索与快乐的氛围,而不应该单单被一些健身器材来填充,充分的利用好这个户外课堂,从而发挥其最大的实用性价值,让儿童也在其中得以最大收益。
作者:白梅 韩丽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晓文.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研究[J].山西建筑,2012,38(30):17-18.
[2]汤静.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优化设计研究[D].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0,38(30):17-18.
[3]张谊,戴慎志.国内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需求研究评析[J].中国园林,2011(12):75-76.
[4]高松.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5]王晓文.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
[6]毛雪宁.城市公共空间中儿童活动场所的设计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5.
[7]张杰君,蒋浩,祝诗璇,等.城市居住小区儿童活动空间研究[J].浙江建筑,2012(5):93-94.
- 上一篇:极简主义在现代办公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 下一篇:有机建筑理论下住宅空间设计人文情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