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互动空间设计必要性分析

时间:2022-07-15 08:59:30

导语:亲子互动空间设计必要性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亲子互动空间设计必要性分析

摘要:在儿童活动场所中,家长仍处于从属地位。设计师往往忽视家长作为活动对象的需求,导致真正的亲子互动空间少之又少。本文从亲子互动空间的概念与现状分析,挖掘儿童活动空间缺陷与亲子互动空间设计的作用,最后从娱乐设施入手提出改造设计的两类建议,希望家长和孩子能够共同玩耍,维护最本真的童心。

关键词:亲子;设计;童心

童心,即为孩子般的心灵。它是宝贵的情感,能带给人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对生活的期待与清澈的笑容。孩子生而带有童心,喜爱玩耍,简单而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的现实和多虑并不意味着童心的消逝,而是单纯的情感被隐藏,即便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也经常有被称为童心未泯的老顽童。那么如何在生活的磨练下保持一颗童心呢?和孩子们一起玩。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在街头绿地、儿童公园等地方,孩子们在架构和配色都几乎一样的滑梯上一遍遍重复着爬上去、滑下来,无精打采的父母则在一旁监管、拍照,消磨时光。与孩子玩本是愉快的事,为什么家长会产生这种情绪状态?事实是根本没有娱乐设施供他们活动,一些所谓的亲子游乐园成了家长休息和托管小孩的去处,这类空间中,大都以儿童游戏、父母长辈看护的方式展开,在设计中往往讲究儿童的娱乐设计和家长的休憩设计。难道家长只需休憩而不爱玩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玩是人的天性,不会随着年龄而消失。趣味性的活动并不是儿童的特权,家长也需要从乏味的监护中获得乐趣,舒缓工作和生活压力。在现在这个“亲子游”、“亲子园”等词汇频繁出现的时候,仍需要真正专门为亲子设计的空间,一个能使家长和孩子共同玩耍的地方。

一亲子互动空间

亲子互动空间即亲子产生互动行为的空间场所,分为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室内互动空间主要指在商业空间中逐渐兴起的亲子乐园,即通过五颜六色的室内游戏设施搭建的较为安全的游戏场所。而室外互动空间主要有儿童乐园(指在居住区和学校附近设置的有完善安全设施的独立空间)、综合公园中的儿童游戏空间以及儿童公园等可供亲子活动的户外场所。

1.1室内亲子互动空间

从室内亲子互动空间来看,具体主要分布在三类地方:首先是大型购物商场或购物中心。娱乐设施主要有以网箱结构为主的传统游乐设备、充气型的大型软体设备及电子游戏类。此类场所吸引的是消费能力较高的年轻父母,可在购物疲劳时选择此处作为休憩地点,也像是一处孩子的托管中心,为跟随父母逛街购物的孩子提供玩乐的去处;其次是位于大型卖场,如沃尔玛等大型超市,此类空间娱乐规模较小,多为软体设备,主要吸引中老年人带领儿童逗留玩耍;最后则是居民区内活动中心或商业类的早教中心,有固定的客源,娱乐形式多样,主要主张对于孩子的教育意义。室内亲子互动空间的优势在于不受地理环境与天气的约束,可以随意在一定大小的室内建立一个乐园。设施设备多为软体,有较好的保护措施,对于儿童活动较为安全,而且空间相对较小且容易管理。然而其主要针对的是低年龄儿童的游乐,且通常有围栏划分儿童区,这种家长观望型的活动使亲子很难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且,室内环境不可避免地使其成为封闭空间,人流量增大时会导致拥挤、空气不流通、卫生条件降低等问题,因此儿童的娱乐质量和身体健康都无法得到确切的保障。

1.2户外亲子互动空间

相对于室内的封闭,户外的活动则是以阳光和新鲜空气为伴,动用全身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方式。既能满足孩子好动的天性,又增加了他们与大自然的亲近,使孩子在制约大大减少的环境中不断探索观察,并在运动中锻炼健康的体魄。而室外侧重亲子互动的空间较少,因此承担亲子互动功能的场所便转移到各类儿童游戏区。从国内发展来看,儿童游戏区是在解放后才慢慢出现在城市公园中的,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儿童公园的发展步入正轨。目前法律法规已能很好地保障居住区儿童游戏场所的建设,大型的儿童游乐公园也不断地在各大城市发展起来。其中一些主题游乐园所面向的群体变得更为广泛,例如迪斯尼乐园,成为亲子都趋之若鹜的玩乐空间。然而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户外游戏空间被一再压缩,数量不足与分布不均等问题使人们无法方便快捷地享受户外游戏的乐趣。在场地的设计上主要是对儿童这一单独群体进行考虑,不论是娱乐设备种类和尺寸设计上,并未对家长在空间中的需求进行多样化的考量。而在娱乐设施设计上,类型普遍较为单一,多以成品为主,最为常见的就是千篇一律的滑梯构件模式,这种娱乐方式还停留在美国在70年代后盛行的“麦当劳模式”,缺少基本的交流(图1)。另外,空间的功能布局混乱,专属性较低,欠缺及时的管理维护,同时也缺少与自然的协调与融合。这类空间还未能全面考虑使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家长和儿童共同营造高品质的游戏场所。

二亲子互动空间的作用

2.1有益亲子关系融洽

亲子关系的性质是互动的,亲子行为也是双向的。亲子互动即父母和子女间的相互交往活动,如交往行为、求助行为、探索行为、展示行为、娱乐活动行为等。关于它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热门课题。这种互动行为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例如父母的教养方式和人格特征、儿童的气质和性别等。良好的亲子互动有利于亲子关系融洽,促进儿童心理与生理发展,同时也可以给家长带来高涨的情绪状态。相较父辈而言,现在的家长与孩子在相处的过程中会产生更频繁的互动,无论是在言语还是行为上。而且,家长更愿意带领孩子走向户外,与外界接触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能更多地尝试各种户外游戏,父母能更多关注儿童的行为,在互动中进行适当的引导,这些都促使着亲子双方彼此情感的交流和理解。

2.2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受西方教育的影响,我们开始不再单一地填鸭式教育,儿童的兴趣和人格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玩耍是童年最重要的活动,也是促进儿童发展的良好手段。设计师也在努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为他们创造更加安全、更具挑战性的以及真正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游戏空间。如今儿童游戏的权利在欧美深受重视,巴西地方法律禁止在儿童游戏场吸烟及穿行,美国各个州县也不同程度地把儿童游戏场地纳入法规或者开放空间政策中。在户外游戏空间的设计上,国外更倾向于创意和挑战性。继“麦当劳模式之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设计师们开始对儿童的行为、心理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立足于为孩子创造一个不拘泥形式的探险场地,同时在游戏的种类和功能上进一步丰富。2014年在土耳其建成的佐鲁中心游乐场通过不同的形状、色彩设置和与众不同的娱乐体验带给孩子们无穷的想象空间,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所设计的冒险场地使他们可以尽情攀登、跑步、捉迷藏、滑板、登高俯瞰,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游乐体验(图2)。国外的社区研究也己意识到了儿童在居住区建设中的影响,并从亲子的角度设计了一些不同活动形式的亲子空间。另外,西方国家住宅的私人花园也可成为亲子互动的重要场所,然而这并无法在国内普及,因此我们尤为需要建设公共的亲子互动平台。

2.3唤起家长内在童心

儿童拥有人最本真的状态和最真挚的感情,童心使他们充满了离奇的幻想和纯真的期望。在与他们一起玩耍的过程中,细心聆听他们的语言,模仿他们的行为,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在简单而欢快的游戏中寻找埋藏在心底的童心。在精神上,这种年轻的心态可以使人内心平静并乐于交流,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与思想,缓解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强积极与进取的心理;在生理上,保持童心可以缓解脑神经压力和紧张感,调节脑细胞,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心脑血管系统和人体免疫系统,帮助人保持精神饱满的年轻状态。同时,在儿童的游戏过程中,亲子互动空间能让家长从传统的监管角色转换为参与者,成为儿童游戏场地中另一大主要设计对象。这就需要我们把目光从原本聚焦于儿童的特征转移到两者的互动行为上来,把家长的对于玩的心理与生理特点作为重要考量,设计富有童趣的乐园。

三亲子互动空间策略

纵观国内外,其实并不乏优秀的儿童游乐场设计,但普遍都缺少家长作为使用对象的考虑及亲子互动的元素。要么在区域的划分上直接分开设计,要么是孩子的游戏家长根本无从入手,因此就会出现文章开头的现象。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一定需要大费周章地创造全新的娱乐环境,我们可以把现有的优秀设计与互动相结合,在已有的儿童游戏空间中加以改造,加入家长所感兴趣和可参与的活动,这便能给他们共同带来无穷的乐趣。针对娱乐设施,在此提出两类设计策略:第一、成人与儿童都可参与。例如可把普通的路面过道改成钢琴步道,即地面模拟琴键造型,踏上可发出琴音,这可大大增加普通行走的趣味性,提高亲子的行走与运动的积极性。另外普通构架的儿童滑梯可改为大型开敞式滑梯,制造地面大斜坡,其中可为儿童设置安全扶手,这使大人和孩子都可自由参与其中。第二、需亲子共同完成。例如普通的单人秋千可改造为亲子秋千,设计面对面双人座位,通过亲子各自摆动使秋千运动起来,增进亲子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可将深受不同年龄喜爱的娃娃机放大比例,由家长操控,孩子则系上吊绳作为抓取道具,通过家长来控制孩子抓取场地上的玩具。在休憩设施上可以把普通座椅改为亲子座椅,利用跷跷板原理,需要亲子共同坐上才可平衡。另外,还可设立回音喇叭,在相聚5-10米的地点安置可传递声音的喇叭,亲子可各站一边进行对话,既可互动,又可让家长教授孩子知识。这些有趣的互动游戏可让家长和孩子尽情享受玩的乐趣,在互相参与、配合、协作中增进彼此的感情,发掘内在的童心。

四结语

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带给人更好的生活,而亲子活动参与者由父母与子女两部分构成,是亲子互动最直接的受益者。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儿童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与合作,对大人的身心也大有裨益。在优秀的亲子互动空间中,儿童可以在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娱乐中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为其个性与兴趣的培养提供平台。家长可以在休闲时间里尽情放松,在和孩子一起玩耍中找回童心,缓解生活压力。然而在亲子互动空间设计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理论缺口,主要集中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上研究亲子行为和儿童心理,而从设计的角度分析这类空间设计却少之又少。因此还需要我们不断寻找多门学科交叉点,归纳整理设计对象的需求与行为特点,从中寻找亲子互动空间的科学设计方法。

作者:张瑛 沈林明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翟静.美国儿童户外游戏场的演变[J].美术教育研究,2011(8):87-88.

[2]airOntwerpduo.创造童趣世界[J].设计,2012(6):108-115.

[3]黄奇琳.住宅社区环境的亲子情景空间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4]杨小莉.中西儿童教育文化差异比较[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12):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