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快慢和谐的城市交通空间设计及启示

时间:2022-12-25 10:11:13

导语:欧洲快慢和谐的城市交通空间设计及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欧洲快慢和谐的城市交通空间设计及启示

一、欧洲城市快慢交通共存

1.快慢交通行为共存

多样化出行是欧洲城市居民重要的生活方式,人们的交通行为充满着自由选择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各类快慢交通遵循“快让慢”的原则,相处于同一空间区域中。如意大利微型汽车是人们青睐的代步工具,但与助动车一起停放,节省占地空间。有研究指出,欧洲城市即便在小汽车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也从来没有将汽车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的唯一目标,人们依然采用步行、骑车等方式细细品味生活。崇尚人文关怀的观念,使得这些“弱势”的慢行方式在欧洲城市中喜闻乐见。

2.快慢交通设施共存

快慢交通行为的共存需要交通设施的相应支撑。小尺度街道空间有限,道路断面布设未遗忘通顺的人行道,在剩余不宽阔的路幅内,还慷慨地划示出路边停车位;在可以利用的沿街空间或琐碎用地,见缝插针地布置一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基于快慢和谐、慢行优先的理念,欧洲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并不追求汽车通行空间的最大化,而是注重人、车通行和停留空间的全面布局。任何需求都不被其他需求贸然吞噬,弱势需求则更受保护,与国内“重车道、轻步道”、“重动态、轻静态”迥然不同。

二、快慢和谐的空间设计要点

欧洲城市形成快慢交通和谐共处的宜人氛围,得益于从城市空间整体设计的角度进行交通规划布局,并结合历史文化、空间类型、活动需求等处理快慢交通的关系。

1.交通空间的传统与现代

欧洲城市“道路”充满着“街道”的意境,城市交通空间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生活需求的兼容并蓄。如佛罗伦萨,“只要看一眼这个城市或能在它的街道上走走,那么一种单纯的愉快体验,一种感到合理、亲切和满足的心情便油然而生”。现代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并未冲击积淀历史文化的城市空间环境,街巷、教堂广场路面依旧是古朴的砖石,与沿街建筑立面融为完整的城市景观。汽车在狭窄的街道中行驶,两侧行人闲庭信步,快慢交通平和共处,延续着历史街区氛围;而街区外围按现代城市道路标准规划设计的干路则承担快速交通,且十分注重步行、非机动车等慢行需求,使人们通行于街区外围时同样获得亲切愉快的体验。又如巴黎协和广场,满载历史的城市空间雄阔壮观,通过清晰完善的人行道、过街设施及信号灯等布局和管理,使慢行人群在大尺度空间中免受汽车的排挤和威胁。米兰市中心道路依旧保留着传统有轨电车与块石路面结合的形式,同城市建筑构成的空间环境透射出传统文脉的延续。在快慢交通的共处中,步行和自行车是被优待的对象,除了细致的人行过街横道、自行车道设施,行人穿越不设信号灯路段时,汽车也会减速乃至停止让行;在行人较少的路段,步行过街也常采用手动控制信号的方式,快慢交通可紧密衔接和利用道路时空资源。慢行者能体会到被尊重感,这种交通礼仪本身也传承了优雅谦让的人文精神。

2.快慢交通的分离与整合

欧洲城市中主要道路结合空间环境有机分离与整合快慢交通功能是规划设计的一大特色,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情形。一类是城市与自然交界处的道路,同时承担快速通行与慢速休闲的功能,快慢交通以分离设计为主。如瑞士卢塞恩湖畔的城市道路,靠近城市建筑一侧的车行道用于车辆通行,靠近自然景观一侧的人行道设计颇具匠心,有足够的宽度和功能层次,在人行道断面中种植一或二排高大树木,用“软隔断”手法将人行道划分出不同步带,面向湖光山色的座椅、雕塑、亲水平台等设施则使慢行空间的意境发挥到极致,漫步其中顿觉远离喧嚣,尽赏风光无限。采用这种快慢交通分离的手段,能使城市道路实现对硬质空间与自然景观的过渡与缝合,为现代生活提供了不同节奏的交通空间。另一类是城市中心区的主要道路,快慢交通在复杂环境中整合设计,合理分配各类交通方式的通行空间和时间,做到快慢有序而不争抢,高效容纳繁杂的交通流。道路除了明晰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空间外,对人行过街设施、交通标志标线等均进行精细设计;有轨电车的轨道镶嵌于街道路面中,并不划分出独立路权,受信号控制空闲时普通车辆和行人可穿行其上,既节省用地又保存了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历史感。欧洲城市街道对于建筑外墙和边界线极为重视,并在规划中仔细推敲街道尺度与视觉的关系,达到的效果是“来到欧洲街道的人们为那里美丽协调的城市景观所感动”,在建筑、广场、道路构成的丰富场景和内在秩序中,交通活动充满乐趣。

3.空间场所的静谧与活跃

欧洲城市空间的场所感与交通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场所分为私密型和开放型。私密倾向的空间注重静谧的要求,开放倾向的空间容许活跃的气氛,其快、慢交通具有不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私密倾向的空间包括居住区、内向型的城市公共空间等。欧洲居民对这类空间的环境安宁要求很高,哪怕出现略为嘈杂的人声都会被认为是干扰他人的不礼貌行为;区域交通以“慢行”为主,汽车需严格限速,不得鸣笛,在一些内向型的历史街区,路面铺地和建筑环境也会暗示车辆放慢速度。开放倾向的空间主要为外向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包括市中心广场和建筑群形成的空间,或大型教堂、宫殿等标志性建筑周边开放空间等。其空间尺度较大,并有大量的人、车交通流交汇和通行,因此,规划设计的任务是快速疏导交通。以先进的城市道路设计和管理手段系统组织区域交通,严格管控车辆停泊,避免堵塞交通;在引导车流快速顺畅通达的同时,兼顾行人安全高效地集散。这类空间活跃度高,呈现出交通繁忙而有条不紊的景象,体现了较强的公共性和流动性特征,形成城市空间的动感秩序。

三、借鉴与启示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布局规划也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逐渐丢失了人文特色,交通陷入“向往快速却拥堵不堪,蚕食慢行至无路可走”的尴尬境地,有必要借鉴欧洲城市快慢和谐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设计理念。

1.注重文脉,融合设计

需从融合空间和延续文脉的高度,理解城市交通空间的意义。“道路广场用地”不应仅被视为交通设施,而应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组成部分,并考虑人的行为舒适度和心理愉悦感。诸如欧洲城市街道与建筑尺度的关系推敲、道路铺地与建筑立面的风格协调、快慢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场所构建等,都在单纯的交通功能之外赋予了交通空间设计更深刻的内涵。国内须将道路交通融入城市空间设计,形成富有人文关怀和地方特色的空间环境。

2.平衡强弱,提升慢行

需要转变“快速”交通的强势地位,加强对慢行交通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欧洲城市慢行空间不仅着眼于满足通达的基本需求,同时致力于服务休闲漫步、欣赏风光、情感交流等高层次需求。国内需治理普遍存在的压缩或取消非机动车道、最小化人行道宽度等不合理现象,对慢行交通空间进行人性化布局。在滨水地带等与自然交汇的区域,宜打造快慢交通的分离空间;在市中心用地紧张的区域,则宜快慢交通有机整合。

3.尊崇秩序,构建礼仪

为促进快慢交通的和谐相处,由交通秩序透射出的社会文明“软实力”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欧洲城市中道路设施硬件条件也有不少局限之处,但人们之所以始终能感受安全舒心的出行环境,得益于遵守规则和礼让弱势的社会公共文明。当前我国亟需建立公众对秩序的尊崇心态,培养平等互敬、慢行优先的交通礼仪,提升城市空间活动的内在品质和效率。

作者:陈广艺 单位:上海建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