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健康课程建设与设计探索

时间:2022-04-13 04:36:55

导语:药物与健康课程建设与设计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药物与健康课程建设与设计探索

1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药物是一种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商品,它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但是,药物又是一把“双刃剑”,其所具有的不良反应又会在治疗疾病的同时给人体带来不同的危害。据报道,我国每年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死亡的人数已达数十万[1],而药物的不良反应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第四大原因[2]。这种悲剧的造成,除了药物自身的负面作用,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同样不可忽视。对于前者,可以通过药物的不断更新换代加以改善,而后者则需要对普通大众进行规范用药的大力宣传。本科教育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既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也需要了解跨专业的通识知识,而通识选修课则为在校大学生拓展知识面和优化知识结构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面对我国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通识课程——《药物与健康》的设立有利于将正确用药的理念和方式向在校大学生传播,并通过他们进一步向家庭和社会普及安全用药知识。

2课程内容的设计

对于通识选修课,选课的学生来自全校的各个学院,大家专业不同、背景不同。此外,由于通识选修课不同于基础课和专业课,学生选课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有些学生选课是为了多了解跨专业的知识,而有些学生选课可能仅仅是为了满足毕业所需要的学分。因此,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选课的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从而实现设立《药物与健康》的课程目的,课程内容的设计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已有部分高校设立了《药物与健康》或类似课程[3-4],而我校——盐城工学院于2019年才开始设立并建设本课程。由于起步较晚,我校对于本课程的学时设定仅为16课时。为了能在比较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教学效果,本课程对于内容设计制订了三个原则:2.1教学内容科普性。作为一门通识选修课,课程选择的内容除了知识性,还应具有通俗性,即科普性,以适应来自全校各个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课程名称,本课程设计了三方面内容作为课堂授课部分:药物、健康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药物,由于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均不具备专业知识,因此在讲授内容的选择中主要以药物的介绍为主,例如药物的发展史等。而对于药物的研发、设计、制造等比较专业,且与普通人群日常生活关联度较小的内容一语带过。同时,针对目前国内存在的用药误区,本课程重点讲解了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药物与保健品、药物的各类名称标识等,以求使学生能懂得如何正确的获取药物,以及面对铺天盖地的各类药物和保健品广告时能明辨自身需求。对于健康,本课程除了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定义,重点介绍了“亚健康”。“亚健康”是目前广泛存在于学校和职场人群的一种非健康状态。而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大部分参与选课的学生从未听说或不了解“亚健康”概念,对于如何改变这种不良状态更无从谈起。而同时让我们觉得欣慰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开始意识到“亚健康”的危害性,以及应该如何改变自身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至于药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本课程以药物的不良反应作为切入点,让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意识到药物除了可以治病救人,也可能由于错误使用而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有学生在课后交流中提到抗生素是家中缓解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的常备用药,但从未意识到大量服用抗生素的危害。因此,本课程着重强调了用药时应尽量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的观念。同时,本课程向学生们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如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重复用药等。),以及对于感冒、发热等常见病应如何正确应对。此外,结合国内控制滥用抗生素的政策,本课程宣传了包括抗生素在内的一部分药物不合理过度使用的危害。2.2教学手段多样性。为了更好的传递规范用药的正确理念,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中除了常规的幻灯片讲解,还穿插了视频观看、问卷调查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效果。例如首次上课时,我们首先播放了2005年春晚轰动全国的《千手观音》舞蹈视频,随后向学生们讲述了其中18位舞蹈演员的不幸,而这些悲剧的产生是由于儿时家长不慎重(或者不了解)用药安全而导致的永久性药物性耳聋,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反响。而在课程进行到中期时,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学生的反馈,使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收获和对课程设计的意见与建议,比如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的看法等,从而有利于我们对课程教学的进一步优化。2.3教学素材时政性。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类药物的研究和使用也在不断的更新。本课程在介绍关于药物与健康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同时,通过互联网、报刊、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素材搜集,力求使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的贴近生活,跟随时代的发展。例如在首次开课的过程中,本课程结合2018年6月国家药监总局的《关于撤销多潘立酮混悬液等5个药品注册批准证明文件的公告》与学生进行了分享与讨论。在这份公告中,包含了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的多潘立酮混悬液(即儿童版的“吗丁啉”)和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的小儿伪麻美芬滴剂两款儿童常用“明星药”。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们了解到药物的使用会随着医药水平的进步而发生改变,对于我们家中的一些常用药也需要留意其适用程度的变化。此外,针对2018年新闻媒体报道的“鸿茅药酒事件”,本课程也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了探讨,使学生们懂得了即使对于非处方药的使用也需要谨慎。通过基础理论与时政素材的结合,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此外,通过对时政素材的分析与讨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以有效的提高,从而也有利于教学内容深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

3结语

2017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四集纪录片——《药案寻踪》。该片通过药物领域专家、医生、药师、患者等多种人物视角揭示了我国目前存在的影响用药安全的隐形环节,包括处方错误(如配伍禁忌)、处方调配错误、护士执行医嘱错误和患者用药错误等。其中前三个错误环节可以通过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积累加以纠正,而最后一个只能通过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意识和知识得以改善。因此,作为全社会教育的重要一环,高等教育中进行相应的药物与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曾利明.中国每年约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J].健康大视野,2011(4):13-14.

[2]吴为.药物不良反应成我国居民死亡第四大原因[N].[2018-04-15].

[3]王亚军.公选课《药物与健康》课程设计与教学初探[J].山东化工,2015,44(14):148-149.

[4]杨红,严忠勤,程丽芳,等.建设《健康与药物通识》课程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115.

作者:汪艺宁 祁刚 孙国香 单位:盐城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