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设计

时间:2022-05-31 10:49:47

导语:工科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科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设计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本文针对工科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授课和讲解,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以工科专业为依托,将创新创业教育和相关学科竞赛及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相结合,下分十个专题讲授,用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和兴趣,锻炼和培养学生们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试图为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改革思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工科专业;课程设计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既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实施进程,也不利于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顺利实现,更不利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序实施和推进。因此,在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设计上,我校按照教学规律,在低年级的大一年级本科新生中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基础》以及《专业概论》等基础课程。在高年级的大学生中开设一些专业前沿课程。然而从目前来看,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基本以通识类教育为主,并没有开设与专业结合的创新创业类高阶课程。秉着从基础到高阶,从理论上到实践的层次,我们计划在大二年级中开展工科专业类的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在之前大一学习的基础类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程及其相关专业基础课和实验课的基础上,开设一门高阶的工科专业类的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相辅相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内容

《创新创业专业教育选修课》的关键点在于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各教学环节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创新教学基础平台、创业模拟实训平台以及创业实战综合平台三个平台的搭建,对每一部分的专题进行详细讲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切实提升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教学体系:确立“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基本理

念及“134”教学体系按照石河子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要求,并且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确立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基本教学体系,“一个中心”是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两条主线”是指以创新思维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为主线,两条主线交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基本理念体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为了充分体现上述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即以多种实践形式为基础,构建“134”教学体系。“1”指一个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3”指三种渠道,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仿真模拟教学;“4”指四大教学模式,即创新思维理论知识、小组讨论实践、实验操作和创新创业类比赛技术指导。“134”教学体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体现了将做中学与学中做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化思维为方法、化激情为动力、化目标为行动”,重在促进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

不同学科背景下,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课程体系规范化,课程设置体现“范型过渡”的原则,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把通识类创业课程和专业化创业课程结合,采取分层次设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灵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整合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充实前沿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并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环节。在各专业学科课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专业特点,注重创新创业人格教育,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中适时安排,形成特定的教学方式。

2.开展创新创业模拟教学,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合作小组,以单元专题式模拟训练以及综合模拟训练的方式,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获取创新创业的直接经验,认识创新创业的规律,把握创新创业活动的程序和方法。学生在创新创业模拟教学中,深入了解企业面临的问题,通过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评价的能力。学生还能以小组的形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创新创业类比赛等等。

3.因为工科类创新创业课程多为学院老师的科研项目,学院老师将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课程、毕业论文等相结合,搭建开放式、多途径的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工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课程的主要形式有个体性质的项目活动(石河子大学设立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RP)、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等)和集体性质的专题实验活动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认识实习等)。通过这两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另外,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训项目。以科研训练项目为载体,吸引学生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创业的艰辛和欢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磨炼意志、毅力,培养开拓精神,积累经营管理的经验。实践课程较少受到时间与场地的限制,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统一起来,边理论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4.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体悟”活动,创立创新创业协会或创业俱乐部等大学生社团。以“社团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等组织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研讨”、“创业模拟”等活动,锤炼创业者的心理品质。在创新创业课程之外,鼓励学生利用课上所学相关知识,建立形式多样的创业团队,成立创业协会和创业俱乐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包括意志力、创新力、坚韧性、责任心、诚实守信、冒险、挫折承受力等特质。

5.大力推进多元支持的延伸课程建设,比如微课、第二课堂、雨课堂等。并且不定期举办创意交流分享、“创客周”、创新成果展示、创业政策宣讲、成功案例分析、创业榜样座谈等一系列活动,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具有个性心理特征的独特群体,又是一个掌握信息技术的普遍群体。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雨课堂,与学生交流体会,启迪学生思想,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6.强化常态化的引导和指导。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鼓励辅导员自我创新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培训,强化辅导员在学生创新性学习、创新创业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指导、咨询、服务能力,让辅导员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路人。因此项目课程组成成员中引入辅导员,在课程之外,可以随时和辅导员及老师交流沟通。

四、结语

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状况将成为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这不仅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更需要一个完整的创业体系的支持,这一体系包括鼓励创业的环境、支持创业的社会融资渠道以及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团队的培育。创新创业教育架起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直接沟通的桥梁,真正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同时,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大批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适应国际化发展的新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亚员.创新创业教育:内涵阐释与研究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6,(04).

[2]陈小虎,雍海龙,黄洋.新兴大学与转型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

作者:陈龙,王安东,楚世哲 单位:石河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