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研究
时间:2022-05-23 08:43:52
导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生涯适应力对个体生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众多高校的必修课,把生涯适应力加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作者通过大纲改革在教学中加入了生涯适应力的理念,并以问卷及访问等形式调查学生对此的适应程度,是一次针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有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生涯适应力;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
一、生涯适应力的概念
生涯适应力是个体因生涯角色变化并与之保持平衡的能力,被视为个体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获得生涯成功的关键能力,是国外近年来生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理论生长点。生涯适应力的界定为“一种心理策略,积极应对在目前和未来的可测或不可测定工作转变、发展和提升自我以及工作挫折的准备程度。”
二、生涯适应力的重要性
近几年,《哈佛商业评论》的多篇文章都提到了“VUCA时代”,VUCA是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的缩写,概括了当今信息时代商业世界的特征。在VUCA时代,信息不断更新迭代,各个领域暂时达成平衡的局面不断被打破,无论是商业组织还是个人,很容易陷入一团乱麻。如今,周而复始的恒常运转正在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快速的变革”与“爆炸式的技术发展”。很多曾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规范和秩序正在被颠覆,传统的工作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已逐渐变得无所适从,人们在职业生涯中的恐慌感在VUCA时代也愈演愈烈,按部就班的职业规划很可能在时代的洪流中被一招即碎。因此,人们逐渐意识到长远的职业规划不再“长远”,适应才是这个时代核心的命题。生涯适应力作为生涯建构理论的核心概念,已经被大量的研究证实其对个体职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三、生涯适应力与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
(一)调查研究。以往择业时的“从一而终”“一劳永逸”的思想过时了,学生对就业的恐惧往往来源于对未来不可知的恐惧,拥有让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的能力才能让人对职业生涯不畏惧。既然生涯适应力对一个人尤其是大学生的未来职场生涯如此重要,那么,现在高校大学生对“生涯适应力”了解的有多少呢?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关于“生涯适应力”相关内容涉及的有多少呢?笔者对吉林市内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做了一次调查,共发放了问卷200份,收回167份有效问卷。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显示:①31.74%的大学生对当前学校的生涯规划课不满意,其中更有7.78%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②对“生涯适应力”这一概念的了解,56.89%的学生表示从没听说过。③对“生涯适应力”的概念的提问,只有13个人作答,而这些答案都与相关论文的论述相差较多。可以说,大部分学生是不了解或只是初步了解生涯适应力。数据如下: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主要目的:14.97%的人选择“认识自己”,6.59%的人选择“了解职场”,68.26%的人选择“学习规划方法”,4.19%的选择“提高生涯适应力”,5.99%的人选择“快速就业”。对这门课的满意程度:13.17%的人选择“很满意”,55.09%的人选择“满意”,23.95%的人选择“不满意”,7.78%的人选择“很不满意”。对生涯适应力是否了解:43.11%的人选择“听说过”,56.89%的人选择“没听说过”。从何处了解到生涯适应力:22.22%的人选择“从书上了解”,56.94%的人选择“从课堂上了解”,2.78%的人选择“从电视上了解”,18.06%的人选择“从其他地方了解”。(二)现象分析。如以上调查结果所示,高校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课的满意度较低,对这门课的认识也不够清晰,对生涯适应力的概念更是了解甚少。本人经过查阅相关论文,并结合就业指导教师工作经验,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1.重就业指导,轻生涯规划。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然而要加强就业指导并不等同于只加强就业指导课,生涯规划课与就业指导课互为整体同样重要。许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在于对自身职业定位不准确、择业存在被动性、盲目性和从众性等,大学生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自身做出合理的生涯规划,进行充分的生涯准备,避免日后的生涯困境,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生涯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课以及生涯辅导更应该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对于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而言,其工作的中心就是帮助学生做好生涯准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帮助他们自己发展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2.功利急进,追求就业表象。不少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都是为就业率服务的,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直接等同起来,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理解出现偏差。为了达到就业指标,把学生“推出去”就业成为首要任务,忽视了人职匹配程度。这种趋势下,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开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早就业”“好就业”,能写漂亮简历,精通面试规则,深谙职场法则——这是提高就业成功率的关键,生涯适应力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具体受益时间未知的东西,自然很难成为课程重点。然而我们都知道,就业不是短期的一次性的,进入职场只是职业生涯的开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运用科学量表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去了解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四年过程中熟练掌握所学知识,从学业生涯到职业生涯,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最终提高自己在未来职场中的竞争力和适应力。3.教学中没有生涯适应力的理念。相关调查显示,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设置单一且陈旧,没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能单纯地只关注自己所学的专业,不能只包含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预想等内容,还应包括大学生对自身如何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正确认知,也就是我们提到的生涯适应力。然而,当前国家没有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给出具体统一的标准,高校的此类课程多是结合国家相关文件要求自我设计完成,还有一些是通过社会培训机构对教师能力进行提升。由于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的不同,各个高校的此类课程五花八门,例如,有的高校将课程重点放在“就业市场社会调查”等内容;有的高校将课程的重心放在了“学生求职准备与应聘注意事项”等内容上,绝大部分高校都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中关于学生个人生涯适应力培养方面的内容。
四、课程改革
针对上文提出的现象问题,本文仅针对生涯适应力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改革教学大纲,加入提高生涯适应力的方法,观察学生的接受程度,逐步摸索出一个好的关于生涯适应力教学方法。(一)大纲改革。此次课题的目的是要对原有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做出改革,加入“生涯适应力”的内容,以期效果如何。在具体做法上,我们不做全盘推翻,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浓缩一部分,再加入一部分。原有的规划理论学习应予以保留,我们认为,生涯适应力的培养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保障,学会如何调整,如何面对挑战、危机等突发情况,才能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游刃有余地逐步实现或超额实现规划目标。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加入对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在课堂中学习这个概念,从前文的阐释可以看出,生涯适应力不是一种简单的能力,不是通过背诵或者练习就可以获得的,他是一个人在面对各种变化时的一种心理策略、准备程度。因此,我们认为加入一些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训练,可以增加个人对不同情况的适应体验,并通过教师语言上的引导,让他们关注在不同情境下做出不同反应时内心体验,慢慢摸索出规律,以此来帮助他们完成生涯适应力的提升。(二)具体做法。采取的方法是在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把原来的24课时的规划理论课,改成16课时规划理论课+8课时素养训练课的方式。其中“素养训练课”的具体内容包括时间规划、团队合作、沟通理解等几个方面,也就是为学生创造不同情境,让他们体验自己做出反应时的感受。例如,在时间规划课中,在面临几种不同任务时自己要怎么安排,如何按照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的顺序,自己学会安排工作。在团队合作中,自己担任领导时如何组织别人,队员是否配合?为什么?自己做队员时是否愿意配合别人,为什么?在沟通过程中,为什么发出一样的指令,大家却做出不一样的结果?问题出在哪里?那如果换你去发出指令,情况会有变化吗?等等这些训练。这种心理上的对比,可以帮助学生加深适应体验。(三)实践效果。因为每个学生都只经历过一次生涯规划课,无法让一个人对改革前后的两种课程设置做出比较,因此,改革后的课程设置,在学期开始时就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明确知道该学期“规划+素养”的分部教学模式,所以在后期做问卷及访问时,都是以这两个部分之间做得比较。此次问卷共发放了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10份(不知道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或不知道分为哪两个部分的都视为无效问卷)。数据如下:规划和素养学生更喜欢哪一部分:喜欢规划的107人,占34.52%,喜欢素养的203人,占65.48%。学生认为规划和素养哪一部分更重要:认为规划重要的50人,占16.13%,认为素养重要的260人,占83.87%。是否知道生涯适应力:知道的211人,占68.06%,不知道的99人,占31.94%。学会了哪些提高生涯适应力的方法(此题为多选):学会沟通的301人,学会交流的302人,学会时间管理的271人,学会团队协作的298人,学会其他的4人。学生认为生涯适应力是否重要:认为重要的278人,占89.68%,认为不重要的27人,占8.71%,认为无所谓的5人,占1.61%。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素养部分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认可的,在喜欢程度和重视程度都超过了规划部分,可以说此次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接受度比较高。素养部分就是针对提高学生生涯适应力而分离出来的,通过这种分部教学方式,使得可能原本就存在于教学中的生涯适应力被单独拿出来,从而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喜爱。学生因为了解了生涯适应力、重视了生涯适应力,就有可能去进一步通过学习去提高自己的生涯适应力。
五、结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在高等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生涯适应力被各类研究证实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与生涯适应力的结合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尽早地将二者结合起来。本文的研究取样样本较少,可能一定程度上不能代表高校整体水平,只是一次初级的尝试,但是这次尝试是有意义的,数据说明大学生也对提高生涯适应力表示认同,也喜爱这种加入了生涯适应力理念的教学方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值得更多地去尝试此类实践和探索。此外,高校应该在各类教学中都注重对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培养,例如增加学生的岗位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人格,等等,从而在根本上也是从长远上,实现高校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作者:王晓蕾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 上一篇: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课堂教学
-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