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5-11 10:19:53
导语: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课程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表明,《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在时间安排、题目设计、指导方式、成绩考核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1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我校没有单独设置课程设计实践周,课程设计时间一般安排在《防火防爆技术》理论课程后期,集中几周时间进行,但此时已经临近期末考试,学生需要边做课程设计边复习考试科目,课程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使得学生无心认真完成设计作业,应付现象较为突出,实际效果达不到开设课程设计的目的。1.2课程设计选题指导教师给出的课程设计题目较为单一,学生选完题后出现设计任务书内容大同小异的情况。另外课程设计题目数量不够,每个小组的学生人数大多在3人以上,人数过多会影响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3课程设计指导方式课程设计期间,因在学期中教室都被占用,受学校的硬件条件限制,学生没有固定教室与指导教师交流,对师生互动交流有一定的影响。1.4课程设计考核方式课程设计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据提交的设计报告作为考核依据。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课程设计过程考核,忽略了学生日常的学习态度及各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量的考核。另外,单一的考核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2.1课程设计选题与时间安排将课程设计分为五个阶段,实施过程贯穿于整个《防火防爆技术》教学过程之中。第一阶段公布题目,也鼓励学生自拟题目,学生2~3人一组,自由组合,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拟设计内容,最后选定题目,同一题目不超过2组选做,部分参考题目见表1。第二阶段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要求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消防设施情况并测量相关数据,绘制建筑工程总平面图。第三阶段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设计方案。第四阶段进行设计计算并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绘制相关图纸。第五阶段制作PPT,参加课程设计答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得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2.2增加交流机会,改革互动模式除现场答疑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现代化信息手段可拓展课程设计交流的形式与范围,有效引导学生成长,为师生创建有效的交流平台[2]。建立微信群向学生提供与课程设计相关的最新消防设计规范、设计手册、设计参数等辅导材料,对学生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交流与指导。2.3构建合理的课程设计考核评价模式单纯从课程设计成绩来决定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3]。《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的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成绩比例构成为:报告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30%、答辩成绩占20%。报告成绩取决于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的内容和质量;平时成绩从教评、自评、互评三个方面入手,根据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由教师、本人及同组学生打分,按各占10%的比例评定;答辩成绩根据学生展示的课程设计成果及答辩表现评定。合理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办法,既有利于促进课程设计教学效果,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改革与实践,《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主要体现在:1)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了,对课程设计也更加重视,减少了抄袭现象,学生的学习风气有了较大转变。2)课程设计的格式更加规范,报告质量不断提高,为学生今后毕业设计(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得到了更加系统的训练,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同时对工程的复杂性有了初步的认识,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4)课程设计增加了师生交流,增进了师生感情。另外课程设计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促进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教学相长的风气。
4总结
本文通过从选题、时间安排、互动模式及成绩考核等方面对《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燃烧与爆炸的机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消防安全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问题能够制定出正确的防火与防爆的技术措施,为学生将来从事安全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魏连江,王德明,陈开岩.《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7):163-167.
[2]李松,方晓波.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2):99-102.
[3]胡季英.工程招投标模拟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J].四川建材,2012,38(3):255-256.
作者:胡广霞 赵文慧 秦汉圣 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上一篇: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教学研究
- 下一篇:城市规划设计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