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1-16 08:08:39
导语:印刷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本科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和普及化,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教育部已启动高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的模式,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推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1-3]。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与社会和工作直接接轨的能力,成为现阶段应用技术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印刷工程专业从设立之日起就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确立了“3+1”的注重实践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最后一年的毕业实习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都基本可以掌握,但由于课堂学习和实际生产的差别,进入企业之后仍然要从头学起,无法迅速的融入企业,高效地投入工作实践。针对这一情况,为了更好的搭建课堂与社会实践的桥梁,我们决定从课程设计入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进行全面改革,在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力和综合实践力,从而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一、印刷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现状分析
1.题目类型单一,与实际生产脱节
印刷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主要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完成产品设计或者解决专业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印前生产流程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某一产品包装从设计到打样的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选择的设计题目来源主要是教材内容或者模仿市场现有产品,且学生和老师都比较注重包装的最终视觉效果,对于市场需求、材料选择、参数设定、成本控制、实际生产运用等方面缺乏全面考虑,致使课堂知识与企业生产脱节,从而出现学生的设计不适合实际生产需求的情况。
2.学生积极性低,教学效果难保证
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除了动员课上教师集中讲解设计题目和其他要求外,其他时间都由学生自由安排。很多学生前期懒散,只在最后几天随意做一下应付了事;同时,课程设计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难以保证[4]。
3.评价方式主观性强,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课程设计结束时,用设计作品或者设计报告的形式来考核成绩。考核时教师评定主观性强,缺乏客观依据。这种考核方法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无法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印刷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课程设计内容多样化、指导形式多样化、考核机制标准化等措施,并且提供各种激励等办法,对印刷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进行全面改革。
1.课程设计内容改革
通常印刷课程设计的题目主要来源于书本和已成熟的产品和工艺,一旦确定,很少进行更新。所以一方面是一成不变的陈旧的题目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技术和产品没有及时引入课程设计,无法跟上实际生产的步伐[4]。因此,本着紧跟技术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原则,课程设计的题目从更宽阔和丰富实践生产生活中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选题方面要认真思考、勤于探索,对课程设计的选题及时更新,应选择具有前沿性、挑战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设计题目,激发学生的挑战兴趣和创新意识[5]。(1)课程设计题目源于学校和学生生活。在课程设计题目设定时,宜选择与学校相关和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主题,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例如以“改造和包装学校”为主题的印前生产流程课程设计,内容包括改良校园的各种标识,设计各类宣传展板,设计系部和学校的宣传册等。以“改良校园的各种标识”项目为例,引导学生对学校的各类标识,比如厕所、垃圾回收、办公室、教室、实验室等等进行细致观察,分析其所存在的标识不够明确、不明显、难识别、导向性差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求,利用课程设计让学生改良学校的各种标志,对于优秀的作品可以提供给学校直接使用。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题目,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实实在在看到自己设计作品的用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课程设计题目来源于企业。我们常以包装印刷企业的实际业务为课程设计题目进行实战教学,学生的设计成果企业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使用,从而达到未进企业便已开始接触工作的目的。例如印刷品生产流程课程设计,我们直接将合作企业的订单拿来作为课程设计题目,让学生根据订单和企业生产能力制作印刷流程施工单,充分了解和参与实际生产,真正体会实践生产流程和步骤,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全面准备。(3)课程设计题目源于比赛。在教学中我们采取比赛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寓教于赛,教赛相长,把课程设计与实践练习融为一体[6]。选择各类包装印刷的比赛题目作为课程设计题目,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平面设计和包装装潢设计大赛,并积极为学生创造参加比赛的各类条件。参加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比赛,指导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尝试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了解和亲历每一个项目从收集资料到立项、从设计构思的过程转化为实物,最终到应用、生产、销售的全部环节,进而了解概念产品与实际生产的差异。(4)课程设计题目来源社会工作。我们建立了印刷工程专业工作室,包括市场部、设计部、打印复制部、印后装订部等,招聘学生作为工作人员,模拟企业运营,让学生体验创业和工作历程。利用印刷工作室承接各类工作,选择合适的题目作为学生课程设计题目,如将广告宣传册设计、企业VI设计、书刊设计工作作为平面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包装盒设计作为包装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等。接受任务后,可以让学生与工作室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实际需求完成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校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学生的工作和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得实际生产经验,锻炼自己的交际和实战能力。
2.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1)多层次小组制。指学生做课程设计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班级分组制,某些题目可以选择跨年级、跨课程多层次小组合作制。例如一企业来源的题目,要求完成一组包装盒的设计和打样,并给出施工单,计算出产品成本。该题目包含的内容较多,不是单纯一个课程设计可以完成的,所以,我们选择将二年级印前生产流程与三年级的包装设计两个课程结合完成,让二年级和三年学生组成课程小组分工合作。三年级负责完成设计工作和打样;二年级负责完成施工单和成本预算,让学生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也了解整个设计流程。这种团队项目化的训练形式突出了专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力、思考力和判断力,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团体协作能力[7]。(2)指导教师结构多样化。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推动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课程设计要求指导老师既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又要具备较好的实践经验,即“双师”素质的教师。[8]鉴于现在双师型素质教师比例较少,可以采取引进企业专家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组建多样性的指导教师结构。针对不同题目指导老师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题目进行指导。例如,某些来源于企业的题目可以由聘请的企业工程师指导,既可以提高指导效率,又在实践方面确保教学效果。(3)课堂形式多样化。基于题目来源的多样性,课程设计可以不拘泥于固定的课堂时间或者上课场所。例如来源于比赛的题目,由于比赛时间的限定不一定与课程设计的时间恰好相符,而且完成一个比赛题目也不是短暂的两周课程设计可以圆满完成的。因此,可以将此类题目时间放宽。对来源于企业的题目,学生不需要在学校或者教室完成,可以在课程设计的时间内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并由企业工程师来指导学生,最后在企业完成课程设计。这样学生就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生产,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力。(4)细化和规范指导及设计过程。为了便于指导和操作,我们把设计过程进一步的细化并给出具体规范化的要求(见表1)。表格说明:1)对于时间放宽的题目,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设计内容提前完成,各步骤由指导老师控制,参加最终集体答辩考核。2)根据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选择部分作品应用于实践:参赛类题目,选择优秀作品送交参赛;企业题目,由聘请的企业工程师作指导老师,学生的作品若符合企业生产要求可以直接用于企业生产;校园题目,选择优秀作品推荐给系部或学校采用;工作室题目,选择优秀满足客户要求作品交付与客户。跨年级合作小组,不同年级学生分别给出各自的课程设计部分和报告书,指导老师进行考核,最终分别参加各自班级的答辩。设计报告书要求内容必须包括:设计说明和介绍,小组成员的任务分配情况以及完成情况。
3.课程设计考核方法改革
课程的考核办法改革是整个课程设计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设计态度及设计方法。传统的考核内容主要是设计作品和设计说明书,这样无法考核每个学生的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而且容易出现抄袭现象。课程设计考核方法改革要全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到考核内容全面科学,考核方式客观多样,将考核贯穿于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9-11]。考核内容和要求如表2所示。师能够确保实践教学与时俱进;多样化的课堂形式和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综合考核办法,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总而言之,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的应用,对于学生巩固基础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文中所采用的各种改革方法对其他专业亦有参考意义。
作者:杨玉春 薛美贵
参考文献:
[1]李凌霞,齐景嘉,郝春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电子制作,2015-10-12.
[2]王瑞.基于CDIO的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特色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16):28-31.
[3]龚德良,谢燕江,王鲁达,魏莉.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2):5-8.
[4]杨丽曼,沈东凯.机械电子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17-120.
[5]闫秋会,南晓红,李安桂.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J].西安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4):94-97.
[6]陈兰,杨经伦,刘立勋.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5,32(8):176-178.
[7]吕念玲,王文锦,殷瑞祥.对当前高校实验教学的观察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6):179-182.
[8]周树侃,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7:244-245
[9]徐林,关守平,张羽等.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
(10):354-356.[10]林嵘,康其桔,侯晓霞等.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4(增刊):389-393.
[11]丁元新,姜秀英,金伟良.建立实践基地,培养创新人才[J].高等理科教育,2005,(4):298-300.
- 上一篇: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 下一篇: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