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设计论文3篇

时间:2022-03-27 10:36:15

导语:学校课程设计论文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校课程设计论文3篇

第一篇

1、中职教育现状

以我国人口大国的国情,很大部分初中生完成义务教育后,都得走向职业学校接受教育。这部分人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也将极大影响未来社会人群的整体素质。因此,我们身上肩负了对社会的承担和责任。但是,因为职高学生难管难教,使得现在大部分地区的职教工作,都不太理想。职业学校老师厌教,职业学生厌学,都是很严重的。于是,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职业教育停滞不前。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职教的老师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在困难前面,始终怀抱虔诚的教育态度。因为职教的学生和普高的学生比较起来,行为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等都相差很远。他们是一群需要老师们更大的耐心和更大的爱心去教育的孩子。职教老师面对这种现状,不能泄气,而是要积极寻找芝麻开门的钥匙。

2、素质课程设计方案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渐渐得出一些零星的体会,拿出来和读者诸君切磋探讨。除了完成职教的语文教材要求完成的内容,笔者还自主的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语文素质教育课程实践探索。素质课程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阅读课程,诗歌晨诵课程,日记写作课程,电影课程,口才课程。

2.1阅读课程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孩子们接触到一些好的书籍,那些书籍里的精神营养就会滋养他们的灵魂。也许有人会怀疑,这些学生本身就不爱读书,还给他们增加内容,他们会感兴趣,会配合,会响应吗?其实,这种心态就是一种悲观的心态,学生再差,也有求知的欲望,只是需要老师和学校去耐心引导。而且,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入手。只要老师努力不懈的去做,学生就会慢慢地感化浸染的。

2.2诗歌晨诵课程

诗歌是文学的精华。作为为语文教学,笔者觉得诗歌教学是一个重头戏。同时,学生们都处在青春年少的黄金时期,诗歌很自然的契合他们的生命气质。诗歌既然是一样好东西,为什么不能在他们生命勃勃生机的时候,给予他们呢?那样会很好的润色他们以后的生命。每个学期的语文教科书上,都会有一单元的古诗和一单元的现代诗。建议大家先将诗歌在开学之初进行教授。这样,学生就能利用一个学期的早读课时间,好好的诵读。当然,仅仅书本的那些,是远远不够的。每个星期有两节语文早读课,至少应该利用早自习的时间,每周晨诵两首诗歌。诗歌内容应该选择跟学生当下的生命相契合的内容。自由单独的吟诵要多于集体的齐诵。要让每个学生亮出自己的声音,感受自我的存在,真正地进入诗歌,体验诗歌,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在生命的黎明让心灵在诗歌里得以自由舒展。

2.3写作课程

如果说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的话,那么,写作其实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告诉学生要学会坚持记录自己的生活。每天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并且用随笔和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同时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批注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教师与学生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成长,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笔者很多年以来,一直养成了要求学生写周记的习惯。通过写周记,老师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写作与批改的过程中,进行心灵的沟通。在批阅中,老师可以帮助成长期的孩子解决人生的困惑与迷茫。有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的支持。所以在周记的批阅中,老师们更多的应是带着欣赏和鼓励去做的。即使写得再差的学生,都应找出他文章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你很棒”“加油”是对差生常常说的口头禅。即使是对缺交作业的厌学的学生,我们都应该说“你的文字,老师很喜欢,希望可以每周与你的周记本见面。”通过周记,我们可以知道很多连班主任都不了解的情况。周记,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对学生内心的关注,人性化的教育。

2.4口才课程

口才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笔者也在教学中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口才训练的课程。例如,结合小说戏剧单元,排演剧本。在教授《雷雨》和《茶馆》《士兵突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课文中,我都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表演。其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古典和白话以及方言几个版本的表演,在表演中,学生们其乐无穷。学习的兴趣很好。通过表演,同时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平时还有课前五分钟演讲。可以故事,可以小品,可以笑话,可以诗歌朗诵,不拘一格。

3、结束语

笔者相信,给学生一些好的东西,自然而然的吸引他们的目光和心灵,让他们汇聚到伟大事物的身边。《放牛班的春天》里,那个老师,就是利用一个唱诗班将一群顽劣的孩子,引向美好的方向。老师本身付出的真诚,也会潜移默化的感化那些愚顽的学生,慢慢的渐化他们。当他们被一些美好事物所吸引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远离了那些不好的事物。例如违纪,早恋,打架等等。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职高生,就放低对他们的要求。只要我们不懈不急于求成的给予他们一些积极的引导,相信他们慢慢的会改变的。

本文作者:刘晓星工作单位: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

第二篇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管理模式的建立

地方本科院校在升本前人才培养的定位主要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培养,为中小学培养教师。随着学校的发展及学校定位的不同,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满足城镇化及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像土木工程这一类的应用型专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工程类专业办学经验不足及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设计管理及质量也相应地大打折扣。为明确课程设计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有必要探索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结合毕节学院教学实践的体会,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确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总体规划和框架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关键。应用型人才培养包括工程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等[7]。工程型人才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把学术性人才所发现的科学原理通过一定的手段及技术转化为服务于社会实践的设计以及各种计划等。对土建类专业而言,毕业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偏向于设计和规划等方面。技能型人才处于土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将工程型人才所设计的图纸、规划等转变成土木工程的相关产品。技术性人才同样也处于土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但是与技能型人才所不同的是该类人才主要从事组织管理、生产服务等工作。基于上述分析,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土木工程为主线,确立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总体规划和框架。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设置指导思想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要求和建筑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完整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综合运用土木工程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及以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而技能型人才主要是职业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基于以上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特点及区域城镇化、工业化带动战略,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总体框架和目标。(1)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及建筑详图的绘制。通过该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原理,并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着力培养学生建筑方案及施工图绘制能力。(2)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的制订和施工平面图的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让学生熟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程序和内容,掌握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绘制。(3)概预算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根据施工图及施工现场情况,计算相应的工程量、直接费、间接费、成本及利润、税金等。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掌握概预算设计的过程、土木工程投资的构成,从而训练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基础设计和桩基础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的整体认识,结合上部结构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并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和计算,绘制相应的施工图。(5)钢结构屋架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屋架形式的选择及尺寸确定、支撑体系的布置、屋架内力的计算、杆件和节点的设计,以及屋架施工图的绘制和材料用量计算。通过该课程设计的学习,掌握无盖结构布置的要求及构件编号的方法,培养学生计算和绘图能力及综合运用相关力学分析的能力。(6)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结构布置、构件尺寸确定、荷载和内力计算、配筋计算、施工图绘制等。通过该课程设计,促使学生独立完成整个结构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力学知识、混凝土构件计算原理和结构设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

课程设计是整个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之一,因此,必须把课程设计置于专业课程整体的教学组织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整个系统中统筹考虑,切实加大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实施力度,强调课程设计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结合土木工程建设一线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制定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各课程的理论课教学大纲及实验课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大纲及管理办法等,并依据这些规定,相应地制定了各门课程设计的教学大纲及评价考核办法。

3.精心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构建合理的指导实施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设计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能担任相应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还必须胜任土木工程专业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中,除了应具备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精湛技能外,还必须对影响学生成长的诸多环境、心理等因素有深刻的洞察力,这样才能合理制定课程设计题目。同时,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中,要正确处理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关系,把基本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个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中,缓解毕业设计的压力,调节学生毕业设计的节奏。在毕节学院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以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该专业课程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实施方案,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即可应用于教学实践。在指导过程中,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差异,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通过集中指导、单个辅导、电话及网络指导等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任务。

二、提高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是课程设计的主体,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整个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息息相关。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针对专业课程中某一特定课程内容的专项训练,进行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内容和方法,了解主要的技术法规和政策,并具有相应的文献查阅、技术文件写作和工程制图能力。因此,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十分重要。根据毕节学院多年来的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提前针对课程特点给出相应的设计题目,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状态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末,而且通常是几门课程设计集中安排。这种安排虽然有利于课程设计过程的集中管理,但是,由于课程考试也集中安排在期末,两者之间出现一定的冲突。为了缓解冲突所带来的影响,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提前针对该门课程的特点,给出相应的设计题目,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状态。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以房屋建筑学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两门课程为例,毕节学院主要做法是: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可以在讲完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后,下达相应的课程设计任务;针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可以在讲完土压力及边坡稳定性分析后,下达相应的课程设计任务。如此,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论及学习方法已经了解,初步掌握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前进入设计角色。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提高设计的主动性

教学实践发现,部分学生已经接触土木工程行业,在日常接触到教学楼、多层单元式住宅、幼儿园、别墅、边坡、基坑等土木工程项目,部分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依据课程设计特点及要求自主选题,这样可以提高其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

3.强化学生对土木工程相关规范的运用,明确土木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思路

土木工程相关规范是土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及安全性的重要保证,相关的专业教材由于时间差,涉及的规范陈旧或者只是讲授一些理论性知识,根本没有提及规范。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时更新规范并补充相应的内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强调相关规范的运用,包括图纸绘制的相关规范等。

4.实行量化的时间安排及考核程序

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常常将设计集中于某个时段突击完成,造成了课程设计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最后由于时间关系不得不重修。为了保证课程设计质量,在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对每一个过程需要定量化的时间安排,反复检查、讨论、修改直至最后定稿。对每一个考核程序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平、合理地进行课程设计最终结果的考核。

三、结语

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性、独立性。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对课程设计的相关管理和教学方法保证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达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通过土木工程相关管理、设计和施工等单位的反馈,课程设计的质量将影响毕业生在后续的工作及设计中融入其工作环境的速度,因此,应不断加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提高其教学质量。

本文作者:罗爱忠方娟陈昌禄雷勇工作单位:毕节学院

第三篇

1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目前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设计一般都是由老师提供一些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制件分发给各组学生,并根据具体制件编制好课程设计任务书下达给学生,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模具设计。学生没有自主选择题目的权利,在被动状态下进行课程设计,造成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人数多,时间只有一周或者二周,任务重。所以老师们一般都是将学生们分为4~5人一组,一组一个题目,通过大家的协同作用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如此一来就会有不少学生产生懒惰心理,不思考,不动手,最后抄袭别人的设计就可以完成作业。这样就违背了开设课程设计的初衷,无法达到课程设计的要求,同时也打击了那些付出劳动和汗水的同学们的积极性。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般都是安排在塑料模具设计理论教学结束以后一周到二周内进行的。这段时间学生既要进行课程设计又要就要面临期末考试,所以学习压力比较大,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查阅收集处理相关设计资料,设计总是匆匆结束,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设计效果不理想。另外就是当学生在设计中运到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时候,发现已经忘了,所以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重新复习和学习。学生根据制件的结构和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讨论分析,设计计算,确定设计方案,与绘图等,最终完成编写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及模具装配图的绘制(手绘)和模具成型零部件的零件图绘制(手绘)。这个环节中的的主要问题是模具装配图和模具成型零部件图的绘制一般都是采用手绘,学生们是第一次设计模具,对模具结构认识不够深刻,加上工程制图课程知识的遗忘和绘图能力的欠佳,所以在绘制过程中的图纸的修改量很大,图纸混乱不清,规范性、标准性差,甚至有的学生要重复绘制,加大了工作量,很难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最后就是考核。一般老师都是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任务量、图纸、说明书和平时表现给出成绩,老师一般都是根据学生印象给出成绩,缺乏标准性和透明性,造成学生所得的成绩不公平,助长了懒惰学生的气焰,打压了真正设计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的区分在设计过程中贡献大的,具有较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公平。如此多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设计模具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如何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所以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2.1课程设计题目改革

课程设计题目改革主要就是将老师提供塑料制件的方式改为学生自由选择塑料制件和老师提供塑料制件相结合的办法。把选择权利还给学生,会给学生一个更大的选择空间,老师根据学生的制件结构提出设计要求。这样学生在选择制件的过程中就会大量分析制件结构对模具结构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模具整体结构的认识,并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分析讨论设计方案,再由学生自己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比较,最后形成设计文件及设计图纸。同时也避免了老师们使用陈旧的设计题目,变学生们的被动设计为主动设计和创新设计,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另外在同组内每个学生的设计要求也要区别,这样就可以保证同组不同题目。但组内成员设计模具的结构类似,既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现象,又利于组内讨论和学习,通过课程设计每个学生的设计水平都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2.2课程设计开设时间的改革

改革后我们将课程设计贯穿于整个塑料模具设计的教学中来。塑料模具设计理论课是将模具拆开一个系统一个系统的讲解,课程设计也要求学生们先设计模具的各个系统,这样我们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设计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听课,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中尽可能积累设计中所需的资料,二者同步进行,有助于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中模具的动画演示资料加深对模具结构的感性认识,为确定课程设计的设计方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我们将课程设计延长为一个学期,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课外时间思考自己的课程设计中的问题,也有充足的时间和同学以及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和优化所设计的模具结构,提高设计效果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避免了学生的抄袭。这样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这个主线把所学知识有机的串起来,感受本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有机联系,同时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对课程设计时间的改革,学生的作业都能按时圆满完成,拖拖拉拉现象[4-5]。

2.3课程设计手段的改革

改革后我们要求学生先手工绘制装配草图和各个非标准零件草图,经反复修改结构合理后,再运用所学CAD软件绘制正式的模具装配图及零部件图。这样对于那些绘图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说,大大降低了在正式图纸上的修改量,保证了图面整洁性和规范性。当然对个别CAD软件应用有难度的学生也允许用手工绘图。目前各个企业要求模具设计人员具有熟练操作CAD、UG、Pro/e等等软件的能力。所以对那些能够熟练运用这些三维造型软件的学生也提倡使用某一种软件进行三维塑料模具设计。因其整个设计过程处于三维空间,与真实模具结构吻合,所以三维实体造型法具有快捷、直观、生动和有效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各个零件之间的装配位置关系,深刻理解模具结构,能为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兴趣。通过二者比较,发现采用三维设计软件设计时间短、出错少和答辩从容,比采用传统手段效果好。

2.4课程设计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革以后我们将课程设计的成绩分成图纸和说明书成绩50%,平时成绩20%,答辩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出勤,提出问题、看图改图等量化评定,同时降低平时成绩的分值,降低老师的主观性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另外加大答辩成绩分值,老师根据讲解情况、理论知识、回答问题等给出成绩,尽量避免抄袭的学生以次充好。同时答辩要贯穿整个设计过程,老师根据设计内容随时提出问题,要学生回答,作为过程考核,这样在设计过程中老师就能利用闲暇时间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生也能通过问题弄清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及必须掌握的知识,避免在答辩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学生没弄清,答辩后可能也不会再去深究,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当然老师也可以对平时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加分;对品行不端者,酌情减分;对严重违纪受到行政处分的学生,其最终成绩评定为不合格,要求其重修。3

结束语

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我们实践教学就是要加强对我们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6]。使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课程设计的题目、时间、手段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的改革,学生设计的的兴趣被激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塑料模具设计的水平明显提高。

本文作者:李莹莹彭琦郭福全范吉昌谢富春朱新军工作单位:洛阳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