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演讲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2-03-11 10:05:32

导语:高校英语演讲教学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英语演讲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模因论从语言文化视角为高校英语演讲教学改革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教师应将优质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与变异过程中的要素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学生在课前进行较简单的认知学习,即记忆和理解演讲范例中的语言模因,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指导进入较复杂的认知学习阶段,对这些语言模因进行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从而提高英语演讲的语言综合能力。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也为高校英语演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模因论;英语演讲;教学设计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解释文化传播的一种新理论,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传承这种特殊的进化规律给予诠释[1]。模因论的核心术语模因(meme)首次在《自私的基因》中被提到,仿造基因(gene)的构词法而得。基因是细胞的基本单位,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二者有相似之处。本文拟结合模因这一语言文化因素,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的认知规律设计英语演讲教学思路,旨在为提高演讲教学效果、促进语言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模因论与语言教学

在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语言是重要的载体,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通过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呈现出来。何自然等人早在2003年就研究了模因论与社会语用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语言的模因现象,指出语言经过个体模仿,再复制扩散到群体中去,如同“病毒感染”[2]。根据模因论,语言模因的传播过程需经过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4个阶段[3]。这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认知阶段,即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4]相契合。语言模因的同化和记忆阶段是指模因成功地进入新的个体记忆系统中,从语言教学视角来看,就是新的语言形式被学习者记忆和理解。在不断重复和强化的语言练习过程中,这些语言模因对宿主的影响变大,并逐渐内化,该过程渗透着“运用、分析、评价”等认知活动。最后,语言模因储存被提取,经过适当“改变或创造”进入能被他人感知和接收的外部世界,语言交际由此发生,而模因也借此机会从一个宿主传播到一个或更多的宿主中去。模因论与语言文化以及教育目标体系三维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实践Swain提出的语言输出假说,即可理解性输出。文秋芳教授指出这种输出练习是语言习得的关键,学习者在该过程中不断检验目的语语法、词汇及语用的得体性,促进目的语运用的自主性,从而提高目的语水平[5]。

二、模因论与英语演讲

教育部公布的《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而英语演讲所需要的语言文化素养符合这类国际化人才特质。“英语+演讲”这一特殊课型,集听、说、读、写、视几大语言技能为一体,在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增强表达自信心和提高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有效性已被很多学者验证[6-8]。演讲所需要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近年来也得到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界的普遍关注[9]。从语言文化视角来看,语言模因的复制性和传播性为英语演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模因论证实了语言背诵的重要性,因为反复记忆可以使模因深刻地储存在宿主的认知系统里,而经过重组和建构,语言模因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传播,因此科学地利用模仿与背诵这些教学手段能极大地提高语言系统各模块的学习效果,包括语音语调、语法结构和词汇句式等[10-12]。这些研究基础为英语演讲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提供了依据。虽然基于模因论的英语演讲教学研究日趋深入,但指导学生辨识和运用语言模因提高英语演讲能力的教学策略还有待探索。本文以一学期的英语演讲教学为例,聚焦个别教学单元内容,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将语言模因的习得过程与认知阶段相结合,构建英语演讲教学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以语言模因为驱动的自主学习路径。

三、模因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认知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基于模因论的英语演讲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辨识、理解和记忆优质的演讲语言模因,继而指导学生创造新的语言模因,组织演讲语篇。其中,开展课堂思辨活动尤为必要,学生在运用演讲模因过程中分析和评估语言的适切性和得体性,完成了认知的高阶训练。笔者基于多年英语演讲教学经验,根据自然语言中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及信息的交际和交流这3种模因传播途径,实践了一学期演讲教学。教学设计由以下3个阶段组成:

(一)语言模因的理解阶段

语言模因首先需要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13]。在英语演讲学习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根据演讲交际功能分辨优质的语言模因,继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以教学单元主题“演讲开篇”为例,StephenLucas在教材《演讲的艺术》中列出4项交际目标[14],如表1所示我们选取杨澜的演讲CulturalProgramsandthe2008OlympicGames开篇部分作为分析案例,将其中有助于构建语义关系和增强篇章意义连贯性的语言模因及与之对应的交际策略进行归纳整理(表2)。学生在掌握演讲开篇的交际目标和策略之后,辨识、理解和整理杨澜演讲相应的语言模因,包括词组和句式。对于这种简单的认知活动,学生可以在课前或课后的自主学习中进行,教师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或者线下课堂给予及时反馈,进一步解释与补充语言模因。

(二)语言模因的复制阶段

模因论的核心是复制传播,因此背诵在英语演讲教学中的作用凸显。与传统的背诵不同的是,演讲模因的复制要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宿主对模因的记忆有较明显的选择性,继而组成新的模因语块和句型来实现交际目的。教师围绕单元主题,筛选恰当的演讲案例,在进行“输入性”语言模因的分析和梳理后,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自己的感性经验选择语篇中符合教学主题的语言部分进行背诵,这个阶段融入了“分析”这一教育目标,为后期的语言“运用和创造”奠定基础。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IHaveaDream”为例,选取最后以“Ihaveadreamthat...”为首句的若干段落,组织学生从逻辑层面对段落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演讲者对“dream”的表述是按照空间范畴由大到小排列,从“国家”到“佐治亚红山区”,再到“密西西比州”,最后是“自己的家”,但都围绕“种族平等”这一核心进行。这种句式并列、内容递进的演讲不仅能够打动受众,其内在逻辑和关联也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性地阐述“whatismydream”,尝试复制相似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复制语言模因并不是简单机械地背诵,而是要融入理解和分析的认知过程。学生根据演讲教学主题,将语言的形式、内容和演讲交际功能结合起来,整理和记忆演讲模因。

(三)语言模因的应用和创造阶段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学生接收了大量演讲模因的输入,积累了许多标准语块和句式,进一步建构自己的演讲语篇,学习认知过程进入“运用和创造”阶段。以信息类演讲主题“介绍我的家乡”为例,学生借鉴杨澜演讲的开篇语言模因进行演讲表达。学生原始撰写:“Welcometomyhome-town×××.Therearebigmountainsandthescen-eryisverybeautiful.Ibelievethatyouwilllikethemverymuch.Myhometownisfamousfortra-ditionalactivities,suchasdragondanceandparadeinancientcostumes.Peoplegetcrowdedthenandyouwillgetexcitedaboutit.”。基于演讲模因仿写:“Youaregoingtohaveagreattimeinmyhometown×××.Manypeoplearefascinatedbythebeautifulmountainousscenery.Therearealotmorewonderfulandexcitingeventswaitingforyou,suchasdragondanceandparadeinancientcostumeswhichwillamazeyouanddelightyou.”。从仿写部分的英语句式和词汇、短语使用不难看出,基于模因的再创造使得演讲表达更准确和精练,语言内容也更丰富。借鉴优质的模因语块可以弥补外语习得者构建目的语时的欠缺和不足。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进行“运用和创造”这个高阶认知训练后,学生能增强组织目的语的敏感度。此外,课堂小组讨论和同伴评价活动也有助于学生使用语言模因并进行分析和反思。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一)教学效果

1.学生语言准确度提高90%以上的同学在期末课堂反思报告中反馈,按照交际功能对演讲范例中的语言模因进行归纳、整理和记忆,有助于提高演讲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丰富性,缓解了“有内容但不知道如何组织目的语”的压力,“积累和背诵”也增加了语言实践。课堂演讲活动也反映出,经过模因式教学指导后,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模仿不再盲目。优质的模因语块和句式在不同演讲主题和情境中反复出现,语句衔接更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在演讲模因重组和传播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反馈和同伴评价中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表达,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2.学生演讲交际意识增强演讲不是单向的语言表达,应重视交际效果,需要演讲者紧扣交际目的,引发和促进互动,从而形成动态语境。模因教学以小见大,围绕词汇、句式和语篇,引导学生以交际效果为导向,关注开篇、结尾及段落衔接等,体现了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课后,鼓励学生以TEDTalks为例,按照科学、文化、艺术、生活和个人成长等主题,根据个人兴趣查找演讲资料,在兴趣的驱动下积累演讲语言模因,有效吸收、复制、创造和传播语言模因变体,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能力。

(二)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不足以全面、客观地论证模因论在演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还需要将模因论的指导策略落实到每一个教学单元,反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也应重视模因学习反馈,充分考量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中理解和记忆语言模因的能力。要提高模因辨识敏感度和语言的复制能力,学生需要大量的视听和阅览实践,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学生在反思报告中提出,具有较高思辨性的说服类和辩论类讲稿的语言模因应用难度较大,即兴演讲和回答问题时语言模因的运用和再创造更富有挑战性,这说明教学设计需要在强化学生语言模因的综合应用及提高学生逻辑思辨能力方面进行调整。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内化目的语和传播语言模因将是我们今后的目标。

五、结语

英语演讲本身就是语言模因复制、创造和传播的过程。作为外语习得者,中国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语法知识构建英语演讲语篇难度较大,难以把握英语的准确性和适切性。模因论这一文化传播理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覆盖了整个学习认知阶段,为英语演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谈谷雨 单位: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