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研究
时间:2022-06-14 03:49:55
导语:审美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教学设计是教学操作的蓝图,教学操作是对教学设计的实施和开展。教学设计准确与否,关系到教学操作的实施乃至教学目的实现的程度。为了探索在审美化教学中教学设计与操作的关系,本研究选取重庆市中小学学习审美化教学一年的执教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审美化教学评价工具,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执教教师的教案设计和教学操作是一致的,但是与审美化教学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三个:(1)授课教师和评价教师对审美化教学认可度不高;(2)授课教师对审美化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不高;(3)授课教师和评价教师缺乏美育、美学知识。转变授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丰富其美育、美学知识,熟悉审美化教学模式,将会真正的实现审美化教学设计服务与审美化教学操作,到达美育的目标。
关键词:美育;审美化;教学设计;教学操作;教学评价
一、研究背景
2015年,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1]。改进美育教学,关键的着力点应首先在教学设计的改变上。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态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么没有审美性,要么没有逻辑性;(2)教师的教学设计随心所欲,不分学科、不分学习内容,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3)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基础薄弱;(4)对于新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强的排斥心理,等。审美化教学是一种既追求教学形式具有审美性,又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具有逻辑性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审美化教学,可以解决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学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内容衔接逻辑性不强,课堂教学气氛不和谐等问题,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文献综述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学时间、方法、内容等方面作的总体规划设计。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内容的逻辑,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教学设计应该发挥的作用。审美化教学指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成为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使师生都获得充分身心愉悦的一种教学思想理论、操作模式和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大部分是有关教师教学设计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是否具有外在审美性和内在逻辑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审美化视点结构教学模式搭建的桥梁下去深入的了解,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如何来改善目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教学设计和操作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索审美化教学设计和审美化教学操作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剖析影响审美化教学设计和审美化教学操作的因素,找到解决的方案,让更多的教师喜欢用审美化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审美化教学。(二)研究工具。本研究根据审美化教学的要求参考审美化教学的评价维度表,设计了研究问卷,见表1。问卷分为两个维度,二级维度包括教案(教学活动与设计)、过程(教学活动与操作)、学习成果;三级维度包括目标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内容)、过程设计(形式)、评价设计、目标臻美、过程完美(内容)、过程完美(形式)、评价精美、价值观引导、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内容)、作业表现(形式)、价值观表现。(三)研究对象和过程。研究选取接受过审美化教学学习的教师为研究对象。收集执教教师在运用审美化教学时,美育专家和听课教师对其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学生作业成果进行评分的数据。研究共收回276份数据,其中专家100份,教师176份。收集数据之后,录入SPSS统计分析软件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教案设计、教学操作和学习成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一。通过对数据进行二级维度的相关性分析,得到表2,由此可以看出:教案(教学与活动设计)与过程(教学与活动操作)显著相(r=0.497,p<0.01),教案(教学与互动设计)与学习成果显著相关(r=0.515,P<0.01),过程(教学与动操作)与学习成果极其显著相关(r=0.959,P<0.01)。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三个原因可能是:第一,在审美化教学过程中,执教教师运用了审美化视点结构教学的要领来进行教学设计、撰写教案,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执教教师只有部分教学内容是按照自己的教案设计来进行授课的。第二,在审美化教学中,执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按照审美化教学的标准来授课的,但是教学设计并不完全符合审美化教学的要求。第三,评价教师对审美化教学的不熟知,导致在评价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中评分是不符合审美化要求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审美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之间的关系,将专家和评价教师的数据重新在SPSS里面进行筛选,做相关分析,得到表3和表4。(二)研究结果二。由表3可以看出专家在教案(教学与活动设计)与过程(教学与活动操作)、教案(教学与互动设计)与学习成果、过程(教学与活动操作)与学习成果(r=0.957,P<0.01)的评分方面均显极其显著相关(r>0.6,P<0.01)。由表4可以看出评价教师在教案(教学与活动设计)与过程(教学与活动操作)的评分显著相关(r=0.369,P<0.01),教案(教学与互动设计)与学习成果的评分显著相关(r=0.414,P<0.01),过程(教学与活动操作)与学习成果的评分极其显著相关(r=0.925,P<0.01)。通过对总体的实验数据、专家的数据和评价教师的数据进行二级维度,教案设计和教学操作之间相关性的结果分析发现,对于相同的评价指标、对象、内容,专家和评价教师的评分却相差较大,导致表3和表4不同的结果。通过对收集的问卷进行再一次查看,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执教教师的教案设计和教学操作是一致的,但和审美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的标准有一定的距离。第二,评价教师对审美化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够熟悉。评价教师在给执教教师打分时,大部分是凭借以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的评价标准来判断审美化教学的教案设计和教学操作。(三)结果分析。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的探究,发现其背后存在以下三点原因:第一,执教教师对审美化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不高。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学习美育教学知识,重新构建自己的教学框架,在他们看来耗时耗力。其次,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二,教师缺乏美育、美学知识,也是导致美育培训效果受限的原因之一。目前美育课程的学习还不是每一个师范生的必修课。第三,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目前的教育体制里,对艺术类教师的重视度还没有真正的提高,在职称评价方面,也更倾向于主科,如语文、数学等学科。而参加美育实验的课程主要集中在音乐、美术、体育这三门学科上。(四)改进措施。为使学校美育工作做好,使每一位教师都乐于运用审美化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真正美的熏陶,美的教育,特提出以下改进措施:第一,实验学校领导应该大力支持美育培训工作。可适当的减轻参加美育实验改革教师的任务,使其有时间有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美育实验中来。第二,观念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实验校领导、培训专家应多给予对授课教师的肯定,不可抱有一蹴而就的心理。其次,授课教师,应主动的加强对美育、美学知识的学习,逐渐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第三,教育部门应适当改变目前职称评价的指标,提高艺术类教师的教学信心,让他们积极地参加到美育实验改革中来。
五、结语
无论是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审美化教学强调教学活动的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教师用审美化教学的要求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习和教学变得轻松有趣,让师生都获得良好的体验,使教师爱上教学,学生喜欢学习。同时,审美化教学可以改变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操作方面的现状,并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和部分学生的厌学程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中国德育,2015(23):6-11.
[2]刘艳新.谈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高等教育,1996(6):50-51.
[3]郭成,赵伶俐.大美育—美育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影响的实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8.
作者:李鹏雁 汪宏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 上一篇:汽轮机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 下一篇:计算机辅助设计艺术设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