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09-17 08:24:53

导语: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构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构建

艺术设计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基本构成部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受到高职院校功利性过强、师资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与学生学习需求、企业用人要求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分析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不足

从现状来看,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不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艺术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分配不合理。从构成层面来看,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主要包含理论课、实践课两部分。但各学校、校内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状况却各有差异。例如,某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未开设美术设计史等相关理论课程,而在当地另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则十分丰富,学分达到6—8分的水平。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理论课是提升自身设计能力的基础。因此,理论课的缺失或不足很容易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除了理论课方面,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某高等职业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课体系的理论课、实践课的占比为7∶3,这种专业课体系设置方式导致高职学生实践设计能力严重不足,进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二)学生培养目标不明晰。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种问题:第一,学生培养目标模糊不清,教师教学目的性较弱;第二,学生培养目标过大,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指导与应用价值;第三,学生培养目标层次不清。例如,某高等职业院校将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技术,提升学生就业率。除了上述三种类型的培养目标外,仅有少数高等职业院校能够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我国艺术设计市场要求等信息,合理设定培养目标。从学生培养目标与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关系来看,前者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优化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三)艺术设计课程的纵向联系不够紧密。艺术设计课程的纵向联系是指专业课与基础课程中的一种交叉关系。从对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课程设置状况的分析可知,艺术设计课程纵向联系相对欠缺,从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资源浪费问题。例如,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与学生的基础课程属于相互独立关系,其课程体系是通过多类课程相互叠加的方式构成的。这种缺乏关联的课程体系设置方式不利于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发展。(四)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缺乏创造性。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内容来看,有创造性相对欠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各大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虽各有不同,但主要内容大同小异;课程内容缺乏当地艺术文化涵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整体偏低。这种状况可能影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效率及质量。

二、导致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的原因

从本质上来讲,导致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高等职业院校功利性过强。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等职业院校的功利性较强,这些学校为了面向社会招收更多的学生,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层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随意性,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前期规划严重缺乏。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并未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且未与大量专业的对口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导致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流于形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发展要求。(二)缺乏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完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保障。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受到办学资金、学校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未能招收大量专业人才,组建专业艺术设计教师团队。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构建工作中,专业教师的缺乏导致课程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进而诱发了不完善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产生。(三)艺术设计专业生源缺口较大。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专业均面向高中美术生进行招生。从对美术生未来学习的方向选择、规划的分析可知,95%以上的美术生均以各普通高校美术专业为报考目标。12%的学生认为,选择报考高等职业院校艺术相关专业是最后的选择。在生源缺口因素的影响下,部分高等职业院校领导、教师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工作重视程度不足,进而导致艺术专业设计课程体系的不合理。

三、构建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

(一)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设计。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功能来看,理论课程是决定学生能否获得设计灵感、影响学生设计效率的主要因素,而实践课则是检验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为了保障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中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的设计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学生发展要求等综合情况。例如,某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对学生相关信息的分析,将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设计为5.2∶3.8。经过为期两年的教学实践,该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由85.7%提高至92.9%。这表明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的合理调整显著地提高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二)确立学生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构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应根据不同课程类型,逐一设定学生的基本培养目标。例如,在3DMax软件课程中,学校可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设定为:要求学生熟练掌握3DMax软件的功能;学会利用3DMax软件完成各类设计任务,并不断提高设计效率。此外,为了保障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功能的有效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结合学生学习成果、学习要求等因素的变化,动态调整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以便借助培养目标的监督、指导功能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良性发展。(三)加强课程模式内部联系。在构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应将课程间的内部联系作为选择课程的主要指标。通过加强课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与可靠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设计能力,保障学生的良性发展。例如,高等职业院校可于课程体系中分别设置版式设计、Photoshop等课程,将版式设计软件作为Photoshop的辅助,以增强课程间的密切联系。(四)创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对专业课程内容的创新。在选择或设计课程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应结合教学经验,尽量提高创新性内容所占比例,以确保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提高及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课程基础。(五)艺术设计专科课程模式实例分析。根据上述要求,以平面设计专业为例,笔者将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设计如下:第一,基础能力培养课程。开设电脑辅助设计课程,以帮助学生习得电脑设计软件的基本应用流程,掌握3DMax软件、Photoshop软件等的基本功能;开设素描等以培养学生美术基础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在基础课程教学中促使学生掌握形体质感、光影及比例等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基本美术表现力。第二,专业设计能力培养。开设Photoshop软件设计课程,当前艺术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掌握计算机软件设计能力成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在Photoshop软件课程中,教师应将软件设计流程、运用Photoshop软件表现设计内容作为课程重点;学校应开设平面设计课程,将装饰画、广告等作为重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掌握欣赏、模仿优秀设计作品的能力,体悟优秀平面设计作品的颜色体系、创作思想,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随堂布置各类平面设计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平面设计专业能力。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专业设计模式构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这些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及结果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为了改善上述状况,高等职业院校可根据学生发展要求、学生学习成果等,构建适宜的艺术专业设计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改善学生专业设计能力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封兰兰.中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36):42-43.

[2]周蓓,吴越.“3+4”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江苏理工学院对接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6(20):21-23.

[3]俞艳.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5(2):21-22.

作者:陈世娟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