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学分制研究

时间:2022-09-15 08:53:48

导语:高职艺术设计学分制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艺术设计学分制研究

【摘要】以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及实施的学分制的现状与问题为切入点,从采用不完全学分制、学分制下的工作室教学、工作室制的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探索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分制实施的途径,提出构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开放性的学分制课程体系。

【关键词】工作室学分制;教学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以学分制作为突破口,在教学管理机制、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多规格、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广、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目前,学分制改革虽然有一段时间了,但仍然只局限于表面成分及学分计量方式,学分制仅仅在传统学年制课程体系进行学分换算。作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将工作室教学与学分制融合,形成的工作室学分制教学模式,为推进学分制改革,培养多样化人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学制、教学运行机制、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有待创新。推行学分制的途径,在推行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将国外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先进经验与我国国情、高校自身条件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科学合理构建既符合学分制特性和艺术专业教学模式,又能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管理机制。

二、不完全学分制

目前国内艺术设计教育领域普遍采用不完全学分制教学模式,在保留学年制教学特色的同时,融入部分学分制的做法,采取压缩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实施学分计量。它是我国施行“学分制改革”后的阶段性成果,绝大多数不完全学分制模式都在学年制的基础上,注入了部分学分制教育理念与机制,以弥补学年制的不足。其属性应为改良型的学年制。

三、学分制下的工作室教学

艺术设计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方面、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为此,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一直有所倡导。同时对施行实践教学的方法亦有多种探索,下厂实习、艺术采风、设计竞赛、实验室教学等等,不同历史阶段有不一样的形式。“工作室”教学是学分制改革后,在“学分制”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的一种新的探索,鉴于“工作室教学”自身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学分制改革而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引入,增加了专业教学体系的开放程度,使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权大幅提高,学分制的优势充分凸显了师生间的主导关系。高职艺术设计学分制改革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教改目标指引下,专业教学体系采用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主干三位一体,成为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主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强调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即大类的基础教育,目的为后续专业学习提供自主个性化的专业培养即宽阔的专业口径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以便培养学生超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工作室制的实践教学形式,“工作室”是设计教育的一种形式,由包豪斯时期的“作坊制”演进而来。“工作室”以某专业方向的教授或专家为核心,组成相应学科方向的师资团队,展开专项教学。工作室教学形式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工作室”教学形式契合了学分制改革并与之紧密融合,成为了艺术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学分制改革教学模式越来越被广泛采用。工作室采用分段式实践教学,学生在前两年主要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夯实了深厚的基础知识后,学生则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爱好及职业发展规划,选择进入工作室开展个性化的强能力的专业技能学习。“工作室制”大都采取教授负责制,即有责任教授确立研究方向、查找研究资料、组建师资群,安排教学计划、撰写教学大纲以及实施教学。教学采用专题模块、需求驱动、问题导向的开放式教学形式,将教、学、操、研紧密结合,提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教学方案经历了从调整必修与选修课比例到“学科基础、分段教学”再到引入“工作室教学”、“实践教学”等不同阶段,各阶段教学方案反映了不同的教学追求。以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比例为主要特征的学年型学分制教学方案,旨在拓展知识面、加强学科之间的了解;以“工作室教学”为核心的“工作室制”教学方案,则期望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探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多元途径。融合“工作室教学”方式,大胆创新实践教学。突破班级授课的禁锢,在加大教学的开放度、促进教学主体的转换等方面颇有进展。但在教学进程上仍以“年级教学”为纲,局限于“年级教学”的框架内。以“工作室制”教学为例,三年级学生通过选择工作室的课程分流进入工作室学习,虽然从形式看工作室教学施行的是“混龄教学”模式,但是从教学任务上看,学生对工作室的选择实质上是对课程的选择,“工作室”的操作模式还是平行课程的翻版。即使在“工作室制”的教学体系中,年级的概念仍很明确。构建开放性的学分制课程体系。课程是课程体系的结构单元,规划和设计培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首先影响到的是课程体系框架和结构的调整,进而需落实到课程教学方能得以实现。为此,课程改革以课程体系为纲要。采用逆向设计的教学设计新理论。预设既定学习目标,统筹设计教学活动分步实施找到实现预设既定期目标的最高效的路径。1.工作室学分制课程设置。工作室制学分制的课程改革应该注意目标性建设问题。结合课程体系的框架,梳理、整合核心课程(主干课程)、普通课程的教学目的,针对教学目的采取目标性管理的方法展开课程建设。在具体的课程建设项目中,不应仅仅着意于单门课程的建设,而应该同时开展相应的平行课程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课程,丰富个性化的选修课程资源。工作室学分制课程模块设置应遵循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规律,突出实践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精心组织设计符合培养社会需求艺术设计人才的教学内容。认真规划工作室学分制教学模式中学生何时进入工作室,进入工作室后的课程设置等系列问题。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规划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围绕专业基础课程和人文素养。第二阶段是理论专业知识学习阶段,注重从专业的理论层面上系统学习专业核心知识。第三阶段是能力培养阶段,这一阶段以独立的专题设计和执行能力训练为重点,强调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第四阶段是应用与检测阶段。通过前面三阶段的学习,无论是专业基础知识还是专业核心理论知识或是独立的研究设计和执行能力都得以升华,以专业时间和毕业创作为核心内容,对之前三阶段学习的全面检测与应用。2.工作室学分制课程改革。从人才培养的四个阶段来看,其教学模式并不一致。第一、二阶段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仍然适合于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堂讲授式教学。而第三阶段作为转型期,强调创新研究与设计、强调执行力训练,教学团队带领学生在虚拟项目工作室学习专业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因材施教的模式下学习。第四阶段由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则非常适合于进入实际项目工作室,在工作室以任务驱动为载体,完成项目任务和毕业创作。学分制改革的主体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人才,而非志趣各异的同一人才。为此,选修课建设虽与学分制的推进与完善同向,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学分制下的课程建设重点仍应该放在社会共同价值的传承与合理的知识结构方面。3.分主题、分组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传统学年制课程体系向学年学分制课程体系的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转型的过程面临许多难题与挑战,应当确立长远目标以求科学发展,为寻求比较平稳的过渡,结合原先课程体系,加强平行课程建设,分阶段分梯次逐渐增加专业模块,为课程选择确立基本条件,逐步实现整个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班授课,可以在学年制的学程框架内以课程单元(组)为范畴开展选修制实践。找准课程体系改革的切入点,

边改边试边建设边完善,在点上成熟后再逐渐铺开,课程及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学分制改革的重头戏,只有相应的课程体系建成,才能有效地实施选课机制,最终实现课程体系的实质性转型。

四、打开培养多才高能人才上升通道

实施学分制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不拘一格培养多样性人才;二是从人的个性特征出发,尊重学生在能力和禀赋上的差异,扬长避短,倡导学生自由学习、自主学习,因人而异培养人才。前者主要通过选课机制实现,后者则借助于学分制目标性管理方式的弹性空间来实现。因此,从适用性要求出发,培养计划的制定与教学方案的设计首先基于学生整体具备的普遍性能力制定与设计,同时兼顾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个性化需求,在完成学校基础课程、公共课程的情况下,仍有余力学习自我需求自我兴趣的课程。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为学生打通拓宽上升的渠道,为培养卓越的创新人才创造前提条件。

五、结语

健全选修机制、开放的课程体系、目标性的学分管理方式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分制实施的核心要素。选修机制、学分管理以开放的课程体系为载体。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培育精品核心课程,丰富选修课程、内容与形式,每位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一份适应自我成长的选修课程表,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分制得以完全实施的关键。

作者:吴玉红 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