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设计撰写方法

时间:2022-06-26 08:56:49

导语:浅谈教学设计撰写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教学设计撰写方法

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意义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完成某项教学内容而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的一项活动。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再配合恰当的方法、策略、活动等,从而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此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前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好的教学设计是保证课程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游刃有余,事半功倍[1]。但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常常强调教学过程的组织,包括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等等,却忽略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应该是基于学生的基础和教学的需要提出,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某项知识或者技能,并能实际应用,举一反三。教学活动应该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进行的,所以,教学活动是教学设计的手段,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是重中之重。

二教学目标的种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一般情况下,根据知识点的不同,可以大致分成信息类知识的教学目标和操作类知识的教学目标。其中,信息类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针对一些概念、信息和事实类的知识点,而操作类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针对一些技能、方法、策略类的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撰写的三个原则

我们在教学目标的撰写中,经常这样表述:理解/了解xxx的定义,理解/了解xxx的概念,理解/了解xxx的原理等等。但是,这样的表述比较宽泛,并没有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教师如何才能知道学生理解了呢?学生如何知道自己已经明白了呢?教学目标如果是笼统的,含糊不清的,教学活动就很容易流于形式,学生也容易随波逐流,学不到实际的内容。所以,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可观察的,具体的,有成果的[2]。可观察的,主要是指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学生也可以观察自己是否学会。具体的,主要是指学生能够通过一项具体的任务或者演示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有成果的,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学到该知识后,应该有相应的成果展现。根据这三个基本原则,本文将重点介绍信息类知识目标的撰写和操作类知识目标的撰写方法

四信息类知识目标的撰写

任何一门课程都会有一些偏理论的知识点,比如某个理论的定义、某个历史事实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等,这些知识点我们通常称他们为“理论知识”,是为了实操或者实践而准备的知识铺垫,这些知识点常常通过反复诵读加深记忆来实习教学目标,但是通过记忆得来的知识,终究过于肤浅,容易淡忘。其实,信息类知识也可以通过上述的三个原则进行撰写,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真正内化成自己的知识。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教师更加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转化成了学生可操作、教师可观察的成果。在撰写信息类知识的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应该明白学生不应该仅仅是明白、知道,而是应该真正理解,如何实习真正理解就需要我们将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拓展,例如表2中的案例2,原来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将理解物流的概念,那么如何去衡量是否理解呢?是否记住就理解了?我们将这个目标进行适当的改进,由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国家对于物流的定义有多个提法,每种提法的侧重点并不一样,所以,我们将教学目标改写成学生将理解物流的概念,并能够分析3种不同学说的异同,小小的改变,学生就变的有事可做,他们需要去思考,需要去做,需要拿出一个成果,而不是仅仅记住,教师也方便在介绍完知识点后,通过随机提问、讨论等教学活动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五操作类知识目标的撰写

操作类知识主要指学生通过学习后可以获得的技能和方法等等,一般来说,这一类知识目标比较容易有成果的展现,也比较方便进行观察。但是我们在撰写时,依然要坚持教学目标撰写的三个原则,尤其是具体性方面,比较容易出现目标含糊不清、目标过小没有挑战、目标过大难以实现等问题。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改进后,原本含糊的目标更加具体、可操作、可观察。操作类知识本身就是一些技能和操作,这一类知识点比较容易出成果,也比较方便观察,但是,我们在撰写这一类知识的教学目标时,还是容易犯一些错误。比如表2种的案例1,原来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将了解调查问卷表的制作方法,并能够制作一份调查问卷表,调查问卷表的形式、内容、对象多种多样,如果仅仅是上面的表述,学生很容易敷衍了事,交出一份“差不多”的成果。如果我们规定了题目数量,规定了具体的调查内容和对象,学生就会有章可循,最后的成果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教师也更方便进行量化评价和教学反馈。此外,在撰写这类知识目标的时候,教师还容易出现目标太小或者目标过大的问题。如果是目标太小,虽然满足了可观察、具体、有成果的三个基本要求,但是学生非常容易就完成了,缺少挑战,容易产生自满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是目标过大,则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挫败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成果。

六结语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开展合适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每一个教师的首要任务,如果教学目标设置不当,教学活动会被带偏,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本文介绍了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的三个原则,包括目标的可观察性、具体化、有成果,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遵循这三个原则,将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3]。

参考文献

[1]王延玲,吕宪军.论教学目标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应用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2004,(1):136-141.

[2]王爱玲,梁春芳.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一个复杂的过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7):57-60.

[3]王冰.教学目标要科学、具体、可操作、易检验——剖析课例”验证勾股定理(1课时)”的教学目标[J].辽宁教育,2011,(4):49.

作者:胡文波 单位: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