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教学设计论文

时间:2022-01-03 10:26:25

导语:高校计算机教学设计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计算机教学设计论文

摘要: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俗而言,所谓的“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的行业,互联网是这个结合过程中的载体和导体,计算机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发展密不可分,计算机专业的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保证其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作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互联网+”形势下高校计算机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本文重点对“互联网+”新形势下的新趋势和高校进行教学设计的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教学设计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较有前瞻性的专业,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表明计算机专业更加需要结合其他专业。“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原有的计算机教学设计以难以实现新形势的需要,我们需要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并努力顺应新形势发展的变革。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分析

(一)专业性更强。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十分强的课程,计算机有本身的语言,从最简单的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C、C#、C++、JAVA等高级语言,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学习相应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就像是与计算机沟通的渠道和工具,这些语言无法用于其他专业的使用,这体现出计算机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性会更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应对的情况将更加复杂[1],他们毕业后面对的也许不仅仅是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以前的计算机只需要孤立的关注计算机本身,“互联网+”的新形势下,需要关注互联网与多种事物的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以及工业4.0现代化生产等,都是计算机需要面对的新的挑战,这需要学生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在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之上,掌握计算机结合其他知识形成的庞大学科知识,从而实现我们对未来某种技术的革命,比如工业技术改革增加智能机器的数量,降低工业生产劳动力的使用,从而保证资源最大化的被有效利用。(二)多元化趋势明显。原来学习计算机专业可能只是作为一个编程工作者,但随着计算机专业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计算机专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学生学习计算机可能就不只为了学习编程,学习计算机语言,或者是为了学习某种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比如,可能有的学生毕业后的主攻方向是影视媒体,他们努力学习的主要方向便不再是计算机语言的编程,而是媒体数据流的处理,比起计算机语言知识,他们更需要的是某款视频或者图片声音处理软件的高级进阶使用技巧,他们需要更多的是经典事例处理的讲解。计算机的多元化更加明显,学生可以更加自如的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应的知识领域进行学习,但这也在无形中加剧了授课教师教学备课的压力。(三)局部体现变异性加剧。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有时会体现出局部的变异性,所谓的变异性就是指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人们的预期进行发展,相反,它发生了某些我们并没有预知的结果。这种局部变异性在以往体现出的事例不胜枚举,以曾经的计算机大佬IBM为例,巨型机的小型化便是计算机的一次变异,从计算机的研发到巨型机小型化期间,计算机被设计出来的目的都是进行庞大而专业的信息与资源的处理,并不是用于个人的。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变异发展,导致了IBM辉煌不再,个人计算机几乎成为每个人的标配。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计算机的变异可能会更加的多样化,更加出乎人们的预想。首先,计算机的形态可能会更加的多样化,其次,计算机可能不再是一个呆板的只懂得执行的机器,其可能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因此,计算机专业未来面对的可能是变化的发展,在变化的发展中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与岗位,是学生们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四)对学生自学要求增加。“互联网+”的新形势下,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学生面对的未来的“互联网+”是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未来,因此,学生要保证自身在未来的发展中仍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做到不被时代抛弃,做未来的宠儿。做到这些的基础就是学生需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在计算机专业要体现的尤为明显,学生需要不断为自己“充电”,努力拓展知识储备,为创新改良技术打下基础。

二、高校在“互联网+”的形势下进行计算机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计算机教学设计要具有针对性。“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设计要具有针对性,要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确保自己所讲授的知识对于学生是有益的,切忌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尽量做到讲述的课程具有独立性和创新性。对于学生,教学内容也需要具有针对性。不同的学生,未来发展的路径不同,对此教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可以采用相应的分组制,对大的分类进行针对性的详细教授课程,让学生更有目的性的学习自己所喜爱的技能,保证其以后工作时具有足够的技能储备。对于学生的不同能力,教学设计也需要有相应的针对性。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不同人的知识储备不一样,能力也不一样,在进行计算机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最大程度的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中找到自信心和成就感,帮助其获得工作生存的必要技能。(二)计算机教学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尽管计算机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互联网+”的思潮下,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喷薄而出,但计算机教学不是进行计算机理论的设计与探讨,所以计算机的教学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大学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有足够的能力能够提出新的计算机概念,同时,大多数高校也不具备有研究所的专业器材和充足的资金储备,用来完成计算机理论相应验证。因此,在高校计算机的教学设计中,可操作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不能因为“互联网+”强调多行业的协作发展,在教学设计中就出现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他们需要在高校学习期间确立相应的知识储备[2],并在其之后的求学途中,有足够而且深厚的基础准备与部分新颖理论验证的经验。(三)计算机教学设计要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计算机发展之初,常常一个极具天赋的人就可以完成计算机软件或者系统的编程。而现在计算机经过长足的发展之后,数据库日益庞大,个人再想独立地实现编写出系统程序或者软件,已然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到协作技巧是十分必要的。在计算机教学的设计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对各个小组分别布置一个总体任务的不同步骤,并让他们进行协作。教师只负责布置总体任务和划分每个小组负责的内容,协调进度和统一设计规划等都交给学生自行解决。在实际的企业中,员工的协作能力有时比其专业技术更为重要[3],毕竟具有某项天赋、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是少数。在学生的教学设计中,为了训练其协作性,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段视频。首先对这段视频进行摄影、录音、后期处理等多任务的划分,让学生们自由发挥主题,最终呈现一个5-10分钟的短视频。这样就很容易在让学生自由发挥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四)计算机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对于学生而言,吸引他们选择计算机课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们认为计算机是一个神奇而有趣的专业。计算机教学的设计可以由浅入深,并在计算机的教学设计中多设置实际的例子,可操作性强的例子,让学生可以在练习中获得更多的趣味性,从而让他们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4],教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计算机教学设计的趣味性可以增加学生的创新性和创新意识,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更容易接受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三、结语

总体来说,“互联网+”的新形势下,计算机的教学会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困难和挑战往往就是机遇。计算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且花费时间较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在做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全面。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时候有更多积极性,让其感受到学习中的趣味性。教学设计实际上是教师的一个规划,其中体现出的是教师的个人授课风格,在其中,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的探讨与良好的互动,是提高学生能力,拓展其知识边界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宇阳.基于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2):105-106.

[2]林锋.互联网+环境下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435.

[3]薛巍.“互联网+”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教学模式与改革策略[J].现代装饰(理论),2016(6):270.

[4]梁辉.“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教学平台的设计与运用[J].中国培训,2015(13):44-45.

作者:马爱花 单位:吕梁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