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设计论文

时间:2022-10-09 04:37:45

导语:高职教学设计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教学设计论文

[摘要]教学设计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不仅仅是经验的总结,更是理性的思考。教学设计是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理论与技术及各教学要素的有机统一。它具有思维创新性、过程实践性、目的实效性、要素系统性四大特征。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有利于自觉地、科学地开展教学设计工作,以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设计;内涵;特征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其特征,不仅有助于教师解决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实效性,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自觉地、科学地指导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有人曾撰文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篇幅有限,缺乏系统。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需要进行拓展性研究,努力形成系统、全面、深刻的认知,准确地反映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律。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是指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系统学、设计学等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针对教学实际问题,在全面分析教材、学生、教学条件和教师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思维,运用最佳的理论、方法和途径解决教学问题,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教学环节等诸要素进行系统的有机整合,形成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的活动过程。(二)教学设计的分类。从课程类型上,教学设计可划分为理论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设计;从任务范畴上,教学设计可划分为广义的教学设计———基于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它是说课的基础;狭义的教学设计———基于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它是上课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的内涵

(一)教学设计是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统一。教学设计是为了解决教与学的问题而形成的最优化的设计方案。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不仅要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何种程度等问题,也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何种程度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教与学实践活动中最一般性的问题。因而,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也自然成为教学设计的基本目的和目标。找到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是教学设计的目的,形成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是目标。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学设计工作的直接性的目标,它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效果最佳,即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教师方面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学习效果最佳,即促进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是学生方面的目标。前者是教师职业工作性的要求,后者是教师职业目的性的要求。教学设计的终极性目标,是按照高职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每一堂课、每一门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二)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理论与技术的统一。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包含教与学细微的心理、思维、知识等意识领域里的规律与现象,也包含现代信息技术、媒介传播、行为活动等实践领域里的规律与现象。处理如此复杂的关系,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合理、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集中表现在技术层面。但是,这种技术的拥有,是需要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学、心理学、系统学、设计学、信息技术等理论为基础的。如果没有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等诸理论为基础,缺失了理论的指导,不可能拥有这种技术。即使掌握了一些教学设计的手段、方法和环节,但在合理运用、科学设置、策略把握上难以实现优化教学设计目标的要求。(三)教学设计是各种教学要素的有机统一。教学设计工作涉及校情分析、学情分析、专业分析、课程分析、教学条件、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内容环节。其中,课程、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是教学系统中的四个主要要素。以上要素不是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而是以最佳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为指向,以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兴趣、需要为要求,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校的办学条件为保障,按照教育学、心理学诸理论的要求,统筹兼顾,综合设计,使各教学要素融为一体,形成整体功效。

三、教学设计的特征

教学设计特征是进行教学设计方向性的基本要求和基本遵循。(一)思维创新性。从本质上看,教学设计属于思维活动。它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统筹思考,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诸个教学要素的思维设计活动,属于意识领域内的活动。其直接的结果是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但是,它不是简单地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而是基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条件可行性分析、教学反思,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能力和学校教学条件,依据教与学的原理,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并采用适宜学生接受、易懂、易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策略,形成内容合理取舍、重点难点分析深入浅出、环节严谨有序、语言通俗易懂、教学媒介合理运用的创新性的设计活动。教学设计方案,凝结了教师的认知、分析、判断、探究、主观倾向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办法等心智活动,充分发挥了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设计者创新思维的结果。(二)过程实践性。1.在本源和目的上,教学设计来自于教学实践,为教学实践服务。教学设计是循环往复教学实践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每一次的教学反思、经验提升、设计方案的构建,都起源于上一周期的教学实践。在目的上,教学设计服务于教学实践;同时,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劣,仍需要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学设计来自于教学实践,用之于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2.在形成路径上,教学设计始终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从教学反思到教材内容的取舍,从案例的选择到教学环节的设置等,是一个严谨周密的规划性过程。这种规划的思维过程紧紧地制约于教学实践的过程。最终成型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随着教学的需要,教学情境的演变,教师灵感的激发,原设计好的逻辑顺序、案例、语言体系等都可能发生变化。这种情境的变化,表面上看是教师主观世界的驱使,但造成这种主观思维变化和教学设计方案的变更,是课堂环境因素(客观条件)变化所形成的。优化的教学设计不是僵化的教条,是随着教学实践的变化而变动的。(三)目的实效性。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解决教与学的问题。对于高职而言,教学实效性旨在通过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实效性,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术,更大幅度地提高所需要的各方面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以便在未来职场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教学设计是以教与学双方面获得实效性为目标而展开的一项工作,它既不是为了教师单方面的发展,单方面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更不是为博得教学改革的虚名,追求形式化的设计方案。(四)要素系统性。教学设计也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系统化的思维活动。思维的对象是一系列的教学要素。前导性的要素包括专业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资源等;核心性工作内容和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策略、案例、教学进度、教学环节、时间、教学风格、语言体系等要素;后续性要素包括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一系列的要素需要在周密的计划下进行技术处理,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整合成为有机的整体,使每一要素在系统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把各要素简单地组合、堆积和排序。深刻理解教学设计的内涵,有利于我们自觉地进行教学设计;准确把握教学设计的特征,有利于我们按照教学设计的规律和基本遵循,保持研究的正确方向,科学地指导设计教学活动。

作者:孙卫国 单位: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柳礼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研究与教学设计[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