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设计及应用前景
时间:2022-08-03 10:55:21
导语:微课教学设计及应用前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微课”(micro-lecture)这一概念从2011年在我国首次提出以来[1],在教育领域得以迅速传播,各级各类微课比赛使得微课不断升温。目前,微课已成为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热点,引发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在微课开发实践中存在不少误区,其中最突出的包括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视频设计以及微课的应用问题,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即微型课程,其理念可追溯到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要求将概念、讲解、举例浓缩在60秒钟的时间内,以便于普及有机化学常识。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TerenceP.Kee教授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演讲,以促进学生掌握核心概念,应对快速增长的学科知识与交叉学科的融合[2]。“微课”这一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DavidPenrose明确提出的,他认为提炼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为微型的知识脉冲,提供学习者知识发现与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可取得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相同的效果,有效节约学习时间[3]。随着网络视频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微型化、移动化和碎片化学习已成为可能,利用零散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微小知识点的微课教学理念得以实现。与常规课程相比,微课的教学时间短、容量小,讲授的内容少,要求主题突出、问题聚集,有很强的教学针对性。它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学习环节的学习资源,也是一种情景化、可视化、数字化的资源包[4],其本质是在微型资源的基础上附加了教学服务的小型化课程,是内容、服务与互动的载体。具有微型化、智能化、可重复使用、持续进化等特点[5]。
二、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课开发实践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是微课的教学设计[6],它要求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整、清晰、生动地讲解教学内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技术,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促使其可持续地主动学习[7]。微课教学设计是优质微课资源的起点,它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工作记忆容量的有限性;只有受到注意的信息才能得到人脑的进一步加工,只有被注意到的瞬时记忆才能被加工成为短时记忆[2]。通过微课的教学设计,吸引并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可以从学习者的先验知识、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学习材料的组织及呈现方式三个方面入手,增加学习者关联性认知负荷,优化其认知总负荷,使之不超过学习者的承受范围。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把握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突出其小、实、新的特点。在开发微课之前,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即分析学习者特征,以明确微课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微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实用性,选题要准确,以吸引和保持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教学任务要明确、具体。确定了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后,接着进行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即拆分知识点、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对知识点的分割,确保微课能够问题聚焦、主题突出。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以及教学策略的应用方法三个方面入手[7],以期微课的教学过程新颖有趣、吸引和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力,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时要确保微课教学内容少而精,主题突出、有针对性,所以,要根据教学目标与任务进行知识点的切分,确保微课的教学容量小,能够在保障学习效果的前提下用很短的时间讲解清楚[5]。对于那些内容复杂、自成体系且不宜分割论述的内容,以及针对性不强、主题不明显、对学习者没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或活动,没有必要作为微课进行开发[2],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微课教学过程要保证教学完整清晰、形象生动。一般来说,微课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导入、内容讲解和教学总结三个部分。为使教学导入新颖、快速,可以使用有趣的案例、熟悉的事件、现象,也可以设置疑问、悬念,创设学习情境,唤醒先验知识。内容讲解时要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围绕主题、突出重难点。在讲解新知识时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组织及展示方式,力求隐性知识显性化、抽象知识可视化、操作技能动态化[8],让学习者在恰当的情境、情绪和节奏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总结要简明扼要,能启发学习者进一步思考和研究。为使微课散而不乱,便于教学平台的组织管理,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还需要准确描述其教学信息,使学习者能快速获得所需微课,并为聚合成更大的课程提供依据[5]。此外,由于微课程还具有在线辅导功能,除了教学内容外,还需要教学支持服务,包括学习辅助工具、由易到难的指导性练习/测验以及反馈、支架与路径、指导与讨论协作[3]。
三、微课视频的设计
微课视频是微课核心资源中的重中之重[6],是微课的主要载体,其制作的精良程度直接影响微课的传播效果和应用效益。微课视频设计的目的是尽可能地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视听体验,吸引和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进行微课视频设计时,首先要注意所选用媒体在呈现教学内容时的适用性和统一性,使抽象知识可视化、操作技能动态化[8],生动形象,激发和吸引学习者学习。第二,要尽量使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要学习的内容上,不要形成干扰信息,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在呈现微课内容时,不宜过度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化[4];一切呈现方式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尽量不要有那些形式大于内容、花哨而无意义的装饰;教师出镜需谨慎,一般情况下,微课视频中出镜的教师最好能够形象良好、发音准确、声音悦耳、口齿伶俐、身体健捷。在微课视频设计中,还需要重视一些技术性问题。首先,文字要精简,突出重点即可,必要时加入相关图片帮助学习者理解。其次,教师讲解的声音要清晰、发音准确、亲切自然,保持语速适中,多使用口头语言、深入浅出,切忌一字不漏照着课件念、照本宣科。第三,背景音乐要与主题相配,不可喧宾夺主、超过教师讲解的声音;视频背景尽量简单化,起到烘托主题、美化画面的作用,不能对主题造成干扰。第四,同一页面的字体和颜色要控制在三种以内,保持整体风格一致。最后,为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需要有清晰的导航、使用说明和人性化的操作方式,并及时反馈和评价[8]。
四、微课的应用方式
微课是一道引人注目的新景观[9],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它可作为网络自主学习资源、也可作为课后辅助学习资源;可用于在线教学、远程教学,也可帮助改善课堂教学;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普通网络学习者,微课是其利用课外、工作之余的时间碎片进行自主学习、远程学习的一种网络资源和学习手段,丰富的微课资源有助于实现按需定制的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终身教育、开放教育服务。对于在校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微课便于他们在课外进行自定步调的个性化学习和混合学习,弥补课堂教学难以兼顾不同学生接受程度差异所带来的缺陷,满足学生差异化自主学习的需要。主要用于学生课后复习、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缺课学生补课和异地学习、假期学生自学,以及家长辅导孩子学习[10]。微课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促进的作用,能有效促进教师课内外教学及教研能力的提高。微课可方便地用于教师说课、评课、突破重难点、课后拓展等教学实践活动,利于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及教学研究能力。微课还是教师相互交流、借鉴、分享教学理念及教学成果、推广优质教学资源的好途径。微课具有内容聚焦、可重复使用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借鉴使用,使之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微课的主要用途是网络在线学习,而不是课堂教学。在“微课热”的背景之下,有人倡导用微课主导课堂、甚至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在是一种错误的短浅之见。教学是一种生成性过程而非预成性的过程,事先制作好的再精美的微课也代替不了教师依据学生的现时反馈所进行的面对面的现场讲授和点拨指导。并且,课堂教学是一个在封闭的空间和规定的时间内开展的有明确目的的教学活动,千百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课堂讲授模式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任何一种已知的教学模式都难以替代教师面对面的现场课堂讲授的作用。[11]微课的未来在网上,而非课堂上。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我们反对非此即彼的激进改革。一些极端的做法,如翻转课堂模式,只是在特定条件下适合特定内容的一种模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应该盲目跟风、盲目推广。
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手段,微课深受数字化时代学习者的青睐。要开发制作出优质微课,教师需具备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做好教学设计和视频设计,把握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促使其可持续地主动学习。微课主要用于在线教学,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随着优质微课数量的增加和网络平台应用功能的完善,在移动学习、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混合学习等领域微课必将得到飞速的发展。
作者:袁俊 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61-65.
[2]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4]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5]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09.
[6]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7]刘小晶,张剑平,杜卫锋.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82-89,97.
[8]王雪.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的实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9-226.
[9]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1-5.
[10]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8-18.
[11]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34-40.
- 上一篇:投影规律教学设计论文
- 下一篇: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