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时间:2022-06-30 04:17:27
导语: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设计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重要视角和切入点。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课堂设计,做到准确把握定位,实现课堂设计的操作性;熟悉教学对象,增强课堂设计的针对性;把握设计重点,突出课堂设计的实效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高职教育中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方活动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精心开展课堂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设计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结构设计的好坏。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其关键着力点是优化课堂设计。必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时间等具体情况,正确选用教学方法,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巧妙组合,做到课堂结构严谨、信息容量适当、方法手段多样、组织形式新颖、教学互动有效、教姿教态端正、讲解语言精炼、留有思考余地,从而达到教与学融为一体的效果。
1领悟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内容是课堂设计的前提
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领悟其内在的科学性、思想性,对搞好课堂设计显得极为重要。课程标准是组织与实施教学的基本文件,也是教师备课与授课的主要依据。作为教师,在领悟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1做到“三个联系”
一是课程体系与基本内容相联系,对所担任情景(任务)的学习目标、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和基本要求等有确切的了解;二是所授情景(任务)与前后情景(任务)相联系,分析与掌握所授情景(任务)在整个课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承前启后所需要采取的方法手段;三是所担任情景(任务)教学任务与自身能力相联系,详细分析组织与实施教学的利弊条件,便于在备课活动中采取措施,扬长避短。
1.2把握“四个步骤”
一是粗读粗思。对所授情景(任务)的基本教材作全面系统的阅读和初步思考;二是细读细思。在粗读的基础上,要对教材逐节逐段细心阅读,认真推敲、反复揣摩,弄清重点和难点;三是精读精思。抓住带根本性的问题,精选重点内容,潜心研究、追根求源、消化理解、融汇贯通,从中吸取精髓;四是博学深思。教师必须掌握与教学有关的各类知识和技巧,广采博学,攒下教学的“本钱”。正如常言所说的:“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通过旁征博引、纵横开拓对知识进行充实和扩展,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融汇贯通,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巧于开头,启动思维是课堂设计的关键环节
生理学告诉人们,凡是能够引起人浓厚兴趣的与强烈感情的事物,都能在人的大脑皮层上引起极大的兴奋,并牢固地刻下记忆的痕迹。一堂课的开始能否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如同一出好戏要演好序幕一样重要。有吸引人的开头,就能引发问题,启动思维,产生渴望追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唤发激情,荡起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学的感染力。
2.1以激励引课
激励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处于主动地位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在讲《道路建筑材料》时,首先提出同种材料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会有什么样的工程性质,以激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材料的工程性质”,使得学生的目的性增强,对本课程更感兴趣。
2.2以例证引题
举例应有针对性,要以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选择事例。所设定的问题要真正对教学产生导向作用。笔者在讲《道路工程制图》课程时,首先引用道路工程中桥梁结构布置图一例。然后带领学生一起,以桥梁结构布置图的识图为例来说明工程制图投影的作用与地位,使学生情绪高涨,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3以旧引新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的功能不仅传承已有知识,还要创造知识和发现知识。而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着联系,前期的知识为后面作铺垫,后面的知识是前期的拓展。用承前启后的方法复习旧课,导出新课,阐明新旧课题的内在联系。在讲《道路CAD》时,先把现有工程制图的内容归纳出来,让学生运用道路工程制图的投影规率,运用CAD软件绘制道路相关图纸。在新旧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既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又能使之过渡得体,连贯自然。
2.4以疑引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疑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纵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有意识地使学生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思维活动通常是从问题开始,由疑问而产生的。设疑是引起学生注意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艺术,一堂课的开头设疑,造成思维上的悬念,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带着问题聚精会神地听课。如在讲《道路CAD》的桥梁图纸绘制打印输出时,开始就提问学生:按照桥梁尺寸1∶1的绘制,怎样能把桥梁图纸放在A3的图纸里面并打印输出?经过思索,弄清了缩放图形以及绘制图形进行标注样式设置。这样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3讲求教学艺术,教书育人是课堂设计的核心
讲求教学艺术,对提高教学效果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核心。良好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反映,一堂课讲得成功与否,往往与教师运用语言和动作的艺术紧密相关。准确生动的语言,自然贴切的动作,正规流利的板书,直观形象的辅助手段,能更完善周密地表达教学的中心内容,提高教学效益。
3.1语言生动,增强感染力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工程师,又是课堂语言的设计师,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是传授知识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手段。因此,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讲究教学语言艺术,从而增加课堂情绪,像磁石吸铁屑一样始终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讲课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形象有趣,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使学生听得有味入迷,让学生不仅得以知识的启迪,而且还受到一次有血有肉、有境有意的语言艺术的熏陶。
3.2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教书离不开育人,只教书不注重育人,就失去教书的根本目的,而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融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教学结构,则是教书育人的生动体现。育人必须先育己,同时育人必须先律己。教师并不是仅以知识的形态,而是作为整体存在于学生心目之中的,其言行在学生的心中有较强的仿效性,教师的自身形象和模范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学生,这是“无声胜有声”的教,“无形而有效”的育。一方面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服感。另一方面,在课堂上除要讲求语言艺术之外,还要注重自身的形象艺术,准确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在行为示范上,必须做到端庄的仪表,严谨的的教态,有力的手势,适度的动作,这样不仅有助于语言的表达,而且有益于学生思想和作风纪律的培养,使教师在无形中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3.3板书流利,规范有序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一堂课引出课题后,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是教师的板书,第一印象很重要,对于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我力求注意板书大小适中,字迹清楚规范,主、副版内容分开,规范有序,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围绕自己的课堂设计,有助于提高效果。
3.4巧用课件,形象直观
采用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将教学的主要内容、材料、数据、事例等呈现在大屏幕上,辅助教师讲解,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标志,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运用这些手段,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地表象出来,将静态的对象赋予动态特征,利用人的多种感官接收信息,扩大空间、缩短时间,增大单位时间内教学信息的有效输出量。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综合分析能力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把掌握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设计时,要注意防止一味地“赶时髦”,置教学内容和目标于不顾,片面地追求手段、形式上的改变或是把电子教案作为偷懒工具,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针对性的使用,而是不管实际内容、实际效果,鼠标从头点到尾,把原先的“人灌”换成了现在的“机灌”。
4留有韵味,鼓励自学是课堂设计的良好方式
一堂课的结尾也如同一篇文章的结尾,必须是余音绕耳,催人深思。“言有尽需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可根据课程主题、特点,归结全篇,深化题旨;或用具有鼓动性、号召性强的语言把学生的情绪感奋起来,推向浪尖;还可用含蓄、深沉的话语促人深思,让学生课后回味反复。更主要的是要留有韵味,再激新疑。教师授课时,应该把基本原则问题讲清楚,为学生自学奠定基础。但不宜也不可能把问题讲尽,切忌一览无遗,贵在藏而不露,引而不发。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使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发展思维,学会独立探求与创新。例如在授完《道路建筑材料》一课后,并没有马上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哪些概念、熟背哪些原则,而是要求学生根据道路建筑材料的发展,“谈谈你认为道路建筑材料应向哪些方面发展?”这样,有助于促使学生课后翻阅资料,钻研教材,既使学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消化理解,又使学生不致“师云亦云”、“书云亦云”,从而丰富思维,大胆创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5结语
高职教育课堂设计并不是某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不是单一媒体或教学方法的设计,而是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规划。因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有深入的把握,对教学路径有清楚的描述,对教学对象的自主学习要有指导和帮助作用。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体现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作者:丁文霞 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与轨道学院
参考文献
1赵俊芳,崔莹.翻转课堂的内在意蕴及高校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6(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何克抗.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0,(1)
4胡建英.《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3)
5李焦明.高职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6(3)
6黄玲青,唐闪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0)
- 上一篇:数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 下一篇:路桥工程类课程教学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