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论文10篇
时间:2022-04-17 10:42:19
导语: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从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状况来看,多数高校存在重艺术表现形式、轻专业实践的问题。这一现象导致诸多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标准与要求。基于此,本文拟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出发,分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路径。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即实践教学不但是高校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更是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从本质上讲,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和科学高度融合的学科,实践性、技能性、表现性、技艺性课程较多,且以单元式讲课方式为主,注重直觉、意象及感知体验,强调主客观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人文精神、科学性及文化素质的结合。所以,按照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科学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是我国高校艺术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
1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1.1有助于人才培育方案的科学制定
人才培育方案作为教学工作的总纲性文件,是科学推进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更是高校培育人才的有效保障与直接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锻炼需要实践教学的支撑,而实践教学的具体开展则离不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因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不但可以指导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定,还能为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提供完善的制度保证,以此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要。[1]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努力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既符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发展要求,又能推动学校与专业的发展建设。
1.2有利于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围绕强能力、重应用、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促使高等院校培育出更多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扎实、兼具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艺术设计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展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努力增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有益于艺术设计人才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益于检验实践教学成效、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考评、实践师资队伍等各环节的管理研究和建设工作。与此同时,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观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有效推进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全方位发展。
2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观念相对陈旧
受长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我国大多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都是以单纯的课堂讲解为主,实践教学较为匮乏。尽管部分教师通过多年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经验,但这种局限于教材内容与教师知识储备的陈旧教学观念依然会让学生的知识视野与实践技能受到极大限制。在这种传统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过于机械与乏味,久而久之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压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与创新能力塑造。所以,积极扭转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教学思想,对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2.2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师资水平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伴随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资力量的日趋年轻化,越来越多的教师都是应届毕业生,即取得高学历文凭后就直接到高校承担教学任务。[2]对于教学经验与艺术设计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而言,要想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综合素养高的艺术设计人才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强化师资力量是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须突破的瓶颈之一。
2.3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具备一定的美术设计基础,这导致一些院校误认为其是纯粹的美术基础教学,并造成了广大学生美术基础知识扎实,但设计知识相对不足的问题。技术设计专业包括会话基础、设计知识及计算机操作,这也是任何技术设计类专业的基本教学框架。然而,我国部分高校并未科学分配课程体系,过于侧重美术基础教学,致使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3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路径
3.1增强对实践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
高校领导需要加强对教学实践的重视程度,艺术设计领域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做好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必须高度重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清晰明确艺术设计的总体教学目标,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分量与比例,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另外,高校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其参与各种艺术设计实践活动,真正提升艺术设计人才的实践能力。
3.2加快实践教学体制的建设步伐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健康顺利运行,需要完善的实践教学机制予以保障。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在制定实践教学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完善奖惩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实践动力。同时,高校还要做到严格执行实践教学机制,在颁发任何新机制之前,必须进行试运行。只有确保该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执行性,才能进一步规范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
3.3加大艺术设计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
建设足够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基地,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与前提。一方面,高校可以加大与事业单位、企业、公司的合作力度,积极创建多样化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基地,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与场所;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大对本校艺术设计专业设备、资源、场所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实践条件,为教师开展实践课程提供必要的资源。
3.4重视艺术设计素材电子库的资源整合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密切关注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态势,有效整合各地区、各民族、各类型的艺术设计资源,积极创建完善的、系统的、实用的电子素材库。[4]只有不断充实与整合艺术设计素材电子库中的学习资源,才能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艺术设计领域的前沿情况,为学生学习提供充足的参考资料。
总而言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管理与研究水平、增强教学成效与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必须彰显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适应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紧密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实现我国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王莉 张玲玲 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洋.初探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意义——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为例[J].设计学,2014(27).
[2]房学军,马铁成,谷秀梅.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
[3]黄华明,王萍,吴傲冰,等.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6).
[4]朱凯,黄华明.艺术类专业实践性课程成绩评定过程研究——以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计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09).
第二篇:高校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摘要:以榆林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实训实验室为例,介绍了实训实验室的建设情况,从推进实训实验室建设的内容、挖掘实训实验室利用范畴等方面,提出了实训实验室开发利用的思路及建设性建议,以供各方面探讨。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践实训;实验室建设
1艺术设计实训实验室的思路及意义
艺术设计是一门融汇科学、市场学、生态学、应用技术及人体科学等领域横向交叉联系的综合性知识密集型学科,其核心是工业设计。2005年北京创意产业超过960亿元,已成为北京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其增加值约占北京国民生产总值的14%以上,而我国其他城市和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在对设计的认识上还沿袭传统工艺美术的思想,把艺术设计仅看做美化外观的美工工作,缺乏艺术概念和实践经验的专门化人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育,特别是在实践实训环节上,仅停留在手工作坊的阶段。因此我校建立的“设计实训实验室”,大力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装潢、服装设计、包装设计、动画、摄影等方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门化设计创意人才,对于提高“产—学—研”能力,为西部产业提供创意智力支持,促进榆林和西部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有着重要意义。我校“设计实训实验室”下设基础模型制作、虚拟造型、木材加功、喷漆、虚拟全景、油泥模型、精密加工7个专业项目。实验室服务全校所有设计创意类专业,使其能够容纳我校相关学院的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其中进行相关的实训创意实践;同时可满足相关专业师生“产—学—研”的需要,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紧密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服务榆林乃至整个西部企事业单位。
2模型实验室建设的基本内容
根据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办学定位和办学规模,为满足我们现有平面设计、环艺设计、包装、摄影、动画等5个专业在设计创意实训技术与艺术方面40门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需求,按支撑学科专业建设、资源共享和建设特色实验室的原则、组织建设“设计实训实验室”,按适应现代创意设计人才发展,满足人才业务培养要求、为榆林乃至西部地区培养创意设计人才的总体目标进行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相关学科“产—学—研”的能力,紧密企业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提高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以及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支持西部的产品创新,特别是榆林市的设计、装潢企业,装饰材料在产品中的应用等的设计开发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2.1总体建设目标
坚持传统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从根本上加强艺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建筑工程系3个学院、多个专业设计创意实训实验室的基础实验(实践)条件,着力培养学生在工业产品造型、服装造型、建筑及室内造型、广告设计、摄影、动画创作、包装设计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建成以应用技术手段实现设计想法,培养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的高标准实训实验室。
2.2具体的建设任务
新建基础模型实训室一间,新建木材加工、喷漆实训室一间,同时对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实验项目进行调整和修订,完善新建实验室管理和运行的相关规章制度,开展人员培训,以便硬件设备到位后及时投入使用。按本项目建设方案,实验用房可满足项目实施要求。我校有较为成熟的实训实验是建设经验,且场地配置和人员技术能力能支撑项目提出的扩建内容。建设过程中,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组将建立工程跟踪和自查制度,力求实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力求通过过程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投资质量和效益项目组将在申报的基础上;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发挥专家的咨询,指导作用,把握实验设备配置,选型的实用性和适度超前性,并同步开展对实验(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学-研”实践模式的研讨,以进一步指导实验的综合作用。
2.3建设实验室满足要求
“面向教学”即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验基础与前沿的有机结合。引入现代科技,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面向科研”即积极为教师提供科研条件,吸引教师进入实验室,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面向科技服务”即结合榆林市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咨询等科技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大学校与各企业的横向联合,提高社会科技服务能力,实现资源社会共享。
3模型实验室的开发与利用
实验室实行全天侯开放,仪器设备利用率达100%,完好率达95%。实验室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聘请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充实实验教师队伍。实现对外校学生的实验开放和教师培训;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典型的网络实验教学课件、实验教学视频、实验室与实验教学资源等的对外开放。实验室作为教师科研基地,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同时积极参与对外科技服务项目,实现了资源的社会共享。
3.1坚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才培养特色:精专业、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行业办学,走产学研合作道路,依市场为导向,更加注重能力教育,提高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的符合度。
3.2以“素能本位”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
教学中坚持1个培养目标,即工程技术型培养目标;坚持2个结合,即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坚持3个强化:即强化实验教学,强化工程训练,强化顶岗实习;坚持4种能力培养: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3.3强化实验教学措施实验中心坚持实验课程单独设课,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占总教学学时比例60%以上,坚持“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加强实践环境建设,增设满足本科教学的基础实验仪器台套数和适用科研与学生创新实验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省市内建立多个学研基地:开展“双证书”培养,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率,开放实验与实验室开放,增加课外科技活动。
作者:慕云舒 单位:榆林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加贵.关于工业设计模型制作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7):142-144.
[2]郭爱莲,王海锋.工业设计模型制作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13-14.
[3]张春明,代晗.关于工业设计专业模型制作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22):247.
第三篇: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当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中出现了部分学生色彩写生基础薄弱、调色能力差和课堂色彩写生训练时间短等问题。基于此,该文提出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中运用不同的色彩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设计色彩归纳能力,为学生进入对应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临摹法色彩教学写生
色彩课程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基石,在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色彩除了明暗对比之外,还有冷暖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等。此外,描绘色彩的工具也有区别,如,素描一般使用铅笔。刚进校的高职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素描学习之后,要顺利过渡到色彩训练。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动漫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的“零基础”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训练方法进行色彩能力训练。
教师首先要采用单色临摹法训练学生的色彩能力,使学生在素描学习和色彩学习之间有一个稳定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学生通过单色临摹学习一些简单的用笔技巧,如摆笔、扫笔、拖笔、转笔等。单色临摹的难度不大,是初学者比较容易接受和消化的一种学习方式。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要通过临摹提高色彩能力,初学者更要通过大量的临摹提高色彩能力。刚接触色彩时,一些学生难以从素描学习的思维方式中转换过来。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做一些简单的单色临摹练习,如普蓝色。这样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水粉画的特性。由于是单色画,学生不用考虑色彩关系上的诸多变化,可以大胆作画。但在临摹的过程中,学生要把素描中的三大面、五大调子塑造出来,明确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
其次是限色临摹法。教师通过采用限色临摹法,使学生完成从单色临摹到多色临摹的过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调色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单色临摹练习,学生能熟练使用水粉工具塑造物体,这时便可以开始限色临摹阶段的训练。限色临摹是指只用有限的几种颜色(如黑色、白色、绿色等)作画,用色较少,练习的针对性较强。限色临摹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了解物体的黑、白、灰关系和冷暖关系;其二,树立色彩、笔触为形体服务的意识;其三,获得基本的调色能力。最后是小色稿写生练习法。小色稿写生练习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感觉。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临摹作为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小色稿写生练习。学生要抓住对物体色彩的第一感觉。作画者在最初看到景色或一组物象时会产生一种特别强烈、新鲜的感觉,这就是对色彩的第一感觉。随着观察时间的增加,这种新鲜的感觉会慢慢消退。要想保持对物象的新鲜感,作画的速度就要快,尽量用大笔作画。写生的正确观察方法是:目光环形流动,比较各物体的差异,还要在物体和画面之间不断切换比较,切忌死盯住某个局部不放。学生还要掌握画面色彩的整体性。小色稿练习能够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用于考虑画面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调配颜色是训练有素的大一新生的基本技能之一,学生要通过5到10节课的训练,熟悉调色的基本规律,能用多种颜色表现丰富的色彩关系。色彩大师作画,用色一般较少,但作品色彩往往很丰富、到位。学生开始练习时,颜色种类不宜过多,要练习调色能力。中间阶段可能要练习所有的常用色,避免偏爱某一种颜色,尽可能掌握每一种颜色的性能。最后,要努力简化画面的颜色,用最少的颜色表达最多的色彩感觉。明度、纯度、冷暖是色彩的基本要素,几乎所有的色彩语言都与它们有关,三者的自身变化和交叉变化可使画面的色彩更加绚丽、丰富。教师应该结合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服装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探寻适合本专业的色彩教学方法。教师可采取理论讲解、示范教学、作业讨论式实训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提高学生的色彩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让学生欣赏优秀的色彩作品和名家的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从优秀的作品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要不断努力摸索,找到适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色彩教学方法。
作者:万正强 单位: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吴青林.色彩形态设计基础.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2]高海军.平面构成.二十一世纪艺术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周信达.透析基础美术教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4]席跃良.艺术设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第四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软件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根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软件类课程的特点,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软件课程的需求,提出艺术设计专业软件课程教学与时俱进的新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掌握并运用网络这一教学资源来授课,其中利用网络教学中,网站教学平台与平时课上内容有机融合,符合当下发展趋势,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其进步,并最终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课程;艺术设计;教学方法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应针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使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质量不断攀升。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服务于设计公司、设计部门,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因此,我们应以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为目的,以“动手能力强”、“实用性强”为特征,以带有明确的行业、职业针对性为培养方向。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软件类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开展新方法的必要性
1.传统课堂教学的现状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口头描述及通过投影仪来实操展现,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足以适用现代职业教育的实际应用需求,而通过网站这一平台打破了传统教学环境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资源的形式产生了多元的变化,学生可以在任何适合时间、适合地点,可循环性的获得相关电子教育资源,可随时、随地巩固知识、回顾知识及寻求新知识,为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2.开展网站教学平台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软件类课程教学方法的必要性长期以来软件类课程,学生在实践练习上普遍面临着两个困境,一是动手实践能力不足。想要呈现出的设计稿仅存现在脑子中,无法用软件表达得淋漓尽致;二是手与脑的结合不够。软件已熟练,但设计感不强,跟不上设计的最前沿。然而网站上往往都是最新最前沿的设计发展动态及趋势。结合以上两者情况,要解决问题,势必将课堂教学与网站平台资源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
二、用网站教学平台来进行软件类课程的教学方法
1.聚集大量的优质课程设计刚刚开始兴起时,行业界限是相对清晰的,随着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融合,行业界限逐渐模糊,当然在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这一现象,设计师很难用一门学科或一种软件去独立完成一件设计作品。如一双鞋子、一个包装盒,设计师不能单单用一种设计软件就能完成它,这中间需要多种软件辅助,并且还需考虑本专业以外的知识点,使产品更加体现人性化,这才能够出现一个完整、精美的设计。因此设计师需要考虑的设计因素也日益增多,需要学习的行业也将剧增,所以要求日后从事设计工作的学生们,必须利用起网站上的资源,里面有诸多免费学习课程的视频,学科广泛,内容前沿,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2.利用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现在网络传播速度极快,已实现即时传播,软件类教程的教材显然已跟不上平台上更新换代的速度,网络平台是紧随着设计的最前沿,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同样具有学习功能的平台亦如此,现都已开设开放评论功能,可以让浏览者在接受讯息的同时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快就可以收到多人的多方回复。同时还有与设计师交流的机会,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及设计中的困惑,让设计师帮助其解决。学生们自身的短板就是缺少实战经验,优秀的设计师们都是身经百战的,所以与设计师的交流尤为重要,这也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完美结合。网络平台的应用可以为教学设置不同的讨论区和交流区,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可以随时进入平台学习,提供方便。3.倡导作业练习的新形式网络平台教学的应用为学生的练习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其一,可以利用各种设计大赛结合作业练习任务,来完成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掌握的完成度,最重要的是让其提前进入设计的实战状态,可以知道自己哪里不足,哪里还有待提升,互相学习经验,取长补短。其二,课堂练习作业可以实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练习可以设计为小组合作形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有一个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做准备工作。对于具有良好的与客户或团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这两者作为设计师都是要求必备的条件,从学生时代就着手有意识的培养,可以避免他们今后走不必要的弯路。三,作品成果展。即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并以成果的形式展现。形式可以与网络平台结合,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上传到网络上,既可以极大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可受到多方人士的检验,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帮助其有更长足的进步,这是对学生百利而无一害的形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动态发展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单一的教材教法往往不再是教学内容结构的主体,新的形式将会被推崇。一位设计师软件运用的灵活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质量,所以要求教师们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寻找并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从教学的执行者转换为教学设计者兼教学执行者的双重角色,让学生们更深入的了解相关行业,帮助其日后更顺利的就业与发展。
作者:徐佳 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第五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资源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
摘要:继承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重要职能之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自身发展决定高校艺术教育必须立足于民族文化传承。当前,中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依然存在整体上重技轻人文、缺乏科学的课程设计等诸多问题。以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民艺设计应用专业为例,从立足民族文化传承、推动艺术设计教育本土化教学、积极开发艺术设计教育资源等几个方面探讨立足民族文化传承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资源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育;资源开发;民族文化
传承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近年来,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西方现代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取得较快发展,然而也逐渐出现“同质化”现象,呼吁“本土化设计”和“特色教育”的声音越来越多。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之一,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决定其使命之一就是继承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的文化遗产极其丰富,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许多有着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带来巨大的挑战,甚至面临着人亡艺绝、后继无人的困境。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艺术院校,理应主动承担起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传播的责任,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并有所作为。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化发展决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必须立足于民族文化传承
弘扬本土文化,将本地民间、民俗艺术资源合理地应用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可有效推动高等教育形成地域性民族特色[1]345-374。走特色化发展的办学之路是高等教育设计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而特色化发展就是要求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以本地域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为依托,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现代设计理念、知识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之间关系,构建全面、合理、有特色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体系。
(三)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自身发展决定高校艺术教育必须立足于民族文化传承
一方面,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为连接艺术和生活的桥梁,以最朴素和最原始的方式产生,又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充分展现地域风情、贴近民众生活、体现民族特色[2],大大地丰富了艺术创作的视觉语言,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具有较大地启发性。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与民族民间文化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影响、相互渗透,国内外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色彩。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都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和源泉。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因此如何将民族文化、民族风格、民族精神等民族文化资源有机融入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去,是一项必须重视和深入研究的课题。日本著名设计师柳宗悦也曾说过:“好的设计一定要符合日本的美学和伦理学,表现出日本的特色,传统本身即是来自创造,好的设计如脱离传统是不可想象的。”[3]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艺术设计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既具有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又具备宽广的国际化视野的现代艺术设计人才,进而推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校艺术设计学科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现行的教育方式、理念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衔接不紧密,学生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的需求脱节、教学方式模式化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从整体上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是造就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创造性艺术人才。可是,在艺术设计教育的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倾向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训练,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将艺术设计教育技能化。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艺术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普遍开设,使得艺术设计教育更倾向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淡化对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的提升,使得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很难培养出具备健全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大师”,更多只是培养具有较高技艺的匠人。2.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课程设计上不够科学、合理。从部分高校实际情况来看,有的高校在安排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时,主要根据任课老师的熟悉领域来设计安排课程,造成课程的设计缺乏针对性和连续性,在课程教材内容上缺乏条理性、逻辑感,章节与章节之间缺乏衔接,甚至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脱节比较严重。从总体来看,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也普遍存在专业基础课侧重于绘画技法,而忽视引导学生加强对美学、心理学、视觉思维等与图案设计与构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授课内容上习惯照本宣科地以外国优秀作品为范例,对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内容重视不够。3.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往往是造成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的重要原因。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区别于一般的人文社科以及理工科专业,注重灵感、注重创造,有其内在的教育教学规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照教学规律办事,既不能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理论知识,也不能仅仅教授学生具体技法。设计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部分高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时,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一味坚持着学分制度,很大程度上扼杀了艺术设计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有待加强。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课程,扩大了招生的名额,但是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平却没有得到提升,有些其他艺术类的教师兼职担任艺术设计教学。而且,部分教师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还停留在20世纪,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坚持充实自己,没有关注本专业近期的动态和发展;而且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忽视教师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成因分析
1.艺术设计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位和缺失。目前,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在总体上还没有突破素描、色彩和速写等课程体系,侧重于培养技术人才,不重视综合性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从全国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来看,实行以基础课程为主导“传道”式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很少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4]51-55。2.艺术设计课程的设置不够规范和科学。一是课程设置体系不够健全,虽然很多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做出系统全面的表述,但是在具体的课程设置很少与之相匹配。二是课程内容设置的范围比较狭窄。当前中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本身就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因此,各高校常常根据本校实际的师资水平和设置课程专业,造成课程内容的设计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三是课程内容没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落实。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总体上还缺乏科学合理安排,普遍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有的高校没有实验室,有的高校没有校外的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还不能得到很好落实,从而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很好提升[6]34-36。3.艺术市场商业化的影响。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非常快,其成果是世界瞩目的。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粗放式经济模式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艺术设计产业多年来也深受粗放式发展的影响,其后果是造成对社会和环境的伤害,甚至影响艺术设计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而也影响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粗放式的艺术设计产业常常是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不惜污染环境,甚至抛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国内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着无明显地域特色、大同小异等问题,这种只追求利润,抛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做法不仅是割断文脉的做法,也是误导了国民审美和价值取向的行为,是浪费社会资源的行为。此外,中国国内的产品设计总体上缺乏创造性,设计企业不积极结合中国人生活特点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产品创新,只会模仿抄袭国外同类产品,甚至把国外产品“山寨”得一模一样,产品设计好与坏不重要,只要好卖就行,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以上这些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三、立足民族文化传承的高校艺术设计
教育资源开发策略——以广西艺术学院中国民艺设计应用专业为例中国民艺设计应用专业是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于2008年开设的新增专业方向。改专业的专业设置,是中国艺术院校专业设置中唯一的一个把“民艺学”脱离开理论专业教学而进行实践类设计教育应用型的专业设置,填补了中国民艺方向综合设计应用的空白,同时弥补了现有高校只培养专一性人才的不足,满足了社会制造业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个设置的独特性,是建立在学科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的,在以“正本清源、弘扬国粹”为办学宗旨的中国画学院的基础教学的环境下,进行以“民艺学”为理论支撑,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探寻传统文化基因与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利用为实际实践的专业教学。近年来,中国民艺设计应用专业在立足民族文化传承,推动艺术设计教育本土化教学,积极开发艺术设计教育资源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一)将具有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特色的融入作
为课程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在教学内容上,针对目前中国高校专门开设民间艺术课程的艺术院校相对较少的情况,可以将本土民族民间艺术课程作为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来开设。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借用现代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外出实地考察,鼓励其动手制作。这样做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化艺术的认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师管理上,要给予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更大的教学灵活度,允许各位专业教师根据专业不同方向的教学要求灵活安排授课方式。
(二)结合本土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多在校外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鼓励和引导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走出去”,深入到田间野地和有代表性的民族村落,接触本土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要创造多种机会和场合,让学生加深对民间艺术作品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本土民族民间艺术作品的兴趣,提高对本土民族民间文化的认同感。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已经与付新阳大师工作室进行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办学,学生可以进行陶艺的实际操作,还可以有专业艺术大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和手工技艺的掌握[6]93-96;与广西钦州鸿立泥兴陶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通过现场制作陶艺产品,提高了学生对手工技艺的掌握程度,也为企业注入了新的产品活力。
(三)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素材,丰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资源
要引导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注意收集、记录优秀的设计作品,积累和丰富教学资源,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展、民族民俗博物馆、手工作坊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7]32-34。2015年,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组织中国民艺设计应用专业学生前往山东高密,考察聂家村,拜访聂希蔚老先生,亲自动手进行聂家庄泥塑、叫虎、高密扑灰年画以及高密剪纸的制作及深入探究;前往潍坊杨家埠同顺德画店,拜访杨洛书老先生,考察杨家埠木板年画、潍坊风筝的手工艺传承及制作;前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进行参观学习与交流;前往青州博物馆、青州民艺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前往青州古街与老艺人进行面对面学习与交流。挖掘本土民间美术资源的文化内涵,保持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四)充分调动大学生立足专业学习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理应更加注重调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立足与本专业的学习,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如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创新训练项目申报了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以传播广西传统文化和传承传统工艺技法为核心,尝试在民族产品造型上运用传统图案进行创新设计,做出系列带有浓厚的区域民族特色,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成品,应用在高端消费人群和作为相关部门交流文化时作为高端礼品赠送留念。
(五)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举办设计成果展览
广西艺术学院中国民艺设计应用专业每年都举办毕业生艺术设计作品展。2015年9月,在《广西画报》上编辑出版了《中国民艺设计与应用专业学生作品》,以此促进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热情和积极性。2016年5月,广西艺术学院更是整合学校的艺术资源,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规模宏大的艺博会。活动集毕业生作品展演、创业就业双向选择、师生创意市集、交响民乐演奏、服装秀、招生考试宣传等于一体,既充分展示学校教学成果,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帮助学生创新创业。在本次展览中,中国民艺设计应用专业的学生作品也位列其中。这些学生积极挖掘民族民间文化,他们的作品的设计直击商业产品“同质化”的痛点,较好地实现了传统文化底蕴下的文创与新时代艺术设计的跨界链接。强化本土文化意识,我们在专业教学中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广西民族民间文化设计品牌。近年来,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邀请民艺专家为中国民艺设计与应用专业学生举办讲座。如邀请了广西美术出版社编审余亚万开展题为《爱的丝线——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背带艺术》专题讲座,邀请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专家、博学会士梁汉昌教授开展题为《广西民族文化符号的利用与开发》主题讲座。邀请民艺设计界名人韦祥龙做了《泪水欢歌——民艺探索之路》的专题讲座。通过将本土民间艺人“请进来”,寻找学院派与田野派的差异性和共融性,有利于培养和启发学生的设计灵感,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人文底蕴,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8]157-158。
作者:张晓翠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道一.民间美术的价值观[A].见:张道一著.张道一文选[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美报告[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9.
[3]柳宗悦.工艺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赵农.历史进程中的中国艺术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6).
[5]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6]王振洪.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
[7]赵力强,郑阳,洪华.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应用于现代设计的方法探究[J].创意与设计,2010(4).
[8]陈高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
第六篇:探索艺术设计学科中创新思维教育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的创新能力出于创新思维,创新教育作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为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活动,在万众创新的当下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思维;教育
一、艺术设计与思维
思维方式会影响思想观念的形成,而思想观念又会对思维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两者相互作用。在艺术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非逻辑、依据直觉和想象的思维过程,也存在着将感觉转换成词语、数字和其他形式的过程。在毕加索的世界里,色彩只是表达感觉和心情的符号,他认为蓝色可以代表数千种感觉,它可以是一包香烟,可以是牛排,也可以是眼睛,蓝色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感觉。可见在艺术创作领域,创作者要具备思维转换的能力。由于艺术设计是一个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门类,所以它的思维跨越了学科的界限。艺术设计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融合,最终解决某种问题。艺术设计是体现多元化思维和优化图像思维的综合过程,科学的设计思维方式是设计优秀作品的原动力,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是设计艺术性的灵魂。
二、探索创新思维教育
1.想象力的培养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持续推进,“信息化时代”已经不能完全准确地描述人类现时期的社会形态,而逐渐被“想象力时代”替代,艺术品位、视觉思考能力和科学成功之间有着强大的联系。艺术家依赖视觉进行想象,这在画家的表达方式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他们用颜色、线条和形状进行艺术表达。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能明确地对这些因素进行想象。舞蹈家用动作进行的视觉想象类似于画家用颜色、线条和材质所进行的视觉想象。想象力的便利值得推崇,从幼年到成人的每个时期,自我训练都是适用的,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的想象技巧。首先,要锻炼视觉、听觉等感官。如,把正在阅读的故事想象成一部电影,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其次,要遵从心灵的方向,在心灵的指引下有目的地想象,直到自己的心灵得到最大满足为止。如果喜欢视觉想象,就可以想象喜欢的电影片段,甚至重看、重写那部电影,使其完全成为自己的新创作。最后,要倾心于一门艺术,不是单纯地学习相关的知识或技能,而是要尝试创作。在创作实践活动中培养想象力,想象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懈的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想象力。
2.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既从属于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能够丰富情感,形成完善的人格。丰富的情感是以丰富的形象思维为基础的,两者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思维活动始终伴随着具体、生动的形象,是形象思维最为本质的特点。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表象深入本质。因此,设计师需要具备一种综合的能力,即认识事物,找出与其之相近事物的某些共同特征,据此进行提炼与概括的能力。依据实际生活进行分析、综合而后创造出的设计作品,就不再是生活现象的简单反映,而是对生活现象的提升。设计是一种创造,形象思维也因其直观、形象的表达特征,而有利于提高设计者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3.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人类最为普通的一种思维模式,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抽象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就艺术与设计而言,没有理性思维的艺术不能称之为设计。在现代设计中,抽象思维的意义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是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抽象性是抽象思维的核心,抽象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对已经获得的大量感性材料、经验事实进行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将一类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排除个别的、偶然的、外部的表面现象,抽取出普通的、必然的、内在的本质或规律。艺术创作的过程不是对客观自然的模仿,人类的思维过程一般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过程。当具象的图像有碍于对于内在精神的提炼时,抽象思维却可以更有效地使学生运用点、线、面、体等基本形态,在二维空间中按一定规律进行排列和组合,形成具有一定美感的抽象的图形,从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抽象设计的兴趣。
设计是一个从客观到主观,再从主观回归客观的过程,是设计师对各种因素经过综合分析之后得出的艺术构想,最终所有的思维形象都要经过设计师的创造,通过某种媒介表达出来,形成具有表达性的人造物和这个多姿多彩的人类世界。所以,我们必须推进创新性的思维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非凡想象力的人才。每一个新奇的想法都会把人们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们是开拓者,可以引领人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姜民 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鲁特-伯恩斯坦,(美)密切尔•鲁特-伯恩斯坦.天才的13个思维工具.李国庆,译.海南出版社,2001.
[2](美)贝蒂•爱德华.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张索娃,译.海南出版社,2003.
[3]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寻找到时代:新潮批评选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第七篇:论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平面艺术设计专业具备了自身的学科特色,并且具有较高的实践性。但在平面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该文通过分析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开展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以期为平面艺术设计教育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平面设计;艺术设计;存在问题;教学实践
平面艺术设计具有实用性、独特性等特点。现阶段我国平面设计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所以,教师应将平面设计理论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平面艺术设计教学课堂,有效提升平面艺术设计教学质量。但部分高校的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促进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就业形势严峻
近年来,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生源呈现出质量下滑的趋势,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导致平面艺术设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理想,对学生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进而衍生出一些教学问题。
2.重理论而轻实践
重理论而轻实践是高校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背道而驰,限制了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长远发展。长此以往,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难以获得专业技术、技能,会逐渐丧失自信心,并且社会也会对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性产生质疑,影响用人单位对平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印象。
3.理论知识难以与实践相结合
部分高校的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将重点放在平面构成要素和平面构成形式上。这两部分以理论性为主的知识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拓展和延伸,难以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就会停留在点、线、面的基本设计上,难以培养自身的专业设计能力,进而导致学生难以独立完成平面艺术设计任务,从而对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深入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实践
1.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平面艺术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平面艺术设计人才。平面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型的行业,如果学生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就会被社会淘汰。人们的艺术追求不断地变化,所以教师在平面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社会需求,了解市场变化,树立创新教学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性平面艺术设计人才。
2.拓展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平面艺术设计专业切忌将教学局限在课堂,否则会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高校平面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如听专家讲座、与友校平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交流、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体会到平面艺术设计实践的乐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观念,实现高校平面艺术设计教育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3.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平面艺术设计教学的有效性
高校平面艺术设计教学要始终以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合理设置课程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美术理论、色彩分析、绘图技能等重要的课程一定要按照理论到技能的顺序施教,优化配置课程资源,并且开设一定的实践课程,以巩固学生学习的平面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此外,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提高平面艺术设计教学的有效性。
4.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和主题创新活动
平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如果缺乏实践能力,就会与社会脱节,最终被社会淘汰。所以,高校要建立系统的平面艺术设计实践训练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高校要以教师科研教学活动为主题,开展主题创新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从而多层面、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平面艺术设计理论应该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平面艺术设计教学课堂,有效提升平面艺术设计教学质量。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高校应该针对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拓展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平面艺术设计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和主题创新活动,促进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玲玲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赵洋.论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实践.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22).
[2]岑雪静.论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改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
[3]罗阳.平面设计实践中各种元素的应用技巧.科技创业家,2012(23).
第八篇: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我国的包装设计教学已经朝着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传统的艺术形式正在逐渐被应用到现代设计教学之中。本文从剪纸艺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出发,以传承中国元素为主线,改革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把中国元素作为设计资源引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在现代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重新解读中国元素,推动中国元素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又探索出了彰显了中国元素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主体艺术,亦可说是母体艺术,这项艺术最完整地体现了民间视觉思维和造型的特点,蕴含着我们古老民族创造和审美最本原的精神。它是一座蕴藏丰富宝藏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剪纸艺术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它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已经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包装设计是一门集实用技术学、营销学、美学为一体的设计艺术科学。现代包装设计已经不仅仅是成为商品的附属物出现的,而是作为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首要表现手段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现代包装设计伴随着商业发展,商业的发展又催促着现代包装设计进一步改善与提高。
在包装设计中恰如其分地引用剪纸文化元素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既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扩大传统文化的实际性应用,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剪纸艺术应用于包装设计,赋予包装设计内在的传统文化特性,能使包装设计顺应时展展现出东方特有的魅力。当今社会,我国的包装设计已经朝着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传统的艺术形式正在逐渐被应用到现代设计艺术之中,并已经形成各种风格样式,例如水墨画艺术,书法艺术,民间艺术等等。对于广大的普通民众而言,民间艺术是他们最为熟悉不过的,也是最能打动他们内心深处的。这些艺术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普通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它独特的生活方式而一步一步形成的,因而最能反映普通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和人生价值观。剪纸艺术风格的包装设计不仅要体现在包装上体现文化形象,还要在设计的表现过程中加以体现。在理性思考产品和市场后,设计表现既要达到科学性和理性的结合,又要有形象的审美个性。在实际应用中,完整运用图形、位置以及局部的表现,把握整体的均衡和色彩的设置,充分利用好现代材质与造型应用手段,造型特点,将剪纸艺术的美学元素、文化素养有机加以结合,这样,才能在设计中有效地运用剪纸艺术的神韵。剪纸艺术表现的设计潮流所包含的宝贵文化和独特风格,对现代包装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对于传统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上更偏向于西方的设计方法与设计元素的运用,对于运用剪纸艺术元素,它的特征在于人们对某一事物共性的认可。特色则重在显示个性、传统艺术美的表达,以及现代人的审美倾向。然而,剪纸工艺是具有湖北特色文化的工艺艺术,把两者结合运用到商业化的模式当中去,可以把湖北省的地域品牌商品包装做出特色,文化带入商业,即带动了品牌推广也带动了地域文化推广。
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把剪纸艺术中的中国传统纹样、民俗故事融入到包装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提高实践动手的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与市场接轨,将包装教学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融合,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设计或工艺流程,让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很好与社会、企业的沟通、融合。通过技法课程的设置,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文化的培养,提高了艺术修养和审美欣赏水平,同时,通过实践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意识。高职人才培养是为了向社会提供实用性人才,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专业及课程设置的宗旨。根据岗位需求,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懂得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版式设计。通过把传统的剪纸艺术融入到商业化的包装中,引起学生对包装课程的热爱和学习兴趣。逐渐形成以学科为平台,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新世纪应用型高职人才。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主动掌握知识。运用开放式教学法,促使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创新意识。运用项目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利用高校科研的平台和系统规范的教学来介绍、传承剪纸艺术的基本知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即是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进行了校正,力求具有创新性,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将剪纸艺术应用于现代包装教学中,以传承中国元素为主线,改革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把中国元素作为设计资源引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在现代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重新解读中国元素,推动中国元素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又探索出了彰显了中国元素特色的教学模式。民间剪纸艺术在提升包装文化内涵和品质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传统艺术传承和发扬的创新道路。
作者:万蔚 单位:武昌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赵玉亮.民间传统工艺系列教材:剪纸艺术与工艺[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彦发.搞笑艺术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史论系列:中国民间美素概论[J].海燕出版社,2011.
[3]徐陟.中国美术设计分类全集(民间美术卷剪纸精选)[J].辽宁美术出版社,2013.
第九篇:设计基础课程新理念与实践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设计基础课程现状,以学科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科教学实践为基础,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对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理念和实践的思考,旨在寻求与信息时代多元化发展相适应的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新思路,体现其现代性、实践性以及与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的连续性。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设计基础;教学新理念;教学实践
一、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设计基础课程现状
艺术设计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包豪斯艺术设计学院,它由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在德国魏玛创立,是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也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发源点。伊顿、克利、康定斯基等现代艺术家也曾是包豪斯的教员,他们是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者。现在,每一名就读艺术院校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那些基础课程,每一所艺术院校给学生讲授的材料、色彩理论与三维设计的内容,都或多或少地来源于包豪斯。我国各类艺术设计院校现行的课程由设计基础课和设计专业课组成,一般把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作为设计基础课教学,采用先平面、后立体的教学方法,并且把它们分成独立的教学模块进行分段式教学。“三大构成”进入中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这些年来,多数院校仍然把它作为各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这也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较晚开始和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有关。当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往往过多地关注“形”,以“画”做设计构成,表面地追求形式表现。设计是为了工艺与技术的结合,这也正是包豪斯建校的初衷。将形放在第一位的做法脱离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本质,然而,有些院校还以为这种授课方式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恰恰相反,这样会禁锢学生的思维,不利于他们发挥独特个性和创造力,这也与当下信息时代的多元发展状况不相符,会阻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因此,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为适应现代艺术设计的需求,进行课程探索与研究是必然的,寻求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二、设计基础课程新理念的提出
1.设计基础课程从“二维”与“三维”的角度开展链接式教学
笔者所在学校目前把“三大构成”称为设计基础Ⅰ、设计基础Ⅱ、设计基础Ⅲ,授课内容相对应的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除了名称有所改变外,与以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和参考一些艺术院校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综观国内艺术院校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多数学院仍然遵循着平面、色彩、立体的程序,从研究二维造型基础的平面构成到研究色彩三要素关系的色彩构成,再到研究三维造型与空间的立体构成,分阶段式地教学。部分国内知名艺术院校的设计基础课程以空间维度划分为二维设计基础与三维设计基础两门课程,研究通过二维或三维的点、线、面的抽象形态组织视觉语言和构成的形式规律。归根结底,以什么方式确立设计基础课程才能适合当今艺术设计教育中基础教学的需要,是相关教育者需要探索的问题。平面构成以二维造型为主,立体构成以三维造型和空间为主。然而,色彩构成研究色彩关系,可以与二维和三维相联系,那么整个设计基础课程划分为二维和三维是相对合理的。另外,二维、三维形态构成基础是两个既独立又相连的教学知识点,如果把两门课程分开独立教学,客观上使相互连贯的知识点形成了断层。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思考建立二维、三维设计基础链接式教学,使二维、三维形态构成基础各知识点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与逻辑关系链接起来,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二维、三维形态构成的基本规律与形式法则,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综合思考、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学习和运用形态构成基础知识的能力。
2.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服务于后续的专业课程
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后续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主要涉及与功能性相关的设计方向,如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等。针对不同的设计专业方向,应依据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特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强调运用二维设计基础相关知识点,该专业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在二度空间范围内认识和学习形态创造、构成的基本规律与形式法则,以培养学生对形、色、质三个方面视觉要素的视觉方式和表现能力。如,一幅完整的广告设计画面应具有点、线、面的抽象形态,并且在形态、色彩、比例、骨格、肌理等方面有所创造和组织。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专业较多运用三维设计基础知识,在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范围内,通过对不同材质、形态创造、构成基本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三维形体、空间的想象、表现与创造能力。因此,授课于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需要考虑设计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专业课应建立在设计基础课基础之上,这样既能使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有着良好的衔接,又能使后续的专业课教学内容与前期的课程保持连贯。
3.与现代设计同步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现代设计教学理念强调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取向和培养新一代设计师的市场需求。设计基础教学应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结合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针对我国教育方向和学生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三大构成课程体系对于促进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从传统工艺美术过渡到现代设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时代在发展,但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方式还保持着三大构成引进时的状态,没有跟随时代的步伐改革和发展。前文提出的从二维、三维角度出发的教学理念,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也为我国的设计基础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二维设计基础和三维设计基础两门课程包含了三大构成的所有教学内容,又从空间维度的角度重新整合了知识结构,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建立了基础概念和设计专业的关系,将抽象的视觉语言加以转化,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运用于现代设计。
三、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
1.以课程内容安排教学形式
合理的课程内容安排能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二维、三维设计基础知识中的形态、色彩、体积、空间等视觉要素的造型语言,课程练习以感性与理性结合的实践训练,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现代设计的形式法则、形态构成规律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二维设计基础教学中,需要解决平面空间中的点、线、面形态组织关系和色相、明度、艳度三方面的色彩关系等知识结构问题,课程安排可以“知识点+小课题”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综合思考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的新工具出现,如电脑、照相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多媒体设备,可以方便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和记录点、线、面,使他们对自然形态的点、线、面的认知更加清晰。另外,学生当前较多地以传统的使用工具手绘的方式完成作业练习,形式表现受到限制,可以考虑运用现代技术创造点、线、面的手工制作形态、电脑制作形态等,这在创作手段上扩充了形态的表现形式。三维设计基础教学侧重于立体空间中的点、线、面、体的形态要素及要素的体积与空间造型构成关系。二维只是从平面空间看形态造型和构成,而三维需要平面立体化、立体思维,从多方面看形态元素的造型和构成,其实与二维形态创造和表现有一定的重复性。因此,三维设计基础可尝试把形态造型和材料相结合,通过对材料的感知和表现,创造出不同质感的三维空间。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可限定元素造型和材料类型,安排单一材料或多种材料的造型训练,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为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以主题方式导入课程练习
以主题方式导入课程练习是课程探索与研究的重点,大多数课程需要由一系列的主题作业完善课程内容。设计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设计课的基础,也是各类设计学科的设计基础。因此,二维、三维设计基础课程既需要有启发性的思维训练,又需要有体验性的研究训练,这才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意义。以多个不同的主题训练,让学生从注重形式表现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着重把握设计规律,提高对艺术形式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服务。这里以某校二维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为例,课程安排要求学生选择一张实景图为主题,提取其中的基本元素,根据二维设计基础的各方面知识点,进行从元素到多种造型组织方式的研究。课题内容要求以提取基本元素为出发点,重新用点、线、面做二维构成,并且只能选用点、线、面的方式,形状方面也只能选择矩形、三角形、圆中的一个形状,再将这些新构成的图案设计应用在T恤、杯子、笔记本、环保袋等载体上。课程以选定的图片中的基本元素贯穿整个二维设计基础知识点,围绕这个主题元素展开每一步的课程安排,教师通过这样一步步的课程安排,引导了学生从观察生活到设计元素提取,再到创意设计运用的整个过程。
设计基础课程是各类艺术院校学生开始设计学习的最初课程,关系到学生对设计学科的最初观念和设计理念。设计基础的各知识体系构建了艺术设计教育各专业方向的基础,为各类艺术设计专业相联系搭建了桥梁。设计基础课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命脉,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学生对设计基础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进行任何一门设计学科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教师要结合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进行思考,研究与当前信息时代多元化发展相适应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新思路,既要体现现代性、实践性,也要把握与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的连续性。
作者:何如利 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英)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大师和学生们.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编译.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
[2]张越.二维、三维形态构成基础链状教学研究.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封永辉.二维形态课程的教学研究.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9).
[4]潘姝.二维设计基础教学方法新探索.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5]施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科技资讯,2014(33).
第十篇: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是这几年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高职领域也不例外。但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制度仍停留于纸上谈兵的状态,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制订实施方案时,对学生这一受众群体的实际诉求考虑不够,使学生囿于在校定点上课与创新创业之间,难以有大的突破。艺术设计专业是比较适合创新创业的专业,如果能够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实施办法中重视专业特色、实际就业环境,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就会有较大的提升。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艺术设计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校要进行教学及考试改革,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等意见。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创新创业”再次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然而,倾听学生的想法,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诉求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平台,让他们敢想、敢创、能创,却没有得到一些高职领域教育者足够的重视。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课程大量成果诞生,但它们的运用价值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大量的信息化课程资源躺在网络平台上,无用武之地。艺术设计(文中专指平面设计方面,下同)专业是一个以创意创新为立身之本的专业,同时又是一个适于创业的专业。此外,它还是一个较适于信息化教学的专业。因此,以艺术设计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制度以支持、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诉求是很有意义的。
一、现行高职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都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这一导向的优点在于紧跟市场人才需求形势,人才培养实用性强、对口率高,就业较容易;它也存在一些不足,最主要的就是培养的人才往往综合素质不高。在现行的高考体制和固有社会观念影响下,部分高职学生仍被视为高考的失利者。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不够强。强调实践能力、与就业零对接的培养模式虽然实用性强,比较符合高职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但在培养学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独立探索未来、寻找职业方向、提升职业内涵等方面存在缺憾。学生在学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服从,这对于鼓励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现状和价值预期分析
信息化教学是近年来在高职教育中流行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海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被系统地开发出来。然而,信息化资源建设与信息化教学应用的热度不够匹配。大量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信息化教学推广需要较强的网络硬件支持,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化教学建设成果还没有真正找到适合其生存、壮大的空间,缺少相关教育培养体制的支持。就像纸质书籍不能被电子书籍取代一样,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信息化教学各有特色和魅力。明明是在面对面的教学,却偏偏要将信息化的手段生硬地夹在其中,是对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敷衍。信息化教学不能取代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但能与之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如果能够通过制订相应的措施,给信息化教学提供更多的生存土壤和空间,它一定可以成为与面对面教学相得益彰的一种教学手段。
三、基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诉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十分适合创新创业的专业,从近几年的各类就业市场调查数据看,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居于前列。如果能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更多地选择基于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诉求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案,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和选择空间,培养的学生必定能够具备更高的专业文化素养,产生更多、更好的创意。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第一,日出夜归、朝工暮习三段式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依据在校时间节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即将三年的在校时间分成三段,第一段是第一至第四学期,为学生完全的在校时间;第二段是第五学期,为日出夜归、朝工暮习的工学交替时间;第三段为第六学期,为完全的校外顶岗实习时间。这种模式最大的创新点就在于第五学期的工学交替。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口径较宽,即使在一些不太大的城市,这个专业的学生要想获得一个实习的岗位都不是难事。在这种条件下,第五学期要求学生周一至周五的白天离开学校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创业,晚上则回校进行正常学习。同时,晚上的学习也不是前四学期的那种专业理实一体化的学习,而是在前几个学期专业基本训练之后的仿真项目整体实训。这种模式对于有创新创业诉求的学生来说,最实用的亮点就是他们最多可以争取到一年相对完整的自由时间实现他们的梦想。此外,有创新创业诉求的学生在前四个学期的学习中,还可以通过学分认定、学分置换、信息化教学等获得一部分较为灵活的时间。第二,七巧板式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依据专业课程模块分类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其理念是在一些专业之间开辟通道,允许学生根据创新创业需要适度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艺术设计类专业之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种模式是将所有的课程像七巧板一样分为若干个模块,如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群基础课、专业素养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实践课,除部分模块如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不得自主选课外,对于其他课程,学生都可以在符合一定条件后进行自主选课。各模块的课程既可以在本专业内部组合,还可以在专业群内的专业之间组合,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甚至还可以在不同类别的专业之间进行组合。就像七巧板一样,可以灵活进行组合,从而产生变化多样的组合结果。这种模式的创新重点就是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灵活性和时间调整空间,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当然,这种模式需要的支撑条件也较多,至少要有一个专业群或者专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作为支撑,同时在师资、排课、选课等方面也要有相应的保障,这样实施起来才能更加顺畅。
2.具体实施措制探索
不管如何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具体配套措施,都无法落到实处。要将上述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就要真正实行学分制,其次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化教学便利。第一,学分认定。部分学校虽然制订了学分制方案,却没有真正发挥学分制的价值,一些学校实际实施的还是学年制。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的基本度量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在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范围内,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修课程,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学分来衡量其学量,以取得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采取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分认定就是要鼓励学生灵活自主地学习,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任务就可以获得学分,不一定要到传统的课堂中学习。而这时,信息化教学资源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学生可以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课余时间完成相应的学习。如,艺术设计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艺术素养课程,都可以通过学分认定的方式完成。当然,学分认定要先根据课程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认定标准和流程,可以包括全课程学分认定和部分学分认定。全课程学分认定是指学生在开课前提出申请,独立在课外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相应的标准,即可获得所有学分。部分学分认定则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部分课外学习的申请,完成任务后可获得该课程部分学分,也可以是学习过程在课外完成,获得部分学分,但期终考核参加统一考核,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剩余学分。总之,学分认定的标准应尽量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具有实际意义。第二,学分置换。实行学分置换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艺术设计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平面设计方向可以向很多其他设计方向延伸。同时,艺术设计专业依托电脑、网络等现代科技设备与手段,只要时间允许,许多项目可以在校内在电脑上完成,而不一定要去实施现场。因此,如果能实行学分置换,就可以给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在平面设计方向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选择,为学生提供更多灵活机动的时间协调创业与学习的关系。如,上述的七巧板人才培养模式,在七个模块中,除了公共基础课、专业群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四个模块不可以轻易置换外,其他三个模块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置换,如,经批准的创新创业项目可用来置换专业实践课学分;阅读一定量的艺术类书籍可置换成专业素质课学分;参加设计竞赛并获奖的可以置换学分;在网上进行威客设计投标并且中标的也可以置换学分;根据创业实际需要选学专业群的其他专业课程可置换成本专业拓展课的学分;等等。第三,考核方式创新。当前一般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过程考核加期终考核,并且考核是一个专业一个统一标准。要想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个性诉求,考核方式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一定要一个班限制一种考核方式。如,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可以全部采用过程考核,考核可以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考核内容包括在线测试考核、实训训练量的考核、视频学习考核等;对于广告设计、VI设计等设计类课程,可以采取创作成果考核的方式;对于以提升学生艺术设计素养为目标的专业素质课,可以采用现场或网上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等等。任何方案的制订首先一定要考虑受众的需求,教育管理者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面临的困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障碍,学生才会有更多的创新创业愿望和成果,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美好愿景才能实现。
作者:夏高彦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平面艺术的应用形式对景观设计的启发
- 下一篇:手绘艺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