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避障教学设计论文
时间:2022-03-09 11:02:36
导语:机器人避障教学设计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机器人避障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机器人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越过障碍物并到达目标点,就必须尽可能地减少碰撞次数。在行走时,机器人需要直行或转弯,因此其行走路径主要为直线、圆弧或者二者的组合。在设计时,我们规定机器人行走的圆弧半径必须大于等于10个单位。其中,ρ代表机器人转弯半径。为找出机器人在该平面区域内的最短避障路径和最短时间路径,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数学模型,并从中选取四个点O(0,0),A(300,300),B(100,700),C(700,640)进行计算。我们选择了两条行路径,即①最短路径O→B、O→C和O→A→B→C→O的最短路径。②机器人从O(0,0)出发,到达A的最短时间路径。
2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建立模型一:由题目可知,最短路径由若干线圆结构组成。要想得出机器人最短避障路径,我们只需计算出起始两点间的最小转弯半径之和与总直线距离即可。如图1设A为起点,D为目标点,B和C分别是机器人经拐点处与隔离危险区拐角小圆弧的切点。其中,圆心为O,半径为r,AO=a,DO=b,AD=c,角度∠AOD=角度=∠AOB,∠COB=β,∠COB=θ。求AB的长度,设为L。建立模型二:我们假设图2两圆心坐标分别为O(x1,y1)和O′(x2,y2),半径均为r,M点坐标为(x3,y3),那么我们很容易可以求得:L=b2-r2姨+c2-r2姨+rθ。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模型1中的计算方法,求出A到与M到F之间的距离,再进行求和即可。若转弯数量增加,可按此思路多次分解求和。建立模型三:这里我们依然设圆心坐标分别为O(x1,y1)和O′(x2,y2),半径均为r,这样我们可以得到:KOO′=y2-y1x2-x1那么OO′直线方程为:y=KOO′(x-x1)+y1。因为公切线CD与OO′平行,那么CD的直线方程可以表示为:y=KOO′(x-x1)+y1+C推导出:C=r1+KOO′2姨。联立公切线方程与圆的方程即可得出D、C两点坐标。在此情况下,任选D和E其中之一作为分割点,即可将上图分割为两个线圆结构。建立模型四:如图4设O1(x1,y1),O(x,y),O2(x2,y2),∠MOE=β,∠EOF=θ,MN=a,ME=b,FI=c,圆的半径均为r,线段NE、弧EF、线段FG的总长为L。求解问题一:以下给出了O到各目标点的可能路径的最短路径:①如图5,解决的就是O到目标点A的最短路径问题,共有两种路径走法。线路(1)走法的路径长度为471.0327;线路(2)走法的路径长度为490.8325。所以OA的最短路径走法为路线(1),路径为471.0327。②如图6,图中给出了四条可能的最短避障路径。我们可以一一计算,并进行对比,最终得到O到B的最优路径。线路(1)的路径为824.6960。线路(2)的路径为852.7。线路(3)的路径为945.3287。线路(4)的路径为1050.2591。所以线路(1)为OB的最短路径,OB路径为824.6960。③如图7,图中给出了O到C的四条可能最短路径,取最小结果路径为最优路径。计算线路(1)和线路(2)时由于有特殊的圆形障碍物所以建立了线圆结构模型五,结合模型一二三四可以求出各个路径的长度。由计算结果可知道:路线(1)的路径为1035.1;路线(2)的路径为1026.33;路线(3)结合模型一二三可以求得的路径为1090.1352;路线(4)结合模型一二三四可以求得路径为1073.5。所以OC的最短路径为线路(2):1026.33。④对于问题OABCO路径的求解我们采用模型六的方法给出了两种可能的最短路径。结合上述几个模型可得出:线路(1)的路径长度为2620.5;线路(2)的路径长度为2714.5,所以OABCO的最短路径为线路(1)所求长度为2620.5。求解问题二:我们首先可知,当弧度越大时其速度就越快,但是当弧度大到一定范围时总长度L就会越长,此时就会影响最短时间。设O1(x,y)半径为R,因为我们假设最小危险距离为10,所以我们先设OO1=a、O1A=b、OA=c、∠OO1A=j1、∠OO1E=j2、∠AO1F=j3、∠EO1F=j4所以可知圆O1与外面一个小危险区域组成的圆记作O2相内切。并且为保证总长度L最短得出:最短时间Tmin=94.2285。
作者:陈杨林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单片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
- 下一篇:产学研实践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