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研究

时间:2022-12-31 03:29:58

导语: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研究

摘要:文章以唐纳德•诺曼提出的情感化设计中反思层面的设计为理论指导,制订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感化设计策略。通过问卷调查法来调研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情感需求现状。得到反思层面的情感需求模式。根据反思层面的情感需求模式,提出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原则,根据原则制订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策略,为冰雪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崭新思路。

关键词:冰雪主题公园;冰雪景观;情感需求模式;情感化设计;反思层面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1]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视觉体验诉求逐步转向情感体验诉求。游客更加注重游览时的操作趣味性、激发回忆的叙事性以及传承地域文化等多元情感体验。[2]唐纳德•诺曼提出的情感化设计中反思层面的设计可以为冰雪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提供崭新的设计思路,满足游客多元情感体验诉求,提升冰雪景观品质,传承地域文化,打造冰雪旅游品牌。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情感化设计的相关概念: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教授在《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提出了情感化设计概念和设计的三个层面:本能、行为、反思。[3]反思层面的设计是有高级思维活动参与的设计,它能反映出产品的合理性和智能性,激起一段回忆,体现产品含义。[3]反思层面设计的表达方式有四点:操作新乐趣、叙事性表达、文化传递、符号和象征。[4](二)冰雪主题公园:冰雪主题公园是以冰雪文化或某些特殊内容为主题,以冰雪为主要造景材料,运用现代综合科技手段,结合冰雪艺术的塑造手法,集冰雪自然景观、冰雪人工景观、冰雪娱乐项目等为一体的,具有地域性、季相性、审美性、体验性的游乐空间。[2]

二、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情感需求分析

(一)情感需求调研:通过了解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情感需求,构建反思层面的游客情感需求模式,为制订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原则和策略提供支撑。调研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内容为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情感需求现状,调研对象年龄在20以下至60岁以上不等,如表1。问卷不计发放总数,一共作答问卷457份,全部作答有效。根据调研结果得知,从景观类型的需求看,有377人喜欢情感互动性的冰雪景观,80人喜欢观赏性的冰雪景观,如表2。从景观主题内容的需求看,366人喜欢体现趣味性的内容,287人喜欢体现叙事性的内容,392人喜欢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内容,如表3。从景观功能的需求看,游客更看重具备娱乐、教育、回忆等多元化功能的景观,如表4。从游客与景观互动方式的需求看,选择观赏的375人,参与文化活动的357人,喜欢拍照的347人,而喜欢参与游戏、情感沟通、触摸及参与雕塑等互动方式的分别为315人、237人、225人和174人,如表5。综上所述,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情感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景观类型、景观主题内容、景观功能、游客与景观互动方式。游客对景观类型的需求从仅供观赏的冰雪景观转变为情感互动性的冰雪景观。景观主题内容的需求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趣味性、叙事性和地域文化特色,游客更喜欢体现趣味性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题内容。在景观功能的需求上,游客追求多元感官体验和集教育、娱乐、回忆等于一体的多元功能体验。在游客与景观互动方式需求上,观赏、参与文化活动、拍照,这三种需求占前三位,参与游戏、情感沟通、触摸等互动方式也较受欢迎。(二)反思层面的情感需求模式构建:文章以调研结果为依据,结合反思层面的表达方式,构建出反思层面的情感需求模式,如图1。

三、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原则

根据反思层面的情感需求模式,制定如下原则。(一)趣味性原则:注重游客与冰雪主题公园景观互动过程中的趣味性表达,强化游客反思层面的情感体验乐趣。[5]巧妙利用多种感官元素,打造多元化的感官体验趣味,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乐趣。[6]还可以丰富游客与冰雪景观及游乐设施的互动方式,为游客创造多样性的、个性化的互动体验乐趣,使游客从呆板的、单一的互动方式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冰雪景观的情感沟通过程中,感受冰雪主题公园带给他们的魅力和趣味。[7](二)叙事性原则:注重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过程中的叙事性表达,以冰雪为设计语言,融入一段特殊的情境,比如:电影、动画片、电脑游戏等题材,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体现游客的个人经历或回忆,最终产生持久的、强烈的情感。还可以通过游客与冰雪景观的互动,诉说一个游客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故事,在游客的脑海中形成一段独特的记忆,从而带给游客积极的情感体验。[8](三)文化性原则:注重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过程中的文化情感表达。冰雪主题公园地处寒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寒冷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9]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必须要抓住地域文化这一设计灵魂,传达冰雪景观带给游客的文化情感,呈现地域文化气质,抒发文化内涵,使游客对地域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得到独特的情感体验。(四)象征性原则:象征是表达反思层面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类似于文学修辞手法当中的“隐喻”。[10]利用简单的、具象的符号等特殊媒介来表达抽象的、晦涩难懂的事物,使它被大多数人理解和认同,进而产生情感共鸣。[11]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可以利用冰雪为符号,来表达冰雪景观主题背后的抽象含义,使游客产生联想和思考,并在联想和思考后回味体验的乐趣。

四、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策略

根据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原则,制订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策略。(一)创造多样化的体验乐趣。1.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感官体验:满足游客在触觉、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多元化感官体验,实现景观对游客的情感代入,使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打造浸入式的情感体验,增添游览过程中的趣味性,加深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印象,强化对景观整体形象的认知,进而增强游客反思层面的情感体验。(1)保持坚实与柔软相结合的触觉体验:根据调研结果和反思层面情感需求模式得知,触摸是游客喜欢的互动方式之一。所以,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可以将情感体验的趣味性建立在游客对冰雪本能的触觉感受上。冰,冷凝坚实;雪,纤巧柔软,这是冰雪带给人们的触觉体验。[12]游客通过打雪仗、堆雪人、参与冰雪雕塑制作等方式来感受冰雪材质带给他们独特的触觉体验。因此,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感官体验、丰富游客体验乐趣就要从发挥冰雪材质的价值和吸引力入手,保持冰雪坚实和柔软相结合的触觉体验,使游客在与冰雪零距离接触时产生愉悦感、新奇感和满足感,增强游客对冰雪洁白无瑕、雄浑绮丽、瑰丽万状等特点的情感认同。(2)融入灯光与色彩相结合的视觉体验:冰雪材质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对光线有着极强的反射能力。[13]灯光与冰雪材质的结合会呈现“梦幻般的效果”,丰富游客的视觉体验乐趣。重视灯光氛围的营造,利用色彩心理学的知识,满足游客对不同灯光色彩的本能感受。游客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更多追求的是温馨的景观空间,因此灯光的色彩设计以黄色、洋红等暖色调为主,使游客与灯光氛围产生情感共鸣。还可以运用联想的设计方法,利用灯光和色彩营造寒冷和温暖的视觉氛围,使游客从心理上感受到“冬夜里的温暖”。(3)塑造场景与声效相结合的听觉体验:塑造场景与声效相结合的听觉体验,可以把游客的情感代入到冰雪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中,激发游客的猎奇心。场景与声效相结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声音来营造场景,冰雪景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利用狂风呼啸、雪崩时的巨大声响来模拟“自然灾害”为主题的震撼场景,为游客创造沉浸式的体验乐趣。另一种是以冰雪景观为主要载体,营造一个具体场景,还原声音特效。例如利用冰雪景观营造电子游戏中的作战场景,还原游戏人物的作战台词、爆炸、枪击等声音特效,留给游客一段特殊的回忆。2.丰富游客与景观的互动方式:游客与冰雪主题公园景观之间常见的互动方式有七种:观赏、拍照、触摸、参与雕塑、情感沟通、参与游戏、文化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观赏、拍照和文化活动。所以,在保留以上七种互动方式的基础上,着重丰富观赏、拍照和文化活动这三种互动方式。从观赏的角度,塑造冰雪景观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形式感,打造冰雪与灯光、色彩结合的视觉体验,丰富游客观赏乐趣。从拍照的角度,通过当今流行的摆拍形式,近距离接触冰雪景观,使游客产生愉悦感。从文化活动的角度,让游客参与各种以冰雪景观为载体的地域文化活动,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二)增强冰雪景观主题内容的叙事性:增强冰雪景观主题内容的叙事性的主要方法是将冰雪景观主题与具体情境、故事情节相结合。1.冰雪景观主题与具体情境相结合:文章强调的具体情境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场景、某个特殊的历史背景、游戏中的情景、战争的环境等,将这种特定的情境以冰雪为载体复刻出来,使游客产生一段特殊的回忆,这个回忆可以是美好的,也可能是难忘的,但不管怎样都加深了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整体印象。2.冰雪景观主题与故事情节相结合:冰雪景观主题与故事情节相结合,以冰雪为主体,融入部分或完整的故事情节,包含人物、地点、时间和事件,按照时间、地点和事件顺序来组织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空间的布局,打造富有秩序感的叙事性景观空间,实现游客的情感代入。(三)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1.营造景观空间的归属感:注重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空间的氛围营造,以期传承地域文化,塑造场所精神,提升游客的情感归属,加强反思层面的情感体验。(1)提取能够体现地域文化基本特征的元素:尽量提取可辨别性强的地域文化元素,例如鲜明的色彩、特殊的材质肌理以及识别性强的形态,这样才能有效地传承地域文化,传递文化情感,激发良好的反思层面情感体验。[9]将元素运用到景观空间设计中有四种方法,分别是:原型呈现、元素组构、元素重构、维度转型。原型呈现是指提取的地域文化元素不做任何处理,直接运用到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空间的形态营造上,要去繁化简,保证以最清晰的形态展现在游客面前,这样才能激发良好的情感体验。元素组构是将提取的地域文化元素进行排列组合,利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组合方式,以期游客对地域文化有连续的情感体验。元素重构法是将地域文化元素拆解再拼接或重组,打造抽象的情感体验,这种设计方法非常适合运用到冰雪主题公园景观小品、设施的设计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游客进行思考,并在头脑中脑补拼接和重组后的地域文化元素整体形态,产生情感共鸣。维度转型法是指将元素进行空间维度的转换,可以使二维的图像转化为三维的冰雪雕塑,或将三维立体的地域文化元素转变为二维的扁平化图示。空间维度的转变可以塑造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态,这样会带给游客不同的心理感受,进而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2)塑造景观空间的整体形态:景观空间的整体形态是指冰雪主题公园内各种景观空间类型的整体规划布局。例如,在冰雪主题公园的公共交通空间中,其整体规划布局不仅要满足基本设计规范,还要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利用元素组构法和元素重构法将地域文化元素与交通空间的整体形态相结合,塑造具有特殊气质的景观空间,使游客感知景观空间所传递的地域文化精神。(3)设计景观空间界面:利用地域文化元素完善冰雪主题公园各个景观空间的界面设计,包括平面、立面和剖面。地域文化元素运用在空间界面上不可过于琐碎,应保持完整、连续的形态才能增强游客对景观空间的情感归属。在平面设计上,利用元素组构和重构的方法使地域文化元素充斥整个空间界面,让游客沉浸于地域文化的氛围中。立面和剖面设计上,尽量保证地域文化元素的视觉连续性和完整性,让游客能够持续对景观空间的场所精神进行感知。例如,利用冰雪材质设计的地域文化背景墙,就要保证其地域文化形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尽量采用抽象的形态,激发游客对地域文化的思考,给游客留出想象的空间,结合灯光与色彩、声效与场景的手法,创造多元的感官体验,使游客陶醉其中,并对景观空间界面所呈现的地域文化气氛产生情感归属。(4)设计景观空间内部节点、小品与设施:将地域文化元素淋漓尽致地运用在冰雪主题公园的景观节点、小品、公共设施设计中。利用元素组构法和维度转型法,注重视觉体验的连续性,再辅以听觉、触觉的感官设计,以期带给游客不同的心理感受,让游客对景观空间内部节点、小品与设施传递的地域文化情感表示认同。2.打造地域文脉的延续感:打造地域文脉的延续感,注重对地域文化的延续和保护。可以按照“回顾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的时间顺序,将景观空间秩序化地排列在一起,梳理地域文化的发展脉络,呼吁游客保护并延续地域文脉,进而形成完整的叙事性表达,既让游客回忆地域文化的变迁,又让游客意识到保护地域文化、延续地域文脉的重要性,还可以将游客的情感代入到景观的规划布局中,形成一段连续性的回忆。(四)体现设计语言的象征性:注重冰雪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语言的象征性表达,利用符号和象征这一特殊的媒介或信息载体,传递可以被大多数游客理解的事物,让游客理解主题背后的抽象含义,具体方法如下:1.充分利用知觉符号:文章中阐述的知觉符号是指充分利用视知觉的表达方式,挖掘设计语言背后的抽象含义。[11]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以冰雪为设计语言,通过“图底关系”、“错视”、“无意或有意注意”等视知觉的表达方式,留给游客充足的想象空间,激发游客联想和思考,理解设计语言背后的抽象含义。2.巧妙运用隐喻符号:隐喻符号是用容易被大众理解的具象事物代替抽象、晦涩难懂的事物,这种方法类似于文学修辞手法中的“隐喻”。比如将“温度计”比作“爱的温度”,这里的“温度计”既是设计语言又是隐喻符号,虽然游客很难理解“爱的温度”,但可以理解“温度计”的含义,游客通过“温度计”联想到爱是有温度的,进而产生情感共鸣。[8]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设计师找到创意点,充分体现设计语言的象征含义,还能引领游客对主题进行思考,游客在思考后顿悟其设计意图,最终产生情感共鸣。

文章以唐纳德•诺曼提出的情感化设计中反思层面的设计为理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法来调研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情感需求现状,构建出反思层面的情感需求模式,根据模式制定了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原则,根据原则制定了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策略,分别是:满足游客触觉、视觉、听觉等多元化的感官体验,创造多样化的体验乐趣,并利用观赏、拍照和文化活动的互动形式,丰富游客与景观的互动方式。增强冰雪主题公园景观主题内容的叙事性表达,吸引游客对冰雪景观产生一段特殊的回忆,实现游客的情感代入。体现地域文化基本特征元素的充分利用,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使游客对冰雪景观的整体形象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设计语言的象征性表达,引领游客对冰雪景观进行思考、顿悟,最终产生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毕崇毅译.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3-10.

[2]朱柏葳.体验性冰雪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学系.2013:13-15.

[3][美]唐纳德•A•诺曼.何笑梅译.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66-70.

[4]唐嘉薇,王润森.基于情感化设计中反思层面的产品设计研究[J].电动工具,2020(2):26-28.

[5]袁天棋.基于情感化设计反思水平的产品设计价值思考[J].文化创意,2020(6):19-21.

[6]王松华,王查理,孔繁文.基于黑龙江传统文化的冰雪居住型体验空间室内环境设计研究[J].设计,2018(9):18-20.

[7]张简一,陶禹辛,杨从晶.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冰雪运动产品研究[J].设计,2018(2):136-137.

[8]刘学,李萌.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加载页面设计研究[J].设计,2020(7):30-32.

[9]王松华,王利亚,梁潇.构建哈尔滨地域文化特征的城市冰雪景观[J].设计,2016(19):154-155.

[10],杨前,王家民.感性信息“转嫁-映射”下的产品形态情感化设计[J].设计,2020(2):91-93.

[11]EdgarCabanas.Experiencingdesignsanddesigningexperiences:Emotionsandthemeparksfromasymbolicinteractionistperspective[J].JournalofDestinationMarketing&Management,2020(16):1-9.

[12]王景富.世界五千年冰雪文化大观[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7:1-3.

[13]李畅.哈尔滨城市街道冰雪景观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学系.2016:20-26.

作者:张伟明 孙剑桥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