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景观适应性设计研究

时间:2022-05-11 05:07:24

导语:传统村落景观适应性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传统村落景观适应性设计研究

摘要:为解决乡村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旅游景观现有问题,建设生态和谐的传统村落旅游景观环境。研究以景观适应性设计为切入点,通过对传统村落旅游景观设计要素进行研究,分析旅游开发需求与现状问题,并结合相关案例探讨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得出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传统村落旅游景观的适应性设计策略。该思路可为传统村落旅游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乡村旅游;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景观设计;适应性设计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政策的影响下,国内乡村旅游产业逐渐兴起,以乡村为目的地的休闲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也给乡村发展带了新的机遇。传统村落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伴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在商业化、现代化元素的影响下,乡村旅游景观的品质呈现出衰退的趋势,旅游开发与景观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成为困扰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背景下,探究适应性的旅游景观设计方法,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景观环境,提升旅游景观品质,增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吸引力,是传统村落旅游景观设计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相关概念

(一)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产业与特色乡村融合下的产物,现阶段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所发展,但因为各地区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乡村旅游以乡村环境作为依托,整合区域内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打造产业聚集、功能丰富的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它体现出了现阶段我国城市与乡村在空间组织上的一种激励关系,是乡村地区内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传统村落景观适应性设计研究RESEARCHONADAPTIVEDESIGNOFTRADITIONALVILLAGELANDSCAPEUNDERTHEBACKGROUNDOFRURALTOURISM部进行资源整合,完善各功能空间架构等,各组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在乡村地区依靠乡土特色自然景观与精神文化吸引外来游客的活动。(二)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一般形成较早,历史悠久,具有独特自然风貌与文化环境,保留较大的历史沿革,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传统村落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够有效地促进传统村落环境的保护与更新,但要注重旅游开发的合理、适度,过度开发则会产生负面效果。并且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要注重落在保护传统村落当下人文和生态环境,通过保护特有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大力发展传统村落特色产业,加强村落基础设施建设。(三)景观适应性设计。“适应性”出自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系统与环境相协调的行为。“适应性设计”的概念在1971年由英国环境设计专家麦克哈尔在《设计结合自然》提出,他总结提出在城市或乡村建筑建设时要寻求一种合理的应变模式。类比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进行物质形式的设计时,应当以“适应”为标准,通过“适应性”的设计达到物质形式与自然环境的“平衡”,而“不适应”将会激化矛盾。在旅游开发的冲击下,现代化、商业化的开发模式使得村落原有自然风貌、建筑形态、街巷布局渐渐衰退,许多历史文化遗产渐渐被隐匿。带有“适应性”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村落景观环境以一种“平衡”的状态与商业旅游景观需求相匹配,建设和谐的传统村落旅游景观环境。

二、国内传统村落旅游景观设计现状问题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速度不断加快,在此过程中传统村落旅游景观设计也产生几种主要问题。1.现代化设计手法痕迹明显。部分传统村落旅游景观在设计时,过多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手法,例如几何化的景观空间划分,打破了原有村落空间形态;使用现代化加工制成的广场砖、马蹄石甚至是压模地坪等材料工艺进行广场、景观道路的铺装;使用水洗石、文化石等拼接成无文化底蕴的装饰图案等,都与传统村落格格不入,削弱了村落的传统风貌。2.忽视植物设计,景观缺乏活力。部分地区传统村落旅游景观设计只注重景观中建筑、道路等元素的设计,而忽视传统村落旅游景观中乡土植物发挥的作用,导致景观空间变成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的组合,显得单调且缺少生机,缺少景观植物生境、景观花境等来丰富景观空间层次,增强景观活力。3.景观小品缺乏设计。目前很多传统村落旅游景观依然可以看到“简约”设计的路灯,纹理繁复、造型“独特”的导视牌、垃圾桶以及与村落风貌不符的景观节点雕塑、休憩凉亭等。作为景观设计中的“配饰”,由于景区建设成本等原因,往往会出现景观小品只满足基本功能需求而缺乏设计,导致品质不高的现象,影响旅游景观整体形象。

三、传统村落旅游景观适应性设计策略

针对目前乡村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景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本文认为传统村落旅游景观设计,需要立足于村落传统文化与景观风貌,充分利用好其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并结合村旅游需求进行“适应性”景观设计。(一)传统村落旅游景观适应性设计原理。传统村落旅游景观适应性设计,基于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与原生景观环境,以保护与发展为原则,以一种影响力较低的设计方法来建设旅游景观,削弱旅游开发对原生环境的破坏,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需要提供客观环境条件,促进村落旅游业发展。(二)传统村落旅游景观适应性设计原则。1.文化性原则。传统村落的独特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是其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根本。以文化性原则为前提,尊重传统村落传统文化。注重传统村落特色乡土文化的挖掘,将乡土文化元素融入到传统村落旅游景观设计中,加强传统村落旅游景观文化性特征,有利于营造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特色旅游景观,增强传统村落旅游吸引力。2.有序性原则。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传统村落自然环境历史悠久,在独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下产生,承载能力较低。其旅游景观设计应当有秩序的进行,对不同类型空间,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做到有针对性的适应性设计,让旅游景观有秩序地融入到传统村落自然环境,是适应性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3.整体性原则。传统村落景观由不同景观空间系统组成,组织结构完善,其景观设计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的设计过程。传统村落各景观要素对整体景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形成了复合型的景观环境。站在整体的角度对传统村落旅游景观设计进行考虑,从形态、布局入手,增强不同空间系统景观的整体性。(三)传统村落旅游景观适应性设计方法1.景观与村落空间形态适应性设计手法(1)景观轴线与村落环境关联。传统村落旅游景观轴线设计与普通旅游景观轴线设计不同,前者是基于村落空间环境现状条件,在多因素影响下进行的。因此,在景观轴线设计前,应当对村落所属范围内的景观节点进行梳理,确定景观节点的所属类型与规模并进行分类例如文化型景观、体验型景观等,从而作为轴线的节点。其次,传统村落内部原始道路基础较差,交通承载能力有限,因此应当选择状况相对较好、空间较大的村落道路进行修缮与改造,增强道路的承载能力,作为主要景观节点的串联线路,形成传统村落旅游景观主轴线。次级轴线可根据村内小型景观节点,例如历史建筑、传统院落、百年古树等,选择通达性较好的道路来进行布置。同时应考虑次级轴线游客分流作用,减轻主轴线道路的承载压力,从而使景观主次轴线与村落景观适应性的匹配。(2)景观空间尺度的控制。传统村落景观空间根据尺度与功能,可以分为小型交流空间、中型集会活动空间、大型观光空间。适应性设计中,控制小、中、大三种尺度旅游景观空间与村落传统空间功能相匹配,是旅游景观延续乡土气息、保持旅游景观乡土风貌的重要方法。第一,小尺度空间。村落小尺度空间一般是人群交流、交往活动最频繁的空间。旅游景观设计中,通过对院落、树下等小尺度空间进行改造,增加特色景观小品与休闲座椅,设计成游客休息点;将民居院落进行改造,打造农事与生活体验空间,是旅游景观适应传统村落生活的功能性休闲空间。第二,中尺度空间。村落中的公共空间绝大多数属于中尺度空间,例如道路、大型建筑广场等,行人间距较大,交流程度较低,建筑与场地占据大部分空间,一般用于集会、文化活动等。因此在旅游景观设计中,中尺度景观较为适合突出村落特色建筑与文化,可以通过对场地的铺装进行修缮改造,增强空间文化性,打造为民俗表演场地、特色文化集市场地;对于村落出入口的中尺度空间,可以通过设计标志性的构筑物,例如雕塑、传统门楼等,作为旅游景区入口。第三,大尺度空间。在旅游景观中一般表现为自然风景与农田等,适宜观光与休闲漫步等,因此可以通过使用乡土材料,设计休闲步道,或结合当地特色植物打造生境,突出自然风光。(3)景观空间功能的延续与更新。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目的在于发挥传统村落乡土特色来发展综合性旅游产业,但一般传统村落原始的空间结构较为简单,功能单一,因此在乡村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在保持其原有的格局与特殊的风貌、肌理,延续其传统功能基础之上,进行更新改造,满足旅游需求。图1为莫干山车站博物馆,原为庾村重要的交通枢纽,废弃后经过设计改造后,现成为对外开放的文化场所。设计师在建筑外部,保持其原有地面石材铺装,使用瓦片、青砖、文化石等乡土材料对建筑外表皮进行了修缮,保持其原有的肌理与风貌,室外空间保持其原有的空间布局,室内空间改造为展示空间,完全对游客与居民开放,继承了其公共性的特质。并且其前后广场分别改造为游客观光空间与停车场,作为旅游服务的功能空间使用,既是对原有景观空间的延续,又是对其功能的更新。(4)原始建筑风貌的保护与延续。在传统村落旅游景观空间形态中,建筑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保护村落传统建筑风貌并延续至新建旅游建筑是旅游景观适应性设计的重要方法。第一,在适应性设计中,对村落传统历史文化建筑要以保护和修缮为主,用其原有建筑材料恢复其历史文化空间界面,最大程度上保护原有建筑风貌。第二,对于村落传统民居,可以通过更新改造其内部空间与院落空间,优化建筑功能结构,激发传统民居活力,增强传统民居文化吸引力。第三,针对现代旅游建筑,包括现代民居与现代旅游配套建筑景观,对于此类建筑,要注意其建筑形态与村落风貌的有机结合,寻找现代商业旅游与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之间契合点,注重其与村落原始建筑尺度的关系,适当利用地域特色乡土建筑材料,使传统村落整体色彩协调,注重乡土色彩的提取,保证现代建筑建筑与村落原生建筑形态的统一,使建筑景观环境具有地域风貌和乡土记忆。2.景观与乡土文化适应性设计手法。(1)使用乡土材料。使用具有村落特色的乡土材料,是传统村落旅游景观适应性设计的重要方法。乡土材料一般来说其肌理、色彩等能够与传统村落原始建筑、景观建设材料最大程度的契合,能够有效缓解来自商业化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风貌的冲击。一般的乡土材料例如黏土、木材、竹材、瓦片、甘草、青石板、毛石等,自然环保且成本较低,在使用时根据不同环境,针对不同材料的肌理、性质等进行选择,能够有效地增加旅游景观的乡土气息。例如图2,是位于宁夏中卫的西坡中卫项目,所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化,丘陵沟壑较多。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上,坚持使用当地建筑材料与具有特色的土坯房建筑形式,利用黄土与水泥进行建筑外表皮的设计,可以与当地乡土风貌较大程度契合;院内低矮围墙使用风化的毛石进行堆砌处理,也体现出了当地风大水少的自然特点。并且设计师利用木材进景观小品的制作,同时将瓦罐、窑炉等乡土元素引入景观设计中,使得院落景观更加具有生活气息且生动。(2)重组乡土元素。所谓重组乡土元素,就是将传统村落特色的乡土元素,例如乡土植物、老物件、民族服饰、历史故事等进行拟物化、象形化等处理,由形至意,目的在于通过对元素的浓缩与移植,对景观的文化语义进行重释,从而提升旅游景观的意蕴。例如图3,设计师利用院落中原有的百年榆树元素作为节点,利用当地竹材进行编制组合,竹编围栏使院中景观若隐若现,百年榆树高大呼之欲出,从而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入口大门;将当地白墙与竹影两种元素巧妙结合,将竹影绘制于白色墙面,利用动与静两种形式,使院落内小径具有虚实结合的效果;在院落内部,设计师巧妙地将青砖景墙镂空,并陈列老物件,使普通的景墙具有了历史记忆。因此对乡土元素的重组,要注重元素的形态与肌理性质等,他通过比喻、重释、虚实等手法,找到旅游景观与乡土元素的契合点,使乡土元素的“情”与旅游景观的“景”相交融,增强景观文化底蕴。(3)提升景观小品设计品质。景观小品在传统村落中起着活化空间的作用,是传统村落农事与生活的缩影。提升传统村落旅游景观小品的设计品质,能提升旅游景观整体形象,完善内部功能配置。主要方法有两点:1.增强景观小品的互动性,例如可以利用村落中常见的磨盘、水缸、水井等生产用具,与村落公共空间内的小尺度菜园、花境等进行结合,为游客提供古井取水、浇灌田地等简单的农事体验空间,提升景观小品的互动性,将其融入旅游景观环境。2.加强景观小品的文化底蕴。将景观小品的形态、材质等于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或场所精神相结合,增强景观小品的公共性,达到唤醒民众历史记忆,升华景观小品文化意义。例如图4,是位于重庆巴山镇坪山村的一处旅游景观小品,设计师在其上半部分利用镀锌钢板反射出天空颜色,下半部分的耐候钢材设计成类似山脉的起伏形状,暗示当地自然环境。景观小品上部轻盈,下部沉重,设计师旨通过这样的材质对比,并结合下部警示标语,提示游客与居民要将不可消解的垃圾集中到垃圾回收池中,通过这样类似公共艺术的景观小品设计,带给人反思,实现村落旅游环境共享共治。3.景观与生态适应性设计手法。建设传统村落旅游景观生境是一种生态适应性设计方法,主要依托于村落绿地空间系统,在传统村落旅游景观设计中,巧妙地使用传统村落当地特色植物,使旅游景观适应性地融入到传统村落绿地空间系统。利用乡土植物建设村落自然生境,一方面可以丰富绿地景观植物的种类与层次,创造农业观赏性旅游景观节点;另一方面也能维持传统村落自然生物体系的稳定,保护传统村落自然生境的完整。例如图5,山东凤凰措村落改造项目,设计师在当地原有建筑环境的基础上,运用当地材料与现代耐候钢材对村落建筑、景观进行改造。同时,设计师利用当地芦苇、芒草等,在建筑入口、景观节点等地,构建景观植物生境,在改造的同时能够维护当地原生植物环境,并且能够地衔接村落原有街道空间环境与新建、改造建筑空间,起到一定的过渡作用,同时打破了几何式的空间组合形式,丰富了村落建筑与景观空间层次。结语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乡村旅游空间中重要的文化体验场所。传统村落旅游景观是其旅游形象的直接体现,对增强旅游吸引力、保护文化遗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村落旅游景观设计要在充分尊重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景观风貌的前提下,融入适应性设计理念,找到旅游需求与传统村落景观相结合的平衡点,打造更加适应传统村落自然与文化环境的旅游景观,给予大众不同的旅游体验。并希望以此激发传统村落活力,传统村落旅游吸引力,加深大众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欧阳勇锋,黄汉莉.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意义及其分类、评价与保护设计[J].中国园林,2012,28(12):105-108.

[2]李晓,黄秋妍.文化旅游导向下的乡村空间整合设计[J].设计,2019,32(18):128-131.

[3]李莉.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活化设计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10):49-52.

[4]李晓晴.中国乡村景观设计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9(09):117-118.

[5]李宇.体验式景观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营造研究[J].设计,2019,32(06):133-135.

[6]张琪.胶东地区沿海传统村落的景观系统研究——以荣成市烟墩角村为例[J].设计,2018(23):64-66.

[7]耿春莉,金岩.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地景建筑研究[J].设计,2018(21):78-80.

[8]李敏.基于乡村生态旅游的创意农业景观设计研究——以崇明县仙桥村为基地[J].设计,2015(01):130-132.

作者:孙学浩 张晓燕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