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水体景观设计
时间:2022-11-14 10:28:27
导语:浅析城市水体景观设计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传统园林提倡“无园不水”。园林因有水而具有生机,水波荡漾、水影摇曳共同打造了园林的形声之美。时展促进了景观文化的发展,园林水体景观走向大众,广泛存在于河道两岸、湖泊周围,供广大市民游赏玩乐。现代的城市水体往往承载着多重功能,如渔业养殖、农业灌溉、工业用水、旅游航运等。而水体景观被广泛应用于堤岸的水路交错带和小部分水面上,不仅为普通市民提供服务,而且为以上功能的实现提供生境保障和水土污染后的修复作用。在现代城市语境中,水体景观继承了以往的观赏功能同时拥有了更多的含义,不论是生态修复功能还是审美旨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城市公园为例,其规划设计综合了消费、娱乐、教育等种种体验,为经济目的和社会目的而追求感官刺激或是心灵触动,各类商品营销与宣传融合在景观之中,这在人们日常可见的亲水平台、喷泉表演、河湖游船等设施和项目中均有所体现。但是此类文化融合往往也使水体生态环境作出一定的牺牲,水体质量和原本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导致文化意蕴的传播不可持续。因此,在城市水体景观设计中应均衡考虑生态修复功能与人文意蕴,力求营造和谐而富有生机的现代景观。
―、诉诸水体景观的生态修复功能
1.生境修复景观。生物多样性是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的首要途径,通过构建生态网络、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增强景观的多样性,能够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水体景观的多样性意味着生境多样性,这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前提。以水面为基底的生境斑块形成了生态核心保护区,水面生境核心区为各种水生生物或涉禽、游禽等鸟类等提供避难所或栖息地,从而维持生态链的平衡。在进行水体景观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要意识到水体景观应保护并完善这些生态环境板块,并且为核心保护区建立以植物与土壤为主的驳岸缓冲区。在营建诸如人工堤、岛之类的软质水域景观时,设计师须注意水中的菌群、浮游生物、沉水植物和鱼虾之间的生态系统及食物链关系。人工水上绿岛和绿堤能够为水中与水上生物提供更大、更集中的栖息环境,缓解城市内的栖息地破碎化问题。另外,设计师还可在适当条件下营造“水下森林”,配合水上喷泉的建设,促进水体能量循环,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激活水体自净功能。如此一来,人工水体景观就丰富了景观层次,从生态审美的层面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体验。2.水土涵养景观。在我国现代城市中,公园内的湖泊、河流等多使用硬质的混凝土与钢筋驳岸,或简单地用石块堆砌驳岸。这种滨水景观设计不仅形成了过渡生硬、视觉效果不佳的灰色地带,而且切断了水土之间的联系,助长了水土流失和水土污染,忽视了水土本身的循环过程。以滨水驳岸为基底的水土涵养设计十分必要,其目的是在保持水土的同时实现水土循环自净,降低水灾风险,并为周边植被提供灌溉用水。目前雨水与污染物的分流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水体对点源与面源污染相当敏感,应予以更加严格的水土涵养与净化措施。水陆交接带上的植物是水流与土壤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既要促进能量循环,又要蓄水固土。设计师应采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多样化的组合搭配(图1),形成能够有效过滤污染、涵养水源的植物群落,且滨水植物本身也能增加城市绿化率,改善大气环境、降低物种破坏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滨水植物群落的配置不应止于水面边缘,而是应该适当地借用水下微地形继续延伸,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的过渡结合有助于进一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图2)。这样形成的滨水缓冲带还能够阻挡氮磷污染物,削减径流侵蚀力。于是,水土保持与净化循环一体,形成可持续的水流、湿地生态景观,从根本上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二、城市水体景观设计的人文意蕴
1.审美旨趣。古人以自然山水寄托心灵,激发了人们对美学的重新思考。水体景观充满灵动鲜活的气息,又与现代人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水泥森林”传达着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水体景观借自然之物、仿自然之形的传统现在依旧具有借鉴的意义,而且这种自然脱俗的美感在现代城市人普遍工作压力大、心理慰藉来源少的境况下尤其具有存在的价值。在水面形状的规划上,弯曲的不规则线条则更容易给予人舒适感和安全感。在水面面积的控制上,建议延续“旷奥相济”的水体空间营造手法,即大小水面变化设计。从生态设计的角度考虑,可适当采用木桩围合配合水生植物造景的方式丰富水面形态。小水面设计能够创造一种具有私密性的审美空间,为精神的安顿提供场所。相应地,水生与滨水陆生植物景观的设计应避免等距的规整式配植,充分配合植物枝叶的柔美线条,使植物色相与周边的其他景观相适应、相融合。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可参考我国传统园林树种,如柳树、合欢、玉兰等可作为水岸主体树种,既具有柔和的形态和淡雅的色彩,易融入环境,又符合代代相传的朴素、淡然的审美旨趣。此外,植物群落形成的轮廓线条应考虑一定的动势起伏,充分展现自然韵律。2.文化内涵。水体景观自古以来催生了众多优美动人的诗篇,如《山居赋》《春江花月夜》等,作者抒发了来自水景观赏的体验,为水体景观增添了诗情画意。此外,水还是人们寄托理想与美好愿望的客体,如“一池三山”理水模式就传达了古人对长寿的愿望;“曲水流觞”理水模式则在畅怀交谈间见证了文人的远大抱负。我国有许多河湖本身就承载了丰富的历史风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对于富有文化底蕴的水体,设计师应注重发扬人文生态,将辉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教训融入景观,加深人们的历史记忆。城市在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拥有了新的内涵,人们也在见证越来越多的历史事件。水体作为生命的源泉、城市发展的基础,依然有必要传承旧文化、发扬新文化。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城市逐渐展现出新时代的生态文化。基于“天人合一”传统文化思想,城市的人文精神和自然水体景观进一步融合。
包括河道、湖泊在内的水体往往能够为一座城市的某些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契机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水体生态是需要长久保护的城市命脉。水体景观的生态功能能够支撑城市的生产、生活。城市水体景观设计应首先实现生态修复,而生态系统健康的水体本身也具有美感。在此基础上,水体景观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旨趣的变化也应得到良好的把控。只有这样,水体承载的丰富的人文意蕴才能得以展现。历史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城市文化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精神,水体景观设计能够集中体现并持续丰富这种精神,这也是设计师长期探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雪艳,吴言,时潇潇•六朝时期园林理水理念的现代传承——以南京玄武湖公园为例•创意与设计,2018(6).
[2]曹加杰,余军军,吴向崇,采明成,王浩•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水体景观营造方法探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8).
[3]胡云卿•探讨城市水体生态修复与景观的协同营建•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
[4]胡卫峰.苏南城市河道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初探.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作者:孙威 吴言 李雪艳 单位:南京珍珠泉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 上一篇:农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 下一篇:高职广告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