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瓦窑文化村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时间:2022-05-31 10:38:58
导语:缸瓦窑文化村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聚焦于景观更新与场地精神重塑的视角下,通过对项目用地人文与自然特征的分析归纳,结合南宁市缸瓦窑文化艺术村的建设背景与场地原有问题,通过对景观设计中场地空间进行原理性分析与对应性策略的提出,从总体理念、特色空间营造、生态景观环境修复、场地精神重塑与延续的不同环节的设计策略进行思考,利用个体案例以此验证设计思路的可操作性与所取得的综合效益,希望能够在后续的乡村景观设计实践领域中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村;景观设计
1基地背景与认知分析
1.1背景梳理。缸瓦窑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良庆区邕江畔,距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其由广东省陶瓷商人和制陶师所创立。缸瓦村地带土质适合烧制陶器,并且靠近邕江水系,后续建窑制陶逐渐形成陶制品加工专业村。1929年7月,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共地下党在缸瓦窑村秘密召开了著名的“七日会议”,缸瓦窑村也拥有红色革命历史阶段。至今村内场地还保留有运窑码头、“七日会议”旧址、烈士故居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
1.2场地空间格局。缸瓦窑村位于邕江畔,整体地势南高北低,从陆地向邕江边依次布局。村落现生态环境在农业用地的基础上,从陆地上的树林树丛向江边滨水区依次分布,自然景观区域划分较为明显。场地内的植被生长势态较好,有多处已登记在册的古树保护位置。村落场地整体空间特征,南部区域以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为主,北部区域逐渐以开敞或半开敞空间为主,由南向北,由高向低,依次转换。缸瓦窑村以滨江空间为基底,结合场地地形高差变化,从内向外,从高到低,进行散点般错落灵活的空间布局方式。在分散式的建筑外部空间格局中,又衍生出新的户外公共空间与院落空间。在这种灵活场地空间格局中,人工与自然景观空间相互渗透交织,游走其中,时而见江景,时而见田园风光。
1.3场地景观资源构成。缸瓦窑村的景观资源构成从内容角度进行划分,可以分为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两大类别。其中自然景观资源主要以地形、水体、植被、自然边界为主,人文景观则以乡村建筑、农业区域、设施构筑、生产生活行为为主。缸瓦窑村的景观资源不仅仅包含各部分的物质组成内容,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构成的景观整体,更是其独特景观特质存在的关键。在场地内发生的人类活动,如农耕生产,挖土制陶,沿江售卖等,也是两种景观资源在缸瓦窑村这一个物质环境中的动态化人自关系展现,这些活动本身也应是组成场地景观的重要一环。
1.4场地所蕴含的文化含义。缸瓦窑村具有悠久的历史,因制陶产业诞生和发展,其属性并不是单一的农业生产村落,而是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发展的传统村落。缸瓦窑村的制陶产业亦可以看作是南宁地区制陶产业发展变迁的一个小缩影,见证了该地域下民间手工艺产业及其从业者的兴衰演替,其变化过程也通过村落场地环境表现出来,影响了村落景观的外在形态。而在场地物质环境下所蕴含的人自和谐、顺应自然条件生存发展、生生不息的场地精神,更是缸瓦窑村所拥有的独特内在特质。
2缸瓦窑文化艺术村的建设发展
2.1整体规划理念。自2017年以来,南宁市政府相关部门与私人公司进行联合投资开发建设,希望将缸瓦窑村整体打造为一个艺术家聚集村,希望借助对整体环境的塑造整改,将缸瓦窑村打造成一个艺术项目、艺术相关业态的聚集地。使其更具有生活的气息,艺术的气息,借助整体环境改造设计,重新赋予古村落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新意义。
2.2建筑细部设计。场地内建筑细部设计主要从建筑整体风格、建筑特色与建筑材料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再设计。首先,新旧建主风格一致,保持村落原有风貌仍以平顶红砖墙面做为建筑外立面,加入少量白墙和青瓦坡屋顶。第二,新建筑设计要保持村落的历史文化,在建筑设计的细节或功能结构上融入缸瓦窑、缸瓦屋、香火龙、红色文化、民族民俗等特色。最后,新建筑在材质上融入艺术表现张力强的现代材质:玻璃、钢材、文化石等;造形及结构上以简洁、利落的线条,开阔、留白的设计手法为主,满足相关艺术家、艺术行业从业者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的实际功能需求。
3场地原有主要问题
3.1现代社会中缸瓦窑村的衰落。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剧,城市扩张也在蚕食原有的乡村环境。缸瓦窑村靠近南宁市区,受冲击波动较明显,空间破碎割离,生态环境恶化,已是较为显著的表层问题。乡村农业生产较为落后,产业不健全,商品经济较为落后,加之乡村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些问题综合地导致了乡村不断衰落破败。缸瓦窑村原有特色支柱产业——陶瓷产业,随着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实现,人口外流,传统手工业面临着市场竞争与传承中断的两大问题。
3.2空间场所失活与生态环境恶化。现阶段的缸瓦窑村,因乱搭乱建,没有合理管理等原因,致使原有建筑聚落空间的格局、分布与肌理被破坏,致使聚落空间破碎化程度提高,不合理的消极空间出现,空间利用率和合理性反而有所降低,场地内空间的郁闭度较高,不利于开展相关活动,也不利于形成优良清洁、舒适怡人的小气候。缸瓦窑村依江而兴,有着优良的滨水自然环境,但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邕江的水污染、垃圾污染、不合理的化学肥料施用等都在威胁着缸瓦窑村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由于缸瓦窑村处于邕江边,靠近邕江的消落带,地处生态敏感区,其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日益突出。
3.3原有景观被破坏。结合场地调研现状,缸瓦窑村原有景观风貌按照组成内容的角度大致可以分类为以下几个部分:(1)滨水滨江景观;(2)农业景观;(3)建筑聚落景观。村落内部的滨水景观,以单体分布的水塘为主,其生态状况较差,受污染程度较高,人为活动的干预与影响较强,都不利于形成长久稳定的村内水塘景观,其风貌状况较差。因为劳动力外出务工,乡村人口空心化等问题,削减了直接参与种植作物的劳动力数量,致使农业景观在内容与数量上都有所衰退,但仍有一定的规模,景观风貌相对稳定。建筑聚落景观因乱搭乱建,管理不善,使得原有的聚落景观特质被严重破坏,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整与复原,恢复乡村建筑传统聚落的独特景观风貌。
4缸瓦窑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解析
4.1重塑场地景观特征。整理出村落原场地格局,建筑朝向,布局形态,前庭后院的环境特征等一系列的资料,通过梳理村落发展历史,在场地景观设计中,保留一定村落肌理,建筑格局,融入现代构成手法,依旧保留、运用原有建筑肌理,乡土材料。在缸瓦窑村中,还有独特的红色文化,以革命烈士林锦云故居为主,在后续的设计中也对旧建筑进行修复、保留等考量。
4.2场地空间结构调整。以村口大树入口空间为起点,像江边进行半开敞式景观空间的设计,形成整个场地中最明显的景观轴线,通过轴线尾端,与沿江景观区进行衔接,把沿江区域打造成滨江生态景观带。同时对场地滨江部分进行横向排布的开敞式景观空间打造,进行场地空间序列上的转折。
4.3恢复村落生境。针对村落现状中的污染区域,滨水区域,自然植被区域,结合场地各项生态因子进行叠图化分析之后,在叠合度高,生态敏感度高的地区,针对性地开展去污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保育。争取做到降低污染程度,缩小被破坏的生态范围,扩大环境优良的自然生态区域,从“斑块-廊道-基底”多层面出发,进行村落生境的恢复,重新展现滨江的田园风光。
4.4场地精神反哺。对缸瓦窑村的改造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应将现代城市生活融入改造后的缸瓦窑村,使原场地精神在现代社会语境下产生新价值,赋予其多样性的文化含义与文化价值。针对缸瓦窑村的景观设计亦能再认识和挖掘广西民间村落场地内原有价值与深层意义,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手段使其形成南宁传统民间艺术聚集地,与周边的孔庙、青秀山、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文化(动漫)产业城合力打造邕江畔文化组合圈。
参考文献
[1]张晋石.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意义[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17:7-14.
[2]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M].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2007:85-90.
[3]渠岩.艺术乡建:许村重塑启示录[M].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015:35-39.
[4]林箐.乡村景观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途径[J].风景园林,2016,8:27-37.
[5]王云才,孟晓东,邹琴.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图式语言及应用[J].中国园林,2016,11:44-49.
[6]袁敬,林箐.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J].风景园林,2018,5:12-20.
[7]郑捷,陈梦菲.乡村文化复兴背景下的乡土景观规划与设计[J].风景园林,2018,5:21-25.
作者:许芳婷 郑智嘉 单位:中交(广州)铁道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一篇: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优化路径探析
- 下一篇:有色金属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