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多样性训练模式研究

时间:2022-04-20 03:17:38

导语:景观设计多样性训练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景观设计多样性训练模式研究

1.图形思维与创意思维的培养

图形思维的对象并不仅限于艺术创造活动,其贯穿于人类思维逻辑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当我们表达一种抽象的思想、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时,也常常使用图形的手段,使问题的表达更加明晰有力,例如数学中的几何学中的许多抽象概念,常用图形的直观作用来增进人们对这些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在这些抽象的思维活动中,图形思维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丹麦心理学家鲁宾将认知过程中的对象和环境作为认知元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图底现象”。当我们观察对象的时候,主体的经验决定我们认知对象的含义,此时的对象为“图”,而出现在对象周围的事物则为“底”。当我们的视线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的时候,则发生“图底”转换。这一过程呈现出的不仅是作为图或是底的具体轮廓和图形,还论述了图底互换的现象,以及认知图底层面可以互换的动态本质。创意思维则是基于心理学基础上对所指形象的突破性认知,这种形象不仅包括可视的具体形象,也有非视觉的抽象形象,如只在头脑中存在的幻想的形象。创意思维的核心在于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而这一点往往是引发创造性灵感的关键因素。

2.符号学在景观设计文脉中的作用

景观设计需要以研究设计本体与城市整体环境关系为基础。新的景观空间和已有的城市背景需要保持着一种交流关系,通过交流使新旧空间协调搭建城市的有机脉络,这种交流关系是正是景观设计的本质含义。建筑师文丘里将建筑与城市空间比作“图底”的符号关系,即建筑是城市空间中作为“图”的物质实体填充,而公共空间为存在实体填充之间的虚化间隙,也就是“底”。在处理增建项目时,他认为对于新增建筑与周边的文脉环境需要进行缝合,需要基于对发展的判断,对原有要素进行更新和重新整合。也就是说历史不要以其旧面貌出现在当下,因为在它出现的同时已经被赋予了新时代的信息。对于景观设计而言,作为形象语言的景观要素需要与人的各种需求建立起直接和充分的联系才能有效地架构城市景观的符号体系,无论从社会、人文还是生态等方面,都需要从内涵和外延加以界定和展开。景观设计对于符号形象的表达多呈现单纯的“大同化”的比喻,缺少建立与地域文脉的联系。这种联系并非通过简单明了的指代关系得以体现,其需要基于设计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和记忆体验的要素进行叠加和演化,而创意性思维则是助于建立这种有机联系的有效途径之一。

3.创意性设计思维中分解与组合设计手法的实践

分解与组合是两种互为逆向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分解是该转化方法的关键,分解要有利于组合;组合偏重于目的性,即要符合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也要强调组合的有记性和内在协同。(1)自我组合法自我组合法的基本原理就是自我复制,为了利于组合而分解出来的母体。在景观设计中,对一个基本母体的不断重复就构成了整体形态。通常可以从形式的组合、结构和构造的组合、概念组合三方面来了解和掌握该组合方法。如图中所示,正方体为根据需要设计的“子单元”,其实一个完整的功能组合细胞,再用道路、庭院把“子单元”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形态特征明确又具有一定功能性的景观空间(图1)。自我组合法能较好的形成主题明确的景观形态,但也容易由于组合手法单一造成景观空间缺乏层次和趣味性。(2)近缘非自我组合法“近缘”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容易被想到,相互间不至相距太远有着密切关系的事物;“非自我”是指两个不同事物。该组合法是根据不同需要,将本来有着密切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产生新设计。沈阳铁西工业走廊建设中,许多传统制造业的机械零件被重拾,设计改造为景观小品,不仅丰富了设计要素的表象,还使用了地域文脉语言的明喻关系(图2)。(3)远缘组合法远缘组合法弥补了前两种组合法的不足,它是将原本不相关的两(多)种东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新设计。其需要设计者具有丰富的素材积累,并积极运用创意思维进行联想和启发,将单元要素进行组合。在景观设计中,远缘组合的素材可以从景观环境所处区域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等相关信息中寻找灵感,或利用多学科交叉跨界的方法将新的学科知识信息进行交换和重组,如景观设计学、建筑学和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的碰撞可以为景观设计带来新的活力和变化,使传统的空间概念和审美习惯都迎来新生(图3),基于风格派绘画作品基础设计出的庭院景观形成别具一格的空间形态。

4.小结

景观设计并非解决问题的机械过程,需要针对场地的条件特点进行均质和特质的要素协调与组织。设计应极大限度满足地域文脉对于环境多样化的需求。因此需要设计师运用创意性思维提出多元性的解决方案,不断的突破设计瓶颈,使设计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更迭。

作者:杨小舟 王宇 单位: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导读[J].中国园林,2004(5):7-8

[2]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4-17

[3][日]秋元馨,周博(译)现代建筑文脉主义[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李刚,城市文脉设计与类型学[J],山西建筑,2007,33(9):23~24

[5]尼跃红,室内设计形式语言[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

[6]罗玲玲,创意思维训练[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北京,2012